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中医药志》求取 ⇩

凡例1

第一篇 综论1

第一章 地理沿革1

第二章 文化渊源2

第三章 医药卫生6

第一节 夏前的原始医药卫生6

一 饮食卫生6

二 个人卫生7

三 居住卫生8

四 酿酒8

六 砭石骨针9

五 预防医学9

第二节 夏商周三代的医药卫生10

一 夏代的巫术10

二 商代的汤液11

三 春秋战国时期的医学11

第三节 秦汉时期的医药卫生19

一 秦汉两代的“神仙术”19

二 汉代名医19

三 汉代炼丹术20

四 汉代水井卫生21

五 东汉民用厕所21

一 晋太医令王叔和对医学的贡献22

二 南北朝徐熙家族对医学的贡献22

第四节 两晋及南北朝时期的医药卫生22

三 北魏太医令李修24

第五节 隋唐时期的医药卫生25

一 隋太医徐之范、许智藏25

二 李积与《唐新本草》25

三 孟诜与《食疗本草》26

四 肖炳与《四声本草》26

五 法医学家和凝26

第六节 宋金元时期的医药卫生26

一 儿科圣手钱乙、董汲26

五 道家医工马丹阳、邱处机27

四 医学博士纪天锡27

三 开创注解《伤寒论》的成无己27

二 翰林医官刘翰27

第七节 明清时期的医药卫生28

一 黄元御与《黄氏八种》28

二 刘奎与《松峰说疫》28

第八节 民国时期的医药卫生29

一 京都名医孔伯华29

二 多才多艺的罗止园29

第二篇 大事记30

第三篇 卫生行政与慈善设施38

第一章 卫生行政38

一 行政管理38

二 医疗机构38

三 普济堂40

二 惠民局40

第二章 慈善设施40

一 养济院40

四 育婴堂41

五 栖留所41

六 粥厂42

七 漏泽园43

八 其他43

九 红十字会45

十 慈善助人者46

一 师传生受48

二 医学署48

第一章 医学教育48

第四篇 医学教育及学术团体48

三 庙堂49

四 私立学堂49

第二章 学术团体50

一 国医研究会50

二 乡村建设研究院医院53

三 医师救国会54

四 中医学会54

五 中药公会54

六 中医公会54

附:济南市中医师公会组织简章55

七 中药检查委员会58

二 《医药箴规》59

一 《中国医药杂志》59

九 中西医联合会59

八 中医考试委员会59

第三章 刊物杂志59

三 《国医周刊》60

第五篇 疫病与防治61

第一章 疫病61

第一节 急性传染病61

一 霍乱61

二 鼠疫62

三 天花63

四 麻疹63

六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64

七 病毒性肝炎64

五 白喉64

第二节 慢性传染病65

一 性病65

二 麻风病65

第三节 寄生虫病66

一 疟疾66

二 黑热病67

三 丝虫病67

第四节 地方病68

一 地方性甲状腺肿68

二 地方性氟中毒68

第二章 疫病流行69

第二节 地方官吏79

第三章 疫病防治79

第一节 朝廷79

第三节 民间办法80

第四节 中医救治83

第五节 预防接种84

第六篇 医林人物86

第一章 传记86

一 长桑君传86

二 秦越人传87

三 公乘阳庆传89

四 公孙光传89

五 淳于意传90

七 衡方传95

六 楼护传95

八 王叔和传96

附:王叔和籍贯坐实97

九 徐熙传99

十 徐秋夫传99

十一 徐道度传99

十二 徐叔响传100

十三 徐文伯传100

十四 徐雄传101

十五 徐嗣伯传101

十六 徐謇传102

十七 徐之才传103

十九 王显传106

十八 徐之范传106

二十 羊欣传107

二一 许智藏传107

二二 李勣传108

二三 肖炳传109

二四 和凝传109

二五 赵自化传110

二六 钱乙传110

二七 刘翰传112

二八 董汲传113

二九 成无己传114

三二 马丹阳传115

三一 纪天锡传115

三十 王去非传115

三三 邱处机传116

三四 程鹏传117

三五 李浩传117

三六 高昶传117

三七 王化贞传118

三八 毕荩臣传119

三九 翟良传119

四十 王象晋传121

四一 张于魏传122

四二 王久呈传123

附:孝隐先生传125

四四 生作梅传126

四三 刘培裕传126

四五 刘奎传127

四六 黄元御传129

附:墓碑铭文131

四七 臧应詹传132

四八 李莪华传133

四九 张銮传134

五十 孔继菼传137

五一 岳含珍传138

五二 侯功镇传140

