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大诏令集》求取 ⇩

卷一1

帝王1

即位册文1

太宗即位册文1

肃宗即位册文1

德宗即位册文1

顺宗即位册文2

宪宗即位册文2

穆宗即位册文2

敬宗即位册文2

文宗即位册文3

宣宗即位册文3

懿宗即位册文3

哀宗即位册文3

卷二5

帝王5

即位赦上5

神尧即位赦5

太宗即位赦5

中宗即位赦5

睿宗即位赦7

明皇即位赦7

肃宗即位赦7

代宗即位赦8

顺宗即位赦9

穆宗即位赦10

敬宗即位优赐诸军诏11

卷三12

帝王12

即位赦下12

武宗即位赦12

宣宗即位赦12

懿宗即位赦12

改元上13

改元贞观诏13

改元总章诏13

改元弘道诏13

改元光宅诏14

卷四16

帝王16

改元载初赦16

改元开元元年大赦天下制18

改元天宝赦18

改天宝三年为载制19

改元上元赦19

去上元年号赦20

改元永泰赦21

改元大历赦22

卷五23

帝王23

改元下23

改元建中赦23

奉天改建中五年为兴元元年正月一日赦23

贞元元年正月改元并招讨河中李怀光淮西李希烈赦25

改元元和赦25

改元大和赦26

改元开成赦26

改元广明诏27

改元天复赦27

改名30

武宗改名诏30

卷六31

帝王31

尊号批答31

先天二年不允上尊号31

依王公等请上尊号制31

答朝集使蒋钦绪等上尊号诏31

答侍中裴光庭等同前初表31

答再请表32

答三请表32

肃宗答右仆射裴冕上尊号32

太上皇答皇帝上尊号诰32

太上皇再答皇帝上尊号诰32

太上皇答皇帝上尊号并让大圣字诰32

太上皇再答上尊号并辞大圣字诰33

太上皇三答上尊号并辞大圣字诰33

太上皇允上尊号诰33

宝应二年上尊号答诰33

答第二表诏33

答第三表诏34

批答百寮请复尊号表34

批答宰臣请上尊号34

批答宰臣请再册尊号第三表34

答南省官请上尊号表34

答宰臣请册尊号第三表35

答第四表35

批宰臣请上尊号表35

批宰臣请上尊号第二表35

批宰臣请上尊号第三表36

批宰臣请上尊号第四表36

答宰臣上尊号第四表36

答中书门不上尊号36

批答宰臣上尊号第五表37

答百寮请加尊号第三表诏37

答宰臣请御丹凤楼上尊号37

答宰臣曹确等请加尊号第四表诏37

答宰臣萧遘等上尊号38

答第三表诏38

卷七39

帝王39

尊号册文上39

应天神龙皇帝册文39

开元神武皇帝册文39

开元天宝圣文神武应道皇帝册文40

开元天地天宝圣文神武应道皇帝册文40

太上皇加光天文武大圣孝感皇帝册文40

睿圣文武皇帝册文41

元和圣文神武法天应道皇帝册文41

卷八43

帝王43

尊号册文下43

文武孝德皇帝册文43

文武大圣广孝皇帝册文43

仁圣文武至神大孝皇帝册文44

仁圣文武章天成功神德明道大孝皇帝册文45

应乾圣寿太上皇册文46

卷九47

帝王47

册尊号赦上47

开元二十七年册尊号赦47

天宝七载册尊号赦47

天宝八载册尊号赦49

天宝十三载册尊号赦50

乾元元年册太上皇尊号赦51

广德元年册尊号赦52

卷十54

帝王54

册尊号赦下54

元和十四年册尊号赦54

长庆元年册尊号赦55

宝历元年册尊号赦56

会昌二年册尊号赦56

会昌五年册尊号赦57

大中二年册尊号赦57

乾符四年册尊号德音57

痊复58

太上皇康复诏58

疾愈德音58

大和八年疾愈德音58

咸通八年痊复救恤百姓僧尼敕59

卷十一60

帝王60

遗诏上60

神尧遗诏60

太宗遗诏60

大帝遗诏61

肃宗遗诏61

代宗遗诏62

德宗遗诏62

宪宗遗诏62

穆宗遗诏63

卷十二64

帝王64

遗诏下64

文宗遗诏64

武宗遗诏64

宣宗遗诏65

懿字遗诏65

僖宗遗诏66

遗诰66

睿宗遗诰66

明皇遗诰67

顺宗遗诰67

卷十三68

帝王68

谥议上68

高 宗天皇帝谥议68

德宗神武孝文皇帝谥议69

顺宗至德大圣大安孝皇帝谥议69

宪宗圣神章武孝皇帝谥议70

穆宗睿圣文惠孝皇帝谥议71

敬宗睿武昭愍孝皇帝谥议71

卷十四至卷二十四73

(缺文)73

卷二十五74

妃嫔74

册杨恭道女为婕妤文74

册崔弘道女为才人文74

