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问答题库 金匮要略分册》求取 ⇩

第一章 绪言1

1.《金匮要略》是怎样一本书?其价值如何?1

2.《金匮要略》从何得名?1

3.简述《金匮要略》一书的主要内容。1

4.举例说明《金匮要略》的分篇原则。1

6.《金匮要略》一书的主要精神是什么?1

10.《金匮要略》各篇均以《××病脉证并治》名篇,有何意义?2

9.简述《金匮要略》的理论渊源。2

8.《金匮要略》与《伤寒论》有何联系?2

7.谈谈《金匮要略》一书的用药特点。2

6.举例说明《金匮要略》脉法的特点。2

第二章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篇3

11.《金匮》首篇为什么以脏腑经络先后病命名?3

12.首篇篇名中“先后病脉证”有何涵义?3

13.整体观念在《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篇中是如何体现的?3

18.什么叫治末病?为什么要治未病?怎样治未病?试举例说明。4

17.“酸入肝”以下十七句应如何理解?4

16.“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的意义何在?4

15.你对“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牌旺不受邪,即勿讣之”是如何理解的?4

14.《金匮》上工治未病来源于何书?4

19.怎样理解“虚虚实实,补不足,损有余”?5

20.怎样理解“余脏准此”四字?5

21.什么是脏腑虚实相传的基本规律?5

22.怎样正确理解“千般疢难,不越三条”?5

27.张仲景发病学说的特点是什么?它与陈无择的“三因学说”有何异同?6

26.首篇对疾病的发生、发展提出了哪些基本观点?6

25.仲景是怎样阐述内外环境相统一的整体观点的?6

24.仲景对后世发病学方面有什么贡献?6

23.《金匮》首篇提出预防的具体措施有哪些?6

28.为什么“语声啾啾然,细而长,者”,主“头中病”?7

29.何谓心膈间病?为什么其症状表现为“语声喑暗然不彻”?7

30.怎样理解“息摇肩者,心中坚”?7

31.为什么“在上焦者,其吸促,在下焦者。其吸远,此皆难治”?7

32.试述“病人语声寂然,喜惊呼者,骨节间病”的病机。7

33.何眉气色?望气色为什么能诊察病情?7

37.“冬至之后,甲子夜半少阳起”之“甲子”为什么应理解为六十日?8

36.“末至而至”前面的“至”字与后面的“至”字意义是否相同?此段原文有何实践意义?8

38.何谓“四时各随其色”与“非其时色脉皆当病”?8

35.《金匮》首篇论述疾病诊断的主要精神是什么?8

34.试述“设微赤非时者死”的病机与临床意义。8

39.试述“脉浮者在后,其病在里”的意义及在《金匮》各篇中的体现。9

40.何谓“厥阳独行”?《金匮》论述“厥阳”有何代表意义?9

41.何谓“卒厥”?其病机及预后如何?9

42.何渭“脉脱入脏即死,入腑即愈”?9

43.《金匮》是如何分类和计算病证的?10

44.何谓五邪?其致病的一般规律如何?10

45.何谓五劳、七伤,六极?10

46.“极寒伤经”与“极热伤络”的意义是什么?10

47.为什么表里同病,急者先治?试举例说明。10

48.为什么“病痼疾加以卒病,当先治其卒病,后乃治其痼疾”?11

49.举例说明何谓“五脏病各有所得者愈”,“各随其所不喜者为病”。11

50.“夫诸病在脏,欲攻之,当随其所得而攻之”,原文中“所得”的涵义是什么?11

51.为什么“病者素不应食,而反暴思之,必发热”?11

55.《金匮》痉病与温病发痉有何不同?12

54.何谓痉病?12

57.误治成痉有几种情况?12

56.痉病的病机、主症及主脉是什么?12

第三章 痉湿唱病脉证治篇12

52.如何理解《金匮》脉象的意义?12

53.痉湿喝三病的合篇意义是什么?为什么三病的条文都冠“太阳病”、“太阳”?12

58.痉病怎样辩证施治?13

59.试对“夫痉脉,按之紧如弦,直上下行”进行简析。13

60.痉病见脉沉而细者,其预后如何?13

61.试述柔痉的证治。13

62.《伤寒论》桂枝加葛根汤证与《金匮》栝蒌桂枝汤证有何不同?13

63.试分析“欲作刚痉”的病机。13

68.大承气汤是治阳明腑实证之方,为什么又能治痉病?14

70.湿痹与血痹应如何区别辨证?14

69.痉病与湿病在治疗上有何异同?14

65.“刚痉”与“柔痉”有何异同?14

67.痉病有伤津之虞,为何还要用大承气汤治疗?14

66.试述外感痉病趋于热化的证侯及病机。14

64.试述“欲作刚痉”的证治。14

71.湿痹是如何形成的?15

72.风湿病为什么要微发汗?15

73.试述湿病的主证及治疗原则。15

74.为什么“湿痹之侯,小便不利,大便反快,但当利其小便”?15

75.试述湿病的治禁。15

82.麻黄加术汤的适应证是什么?16

96.暍病误用发汗、温针及下法后会出现哪些变证?为什之?16

81.防己黄芪汤既可治风湿又可治风水,试述其异同。16

233.麻黄为治疗肺胀的主药,仲景是如何配伍运用的?举例说明。16

76.试述寒湿在上的症状、病机、治则。16

79.寒湿在表之人如经误下,可出现哪些变证?为什么?16

77.湿痹与湿家有何不同?湿家身疼发热与风湿身疼发热又有何区别?16

80.试述防己黄芪汤证的病机与方义。16

78.中阳素虚之湿病患者误下后会出现什么情况?为什么?16

83.麻杏苡甘汤的方剂特点如何?17

84.麻黄加术汤证与麻杏苡甘汤证有何异同?17

85.阐述桂枝附于汤证的病机和方义。17

86.简述白术附于汤证的证治。17

87.试分析甘草附子汤证的病机和方义。17

88.桂枝附子汤证、白术附子汤证、甘草附子汤证有何异同?17

89.如何理解条文“湿家之为病,一身尽疼,发热,身色如熏黄”?18

90.湿病如何辨证施治?18

