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正宗》求取 ⇩

曾序1

刘序5

郑序7

周序8

自序9

例言10

上篇 学说辨正11

第一章 温病解释之正误11

第二章 温病真理之探源15

第三章 温病温疫之辨析18

第一节 通论18

第二节 温病专书之概论20

第三节 温疫专书之概论26

第四章 温病学说之折衷30

第一章 通论36

一、《灵》、《素》 黄帝36

下篇 正宗辑要36

二、《难经》 战国 秦越人40

三、《伤寒论》后汉 张仲景41

四、《伤寒补亡论》 宋 郭白云54

五、《伤寒直格》 金 刘河间55

六、《此事难知集》 元 王好古55

七、《医经溯洄集》 元 王安道57

九、《伤寒补天石》 明 戈存橘59

八、《丹溪心法附余》 明 方约之59

十、《伤寒六书》 明 陶节庵60

十一、《伤寒绪论》 清 张路玉61

十二、《温热暑疫全书》 清 周禹载62

十三、《归砚录》 清 王孟英65

第二章 分论69

一、考证温热名义 时人 吴锡璜69

二、论伤寒成温之理 宋 韩祗和70

三、论叶派治温热之误 时人 张山雷70

五、温热久在一经解 清 周学海72

四、温邪上受解 清 周学海72

六、论吴氏《温病条辨》之误 清 陆九芝73

七、温热病说 清 陆九芝74

八、伏温论 清 柳宝诒75

九、伤寒温热疫邪传入不同 清 何秀山76

十、辨伤寒温病热病并无传染之理 宋 程迥76

十一、辨景岳混瘟温为伤寒之误 清 叶天士77

十二、论温热四时皆有 时人 何廉臣77

十三、论伏气春温 清 叶天士78

十四、春温有二 清 邵仙根79

十五、温热提要 时人 吴锡璜79

十六、温暑提纲 清 章虚谷81

十七、论温热与风寒各异 清 戴麟郊86

十八、论温热症辨似要义 清 戴麟郊88

十九、论温热五种辨法 清 戴麟郊90

二十一、论温病与伤寒病情不同治法各异 清 柳宝诒92

二十、温热有外感有伏邪 清 章虚谷92

二十二、论伏气发温与暴感风温病源不同治法各异 清 柳宝诒93

二十三、论伏邪外发须辨六经形证 清 柳宝诒94

二十四、论温热伏气与新感不同 时人 何廉臣95

二十五、温热暑各伏气有兼邪 时人 何廉臣96

二十六、温暑伏气证状 清 王孟英97

二十七、伏气温病论 时人 沈汉卿97

二十八、伏邪病名解 清 刘吉人98

三十、论温热即是伏火 时人 何廉臣99

二十九、五气皆从火化 清 何秀山99

三十一、暑痎热与火而言 清 王秉衡100

三十二、暍暑命名之别 清 陆九芝100

三十三、寒温暑湿汗解不同 清 吴鞠通100

三十四、风温湿温勿用发表攻里 清 陈平伯101

三十五、温热燥证宜保津液 清 吴鞠通102

三十六、湿证非易治之病 清 吴鞠通102

三十九、湿邪从膜原而入 清 薛生白103

三十八、太阴阳明之表受邪湿热居多 清 薛生白103

三十七、湿温变证极多 清 吴鞠通103

四十、湿热证阳明必兼太阴 清 薛生白104

四十一、暑湿秽合邪 清 吴坤安104

四十二、秋燥证治 清 吴鞠通105

四十三、秋燥证治论 清 何秀山105

四十四、新感秋燥说 时人 何廉臣106

附方药索引107

第三章 辨脉109

一、辨脉提纲 时人 吴锡璜109

二、温病辨脉 清 杨粟山109

三、热病辨脉 时人 杨如侯111

四、署病辨脉 清 沈金鳌113

五、湿病辨脉 时人 杨如侯113

(1)伏气春温症114

一、春温114

第四章 分症114

六、燥病辨脉 时人 杨如侯114

(2)伏温兼新感症117

(3)新感春温症118

二、风温120

(1)伏气风温症120

(2)新感风温症122

(1)伏气热病125

三、热病125

(2)伏热兼新感症126

四、暑病127

(1)冒暑127

(2)伤暑127

(3)中暑128

(4)暑湿130

五、伏暑130

六、湿温132

(1)秋燥133

七、燥病133

(2)伏燥138

八、冬温139

附方140

(一)清凉透邪法140

(二)清热保津法141

(三)清凉荡热法141

(四)润下救津法141

(五)辛温解表法142

(六)凉解里热法142

(七)清热解毒法142

(八)祛热息风法143

(九)祛热宣窍法143

(十)辛凉解表法143

(十一)至宝丹144

(十二)大承气汤144

(十四)紫雪丹145

(十三)达原饮145

(十五)白虎汤146

(十六)清凉涤暑法146

(十七)祛暑解毒法147

(十八)增损胃苓法147

(十九)清暑开痰法147

(二十一)来复丹148

(二十二)却暑调元法148

(二十)苏合香丸148

(二十三)清宣温化法149

(二十四)益元散149

(二十五)宣疏表湿法150

(二十六)宣阳透伏法150

(二十七)宣透膜原法150

(二十八)苦温平燥法151

(二十九)金水相生法151

(三十)松柏通幽法151

(三十一)清燥救肺汤152

1987《温病正宗》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王德宣著;李刘坤点校 1987 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温病学(1983 PDF版)
温病学
1983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温病学(1976 PDF版)
温病学
1976 江苏新医学院
温病学( PDF版)
温病学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
温病赋(1940 PDF版)
温病赋
1940
温毒病论( PDF版)
温毒病论
温病赋(1940 PDF版)
温病赋
1940
温病全谟( PDF版)
温病全谟
温病明理(1928 PDF版)
温病明理
1928
金匮要略选读(2020 PDF版)
金匮要略选读
2020 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温病学(1980 PDF版)
温病学
1980 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
温病学(1985 PDF版)
温病学
1985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温病合编(1985 PDF版)
温病合编
1985 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
温病学(1999 PDF版)
温病学
1999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温病学(1987 PDF版)
温病学
1987 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温病学(1999 PDF版)
温病学
1999 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