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婚姻简史》求取 ⇩

第一章 婚姻的起源1

作为社会制度的婚姻定义1

前言页1

婚姻制度可能由原始习俗发展而成2

低级动物中的两性关系与双亲保护2

灵长类3

某些动物何以在幼仔出生后雌雄仍继续同居3

类人猿中、丈夫和父亲保护的必要4

对乱交假说的批评5

维护自己个性的愿望5

人类家庭由父母子女组成、父亲是家庭的保护者5

母系民族中的父权14

夫妻不同居的少数实例14

舅权大于父权的实例14

哈特兰博士关于父权为后来发展结果的假说15

大量事实证明、丈夫和父亲在家庭中的职能包括保护和供养妻室儿女的义务16

男子如果不能证实他具有履行以上职责的能力、就难以得到结婚的许可16

男女之间某种程度的持久结合、以及男人对于妻子儿女的保护、可能出于维持人类种属延续的本能17

那些尚不知畜牧农耕(最原始类型除外)的未开化人的社会状况17

没有现由设想原始人的群居要比现代许多未开化人更为持久和稳定18

人类家庭可能是从作为类人猿和原始人之共同祖先的高级灵长类原种那里继承下来的遗产18

夫情及父爱本能19

一般习性转变为行为规范的倾向19

由这些本能产生出习惯以及风俗习惯和制度规则20

婚姻起源于家庭、而不是家庭起源于婚姻20

第二章 结婚率和结婚年龄21

在未开化民族中、一般说来、几乎每一个进入青春期的男子都要为婚姻大事而奔忙;实际上也没有一个女子不结婚21

不结婚的人、往往被人们看做是怪物、而遭到蔑视和嘲弄21

在未开化人中、女子结婚的年龄比西方文明社会要早;大多数男子的情况可能也是如此21

对多数未开化人来说、结婚是绝对必须的21

未开化人对于维持一家生活并不感到怎么困难22

未开化人的生活环境可能迫使男子不得不过一段或长或短时间的独居生活22

一夫多妻制对于结婚率的影响23

导致童婚的原因24

兄姐尚未结婚以前弟妹不能结婚24

在一些具有古老文化的民族中、独身亦属例外、结婚被认为是一种义务25

印度的童婚28

基督教关于结婚与独身的观念和规则30

基督教国家允许结婚的最低年龄31

现代文明已被证明不利于结婚率,并提高了人们结婚的平均年龄32

西欧各国结婚率下降和结婚年龄提高的原因34

内婚制规则与外婚制规则37

种族内婚及其原因37

第三章 内婚制37

通婚范围不能超出部落之外、甚至局限于像氏族或村落这样一些更小群体之内的规则38

宗教内婚39

种姓内婚与攀高婚41

阶级内婚42

阶级和种姓的起源43

现代文明对内婚制规则的影响45

从表兄弟姐妹婚46

父母与子女间的婚姻46

同父同母兄弟姐妹间的通婚46

第四章 外婚制46

外婚群体46

兄弟与半姐妹间的婚姻47

叔父侄女婚与姑母侄子婚48

涉及所有氏族成员或胞族成员或婚组成员的外婚制规则,以及未受现代文明影响的各民族中的其他外婚制规则49

古罗马的禁婚亲等50

基督教会关于通婚的禁制51

对姻亲间通婚的禁制52

限制“宗教亲属”通婚的禁规52

地区外婚制53

关于外婚制起源的各种假说53

对所有这些假说的反驳54

产生外婚制规则的根本原因、是自幼亲密生活在一起的男女之间明显地缺乏恋情,只要头脑里一起性交念头就会引54

这种反感存在于人类中55

存在于低级动物中56

回答对作者理论所提出的种种反驳57

精神分析家们提出的异议57

涂尔干提出的异议58

乱伦与近亲通婚的实例,以及对它们的解释59

詹姆斯·弗雷泽爵士对作者理论的反驳61

自幼亲密生活在一起的男女之间的性厌恶与近亲禁婚之间的关系62

事实证明、近亲禁婚的范围几乎与其共同生活的范围相一致64

外婚制规则是如何将共居者以外的亲属包括到禁婚范围里来的65

如何解释限制姻亲间通婚、限制“宗教亲属”间通婚等方面的禁规66

动物近缘交配的结果67

外婚制心理诱因的生物学基础67

植物异花授粉和自花授粉的结果67

动物界防止近缘交配的机制68

近亲结婚的影响69

从表兄弟姐妹结婚以及其他近亲结婚的影响69

许多小社区内部通婚的影响70

在某些环境中自花授粉及近缘交配并不出现有害结果71

近缘交配的有害结果充分说明、以自幼亲密生活在一起为特征的近亲男女、对彼此性交缺乏热情或极其厌恶71

强调支持作者理论的一般事实72

关于近缘交配何以有害于物种的问题、并不影响作者关于外婚制起源的理论72

第五章 抢夺婚74

发展水平较低民族中的抢夺婚实例74

闪米特人和雅利安人中的抢夺婚实例75

抢夺婚在任何民族中都不曾是正常的婚姻形式76

抢夺婚主要是发生在战争时期的偶然事件、或是因以普通方法难以获得妻子而采取的一种非常手段76

没有理由设想抢夺婚曾是未开化民族缔结婚姻的普遍方式77

被视为往昔抢夺婚遗存的风俗、以及如何正确解释77

作为婚礼一部分的新郎及其伙伴与新娘家人间的假争斗、或新娘及其家人的其他反抗77

阻挡迎亲队伍的习俗78