91.如何掌握湿病篇的治疗规律?18

92.何谓太阳中暍?它有哪些特点?18

第四章 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篇19

97.为什么将百合、狐惑、阴阳毒三种不同的病证合篇讨论?19

98.魏荔彤和尤怡对百合病的命名各有何见解?19

95.试述伤暑挟湿的证治。19

94.中喝恶寒与伤寒恶寒有何不同?19

93.试述伤暑偏于热盛的证治。19

99.何谓“百合病者,百脉一宗”?20

100.试述百合病的病因、病机及脉症。20

101.何渭“见于阴者,以阳法救之,见于阳者,以阴法救之”?20

102.何谓“见阳攻阴”与“见阴攻阳”?20

103.为什么百合病以百合地黄汤作为主方?20

109.《金匮》对百合病的预后是如何论述的?其机理如何?21

108.百合病有哪些变证治法?并分析其病机。21

107.百合病有哪些误治后的治法?21

106.百合病为何会误用汗、吐、下法来治疗?21

105.百合病如何辨证论治?21

104.服百合地黄汤后为什么会出现“大便当如漆”之证?21

110.百合病与脏躁均为情志因素所引起的疾病,二者为何证治不同?22

111.有关医家对狐惑病是如何认识的?22

112.狐惑病的病机、症状是什么?怎样治疗?22

113.为什么狐惑病有“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的表观呢?22

114.狐惑病何时用赤小豆当归散治疗?其功用何如?22

119.试述《金匮》论疟的理论渊源。23

第五章 疟病脉证并治篇23

117.升麻鳖甲汤的功用是什么?应用时如何随证加减?23

116.简述阴阳毒的病因、病机及主症。23

115.甘草泻心汤与亦小豆当归散均可治狐惑病,二者有何不同?23

118.为什么说“若能食者,脓已成也”?23

120.疟病分类的特点是什么?试举例说明。24

121.何谓疟病?它与少阳病有何异同?24

122.何渭“疟脉自弦”?24

123.《金匮》如何从脉象论述疟病的病机和治则?24

124.试述疟病的主脉及常见兼脉的主病意义。24

125.《金匮》有关书籍对“其脉如平”是如何认识的?25

126.试述疟病的治则及常用治法。25

127.你对治疗疟病“以饮食消息止之”是如何理解的?25

128.为什么“病疟以月一日发,当以十五日愈,设不差,当月尽解”?25

129.瘅疟、温疟、牝疟在症状、病机、治疗方面有何不同?25

130.疟病证治如何分类?25

134.试述温疟的疟证治。26

135.《金匮》温疟与《内经》温疟有何关系?26

132.试述瘅疟的证治。26

131.试释瘅疟的命名与病机。26

133.《金匮》所论之瘅疟与《内经》中的瘅疟是否相同?26

136.瘅疟与温疟在病机证治上有何不同?27

137.何谓“疟多寒者”?27

138.何谓牝疟?其证治如何?27

139.试述蜀漆散的功效、药物组成、服用时间,副作用及预防措施。27

140.试述蜀漆散的治疗作用以及服用时的注意事项。27

144.中风与历节为什么要合篇论述?28

145.何谓中风?它与太阳中风证应如何区别?28

143.疟病篇有哪些附方?其出处、主治及方药组成如何?28

第六章 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篇28

142.鳖甲煎丸制方意义及实用价值如何?28

141.何谓疟母?如何治疗?28

146.中风的病因病机、主症是什么?邪在于络、邪在于经、邪在于腑,邪入于脏在症状上有何区别?四者有何内在联系?29

147.试述“邪气反缓,正气即急,正气引邪,喁僻不遂”的机理。29

148.阐述中络中经、中腑中脏有哪些不同表现?为什么?29

149.“脉微而数,中风使然”的主要精神是什么?29

155.试述防已地黄汤的病机与功用。30

153.风引汤的病因病机与主要功用如何?30

154.头风摩散的组成是什么?有哪些主要功效?30

152.试分析侯氏黑散的病机与方义。30

150.后世医家对中风病因的认识与《金匮》有何不同?30

151.中风与痹证有何不同?30

157.试述历节病主要临床特征及其病机。31

158.“断泄”是怎样引起的?它与历节病的发生有何关系?31

159.历与湿痹同属痹证,二者在病因、病机、病位、治则方面有何不同?31

160.试析历节病与黄汗病的异同?31

161.试述桂枝芍药知母汤的主症、病机、治法,并分析其用药特点。31

156.结合原文试析历节病的病因病机。31

162.试述寒湿历节的证治。32

163.使用乌头时应注意哪些事项?32

164.张仲景使用乌头与附子有何规律?32

165.桂枝芍药知母汤与乌头汤在应用时有何不同?32

166.何谓“脚气冲心”?其治法、方药如何?32

170.试述黄芪桂枝五物汤的方义与临床运用。33

172.血痹与中风在病机、症状与病位方面有何区别?33

171.血痹重证为何不采用气血双补或活血通经法治疗?33

168.简述血痹证治。33

167.何谓血痹?它的病因病机及主要表现怎样?33

第七章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篇33

169.血痹病条文中有关脉象的描述说明了什么问题?33

173.血痹与痹证有何不同?34

174.何谓虚劳?其病因病机及治则是什么?34

175.虚劳病的主脉及临床意义如何?34

176.虚劳病的辨证要点是什么?34

177.张仲景论治虚劳病的特点是什么?试举《金匮》方证予以说明。34

181.《金匮》论虚劳病为什么侧重于阴阳两虚?试述其理。35

182.简述肾阳不足之虚劳证治及其主方的临床运用。35

179.试结合原文说明革脉的脉形及主病。35

180.何谓“脉极虚芤迟”、“脉得诸芤动微紧”?它们在同一条中出现的意义如何?35

178.为什么说建立中气与补益肾气是虚劳病的治本大法?35

183.肾气丸的命名意义与治疗作用是什么?36