附:侯氏碑志141

五三 催昌龄传141

五五 李敷荣传142

五四 孟翰传142

五六 堵仲陶传144

五七 刘登俊传145

五八 姜笠村传145

五九 高淑濂传146

六十 刘永安传148

六一 仇锡恩传148

六二 董素书传149

六三 李连胜传150

附:李氏验方151

六四 龙云南传153

六五 蔡玉珂传154

六六 孙兆蓉传156

六七 叶嗣高传157

六八 付斯侨传158

六九 荆中允传158

七十 张锡玉传160

七一 贺春池传161

七二 朱成麟传162

七三 王毓桐传163

七四 马益良传164

七五 王兰斋传165

七六 赵聘三传166

七七 郝云衫传166

七八 李言让传170

八十 张守义传171

七九 李汉邦传171

八一 高宗岳传172

八二 王玉珂传174

八三 毛继丰传175

八四 撒膏林传176

八五 徐之熏传176

八六 孟凡第传177

第二章 寓医178

一 崔彧传178

二 李淑钦传178

三 孟洗传179

六 徐邦用传180

五 罗宪顺传180

四 赵用传180

七 綦丰传181

第三章 医林寿星小传182

第四章 人物表189

第一节 春秋至汉代190

第二节 晋至元代191

第三节 明代193

第四节 清代198

第五节 民国248

第七篇 医文志281

第一节 已问世、出版282

一 经典类282

第一章 医籍282

二 内科类284

三 外科类285

四 妇科类285

五 儿科类285

六 五官类286

七 诊法类286

八 摄生类287

九 针灸推拿类287

十 方药类288

十一 其他类290

第二节 未问世、出版292

一 经典类292

二 内科类294

四 妇科类295

三 外科类295

五 儿科类296

六 五官类298

七 诊法类298

八 摄生类299

九 针灸推拿类299

十 医案医话类300

十一 方药类301

十二 其他类303

第二章 佳序良跋选308

一 《脉经》序308

三 《医学简明录》序309

二 《保安堂三补简便验方》序309

四 《三余医学正义》文选311

五 《外科心传》序312

六 《幼科诗赋》序313

七 《疹科传薪》序313

八 《麻疹赋》序316

九 《眼科集要》自序317

十 《脉象辨真》序318

十一 《摄生心法》序318

十二 扁鹊仓公学术异同论319

十三 私立山东国医专科学校祭医圣文321

一 治学格言322

第三章 医家格言集锦322

二 医德格言324

三 医技格言327

第四章 医家匾联碑文摘妙331

一 匾文331

二 联文339

三 碑文340

第五章 赞医诗选341

第六章 学术评介342

一 王叔和的学术思想及伟大贡献342

二 钱乙《小儿药证直诀》四卷历代有关记述348

三 成无己的著作和评介353

四 《保安堂三补简便验方》简介356

五 翟良著作评介358

六 《妇科汇集秘要良方》评介362

七 蒲松龄三种医药书评介363

八 黄元御著述及学术评介366

九 刘奎学术思想评介370

十 臧应詹学术思想评介376

十一 于溥泽学术思想评介385

十二 《医鉴草》简介387

十三 《胎产方案》评介391

十四 《重刊慎疾刍言》序及十九篇按语内容简介394

三 赵用祠399

二 扁鹊祠399

一 伊尹祠399

第一节 祠庙399

第一章 医事古迹399

第八篇 杂记399

四 张于魏祠400

五 李莪华庙400

六 刘三锡庙400

七 褚洪吉祠400

八 马元吉祠400

第二节 冢墓401

一 伊尹冢401

二 秦越人冢401

三 淳于意墓401

四 牛王堂古墓403

五 马丹阳墓404

六 黄元御墓404

第三节 其他古迹404

一 匾鹊炼丹遗址404

二 阿井404

三 狼溪河405

四 范公亭406

五 马丹阳故宅406

六 烟霞洞天406

二 骨针407

一 骨锥407

第一节 砭石骨针407

八 荆山药泉407

七 神清观407

第二章 医事考古407

三 砭石408

第二节 扁鹊施针行医图408

第三节 银雀山老妇问医图408

第三章 先医庙药王庙409

第一节 旧志有关药王庙的记载409

一 《沾化县志》三皇庙记409

二 《长清县志》三皇庙记409

三 《烟台大观》药王庙记409

四 《济南府志》先医庙记409

一 明代济南布政使孙方伯建药王庙碑记410

第二节 药王庙碑记410

二 明代文登知县石三畏建孙真人祠记411

三 唯一现存肥城药王庙记412

第三节 先医庙的创建及沿革412