主要由新娘表现出的反抗和悲伤80

不列颠群岛古代居民中多少类似群婚的婚姻关系82

婚礼上着重反映群体对抗的其他假争斗、特别是新娘女友或一般妇女与新郎的争斗82

其他各种想象的抢夺婚遗风83

从妇女所使用的语言中推测抢夺婚的痕迹83

第六章 作为结婚条件的诸方意愿85

在发展水平较低的民族中,婚姻要由当事双方的父亲、双亲或其他近亲来安排85

缔结婚姻必须征得男女双方所属群体的同意85

在多数发展水平较低的民族中、女儿出嫁以前均受父亲管束86

在许多民族中,母亲、兄长或舅父的应允对于女孩的结婚特别重要86

在发展水平较低的民族中、妇女选择丈夫的自由86

除澳大利亚土著以外、在发展水平最低的未开化民族中、妇女直接选择配偶的自由大于比较发达的未开化民族86

买卖婚姻与漠视妇女自身意愿之间的密切联系86

澳大利亚土著为何全然不顾妇女的意愿87

有充分理由相信、在原始时代、妇女择偶的自由要大于现今的澳大利亚部落或其他许多未开化部落87

妇女可以通过各种手段阻止或破坏她所不情愿的婚姻88

在发展水平较低的民族中,通过私奔而达到结婚目的的情况88

在古代文明民族中、特别是涉及到子女婚姻问题时、父亲或双亲的权威89

在日本91

在信仰基督教的欧洲94

父亲或母亲干涉子女婚姻之权力的起源97

巫术与宗教观念的影响98

父母诅咒和祝福的威力99

父亲权威的没落102

以亲换亲104

第七章 有偿婚姻和互赠礼物 赠送新婚的礼物和赠送新郎的礼物104

劳务婚105

娶亲所付的报偿为某种财物107

新娘出嫁得不到聘礼是一种耻辱108

对赠送实物以求亲之习俗的解释及“买卖婚”的意义108

买卖婚与抢夺婚之间的关系109

为娶亲而提供某种报偿的做法在未开化世界的各个阶段,都是一种正常的求亲方式,但一般说来,它总是随着经济109

有些发展水平较低的民族,在婚事中互相交换礼物110

陪送嫁妆的习俗110

聘礼的全部或一部分往往由新娘的父亲作为嫁妆送给新娘,或者被看做是丈夫给新娘的财产或生活费111

求婚者给未来妻子的礼物以及新郎给新娘的礼物111

文明程度较高民族中的有偿婚姻111

这些民族赠送回礼的习俗116

这些民族中,新郎送给新娘的礼物,以及娶亲所付的聘礼合部或部分地成为新娘自己财产的情况117

这些民族中的嫁妆120

购买丈夫124

与缔结婚姻有关的礼仪程序125

第八章 婚姻礼仪125

婚姻礼仪最普遍的社会目的,就是要把婚姻大事公之于众126

以举行婚宴的方式把婚姻大事公之于众126

在某些民族中,一对新人的圆房也必须公之于众126

订婚戒指和结婚戒指127

离别仪式和团聚仪式127

用来象征婚姻双方的结合或以加强婚姻纽带为目的的婚姻仪式127

握手127

用某种东西将新娘和新郎各系一端127

新娘和新郎的共食128

共饮的仪式129

意在保证或促进婚姻完成的礼仪129

红色可能被认为具有确保破贞见红的意义130

目的在于使新娘多生多育、多得贵子的礼仪130

为同样目的所用的男孩131

往新娘身上抛撒谷粒或果实的风俗131

意味着保证家业繁荣的礼仪132

期望新娘日后分娩顺利的仪式133

鸡蛋的使用133

鱼的使用133

有关新婚夫妇争夺支配权的仪式134

新郎打新娘或新娘打新郎135

认为人们在结婚时处境都很险恶的观念,以及新娘会给别人带来危害的想法,导致“辟邪仪式”和“驱邪仪式”135

拒邪魔于门外136

鸣枪与喧闹136

用来驱邪的武器136

用棕红染料涂染新娘和新郎137

沐浴与其他用水的仪式137

用火的仪式138

绕行仪式139

为驱邪而打新郎新娘的仪式140

婚礼中的欺瞒仪式140

与某种物件,树木或动物模拟结婚142

伴娘及及新娘、新郎的男傧相143

给新娘蒙面纱或盖头144

把新娘关人箱笼之中144

保护新娘新朗,使其不致遭受自天而降的危险144

提防从地下昌出的危险145

对门槛的畏惧146

在新人身后投掷旧鞋的习俗147

通过禁欲和种种节制辟邪148

对新娘和新郎的节欲要求148

人们为什么认为新娘新郎的处境有危险:为什么认为新娘还会危及他人150

宗教或半宗教性质的结婚仪式151

世俗婚姻152

结婚仪式是反映以往缔结婚姻方法的历史遗留物153

婚姻礼仪作为人们各种心态的积淀153

婚礼中的舞蹈和性放纵153

婚姻礼仪的流行153

第九章 一夫一妻制和一夫多妻制155

未开化民族中一夫一妻制和一夫多妻制在不同经济文化发展阶段上的流行155

在非洲156

一夫多妻制转为一夫一妻制的倾向157

古老文明民族中的一夫多妻制或纳妾制157

基督教国家的情况160

男女人口的比例是导致一夫一妻或一夫多妻的一个原因161

男子追求多偶的各种原因162

一夫一妻制要求男子必须定期节欲162

年轻美貌的女性对男子的诱惑162

男子的喜新厌旧162

男子渴望获得子女和较多的后代163

男子的财富靠诸妻劳动而得以增长164