184.肾气丸的组方意义及其对后世的影响如何?36

185.试述虚劳遗精病的证治。36

186.试述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证的病机与方义。36

191.试析小建中汤证与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证的异同。37

190.小建中汤为什么能治阴阳两虚的虚劳病?37

192.试比较大建中汤证和小建中汤证在病机、症、治法等方面的同异。37

188.何谓“虚劳里急”?试简述其治法、主方。37

187.天雄散的药物组成、功效及主治症如何?37

189.阐述小建中汤证的病机与治疗意义。37

196.试述薯蓣丸的适应证和组方意义?38

197.何谓“缓中补虚”?试结合原文说明之。38

193.试述黄芪建中汤证的病机与临床运用。38

194.试述虚劳阴虚失眠的证治。38

195.酸枣仁汤证与栀子豉汤证均有“虚烦不得眠”,其病机与治法有何不同?38

198.大黄廑虫丸主治何证?39

199.何谓“经络营卫气伤”?它与干血的形成有何关系?39

200.大黄廑虫丸和薯蓣丸同治虚劳,二者在治法上有何特色?39

201.虚劳病应如何辨证论治?39

第八章 肺瘘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篇40

202.试析肺痿肺痈咳嗽上气三病合篇讨论的意义。40

203.简述虚热性肺痿的成因与病机。40

204.什么叫肺痿?肺痿是怎样形成的?40

205.肺痿如何辨证施治?40

206.虚热肺痿为何有咳吐浊唾涎沫之症?40

211.虚寒肺痿是怎样发生的?其主要表现是什么?如何治疗?41

210.虚热肺痿与虚寒肺痿的病因病机及临床表现有何异同?41

208.虚热性肺痿的治则如何?为何麦门冬汤中反有辛燥之半夏?41

209.虚寒肺痿与消渴都有小便数,如何鉴别?41

207.如何理解肺痿主症?41

215.肺痈的含义是什么?42

216.你对“风中于卫,呼气不入,热过于营,吸而不出”这段原文是怎样理解的?42

213.虚寒性肺痿的治则如何?何以甘草干姜汤中甘草之量倍于干姜?42

214.为什么汗、呕、消渴、便难攻下会导致肺痿?42

212.虚寒肺痿为什么在上“必眩,多涎唾”,在下“必遗尿,小便数”?42

217.肺痈病的恶寒或振寒与太阳表证恶寒在病机上有何不同?43

218.肺痈各阶段的主要证候有哪,些?为什么?43

219.肺痈邪实气闭的主症及治疗如何?43

220.葶苈大枣泻肺汤治疗肺痈何种证候?临证如何应用?43

221.肺痈脓成可见哪些症状?怎样治疗?44

222.治疗肺痈,如何掌握开肺、清肺、排脓之法?44

223.为什么说肺痈见“振寒咏数”为已酿脓?44

224.肺痈病“脓成即死”应如何理解?44

225.肺痈在何阶段可用桔梗汤治疗?其方组成有何特点?44

226.试述肺痈的病机及证治。45

227.《千金》苇茎汤为何可以作为治疗肺痈的常用方剂?45

228.《千金》苇茎汤并非涌吐剂,为何方后注曰:“当吐如脓”?45

229.怎样从脉证上辨别肺痿、肺痈?它们在治疗上有何不同?45

232.谈谈肺胀的用药特点。46

230.何为肺脓?肺胀病有何特点?试举例说明。46

231.张仲景论述咳嗽上气病有何特点?46

234.上气有虚实证,如何治疗?47

235.怎样理解“上气面浮肿,肩息,其脉浮大,不治,又加利尤甚”?47

236.试分析“肺胀欲作风水”的机理。47

237.上气喘而躁属肺胀者,为什么会“欲作风水”且“发汗则愈”?47

240.射干麻黄汤与皂荚丸的主要区别何在?48

241.“咳而脉浮者,厚朴麻黄汤主之”这节原文应如何理解?48

239.痰浊壅肺咳嗽上气的症状有哪些?这些症状是怎样产生的?如何治疗?48

238.寒饮郁肺咳嗽上气的证候特点是什么?治用何方?其意义何在?49

242.试述“咏沉者,泽漆汤主之”的机理。49

243.怎样推断泽漆汤所治咳嗽上气的病机和临床表现?49

244.厚朴麻黄汤证与泽漆汤证均为水饮所致,主症均为咳喘,二者应如何鉴别?49

245.虚火咳嗽上气为什么用麦门冬汤治疗?本方为何又可用治虚热肺痿?49

246.何以知越婢加半夏汤证属饮热合邪为患?49

247.饮热郁肺咳嗽上气是怎样发生的?证候特点是什么?治用何方?50

248.射干麻黄汤与越婢加半夏汤所治咳嗽上气的病因病机、证候表现有何不同?50

249.厚朴麻黄汤与越婢加半夏汤所治咳嗽上气的病因病机及症状有何不同?50

250.寒饮挟热咳嗽上气是怎样发生的?证候特点是什么?以何方治疗?50

254.当桔梗白散峻下过度时,为何“饮冷水一杯则定”?51

253.试就厚朴麻黄汤与小青龙加石膏汤方,说明两方证的异同。51

251.越婢加半夏汤与小青龙加石膏汤有何区别?51

252.越婢加半夏汤证、小青龙加石膏汤证、射干麻黄汤证在病机、症状、治则方面有何不同?51

255.桔梗汤与桔梗白散同治肺痈,两方如何区别应用?52

256.咳嗽上气、肺痈、胸痹、支饮均可见不得卧,其病机、症状有何不同?其主治方剂是什么?52

257.咳嗽上气如何分证论治?52

第九章 奔豚气病脉证治篇52

258.奔啄气病的含义是什么?52

262.如何鉴别奔豚气与冲疝?53

261.肝郁奔豚是怎样发生的,可以出观哪些症状?如何治疗?53

260.奔豚气病是否均从惊恐得之?53

259.形成奔豚气病的因素有哪些?53

263.奔豚气病与肾积奔啄如何鉴别?54

264.奔豚汤证中有“冲胸”、“腹痛”、“往来寒热”三症,从病机上应如何理解?54

265.奔豚气主要有哪些类型?试述其症状。54

266.奔豚气病如何分型论治?54

267.奔豚见“腹痛,往来寒热”,为什么用奔豚汤治疗?54

272.为什么桂枝加桂汤证,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证,在原文之首都有“发汗后”三字?55

