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阶级学术思想批判参考资料 第6集》求取 ⇩

Ⅰ.知识论是什么1

A.知识论底对象1

导言1

B.知识底可能问题2

C.知识底限制问题4

Ⅱ.知识论与别的学问底分别5

A.各种不同的学问5

B.知识论与记载学底分别7

C.知识论与科学底分别8

D.知识论与心理学11

Ⅲ.本书所要陈述的知识论14

A.态度上的种种14

Ⅰ.从什么地方论起17

A.材料问题17

第一章知识论底出发方式17

B.能18

C.所20

D.内容的所22

Ⅱ.直接或间接地由官觉出发24

A.间接间接问题24

B.所谓觉底问题25

C.暂从不同的觉说起27

D.在不同的觉中去找官觉29

Ⅲ.从甚么原则出发32

A.思想上的攻守问题32

B.无可怀疑原则底引用35

C.以前类似的出发方式37

D.现代类似的出发方式39

Ⅳ.此出发方式缺点之一,不能得非唯主的共同42

A.唯主学说底共同42

B.唯主学说底真假45

C.唯主与非唯主的共同底分别48

D.何以要非唯主的共同呢?51

V.此出发方式缺点之二,对外物底看法54

A.所谓外物54

B.对于外物之有的安排56

C.推论底困难58

D.建立外物底困难61

第二章本书出发方式底理由63

Ⅰ.对上章出发方式底批评63

A.接受命题底态度63

B.无可怀疑68

C.无可怀疑原则与自我中心观71

D.人类中心观和自我中心观底不妥处73

Ⅱ.知识论者底要求76

A.理解底要求76

B.所要理解的对象79

C.知者与被知底实在感81

D.实在感不能抹杀84

Ⅲ.被知的底实在感底分析及满足此感底理论上的条件86

A.被知的底独立存在感86

B.性质底独立感89

C.被知中的彼此各有其自身的绵延的同一性92

D.理论底真正感底分析95

Ⅳ.本书底出发方式99

A.有效原则99

B.实在主义101

C.如何的命题有效105

D.本书底出发方式107

第三章所与或知识底材料110

Ⅰ.正觉底分析110

A.正觉底定义110

B.正常的官能者112

C.客观底呈现115

D.正觉关系118

E.肯定正觉之有120

Ⅱ.客观底解释123

A.本观或自观123

B.无对或绝对中的本来125

C.有对或相对的本来127

D.客观的呈现底说法129

Ⅲ.内在外在关系(关系总论见后)131

A.内在关系论131

B.全体与部分133

C.关系与性质135

D.改变关系底推论136

E.官能种与外物类二者底内在底关联138

F.官能者与外物底关系140

G.外物142

Ⅱ.官觉144

A.所谓官觉144

B.官觉关系147

C.官觉呈现149

Ⅴ.校对153

A.校对底宗旨*153

B.能随时校对的官能活动155

C.不能随时校对的官能活动160

D.知识底基本材料是所与162

第四章收容与应付底工具164

Ⅰ.所与库收容或应付164

A.收容与应付164

B.收容与应付底趋势与工具166

Ⅱ.习惯168

A.所谓习惯168

B.习惯不限于官觉者也不限于官觉170

C.习惯与官觉171

D.官觉中的习惯172

Ⅲ.记忆174

A.记忆是否习惯底继续174

B.记忆底成分(以最后一例的记忆为主体)176

C.记忆与收容所与178

D.记忆与其它的趋势179

Ⅳ.想像180

A.想像底成分180

B.想像底用处182

C.想像与官觉183

Ⅴ.意志与注意185

A.所谓意志185

B.所谓注意187

C.意志底影响188

D.意志与官觉189

Ⅵ.相信与归纳191

A.所谓相信191

B.相信底普有192

C.避害反应194

Ⅶ.语言195

A.所谓语言195

B.语言底交通性196

C.语言与所与197

D.社会的收容与应付工具199

Ⅷ.抽象200

A.所谓抽象的200

B.所谓抽象203

C.抽象的底用处205

D.抽象底重要208

A.官能底特点210

第五章认识210

Ⅰ.官能与认识210

B.认识212

C.认识中的经验成分214

D.工具底引用216

Ⅱ.所与底分别217

A.现实底分别217

B.官觉者底区别219

C.所与底分别221

D.所得与所与底符合问题223

Ⅲ.关系225

A.何以提到关系225

B.所谓关系227

C.所与中的关系228

D.关系底重要229

A.何以提出性质231

Ⅳ.性质231

B.所谓性质232

C.所与中的性质234

D.关系与性质235

Ⅴ.个体底绵延237

A.所谓个体237

B.性质底相似239

C.关系底一致241

D.推论问题243

Ⅵ.官觉与认识底社会性245

A.所谓社会性245

B.趋势中的社会性247

C.官觉与认识对象底社会性249

D.官觉与认识底社会性和识底客观性250

A.心字底各种用法252

Ⅰ.心252

第六章思想252

B.在哲学上的心254

C.思想之官的心255

D.心与思想258

Ⅱ.思想259

A.思想能力底活动259

B.思与想262

C.动与静265

D.思想动静底混合268

Ⅲ.想像270

A.想像中的关系与想像底时间关系270