册萧铿女为才人文74

册萧铄女为美人文74

起复上宫氏婕妤制74

皇帝良娣董氏等贵妃诰75

睿宗贵妃豆卢氏等食实封制75

赵国夫人一品制75

册元妃某氏弟为贵妃文75

良娣杨氏等为贵妃诏75

册独孤颖长女为贵妃文76

许氏等为美人制76

郑氏为才人制76

赠奶婆元氏颍川郡太夫人制76

婕妤王氏为淑妃刘氏为贤妃制76

吴氏等封昭仪制77

王氏为才人制77

卷二十六78

追谥78

皇太子谥孝敬皇帝诏78

宁王谥让皇帝制78

靖德太子谥奉天皇帝诏78

齐王谥承天皇帝制79

册谥文79

册谥孝敬皇帝文79

册谥殇皇帝文80

册谥让皇帝文80

册谥恭皇后文80

册谥承天皇帝文80

哀册文81

孝敬皇帝哀册文81

哀皇后哀册文81

让皇帝哀册文82

恭皇后哀册文82

奉天皇帝哀册文83

承天皇帝哀册文83

承天皇后哀册文84

卷二十七85

皇太子85

立太子85

立秦王为皇太子诏85

立中山王为皇太子诏85

立晋王为皇太子诏85

立代王为皇太子诏85

立平王为皇太子诏86

立郢王为皇太子制86

立忠王为皇太子制86

立宣王为皇太子制87

立广陵郡王为皇太子制87

立邓王为皇太子制87

立遂王为皇太子制87

立景王为皇太子制88

立鲁王为皇太子制88

立陈王为皇太子制88

立德王为皇太子制88

卷二十八89

皇太子89

册文89

册晋王为皇太子文89

册代王为皇太子文89

册平王为皇太子文89

册郢王为皇太子文90

册忠王为皇太子文90

册成王为皇太子文90

册雍王为皇太子文91

册广陵郡王为皇太子文91

册邓王为皇太子文91

册遂王为皇太子文91

册景王为皇太子文92

册鲁王为皇太子文92

册德王为皇太子文92

卷二十九93

皇太子93

册太子赦93

景云元年册皇太子赦93

开元三年册皇太子赦93

开元二十六年册皇太子赦93

立成王为皇太子德音94

贞元二十一年同册皇太子赦94

元和四年册皇太子赦95

元和七年册皇太子赦95

长庆二年册皇太子德音96

大和七年册皇太子德音96

加冠97

皇太子加元服制97

皇太子加元服宴百官诏98

改名98

皇太子诸王改名敕98

齿胃98

皇太子国子监释奠诏98

皇太子诣太学诏98

卷三十99

皇太子99

监国99

神尧命皇太子决断庶政诏99

太上皇崩命皇太子承乾知军国事诏99

太宗征辽命皇太子监国诏99

太宗破高丽回怡摄命皇太子断决机务诏100

大帝命皇太子领诸司启事诏100

则天太后命皇太子监国制100

睿宗命皇太子监国制100

允皇太子奏让政事诏101

明皇命皇太子监国亲总师徒东讨诏101

肃宗命皇太子监国制101

顺宗命皇太子句当军国敕102

穆宗命皇太子检校军国敕102

文宗立颍王为皇太弟句当军国敕102

武宗立光王为皇太叔句当军国敕103

宣宗立郓王为皇太子句当军国敕103

懿宗立普王为皇太子句当军国诏103

僖宗立寿王为皇太弟知军国诏104

昭宗命皇太子监国制104

何皇后立辉王为皇太子监军国令104

传位105

神尧传位皇太子诏105

神尧命皇帝正位诏105

睿宗命皇太子即位制106

睿宗令明皇总军国刑政诏106

明皇令肃宗即位诏106

肃宗命皇太子即位诏107

顺宗命皇太子即位诏107

顺宗传位皇太子改元诰108

何皇后命皇太子即位令108

卷三十一109

皇太子109

纳妃109

纳苏?女为皇太子妃诏109

皇太子纳妃制109

皇太子纳妃敕109

令两京选皇太子妃敕110

册妃嫔110

册皇太子苏妃文110

册皇太子韦妃文110

册章怀太子张良娣文110

退让111

降太子忠为梁王诏111

废黜111

废皇太子承乾为庶人诏111

废皇太子瑛为庶人制111

追复112

息隐王追复皇太子诏112

赠废太子承乾恒山愍王制112

赠重俊皇太子制112

卷三十二113

皇太子113

追赠113

邵王赠皇太子制113

申王赠惠庄太子制113

岐王赠惠文太子制113

庆王赠靖德太子制113

兴王赠恭懿太子制114

齐王赠怀懿太子制114

晋王赠悼怀太子制114

册赠115

节愍太子谥册文115

惠庄太子册文115

惠文太子册文115

恭懿太子册文115

哀册文115

懿德太子哀册文116

节愍太子哀册文116

惠庄太子哀册文117