270.发汗后,脐下悸,欲作奔豚,为什么用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治疗?55

271.苓桂甘枣汤的煎煮法有何要求?55

268.误汗感寒为什么可以引起奔豚?怎样治疗?55

269.桂枝加桂汤何以能治奔啄气病?55

273.苓桂甘枣汤、苓桂木甘汤、苓桂味甘汤三方的作用与适应症有何不同?56

274.奔豚汤、桂枝加桂汤、苓桂甘枣汤三方的主药各是什么?56

275.桂枝加桂汤证与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证有何异同?56

第十章 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篇56

276.胸痹心痛短气合篇讨论的依据是什么?56

280.分析说明胸痹病的典型证侯。57

281.为什么说胸痹是本虚标实之证?57

278.“阳微阴弦”的含义是什么?57

279.以《金匮》原文为依据,试述胸痹心痛的病因病机。57

277.何谓胸痹?57

282.胸痹的典型症状是胸背痛,短气,是否尚有无明显胸痛的胸痹病?58

283.胸痹心痛病基本治疗原则是什么?58

284.怎样理解“平人无寒热,短气不足以息者,实也”?58

285.怎样理解胸痹病的主脉”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58

289.栝蒌薤白半夏汤治疗何种胸痹?临证如何运用?59

288.栝蒌薤白白酒汤与栝蒌桂枝汤两方都有栝蒌,是否为同一种药物?59

290.栝蒌薤白半夏汤为何用白酒煎煮?59

286.为什么栝蒌薤白白酒汤是治疗胸痹病的主方?59

287.分析比较枳实薤白桂枝汤与人参汤。59

291.栝蒌薤白白酒汤证与枳实薤白桂枝汤证有何不同?60

292.试比较枳实薤白桂枝汤证与人参汤证。60

293.胸痹急症是怎样发生的?其临床表现及治方是什么?60

294.如何理解“胸痹缓急”的含意?60

295.试述以胸膺疼痛为主的胸痹证治。61

296.治疗胸痹心痛,为什么扶正以温阳益气为主,祛邪以通阳宣痹为法?试举例说明之。61

297.为什么说仲景对胸痹心痛的治疗是“症变治变”、“证不同治亦不同”?61

301.茯苓杏仁甘草汤与桔枳姜汤有何区别?62

302.胸痹轻证为何有治肺治胃的不同?62

299.为什么治疗胸痹诸方,或用白酒煎,或用水煎?62

300.胸痹以痞塞满闷为主者如何辨证施治?62

298.胸痹胸胃合病怎样辨证施治?62

303.茯苓杏仁甘草汤证与橘枳姜汤证有何不同?63

304.寒饮上逆之心痛可见何症?如何治疗?63

305.枳实薤白桂枝汤与桂枝生姜枳实汤如何区别运用?63

306.阴寒痼结心痛证的临床表现有哪些?怎样治疗?63

307.试析乌头赤石脂丸的治疗作用。63

313.中寒家为何“喜欠”?感寒之后为什么有“善嚏”和“欲嚏不能”之别?64

312.“趺阳脉微弦”为什么“法当腹满,不满者必便难,两胠疼痛”?64

311.简述腹满、寒疝、宿食合篇的意义。64

第十一章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篇64

310.桂枝生姜枳实汤与乌头赤石脂丸同治心痛,二者有何不同?64

309.举例说明仲景治疗胸痹心痛的用药规律。64

308.栝萎薤白半夏汤与乌头赤石脂丸均治心痛彻背,试述其不同。64

314.怎样从触诊辨腹满虚实?实证的治疗原则是什么?65

315.腹满虚实辨证的要点是什么?65

316.试以原文说明腹满如何以自觉症状辨别虚实并确定治则。65

317.在《腹满病》篇中论述了哪些辨别腹满虚实证的方法?65

322.虚寒腹满的证侯特点有哪些?如何辨证施治?66

321.为什么虚寒腹满“躁而不渴”,又见“利不止者死”?66

320.怎样理解腹满实证“舌黄未下者,下之黄自去”?66

319.虚寒性腹满为何有“腹满时减,复如故”之特点?66

318.如何理解“腹满不减,减不足言”?66

323.厚朴七物汤所治之腹满是怎样发生的?其病机特点是什么?67

324.厚朴七物汤既有表证,为何不以“先表而后里”为治?67

325.厚朴三物汤与小承气汤有何不同?67

326.厚朴三物汤的作用是什么?治疗何种腹满?67

327.厚朴三物汤与厚朴七物汤均治腹满,两方证有何区别?67

332.试述厚朴三物汤与大承气汤所治腹满的异同。68

331.“按之心下满痛”与“腹满不减”均属腹满实证,何以一用大柴胡汤、一用大承气汤治疗?68

330.厚朴七物汤与人柴胡汤所治腹满有何异同?68

329.厚朴三物汤证与大柴胡汤证有何异同?68

328.“按之心下满痛”为什么用大柴胡汤治疗?68

333.概述实热腹满如何辨证施治。69

334.大黄附子汤由寒温两性药物组成,为何原文只提到“此寒也,以温药下之”?69

335.附子粳米汤治疗何种病证?其证侯特点是什么?69

336.“腹中寒气,雷鸣切痛,胸胁逆满,呕吐”为何用附子粳米汤治疗?69