B.想像与记忆底分别及想像底原料273

C.想像底内容276

D.想像底对象278

A.所谓思想底相联281

Ⅳ.思想底相联281

B.联想联思底原即283

C.联想联思底符号化285

D.联想或联思力287

E.联想联思底重要289

Ⅴ.思议291

A.思议历程底关系与意念底关联291

B.思议底原料293

C.思议底内容295

D.思议底对象298

Ⅵ.思议底桔构300

A.意念与概念300

B.意念底意义303

C.意念底图案与历程中的内容306

D.概念底桔构309

A.意念底摹状与规律312

第七章摹状与规律312

Ⅰ.摹状成分312

B.所谓摹状314

C.抽象的摹状与特殊的形容316

D.摹状方式319

Ⅱ.规律成分321

A.所谓规律321

B.规律与时间323

C.接受方式底引用325

D.意念无真假328

Ⅲ.规律与摹状不能分离330

A.先后问题330

B.无规律不能摹状333

C.无摹状不能规律336

D.二者底综合338

A.意念底取舍340

Ⅳ.治变340

B.个体底变更342

C.意念底取舍不随个体底变更344

D.以不变治变347

Ⅴ.先天先验349

A.所谓先天先验349

B.无先天的形成经验的接受方式351

C.意念底先验性355

D.完全变更与先验底意念356

Ⅵ.逻辑359

A.先天的命题359

B.关于逻辑命题底种种362

C.逻辑命题中的思想律364

D.思议原则366

A.休谟底问题369

Ⅰ.休谟底问题与归纳原则369

第八章接受总则369

B.归纳原则371

C.二者底问题373

Ⅱ.归纳原是与秩序375

A.归纳原则底解释375

B.“A—B”与历史总结377

C.“A—B”与自然律380

D.所谓秩序382

Ⅲ.归纳原则与时间385

A.归纳原则底分析385

B.现在与387

C.前件底内容389

D.后件底真假质391

A.归纳原则底真假值393

Ⅳ.归纳原则永真393

B.“时间打住”这一假设395

C.时间不会打住398

D.归纳原则为先验原则400

Ⅴ.归纳原则是接受总则401

A.接受方式与归内原则401

B.量底增加与质底改进404

C.所与底自由或自然406

D.化所与为事实408

Ⅵ.秩序问题410

A.休谟问题中的秩序410

B.所与底秩序412

C.意念底结构与事实底秩序414

第九章自然417

Ⅰ.呈现与本然的现实417

A.呈现底观417

B.所与底观419

C.本然的现实422

D.呈现与本然的现实424

Ⅱ.本然与自然427

A.官觉类庭共同世界427

B.各官觉类底特别世界429

C.各官觉者底特殊世界431

D.本然与自然433

Ⅲ. 自然与经验436

A.经验436

B.所谓自然界在经验中438

C.所与能440

D.自然与经验443

Ⅳ.自然律445

A.“自然律”底解释445

B.固然的理底性质447

C.自然律底发现与科学450

D.自然律底支配452

Ⅴ.自然界底种种455

A.自然史455

B.自然与归纳457

C.种种等等,形形色色,这这那那459

第十章 时空462

Ⅰ.本然的时空462

A.本然底时空462

B.手术论464

C.对于手术论底批评466

D.个体与非个体的时空468

Ⅱ.自然时空底架子与川流或居据471

A.自然的时空471

B.川流的时间473

C.架子的时间475

D.居据的空间477

E.架子的空间479

Ⅲ.关于时间的种种482

A.有量与无量482

B.时间终始问题484

C.时间与分割486

D.终始先后与川流及架子488

Ⅳ.关于空间的种种491

A.与时间同样的问题491

B.真空问题493

C.侵入问题495

D.空间底这与那497

Ⅴ.时空意念499

A.时空意念非先天形式499

B.时空意念底摹状501

C.时空意念底规律504

D.川流或居据底度量506

E.川流或居据底秩序508

补遣510

第十一章性质、关系、东西、事体、变动512

Ⅰ.性质512

A.性质底定义512

B.性质与呈现514

C.性质底分类515

D.个体底性质518

Ⅱ.关系521

A.关系底定义521

B.关系与呈现523

C.关系底分析526

d.冲突问题528

E.关系底分类530

Ⅲ.东西533

A.东西底定义533

B.东西与所与底分割535

C.东西底分析538

Ⅳ.事体540

A.事体底定义540

B.事体与所与541

C.事体底分析543

Ⅴ.变545

A.变底定义545

B.变不可能底说法547

C.变与呈现550

Ⅵ.动552

A.动底定义552

B.动底可能问题554

C.动与所与556

Ⅶ.本章所论的接受方式559

A.静的安排559

B.动的安排561

C.章后语562

第十二章因果564

1.区别几句关于因果的话564

A.因必有果果必有因564

B.一切都各有其因果关系566

C.甲因必有乙果568

D.特别的因果关联570

Ⅱ.因果的居间问题及空间问题572

A.无间说572

B.有间说574

C.空间问题577

A.因果底先后579