惠文太子哀册文118

惠宣太子哀册文118

恭懿太子哀册文119

昭靖太子哀册文119

庄恪太子哀册文120

罢祭120

停官祭赠太子敕120

卷三十三121

诸王121

封建121

封周王显制121

封申王等制121

封郯王郢王诰121

封陕王制121

改封宁王制122

封济王等制122

广平王进封楚王制122

改封雍王制122

封睦王等制122

封钦王等制123

封邓王等制123

封沔王等制123

封晋王制124

封鲁王制124

封梁王等制124

封蒋王制124

封棣王制125

封鄂王制125

封卫王灌等制125

封蕲王等制125

封棣王虔王沂王遂王制126

封景王辉王祁王制126

封雅王?王制126

卷三十四127

诸王127

册文127

册梁州都督汉王元昌文127

册徐州都督徐王元礼文127

册荆州都督荆王元景文127

册潞州都督韩王元嘉文127

册遂州都督彭王元则文128

册雍州牧左武候大将军越王泰改封魏王文128

册洺州刺史郯正恽改封蒋王文128

册岐州刺史许王元祥改封江王文128

册扬州都督沛王贤文129

册殷王旭轮文129

册冀王轮文129

册汴王邕文130

册鲁王永文130

册魏王佾文130

册凉王?文130

册蜀王佶文131

册景王祕文131

册辉王祚文131

册祁王祺文131

册雅王禛文132

册?王祥文132

卷三十五133

诸王133

除亲王官上133

秦王太尉陕东行台制133

秦王兼凉州总管制133

秦王益州道行台制133

秦王天策上将制133

秦王领左右十二卫大将军制134

秦王等兼中书令制134

齐王元吉司徒制134

荆王元景等子孙世袭刺史制135

授邓王元裕等官制135

授安州策史吴王恪等官制135

相州都督魏王泰雍州牧制135

授邓王元裕等刺史制135

相王并州牧制136

相王雍州牧制136

相王太子左卫率制136

宋王成器太子太师制136

宋王成器太尉等制136

岐王范华州刺史等制137

?王守礼等兼襄州刺史等制137

郯王嗣直安北大都护等制137

岐王范太子少师等制138

?王守礼等兼晋州刺史制138

卷三十六139

诸王139

除亲王官下139

庆王潭凉州都督制139

庆王琮司徒制139

荣王琬安北大都护制139

命三王制140

停颖王等节度诰140

赵王系天下兵马元帅制141

彭王仅河西节度大使等制141

奉节郡王适天下兵马元帅制141

普王谊荆襄江西等道兵马都元帅制141

虔王谅申光随蔡等州节度使制142

嘉王运横海军节度制142

抚王纮河东节度制142

遂王宥彰信军节度制143

嘉王运等检校司空制143

泽王濮成德军节度制143

昭王?成德军节度制143

抚王纮开府仪同三司守司空制144

蜀王佶西川节度制144

建王震魏博节度制144

卷三十七146

诸王146

册亲王官146

册秦王天策上将文146

册许王孝秦州都督文146

册赵王福青州刺史文146

册邓王元裕襄州刺史文147

册虢王凤宋州刺史文147

册纪王慎泽州刺史文147

册杞王上金?州刺史文147

册曹王明梁州都督文148

册郇王素节申州刺史文148

册纪王慎荆州都督文148

册周王显并州都督文148

册虢王凤青州刺史文149

册曹王明虢州刺史文149

册江王元祥?州刺史文149

册殷王旭轮单于大都护文149

册纪王慎邢州刺史文150

册曹王明豫州刺史文150

册赵王福梁州都督文150

册周王显左卫大将军文151

册亲王出将文151

册亲王出将文151

卷三十八152

诸王152

加实封152

潞王周王上柱国别食实封制152

加相王封制152

加?王守礼实封制152

庆王等食实封制152

逊位153

温王逊位制153

封郡王153

降亲王为郡王制153

封某王男某郡王制153

封怀宁郡王制153

嗣江王?封郡王制154

加乐安郡王实封制154

封广平郡王等制154

封皇太子男宁平原郡王等制154

封诸王男为郡王制155

册郡王155

册赵郡王孝恭改封河间郡王文155

册陇西郡王博义特进司宗卿文155

册汉中王?文155

除郡王官156

淮安王神通等开府仪同三司制156

寿春郡王成器左赞善大夫制156

信安郡王?滑州刺史制156