财富分配不均是一夫多妻制的一个原因164

拥有众多妻室可以提高男人的社会地位、声誉和威望164

一夫多妻成为区别阶级地位的标志165

社会影响和权势是一夫多妻的原因之一165

一夫多妻制的各种障碍165

女性的妒嫉166

男子对妇女感情的考虑167

专一的爱情168

为什么在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时,有利于一夫多妻制的实行:而当文明发展到最高形态时,则会导致一夫一妻制169

一夫一妻制通行于世界各地,并且往往是唯一通行的婚姻形式169

一夫一妻制在未来是否能成为社会认可的唯一婚姻形式170

第十章 一妻多夫制和群婚171

一妻多夫制的流行171

一妻多夫制的一般特征175

一妻多夫制的起因176

男性过剩176

经济动机177

男人长期外出177

生儿育女的愿望177

纳亚尔人一妻多夫婚姻的起源178

为什么丈夫们往往是兄弟178

夫兄弟婚以及将夫兄弟婚看做古代一妻多夫婚遗俗之假说的批评180

实行一妻多夫制之民族中的群婚,是一妻多夫制与一夫多妻制的结合181

澳大利亚的所谓“群婚”183

第十一章 婚姻维系期与离婚权188

未开化民族中离婚的盛行及其原因188

这些民族中离婚的经济后果189

离婚时子女的处置190

离婚后禁止再婚190

古代阿兹特克人和马雅人的离婚191

离婚在中国191

在巴比伦192

在犹太人中192

在穆斯林中193

在阿拉伯人中193

在古希腊194

在印度教徒中194

在古罗马195

克尔特人法律书中关于离婚的规定196

《新约全书》及早期基督教的规定196

古代条顿习俗或法律中的规定196

天主教会关于离婚和分居的规定197

罗马天主教义对世俗立法的影响197

东方教会关于离婚的规定198

宗教改革者的见解198

离婚史在英格兰198

在苏格兰199

在其他西方国家200

西方国家现行法律中关于离婚的理由201

西方国家的离婚率202

离婚的经济后果及对子女的处置202

这些国家的合法分居202

影响婚姻维系期的环境因素以及调整婚姻维系期的习俗或法律203

父母之情204

经济因素204

性本能的特性205

男女双方互不了解的婚姻205

妇女解放206

习俗或法律的影响206

限制离婚的原因207

宗教对于离婚规定的影响208

对经由双方同意而离婚的反对209

离婚并非婚姻之敌209

要目索引211

译名表225

1992.05《人类婚姻简史》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芬)韦斯特马克(Westermarck,Edward)著; 1992.05 北京市:商务印书馆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婚姻进化史  下(1935 PDF版)
婚姻进化史 下
1935 商务印书馆
中国婚姻史(1984年05月第1版 PDF版)
中国婚姻史
1984年05月第1版
中国婚姻史(1984 PDF版)
中国婚姻史
1984
日本婚姻史(1963.05 PDF版)
日本婚姻史
1963.05 至文堂
名人看婚姻(1996 PDF版)
名人看婚姻
1996 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婚姻法简明教程(1987 PDF版)
婚姻法简明教程
1987 中国劳动出版社
婚姻(1986 PDF版)
婚姻
1986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中国婚姻史(1994 PDF版)
中国婚姻史
1994 北京:文津出版社
中国婚姻史(1936 PDF版)
中国婚姻史
1936 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
法国刑事诉讼法典(1987 PDF版)
法国刑事诉讼法典
1987 北京:法律出版社
中国婚姻与婚姻管理史(1992 PDF版)
中国婚姻与婚姻管理史
1992 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
简明婚姻史(1989 PDF版)
简明婚姻史
1989 北京:群众出版社
婚姻·家庭·人口(1987 PDF版)
婚姻·家庭·人口
1987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中国婚姻史(1987 PDF版)
中国婚姻史
1987 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中国婚姻史稿(1990 PDF版)
中国婚姻史稿
1990 北京:中华书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