342.何谓“赤丸”?其治疗作用如何?70

341.试从病机、症状及病位方面对附子粳米汤证与大建中汤证作一比较。70

340.服大建中汤后,为何须“饮粥”及“食糜”?70

339.大建中汤证属虚寒,为何有“上下痛不可触近”?70

338.大建中汤治疗何种病证?试述其主症及其产生机理。70

337.大建中汤所治腹满痛的证侯特点是什么?70

343.大黄附子汤证的病机是什么?所治诸症是怎样发生的?71

344.试述大黄附子汤证“发热”之理?71

345.大黄附子汤、大承气汤,大柴胡汤同为泻下剂,各治何种腹满痛?试说其故。71

346.寒疝兼表的临床表现是什么?怎样治疗?71

347.寒疝兼微弦、弦紧、沉紧之脉说明了什么?71

352.服乌头桂枝汤后的“瞑眩”是指什么?72

351.大乌头煎证、当归生姜羊肉汤证、乌头桂枝汤证有何不同?72

350.当归生姜羊肉汤治疗何种寒疝,其证侯特点是什么?72

348.痉病、疟病、胸痹、寒疝、痰饮为何均以弦为主脉?试说其故。72

349.当归生姜羊肉汤出现于《金匮》哪些篇中?所治病证的病机及症状是什么?72

353.宿食病的治疗法则是什么?如何使用?73

354.宿食下利为何复用峻下之大承气汤?73

355.同为宿食病,为什么会出现浮大而涩、数而滑、紧如转索无常之脉?73

356.外感风寒与宿食都可出现紧脉,如何鉴别?73

357.滑脉与涩脉相反,何以均主宿食?73

360.肺中风,中寒的症状是什么?试说其故。74

362.如何理解心中风的临床表现?74

361.胂中风可见哪些症状?其机理是什么?74

359.五脏风寒病与太阳中风、伤寒及卒倒中风有何不同?74

358.何渭五脏中风与五脏中寒?74

第十二章 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篇74

363.心中寒的表观有哪些?为何说“其脉浮者,自吐乃愈”?75

364.何谓“心伤”?试析其证侯。75

365.心脏血气虚少何以导致魂魄不安?临床可见哪些表现?75

366.《金匮》五脏风寒积聚病篇为什么有“死脏”的描述?凡属“死脏”有何共同特点?75

367.何谓肝着?如何治疗?75

368.脾约的主症是什么?如何治疗?75

372.五脏风寒与积聚病何以合为一篇讨论?76

371.脾约与阳明腑实证治有何区别?76

369.脾约证为何大便坚而小便反数?76

370.麻子仁丸为何为脾约的主治方剂?76

373.《金匮》云“阴气衰者为癫,阳气衰者为狂。”与《难经》“重阳者狂,重阴者癫”所论不同,应如何理解?77

374.何渭肾着?77

375.试析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的治疗作用。77

376.何渭“三焦竭部”?为什么“上焦竭善噫”?“下焦竭即遗溺失便”,且“不须治,久则愈”?77

377.《金匮》论热在三焦的见证是什么,为什么?77

378.试述积、聚、繁气的区别。77

379.?气与宿食有何不同?77

381.简释“肺饮”、“心下坚筑”、“咳嗽则辄已”、“悬饮内痛”、“癫眩”“支满”。78

382.痰饮病的病因病机是什么?78

第十三章 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篇78

380.试述《金匮》”的概念。78

383.试述痰饮病的分类及四次的特征。79

384.痰饮病的治疗原则是什么?应如何理解?79

385.何谓“水在五脏”?其表现各如何?79

386.何谓留饮?留饮与四饮有何关系?79

391.试以肾气丸为例,说明异病同治的原则。80

390.试述微饮的证治。80

387.为什么“心下有留饮,其人背寒冷如掌大”?此证脉象如何?80

389.饮伏膈上以及复感外邪后,将会出现哪些症状?80

388.何谓伏饮?其症状、病机如何?80

392.苓桂术甘汤、甘姜苓术汤,苓桂甘枣汤三方药味相近,临证如何区别运用?81

393.苓桂术甘汤如何体现“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这一原则?81

394.己椒苈黄丸的适应证是什么?服药后出现“口中有津液”或“渴”说明什么问题?81

395.已椒苈黄丸证“口舌干燥”和白虎加人参汤证的“口干舌燥”病机有何不同?81

400.试述痰饮呕吐的证治。82

399.十枣汤,己椒苈黄丸在临床上如何区别运用?82

398.甘遂半夏汤、己椒苈黄丸、五苓散同治痰饮病,三证有何不同?82

397.甘遂半夏汤功效、方义及煎煮方法如何?82

396.《金匮》中,何证宜用甘遂半夏汤治疗?82

401.为何称小半夏汤为呕方之祖?在《金匮》中,小半夏汤能治疗哪些病证?83

402.结合原文说明五苓散与小半夏加茯苓汤在《痰饮篇》中的适应症有何不同?83

403.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证和五芩散证均有“脐下悸”,其形成的机理有何不同?83