褒信郡王?宗正卿制156

濮阳郡王澈宗正卿制156

广武郡王承宏光禄卿制157

信安郡王?太子太师制157

封嗣王157

加嗣陈王实封制157

封嗣濮王制157

封嗣蒋王制157

封嗣荆王制158

嗣江王食实封制158

封嗣密王制158

封嗣曹王制158

册嗣王159

册嗣泽王文159

除嗣王官159

嗣泽王珣国子司业制159

嗣虢王邕同知内外闲厩敕159

嗣郑王希言右卫大将军制159

嗣吴王祗右卫将军等制159

嗣许王?太子詹事制160

嗣道王?云安等五郡节度等使制160

嗣虢王巨西京留守制160

嗣吴王祗太子宾客制160

嗣虢王溥太仆少卿制160

嗣郑王逊大理卿制161

诸王男161

诸王男等加封邑制161

卷三十九162

诸王162

降黜162

降魏王泰东莱郡王诏162

黜梁王忠庶人诏162

降永王璘为庶人诏162

嗣岐王珍免为庶人制163

漳王凑降封巢县公制163

追复163

成王千里还旧官制163

收葬164

谯王重福三品礼葬诏164

收葬绛王诏164

听越王归葬诏164

追赠164

皇第三子玄霸追封卫王等制164

故海陵刺王元吉追封巢王制165

谥沛哀王?制165

赠恒山愍王承乾荆州大都督等制165

赠河东郡王瑾太子少师制165

荣王故男赠文安郡王制165

太子第二男追封缙云郡王赐名諲制165

册赠166

册赠渤海王文166

卷四十167

诸王167

册妃167

册虢王刘妃文167

册齐王韦妃文167

册桂阳郡王杨妃文167

册寿王杨妃文167

册荣王郑妃文167

册颍王独孤妃文168

册永王侯莫陈妃文168

册荣王薛妃文168

册济王崔妃文168

册信王卢妃文169

册陈王韦妃文169

册寿王韦妃文169

册广平王崔妃文169

册凉王张妃文169

册蜀王田妃文170

册杞王窦妃文170

王妃入道170

度寿王妃为女道士敕170

收葬王妃170

收葬遇害王妃诏170

睦亲族171

宗姓官在同列之上诏171

魏王泰上《括地志》赐物诏171

令宗属姑叔不得拜子侄制171

勉励宗亲诰171

选宗子授台省官及法官京县官诏172

天下三等已上亲赴上都制172

甄叙皇属敕172

诫励173

责齐王佑诏173

诫诸王任刺史别驾敕173

卷四十一174

公主174

封号174

封长宁公主等制174

封常芬公主等制174

封唐昌公主等制174

封高都公主等制174

封临晋公主制174

封永宁公主制175

封平昌公主制175

封高阳公主制175

封太华公主制175

封寿光公主等制175

封广宁公主制176

封大长公主制176

封永阳长公主制176

封真宁公主等制176

封永昌公主制177

封十二妹等四人长公主制177

封太和长公主制177

封定安大长公主制177

封延庆公主等制177

封万寿公主制178

封盛唐公主制178

册文178

册信成公主文178

册昌乐公主文178

册高都公主文179

册建平公主文179

册永宁公主文179

册临晋公主文179

册真阳公主文179

册华阳公主文180

册益昌公主文180

卷四十二181

公主181

出降181

公主王妃不许舅姑父母答拜诏181

详定公主郡县主出降仪敕181

出降册文181

册兴信公主出降文181

册乐成公主出降文181

册寿光公主出降文182

册平昌公主出降文182

册广宁公主出降文182

册普宁公主出降文182

册嘉成公主出降文183

加实封183

太平公主加实封制183

长宁安乐公主加实封制183

宣城公主加实封制183

镇国太平公主加实封制184

常芬公主食实封制184

和蕃184

止和蕃公主入朝敕184

金城公主降吐蕃制184

封燕郡公主制185

封东光公主制185

封和义公主制185

封宁国公主制185

和蕃册文186

册金城公主文186

册交河公主文186

册和回纥公主文186

册崇徽公主文186

谴黜187

郜国大长公主别馆安置敕187

追封187

追封华阳公主制187

追封玉虚公主制187

追封齐国大长公主制188

赠故同昌公主卫国公主制188

谥议188

安兴公主谥议文188

卷四十三189

郡县主189

县主出嫁称适诏189

新都郡主适杨泚制189

安乐郡主适杨守文制189