第四章 文辑414

第一节 孔子论医药卫生414

一 《论语·季氏》论养性414

二 《论语·乡党》论服药当慎414

三 《论语·乡党》论饮食414

四 《论语·乡党》论语言414

五 《论语·问宪》戒安逸414

第二节 苏轼盖公堂记415

六 《论语·公冶长》责怠惰415

第五章 医林撮英416

第一节 医技416

一 徐文伯奇珍胞胎男女416

二 徐之才治武成帝幻视416

三 徐嗣伯寒冬冷沐治真热假寒417

四 李淑钦治倒胆症417

五 钱乙治乳妇目张不闭417

六 包蒙奇治淋闭417

七 刘正岱巧治官迷心窍417

一 魏希亮家乡四十年无诉讼418

第二节 医德418

十 蔡玉珂妙用黄芪愈疮疡418

九 卢大本暗击发隐疹418

八 李佩倒抬孕妇小便通418

二 沈恒久自悔失言目盲419

三 杨玉相设局种牛痘活婴童十二万419

四 张津百金不昧419

五 罗止园拒收万人伞419

第六章 卫生要言和谚语420

第一节 卫生要言420

一 卫生之道420

二 养生琐言420

五 养生十五宜421

第二节 卫生谚语421

三 卫生三字诀421

四 卫生歌421

第三节 早婚之害423

第七章 畸胎异产奇案异病珍闻424

第一节 畸胎异产424

一 怪胎424

二 毛孩424

三 气产424

一 经血有虫案425

三 肛门生毛案425

二 破伤风汗孔出虫案425

第二节 奇案425

四 多产425

四 周身脱皮案426

五 喷嚏不止案426

六 经期乳血案426

七 舌缩入喉案427

八 胃肠作痒案427

第三节 异病427

一 蝇蛆病427

二 颜面线虫病428

三 蛔虫出腹428

四 虱子囊包428

二 诊脉笑话429

三 小儿想思病429

第四节 珍闻429

一 知县行医429

四 气功寿星孙教鸾430

五 推行火化的先行者邵璋430

第八章 医林寻源431

一 汤液源于伊尹431

二 脉诊源于扁鹊431

三 四诊源于扁鹊431

四 金针源于扁鹊431

八 病案源于仓公432

九 脉学源于王叔和432

十 法医学源于徐之才432

六 儿科源于扁鹊432

五 妇科源于扁鹊432

七 五官科源于扁鹊432

十一 注解《伤寒论》源于成无己433

第九章 百岁老人433

一 百岁人表433

二 两个高寿家族436

三 高寿者的性情生活劳作436

附件:(一)《山东中医药志》筹编会议纪要438

附录438

一、山东省卫生厅文件[82]鲁卫中字第3号438

(二)《山东中医药志》筹编委员会名单441

二、《山东中医药志》学术经验交流会纪要442

三、《山东中医药志》通编会议纪要449

四、山东省卫生厅文件[89]鲁卫志字第2号450

附件:《山东中医药志》编审会议纪要450

五、资料搜集及参编人员名单453

1991《山东中医药志》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张奇文主编 1991 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山西中药志(1959 PDF版)
山西中药志
1959 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医药志(1993 PDF版)
医药志
1993
中医药志( PDF版)
中医药志
山东省惠民地区卫生局
东山志( PDF版)
东山志
武汉市东西湖区人民政府东山办事处
山东省中医药学校( PDF版)
山东省中医药学校
确山县医药志( PDF版)
确山县医药志
山西中药志( PDF版)
山西中药志
山东中医药大学( PDF版)
山东中医药大学
山东省中医药学校发展简史  1958-1988(1988 PDF版)
山东省中医药学校发展简史 1958-1988
1988
山东中医学院附属医院院志( PDF版)
山东中医学院附属医院院志
山东中医药志选编  征求意见稿(1983 PDF版)
山东中医药志选编 征求意见稿
1983
中医药研究资料  第5期  山东中药炮炙经验汇编(1965 PDF版)
中医药研究资料 第5期 山东中药炮炙经验汇编
1965
广东中兽医常用草药(1969 PDF版)
广东中兽医常用草药
1969
山东医科大学史志(1991 PDF版)
山东医科大学史志
1991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山东中草药手册(1970 PDF版)
山东中草药手册
1970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