Ⅲ.因果间底时间问题579

B.因果不能同时说580

C.果可以先于因说583

D.先后底不同的意义586

E.因先果后说589

Ⅳ.因果底背景问题591

A.问题所在591

B.因果关系底可靠性与用处593

C.背景不是整个的世界595

D.所谓同样的背景597

Ⅴ.因果间底必然问题599

A.问题所在599

B.因果底现实与它靠得住与否底问题601

C.必然与固然603

D.背景与因果底靠得住605

E.特殊的现实底或然606

第三章度量609

Ⅰ.度量问题609

A.何以论度量609

B.度量所牵扯的611

C.单位与标准单位613

D.运用单位底方法615

Ⅱ.时空底度量616

A.时底度量616

B.空间底度量619

C.其它的度量620

Ⅲ.质理问题622

A.质与量622

B.以度量形容牲质624

C.结果或影响626

D.无所谓化质为量628

A.度量底中立与客观630

Ⅳ.度量底精确问题630

B.度量底准确631

C.武断成分636

D.度量不武断638

Ⅴ.约俗学说底理论641

A.问题641

B.这问题与手术论643

C.度量底根据644

D.不同的度量制度647

E.度量成一系统649

第十四章事实650

Ⅰ.自然与事实650

A.自然底类型性650

B.自然与时空651

C.事实与自然的时空653

D.事实与判断655

Ⅱ.事实与东西和事体657

A.事实与东西657

B.事实与事体661

Ⅲ.事实与普遍663

A.问题之所以发生663

B.普遍的命题之所表示665

C.普遍命题之所肯定667

D.没有普遍的事实669

Ⅳ.事实与正负670

A.真的正负命题之所表示或肯定670

B.真的负的普遍命题671

C.负的特殊的命题673

D.没有负事实675

Ⅴ.事实与将来676

A.关于未来底种种676

C.将来的自然项目680

D.没有将来的事实681

Ⅵ.事实与知识682

A.事实与经验682

B.无不知道的事实,从知识类说684

C.有不知道的事实,从一类中任何一知识者说686

Ⅶ.事实与理论688

A.事实与意念图案688

B.理论与发现事实690

C.事实有秩序692

D.事实底硬性694

Ⅰ.字696

A.官觉呈现696

第十五章语言696

B.样型和凭借底分别698

B.以某特殊的现在为根据底将来698

C.样型与意义700

D.字与共相702

Ⅱ.字底蕴藏704

A.字底蕴藏704

B.情感上的寄托(甲)706

C.情感上的寄托(乙)707

D.情感上的寄托(丙)709

Ⅲ.语言文字文法711

A.字底配合法711

B.文法712

C.句子714

D.表示命题的句子715

Ⅳ.翻译717

A.情感上的寄托与意念上的意义717

B.翻译719

C.翻译与意义及情感721

D.文学哲学上的翻译723

Ⅴ.思想与语言726

A.独立与否底问题726

B.想像与语言文字728

C.思议与语言文字731

D.命题与语言文字735

第十六章命题、证实和证明737

Ⅰ.导言737

A.定义与主词737

B.特殊的命题739

C.有时代或地域限制的普及命题741

D.普遍命题743

E.命题显现与命题745

Ⅱ.事实留言命题747

A.语言与命题747

B.命题与事实749

C.命题与事实底关系751

D.事实语言命题底三角关系754

E.命题独立于任何官觉类底年何知议者756

Ⅲ.命题与判断758

A.判断不是命题758

B.判断底分析759

C.命题底断定762

D.判断底对错764

Ⅳ.命题底证实767

A.判断底对象767

B.特殊命题底证实769

C.表示历史的特殊命题底证实771

D.限于时地的普及命题底证实773

E.普遍命题底证实776

Ⅴ.命题底证明778

A.概念底图案或理底结构778

B.证明底分析,普遍命题底证明780

C.证明底分析,特殊命题底证明783

D.证明底所得784

第十七章真假787

Ⅰ.不同的真假说787

A.融洽说787

B.有效说789

C.一致说791

D.符合说793

Ⅱ.真假学说所要注重点795

A.形上与形下底分别795

B.程度问题797

C.真假不相对于特殊的时地800

D.真假不相对于知识类802

Ⅲ.符号是真假底定义805

A.真假说仍不能离开符合805

B.照像式的符合807

C.符合说所牵扯的鸿沟810

D.符合底说法812

Ⅳ.符合底标准815

A.融洽815

B.有效819

C.一致823

Ⅴ.符合感底时空性和超时空化性827

A.对错真假与时间827

B.标准底时间性829

C.标准底超时空化832

Ⅵ.知识底进步和真理底完成835

A.知识底进步835

B.各方面的意念图案838

C.意念图案底推翻,修改,凝固化与形成840

D.知识与真理843

1959《资产阶级学术思想批判参考资料 第6集》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资料室编 1959 北京:商务印书馆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