新都郡主适卢咸等制189

义安郡主适裴巽制189

封安定郡主制190

封新平郡主制190

东光县主事迹编入国史诏190

封寿昌县主制190

寿昌县主适崔珍制190

封仙源县主制190

封永年县主制190

封华亭县主制191

封安吉县主制191

加襄乐县主等实封敕191

封恩王等女为县主制191

卷四十四192

大臣192

宰相192

命相一192

裴寂萧?左右仆射制192

裴寂司空制192

长孙无忌右仆射制192

房玄龄杜如晦左右仆射制192

李靖右仆射制193

长孙无忌司空制193

温彦博右仆射制193

高士廉左仆射制193

长孙无忌司徒制193

房玄龄司空制194

狄仁杰内史制194

韦嗣立平章事制194

崔日用参知机务制194

姚元之同三品制195

张说检校中书令制195

刘幽求知军国大事制195

刘幽求同三品制195

张说中书令制196

姚崇兼紫微令制196

卢怀慎平章事制196

卢怀慎检校黄门监制196

源乾曜平章事制197

宋璟兼黄门监苏颋平章事制197

张说同三品制197

张说兼中书令制197

卷四十五198

大臣198

宰相198

命相二198

张说中书令王晙同三品制198

韩休平章事制198

裴耀卿张九龄平章事制198

裴耀卿侍中张九龄中书令李林甫同三品制198

陈希烈平章事制199

陈希烈左相制199

杨国忠右相制199

韦见素平章事制200

房琯平章事制200

吕諲平章事制200

李岘李揆第五琦平章事制200

苗晋卿侍中制200

萧华平章事制201

裴遵庆平章事制201

元载平章事制201

刘晏平章事制201

杨绾常衮平章事制202

萧复刘从一姜公辅平章事制202

刘滋崔造齐映平章事制203

李泌平等事制203

卷四十六204

大臣204

宰相204

命相三204

齐抗平章事制204

韦执谊平章事制204

杜黄裳袁滋平章事制204

郑馀庆平章事制205

陈?平章事制205

武元衡平章事制205

李吉甫平章事制206

裴垍平章事制206

李藩平章事制206

权德舆平章事制207

李吉甫平章事制207

李绛平章事制207

武元衡平章事制208

张弘靖平章事制208

韦贯之平章事制209

裴度平章事制209

卷四十七210

大臣210

宰相210

命相四210

李逢吉平章事制210

王涯平章事制210

崔群平章事制210

李?平章事制211

李夷简平章事制211

皇甫?平章事制211

程异平章事制212

令狐楚平章事制212

韩弘中书令制213

萧?平章事制213

段文昌平章事制213

崔植平章事制214

杜元颖平章事制214

王播平章事制214

元稹平章事制215

裴度平章事制215

李逢吉平章事制216

卷四十八217

大臣217

宰相217

命相五217

韩弘中书令制217

牛僧孺平章事制217

李程平章事制218

窦易直平章事制218

裴度平章事制218

韦处厚平章事制219

王播平章事制219

路隋平章事制219

李宗闵平章事制220

牛僧孺平章事制220

宋申锡平章事制221

李德裕平章事制221

王涯平章事制221

李宗闵平章事制222

贾?平章事制222

李固言平章事制222

卷四十九224

大臣224

宰相224

命相六224

舒元舆李训平章事制224

郑覃平章事制224

李石平章事制225

李固言平章事制225

陈夷行平章事制225

杨嗣复李珏平章事制226

裴度中书令制226

崔郸平章事制226

崔珙平章事制227

杜?平章事制227

李回平章事制227

崔铉魏扶平章事制228

崔龟从平章事制228

魏谟平章事制229

裴休平章事制229

卷五十230

大臣230

宰相230

命相七230

郑朗平章事制230

崔慎由平章事制230

萧邺平章事制231

刘瑑平章事制231

夏候孜平章事制231

杜审权平章事制232

夏侯孜平章事制232

杨收平章事制232

于琮平章事制233

王铎萧遘平章事制233

郑畋平章事制234

韦昭度平章事制234

陆扆平章事制235

朱朴平章事制235

崔胤崔远平章事制235

王抟平章事制236

张文蔚平章事制236

杨涉平章事制237

卷五十一238