404.如何测知痰饮呕吐的预后?83

405.病悬饮者,服用十枣汤时应注意什么事宜?83

410.为什么厚朴大黄汤能治疗“支饮胸满”证?84

409.心下有支饮,为何其人苦冒眩?怎样治疗?84

408.结合原文,试述溢饮的辨证施治。84

406.小青龙汤既治支饮又治溢饮,其理何在?84

407.大、小青龙汤同治溢饮,其功效有何不同?84

411.厚朴大黄汤与小承气汤的药味、煎煮方法相同,但二方功效有别,其理何在?85

412.为什么葶苈大枣泻肺汤既可治支饮,又可治肺痈?85

413.葶苈大枣泻肺汤、栝蒌薤白半夏汤、小青龙汤均治“不得卧”,其不同点何在?85

414.试述木防已汤的适应证及其方义。85

415.如何根据脉诊判断“支饮久咳数岁”的预后?85

第十四章 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篇86

420.《消渴小便不利淋病》篇中,治小便不利有六方,六方的适应证及功效各如何?86

419.《金匮》“消渴”一词有哪两种含义?试以原文说明之。86

418.《痰坎》篇服小青龙汤后“其面翕热如醉状”与“面热如醉”如何辨别?86

417.《痰饮》篇“其面翕热如醉状”与《阴阳毒》篇“面亦斑斑锦纹”如何辨别?86

416.小青龙汤与苓甘五味姜辛汤都可治支饮咳嗽,临床运用有何不同?86

421.在《金匮》一书中,五苓散可治哪些病证?试分析之。87

422.试述栝蒌瞿麦丸证的病机、症状及治疗。87

423.五苓散证与猪苓汤证有何异同?87

424.栝蒌瞿麦丸证与猪苓汤证均有口渴,其机理有何不同?87

425.肾气丸既治虚劳腰疼之小便不利,文治男子消渴之小便反多,其理何在?87

429.试述水气病与痰饮病的相互关系。88

第十五章 水气病脉证并治篇88

426.为什么说栝蒌瞿麦丸为肾气丸之变剂?88

427.蒲灰散、滑石白鱼散,茯苓戎盐汤三证有何区别?88

428.淋病的病机是什么?有何治疗禁忌?88

430.试述水气病的分类及其主要脉证。89

431.水气病的治疗原则是什么?应如何理解?89

432.“开鬼门,洁净府”在《金匮》水气病,篇中是如何体现的?89

435.《金匮》防已黄芪汤可用治何种病证?90

437.风水如何辨证施治?90

436.试述风水的诊断要点。90

434.“五脏水”和“水在五脏”主要区别是什么?90

433.“五脏水”的病机、主症各是什么?90

438.风水为什么会出现“脉浮”,“脉沉滑”,“脉浮而紧”?试分析之。91

439.风水病势增剧的症状表现有哪些?91

440.试析防己茯苓汤证的病机与方药配伍关累。91

441.如何区别运用越婢汤与麻黄附子汤?91

442.越婢加术汤与甘草麻黄汤同治皮水,二者有何区别?91

443.越婢汤与越婢加术汤同治水气病,二证有何区别?91

447.风水、皮水如何鉴别?92

446.皮水如何辨证施治?结合条文说明之。92

445.《金匮》一书中,蒲灰散主治哪些病证?其药物组成及方义如何?92

444.《金匮》中,防已黄芪汤,防已茯苓汤的适应症及方义各是什么?92

448.在何种情况下,风水、皮水禁用汗法?试以原文说明。93

449.简述黄汗的成因及其主要脉证。93

450.芪芍桂酒汤证与桂枝加黄芪汤证有何区别?93

451.如何鉴别黄汗与风水?93

452.什么是气分病?93

456.在《金匮》,一书中,张仲景对黄疸病如何分类?其病因、病机、主症各是什么?94

455.何谓黄疸?其主要特征是什么?黄疸与萎黄、黄汗如何鉴别?94

第十六章黄疸病脉证并治篇94

454.妇人病水,如何区别血分、水分?其中何证易治?为仟么?94

453.《金匮》主治气分病有哪两首方剂?如何区别使用?94

457.你对“黄家所得,从湿得之”如何理解?95

458.为什么“诸病黄家,但利其小便”?95

459.黄疸病,“四肢苦烦,脾色必黄,瘀热以行”是指何而言?简释其义。95

460.试按八法归类,举例说明《金匮·黄疸病》篇中黄疸的治法。95

461.酒疸在何种情况下宜用吐法或下法?95

464.如何辨别和治疗黄疸湿盛,热盛及湿热俱盛者?96

465.试述《黄疽病》篇中,治疗湿热发黄的四首方剂适应证及其功效。96

462.试述《金匮》,中酒疸的辨证施治。96

463.如何辨识谷疸、酒疸及女劳疸?96

469.菌陈蒿汤与栀子大黄汤中均有大黄,在治疗上如何区别使用?97

471.谷疸寒化的辨证要点是什么?为何不宜用下法治疗?97

470.试述酒疸误下的变证。97

472.萎黄的病因及证治如何?97

468.茵陈蒿汤证和大黄硝石汤证如何鉴别?97

467.试述栀子大黄汤证与大黄硝石汤证的区别。97

466.火劫发黄的原因、症状及治疗如何?97

473.试述女劳疸兼挟瘀血的证治。98

474.在《金匮》一书中,桂枝加黄芪汤主治哪些病证?服药后又应注意什么事宜?98

475.黄疸病误治致哕应如何治疗?98

476.黄疸病的治疗禁忌是什么?99

477.如何判断黄疸病的预后?99

第十七章 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痰血病脉证并治篇99

478.试从“寸口脉动而弱”说明惊与悸的病因,病机及二者间相互关系。99

482.如何测知吐血,衄血的预后?100

481.解释下列词句:“目睛晕黄”、“目睛慧了”、“直视不能眴”、“阴伏”、“心气不定”。100

479.试析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与半夏麻黄丸的作用及主治病证。100

480.水饮致悸的病机及其证治为何?100

483.根据《金匮》原文,试述吐衄下血的病因病机。101

484.“酒客咳者”为什么必致吐血?101

485.泻心汤中并无止血之品,为何能主治吐、衄血证?101

486.试述柏叶汤证的病机及证治。101

487.何谓远血与近血?如何治疗?101

