《吴越文化新探》
作者 | 董楚平著 编者 |
---|---|
出版 |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
参考页数 | 367 |
出版时间 | 1988(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7213002201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778496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第一章 夏越关系新探1
第一节 释“?”8
一 越国自号为“?”9
二 什么是“?”16
三 “?”的地理分布及其变迁22
四 “?”字的古音同“斧”31
五 夏族的本名可能也叫“?”37
六 夏人东渐48
①“余”字古音与“於越”之谜48
②会稽本在山东51
③无余东征与夏人对山东的经营53
④山东的古越语地名、人名57
⑤辽西会稽与东北夏裔61
第二节 古代太湖地区与黄河流域的文化联系66
一 太湖地区的新石器文化66
①宁绍地区的河姆渡文化69
②太湖周围与杭州湾以北地区的新石器文化序列72
二 良渚文化的社会性质问题78
三 中原、西北、华南的良渚文化因素与驩兜的传说90
四 二里头夏文化的东南色彩97
五 夏王朝的苗蛮血缘105
六 良渚文化对商周文化的影响116
七 马桥类型文化--越文化的诞生121
第二章 吴越文化的形成与特征131
第一节 吴文化的由来131
一 吴文化的土壤132
①宁镇地区的新石器文化--北阴阳营文化132
②宁镇地区的早期青铜文化--湖熟文化133
二“吴为周裔”考实137
三 《宜侯矢簋》“虞”、“宜”考释145
第二节 吴、越文化的融合过程152
一 西周时期吴国尚未统治太湖地区152
二 文献上的吴越原来疆界156
三 宁镇地区吴文化的中期突变161
四 吴人东浙的考古学证据166
第三节 春秋时期吴、赵两国文化的大同小异171
一 吴、赵相同的文化特征172
二 吴、越的文化差异178
三 吴越文化与中原华夏文化的关系181
一 太湖地区的东夷地名184
第三章 其他“蛮夷”文化对吴越地区的影响184
第一节 越文化与东夷文化的融合184
二 太湖地区的石构建筑186
三 石构建筑的文化渊源201
第二节 徐、越关系之谜206
一 从绍兴306号墓的争论说起206
二 徐器汤鼎铭文释读212
三 浙江关于“徐偃王”的传说与遗迹218
一 兵器227
第一节 铜铁冶炼业227
第四章 吴越地区的古代文化成就227
二 生产工具232
三 吴越的冶铁业235
第二节 吴越青瓷238
一 原始瓷器与印纹硬陶的关系239
二 釉的来源与原始瓷的出现时间241
三 周代的“吴越青瓷”243
四 瑞安的原始黑釉瓷248
一 新石器时代的稻作遗存252
第三节 稻作文化252
二 商周时期的稻作文化256
第五章 古代吴越地区的海洋文化及其海外影响261
第一节 浙江沿海的古代文化264
一 宁绍平原沿海地带与舟山群岛的史前文化265
二 台州沿海的古代文化269
三 温州沿海的古代文化270
四 春秋战国时期的“外越”272
第二节 吴越的造船、水师与航海274
一 对台湾的影响282
第三节 吴越地区古代文化的海外影响282
二 对日本的影响285
附录 从语言化石看吴越人东渡日本293
第六章 吴越青铜器铭文集录简释310
第一节 吴国礼乐诸器310
第二节 吴国兵器331
第三节 越国礼乐器342
第四节 越国兵器348
第五节 关于吴越青铜器铭文的几点分析意见361
后记367
1988《吴越文化新探》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董楚平著 1988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楚文化新探
- 1981 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
- 吴越世家
- 上海钱氏联谊会;上海钱镠研究会
-
- 故事新编吴越争霸
- 1997
-
- 吴越风云
- 1980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
- 越裔遗俗新探 侗族历史文化论丛
- 1990 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
- 中国文化新探
- 1984 大中国图书公司
-
- 吴越文化论丛
- 1937 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
-
- 吴越春秋
- 1999 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
-
- 吴越文化论丛
- 1999 北京:中华书局
-
- 吴越争霸
- 1984 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
-
- 道教文化新探
- 1988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
- 中华文化通志 吴越文化志
- 1998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