大臣238

宰相238

馆职238

张说等监修国史制238

宋璟苏颋修国史制238

萧嵩集贤院学士修国史制238

裴光庭弘文馆大学士制239

陈希烈监秘书省图书制239

齐抗修国史制239

李藩弘文馆大学士制239

牛僧孺集贤殿大学士监修国史制240

李固言崇文馆大学士等制240

魏谟监修国史等制240

令狐绹弘文馆大学士制241

郑朗监修国史等制241

崔慎由监修国史等制241

萧邺监修国史等制242

夏侯孜集贤殿大学士制242

白敏中弘文馆大学士等制242

王铎弘文馆大学士等制243

萧遘监修国史等制243

卷五十二245

大臣245

宰相245

判使罢判245

杜佑诸道盐铁等使制245

皇甫?罢判度支制245

王涯诸道榷茶使制245

蒋伸罢判户部制246

王铎判户部制246

萧遘判度支制246

萧遘罢判度支制247

孙偓判户部制247

孙偓判度支兼诸道盐铁使制248

王抟诸道盐铁转运等使制248

领镇249

姚崇都检校诸军大使制249

张说兼知朔方军节度使制249

李林甫兼河西节度使制249

李林甫兼朔方军节度使制249

王缙侍中兼都统制250

杜鸿渐兼东都留守制250

王缙兼幽州节度使制250

裴度门下侍郎彰义军节度宣慰等使制251

王铎中书令诸道行营都统权知义成军节度使制251

郑畋门下侍郎平章事依前都统制252

卷五十三253

大臣253

宰相253

出镇上253

陆象先益州大都督府长史制253

杜黄裳河中节度同平章事制253

武元衡西川节度同平章事制253

李逢吉东川节度使制254

李夷简淮南节度使同平章事制254

裴度河东节度使同平章事制255

韩弘河中节度兼中书令制255

牛僧孺武昌军节度同平章事制255

李石荆南节度同平章事制256

李德裕荆南节度平章事制256

白敏中?宁节度使平章事制256

崔铉淮南节度平章事制257

卷五十四258

大臣258

宰相258

出镇下258

裴休宣武军节度平章事制258

魏谟西川节度平章事制258

崔慎由东川节度制259

萧邺荆南节度平章事制259

杜审权镇海军节度平章事制259

刘瞻荆南节度平章事制260

郑从谠河东节度使平章事制260

王铎义成军节度使兼中书令制261

崔胤武安军节度平章事制261

王抟威胜军节度平章事制261

独孤损静海军节度平章事制262

卷五十五263

大臣263

宰相263

罢免上263

长孙无忌开府仪同三司制263

李靖特进制263

魏征特进制263

王方庆麟台监监修国史制264

姚元之相王府长史制264

张说停中书令制264

源乾曜停侍中制264

裴耀卿张九龄尚书左右丞相制264

陈希烈太子太师封265

李勉太子太师制265

卢翰太子宾客制265

崔造太子右庶子制265

卢迈太子宾客制265

赵宗儒太子右蔗子制266

郑珣瑜吏部尚书高郢刑部尚书制266

郑馀庆太子宾客制266

郑?太子宾客制266

李藩太子詹事制267

权德舆礼部尚书制267

李绛礼部尚书制267

韦贯之吏部侍郎制267

卷五十六269

大臣269

宰相269

罢免下269

李庸阝户部尚书制269

王涯兵部侍郎制269

崔群湖南观察使制269

令狐楚宣歙池观察使制270

萧?右仆射制270

崔植刑部尚书制270

裴度右仆射制270

元稹同州剌史制271

宋申锡太子右庶子制271

陈夷行左仆射制271

杜?右仆射崔铉户部尚书制272

郑朗太子少师制272

郑畋太子少傅分司东都制272

裴胤鄂岳观察使制273

崔胤吏部尚书制273

裴枢崔远左右仆射制274

卷五十七275

大臣275

宰相275

休致275

卢怀慎去官养疾敕275

杜佑太保致仕制275

贬降上275

张嘉贞幽州剌史制275

杜暹荆州长史李元纮曹州刺史制276

宇文融汝州刺史制276

第五琦忠州长史制276

第五琦长流夷州制276

李揆袁州长史制277

王缙括州刺史制277

杨炎崖州司马制277

郑馀庆郴州司马制278

韦执谊崖州司马制278

于?恩王傅绝朝谒制278

皇甫?崖州司户参军制278

令狐楚衡州刺史制279

宋申锡开州司马制279

李德裕袁州长史制279

李宗闵明州刺史制280

再贬李宗闵处州长史制280

三贬李宗闵潮州司户制280

卷五十八281