488.瘀血的脉症是什么?试言其理。101

491.“夫呕家有痈脓,不可治呕”,其理安在?102

492.“病人欲吐者,不可下之”,为什么“食已即吐者”又用大黄甘草汤?102

第十八章 呕吐哕下利病脉证并治篇102

490.《呕吐哕下利病》篇中,呕吐分成几种类型?各种类型的治方是什么?102

489.为什么血证禁用汗法?误用汗法将会出现哪些变证?102

493.何谓胃反?其病机和证治如何?103

494.停饮呕吐的特点是什么?如何分证论治?103

495.试比较大半夏汤和小半夏汤二个方证有什么不同?103

496.大半夏汤证与大黄甘草汤证的病机、症状和治法有什么不同?103

497.小半夏汤、生姜半夏汤、半夏干姜散的适应证及药物组成各为何?103

502.何以吴茱萸汤既治胸满,又治头痛?试结合原文进行分析。104

501.试述茯苓泽泻汤适用于哪一种停饮呕吐,与猪苓散有何不同?104

500.茯苓泽泻汤证“吐而渴欲饮水”与五苓散证之消渴水逆,在病机证治上有什么不同?104

498.停坎致呕如何调治?104

499.为何“胃反,吐而渴欲饮水者”,要用利水化饮法治疗?引用原文加以说明。104

503.半夏干姜散与茱萸汤均治“干呕,吐涎沫”,二者如何区别运用?105

504.生姜半夏汤的配伍及服法特点是什么?105

505.同是虚寒性呕吐,为何有用大半夏汤、四逆汤、半夏干姜散、吴茱萸汤的不同?试述其理。105

506.小柴胡汤和四逆汤均治呕吐,二者有何区别?105

507.仲景用人参治呕吐的方剂有哪些?105

508.何渭哕?其证治如何?105

512.“夫六腑气绝于外者,手足寒,上气,脚缩;五脏气绝于内者,利不禁,下甚者,手足不仁”说明了什么?106

513.试述呕吐与下利的治疗禁忌及其原理?106

510.橘皮汤和橘皮竹茹汤两方如何运用?106

511.橘皮汤可以治疗“手足厥”证吗?其理何在?106

509.对“哕而腹满”者,如何辨证治疗?106

514.何谓下利?其机理如何?107

515.试述下利的证治?107

516.下利为什么还要使用承气汤?临床上如何具体运用?107

517.试述大黄甘草汤与黄芩加半夏生姜汤证的异同。107

518.对寒厥下利,阴盛格阳证如何辨治?107

519.试述四逆汤适于治疗哪一种呕吐?107

524.《呕吐哕下利病》篇治疗下利的方剂有哪些,其功效如何?108

523.为什么说“下利气者,当利其小便”?108

520.本篇的四逆汤与通脉四逆汤药物组成相同,临床上如何掌握运用?108

521.桃花汤与白头翁汤同治下利,二者有何不同?108

522.如何治疗“气利”?108

527.疮痈、肠痈、浸淫病为什么合为一篇讨论?109

529.如何诊断痈肿是否化脓?109

528.试述痈肿初起时的脉证和病机。109

530.肠痈脓未成应如何辨治?109

第十九章 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篇109

526.栀子豉汤与酸枣仁汤均治“虚烦”,如何区别运用?109

525.下利虚烦证治如何?109

531.肠痈脓已成者应如何辨治?110

532.肠痈脓未成和脓已成如何鉴别?110

533.如何治疗肠痈?110

534.金疮的证治是什么?110

535.如何判断浸淫疮的预后?怎样治疗?110

542.何谓阴狐疝?与《腹满寒疝宿食病》篇的寒疝有何异同?111

541.试述转筋的证治。111

539.仲景是怎样论述手指臂肿动的证治的?试结合原文进行分析。111

540.何谓转筋病?如何治疗?111

537.为何将跌蹶、手指臂肿、转筋、阴狐疝、蛔虫病合为一篇讨论?111

第二十章 趺蹶手指臂肿转筋阴狐疝蛔虫证病脉证治篇111

536.浸淫疮的治法对后世有何启发?111

538.何谓趺蹶?其病机、症状和治法如何?111

543.蛔虫病如何辨证?112

544.历代医家对甘草粉蜜汤之“粉”有何争议?112

545.为什么乌梅丸能治蛔厥?112

546.试述蛔厥的证治。112

549.试述《金匮》所论妊娠病的内容。113

550.妊娠恶阻如何治疗?113

548.蛔厥与伤寒脏厥有什么不同?113

第二十一章 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篇113

547.试述蛔虫病如何辨证论治。113

551.试述本篇妊娠初期的脉证。114

552.干姜人参半夏丸为何能治疗妊娠呕吐?试述其理。114

553.本篇对妊娠下血如何分证论治?114

554.胶艾汤为什么能治漏下、半产后下血和胞阻?结合原文予以说明。114

555.试述桂枝茯苓丸的适应证及配伍特点。114

560.妊娠腹痛应当如何分型论治?115

559.附子汤的证治是什么?试结合原文进行分析。115

558.当归芍药散可以治疗什么病证?试述其理。115

557.妊娠下血与瘙病下血有何区别?115

556.历代医家对桂枝茯苓丸条原文有何不同看法?争论焦点何在?115

561.试述当归贝母苦参丸的适应症。116

562.当归贝母苦参丸和葵子茯苓散均能治妊娠期小便病变,两者有什么不同?116

563.如何理解“妇人妊娠,宜常服当归散主之”?116

564.如何理解妊娠伤胎条的证治?116

569.产后病有哪些特点,治疗上应注意什么?117

第二十二章 妇人产后病脉证治篇117

568.历代医家对“设有医治逆者,却一月加吐下者,则绝之”有哪些不同看法?117

567.本篇所用半夏、干姜、附子,有人认为妊娠期忌用,你有何看法?117

566.当归散与白术散的功效有何异同?117

565.如何理解“妊娠养胎,白术散主之”?117

570.何谓“产后三病”?是怎样形成的?主要脉证是什么?118

571.《产后篇》痉病与《痉湿喝病脉证治》篇痉病有何异同?118

572.小柴胡汤为什么能治疗“产后郁冒”?118

573.产后郁冒与《痰饮》篇苦冒眩有何异同?118