大臣281

宰相281

贬降下281

李德裕潮州司马制281

李德裕崖州司户制281

李回太子宾客分司东都制282

李回贺州刺史制282

杨收端州司马制282

杨收长流?州制283

孔纬荆南节度制283

张?鄂岳观察使制283

杜让能梧州刺史制284

孙渥南州司马制284

朱朴郴州司户制284

王抟工部侍郎制284

王抟溪州刺史制285

王抟崖州司户制285

崔胤工部尚书制285

裴枢登州刺史崔远莱州刺史制285

陆扆濮州司户王搏淄州司户制286

裴贽青州司户制286

柳?密州司户制286

卷五十九287

大臣287

将帅287

命将287

解琬朔方道后军大总管制287

王晙朔方道行军总管制287

薛讷白衣摄左羽林将军击吐蕃制287

薛讷朔方道大总管制288

郭子仪兵马副元帅制288

郭子仪东京畿山东河南诸道元帅制288

李光弼副知行营事制288

王思礼北京留守制289

郭子仪兼?宁?坊两道节度使制289

郭子仪都统诸道兵马收复范阳制289

李鼎陇右节度使制290

李若幽朔方节度使赐名国贞制290

郭子仪汾阳郡王知朔方行营制290

仆固怀恩朔方节度使制291

李抱玉河西等道副元帅制291

马燧浑?副元帅同招讨河中制291

李晟凤翔陇右节度使兼泾源副元帅制292

刘洽宋亳兵马都统制292

范希朝京西行营节度使制293

裴度幽镇两道招抚使制293

裴度镇州四面招讨使制293

卷六十295

大臣295

将帅295

赏功295

陇右河西节度使哥舒翰西平郡王制295

郭子仪中书令李光弼侍中制295

李光弼太尉中书令制296

滑州节度使令狐彰加御史大夫制296

褒劳勋臣制296

李晟司徒兼中书令制296

浑?侍中制297

高崇文剑南西川节度使制297

李?移镇加官阶爵邑制298

田弘正兼侍中制298

李光颜特进赐一子官制299

王智兴等加官爵制299

王元逵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制299

贬责300

薛讷除名为庶人制300

卷六十一301

大臣301

尊礼大臣301

魏公寂已下奏事侍立并升殿诏301

郭子仪号尚父制301

杜佑每月两三度入朝商议军国大事301

裴度平章军国重事三五日一入中书制302

异姓王302

封五王制302

册张柬之汉阳郡王文303

册崔玄?博陵郡王文303

封卫伯玉阳城郡王制303

封辛杲京晋昌郡王制303

封王景崇常山郡王文304

异姓王妃304

册崔玄?妻为博陵郡王妃文304

册三公304

册齐国公无忌为司空文304

册郭子仪尚父文305

册李晟司徒文305

册李晟太尉文305

册马燧司徒文306

册裴度司空文306

册李德裕太尉文306

卷六十二308

大臣308

册国公308

册高士廉改封申国公文308

册李?改封英国公文308

册程知节改封卢国公文308

册候君集改封陈国公文309

册段志玄改封襄国公文309

册群臣309

册张允恭鄯州都督文309

册唐临吏部尚书文309

册段宝玄越州都督文310

册乔师望凉州刺史文310

册阎立本为工部尚书文310

册李宽太子詹事文310

册李义甫司徒太常伯文310

册刘伯英左监门卫大将军文311

册窦玄德司元太常伯文311

册许圉师左相文311

册薛孤吴仁右金吾卫大将军文312

册许敬宗太子太师文312

册张延师左卫大将军文312

卷六十三313

大臣313

册赠313

册赠豆卢钦望司空并州大都督文313

册赠扬再思并州大都督文313

赐高崇文司徒文313

册赠吴少诚司徒文314

册赠刘总太尉文314

册赠李珏司空文314

册赠李茂庄太师文315

册赠韩遵太尉文315

册赠刘崇望司空文315

陪陵316

赐功臣陪陵地诏316

功臣陪陵诏316

赠郭子仪太师陪葬建陵制316

配享317

桓彦范等配享中宗庙庭诏317

苏瑰刘幽求配享睿宗庙庭诏317

裴冕李晟段秀实配享肃宗德宗庙庭诏317

浑?配享德宗庙庭诏318

实封318

加王琚等食实封制318

加张?食实封制318

加刘幽求食实封制318

加郭虔?食实封制319

赐李光弼实封一子官制319

不许李光弼辞封诰319

赐张自勉实封诏319

加田承嗣实封制320

加田神功实封制320