574.产后郁冒与产后血晕有何区别?118

575.产妇郁冒的病因,病机为何?118

580.《产后篇》大便难与《腹满寒疝篇》“痛而闭”有何异同?119

579.试述《金匮》运用大承气汤治疗哪些病证?119

578.产后多虚,为什么产后仍可用大承气汤?119

576.试述郁冒的症状和治疗。119

577.为什么说产妇郁冒“冒家欲解,必大汗出”?119

581.当归芍药散与当归生姜羊肉汤均治腹痛,如何掌握应用?120

582.当归生姜羊肉汤、枳实芍药散,下瘀血汤三方均能治产后腹痛,在运用时如何区分?120

583.试述产后瘀血内结腹痛的证治。120

584.试述产后气血郁滞成实腹痛的证治。120

585.试述产后血虚里寒腹痛的证治。120

586.试述“产后腹痛,烦满不得卧”与《痰次》篇“咳逆倚息不得卧”有何不同?120

590.结合原文分析竹叶汤的证治。121

591.本篇对产后发热有哪几种治疗方法?121

588.何渭阳旦汤证,后世注家对阳旦汤有哪些看法?121

589.试述产后中风的两种证治。121

587.妊娠腹中疠痛与产后腹中疗痛,在病机、治法、方药方面有何异同?121

592.试述产后虚热烦呕的证治。122

593.为什么说竹皮大丸是“安中益气”之剂?122

594.为什么黄芪桂枝五物汤不用甘草,而竹皮大丸则重用甘草?122

第二十三章 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篇122

595.仲景把妇人杂病的病因归纳为“因虚,积冷,结气”,其理何在?122

599.热入血室怎样分证论治?123

598.对热入血,室“治之无犯胃气及上二焦,必自愈”如何理解?123

596.历代医家对“血室”。有何见解?123

597.小柴胡汤为何能治疗“热入血室”?123

600.“咽中如有炙脔”是怎样形成的?如何治疗?124

601.医家对脏躁的病位有何争议?你有何看法?124

603.何谓脏躁?其病因病机及治法方药是什么?124

603.《金匮》百合病与妇人脏躁证、咽中炙脔证,病因相同而证治不司,试说其理。124

604.《金匮》所论妇人杂病中,哪些疾病与情志有关,应如何治疗?124

607.温经汤既言温经,何以用阿胶,芍药,麦冬诸药?125

609.历代注家对旋覆花汤治半产漏下有何争议?你有何看法?125

608.温经汤与胶姜汤同治漏下,二者如何区别应用?125

606.温经汤证的特点是什么?如何掌握应用?125

605.试述上焦寒饮误下成痞的先后治法。125

610.土瓜根散与抵当汤均治经水不利,二者如何掌握应用?126

611.对水血互结血室证如何诊断、治疗?126

612.本篇所论月经不调的原因有哪些?如何进行辨证论治?126

613.《妇人杂病篇》所论带下有几种类型?证治有何不同?126

614.矾石丸,蛇床子散、狼牙汤三方在证治上有何异同?126

615.妇人杂病腹痛应如何治疗?126

616.为什么肾气丸可治妇人转胞?127

617.妇人阴吹的病因、病机是什么?试简述之。127

618.《妇人杂病》篇内治法方药涉及哪些剂型?127

1988《中医学问答题库 金匮要略分册》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胡熙明总编;李克光主编 1988 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中医学问答题库  方剂学分册(1988 PDF版)
中医学问答题库 方剂学分册
1988 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
金匮要略( PDF版)
金匮要略
金匮要略百题解答( PDF版)
金匮要略百题解答
湖南中医学院金匮教研室
金匮要略( PDF版)
金匮要略
金匮要略(1936 PDF版)
金匮要略
1936 上海:中华书局
金匮要略( PDF版)
金匮要略
中医学问答题库  修订本  金匮要略分册(1994 PDF版)
中医学问答题库 修订本 金匮要略分册
1994 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中医学问答题库  修订本  内经分册(1994 PDF版)
中医学问答题库 修订本 内经分册
1994 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中医学问答题库  修订本  中药学分册(1994 PDF版)
中医学问答题库 修订本 中药学分册
1994 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中医学解题  金匮分册(1985 PDF版)
中医学解题 金匮分册
1985 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金匮要略手册(1988 PDF版)
金匮要略手册
1988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重庆分社
金匮要略(1997 PDF版)
金匮要略
1997 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
中医学问答题库  外科分册(1988 PDF版)
中医学问答题库 外科分册
1988 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
中医学问答题库  诊断学分册(1988 PDF版)
中医学问答题库 诊断学分册
1988 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
中医学多选题题库  金匮要略分册(1986 PDF版)
中医学多选题题库 金匮要略分册
1986 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