加马璘实封制320

分郭子仪实封赐诸子诏320

马燧李皋赐实封制321

大臣322

铁券322

裴寂等恕死诏322

赐护密国王子铁券文322

赐突骑施黑姓可汗铁券文322

赐怀化王男?俱车鼻施铁券文322

赐李纳王武俊田悦等铁券文323

赐安西管内黄蠢官铁券文323

赐陈敬?铁券文323

赐韩建铁券文324

附属籍324

安康郡公袭誉听合谱宗正诏324

燕公艺赐姓上籍宗正诏324

楚王状威赐姓附属籍诏324

高开道赐姓上籍宗正诏325

胡大恩赐姓属籍宗正诏325

许凉武昭王孙绛郡姑臧等四房子孙隶入宗正属籍敕325

令李晟家附属籍敕325

卷六十五326

大臣326

录勋326

长孙无忌等九人各封一子郡县公诏326

封建功臣诏326

长孙无忌等十四人并为刺史封国公子孙承袭诏327

图功臣像于凌烟阁诏327

赠淮宁军大将军周曾等诏327

赐将士名奉天定难功臣诏328

褒赏淮西立功将士诏329

录陷蕃官子孙诏329

为李怀光立后诏330

令画中宗以后功臣于凌烟阁制330

录李洧等子孙诏330

录功臣子康志宁等各除官职敕331

叙用勋旧武臣德音331

命京兆府修郭子仪墓诏332

录旧332

宥周隋名臣子孙流配诏332

赐卢怀慎家粟帛敕332

录苏瑰孙系等各授官诏333

录褚遂良等孙各授官诏333

录魏征等三人裔孙诏333

卷六十六334

典礼334

封禅334

答请封禅诏334

贞观十五年封泰山诏334

停封泰山诏335

允群臣请封禅诏335

封禅诏335

停封禅诰336

封禅器用从文诏337

停封中岳诏337

封泰山诏337

断屠及渔猎采捕敕338

处分行事官敕338

乾封玉牒文338

开元玉牒文338

东封赦书338

后土340

幸汾阴祠后土敕340

祠后土赏赐行事官等制340

后土赦书340

卷六十七342

典礼342

南郊一342

贞观十七年冬至有事南郊诏342

祭圆丘明堂并以高祖太宗配帝诏342

郊礼唯昊天称天五帝只称帝制342

开元十一年郊天制343

命宰臣等分祭郊庙社稷敕343

升坛入庙行事官先去剑佩及履敕343

开宝元年南郊制343

每载四孟合祭天地诏344

天宝五载南郊诏344

元年建子月祭圆丘诏344

百官议大礼期日敕345

罢告谢郊庙敕345

以早停南郊敕345

卷六十八346

典礼346

南郊二346

贞观十七年南郊德音346

景龙三年南郊赦346

开元十一年南郊赦347

天宝十年南郊敕348

卷六十九350

典礼350

南郊三350

乾元元年南郊赦350

元年建卯月南郊赦351

广德二年南郊赦351

贞元元年南郊大赦天下制353

卷七十355

典礼355

南郊四355

贞元六年南郊赦355

贞元九年南郊赦355

元和二年南郊赦357

长庆元年正月南郊改元赦357

宝历元年正月南郊赦359

卷七十一362

典礼362

南郊五362

大和三年南郊赦362

会昌元年五月南郊赦363

会昌五年正月三日南郊赦363

卷七十二364

典礼364

南郊六364

大中元年南郊赦364

乾符二年南郊赦364

卷七十三370

典礼370

东郊370

敕亲祀东郊德音370

北郊371

太极元年北郊赦371

明堂371

详议明堂制度诏371

颁明堂制度诏372

亲享明堂制372

明堂灾告庙制373

亲祀明堂赦373

社稷374

亲祀太社诏374

升社稷及日月五星为大祀敕374

卷七十四375

典礼375

籍田375

贞观三年籍田诏375

籍田制375

停籍田雕饰农器诏375

罢籍田敕375

籍田赦书376

九宫贵神377

亲祭九宫坛敕377

亲祭九宫坛大敕天下制377

岳渎山川378

封华岳神为金天王制378

册东海神为广德王文379

命卢从愿等祭岳渎敕379

令嗣郑王希言分祭五岳敕379

令嗣许王?祭东岳敕379

禁骊山樵采敕380

丽泽频降昭报山川敕380

令关内诸州长官祭名山大川敕380

遣官祭霍山敕380

立终南山祠敕381

萧昕等分祭名山大川制381

杂记381

天地宗庙外祭用少牢诏381

置寿星坛敕381

升风伯雨师为中祀敕381

五方帝祝文勿称朕诏382

亲拜风伯雨师祝版敕382

条贯祀事诏382

卷七十五383

典礼383

太清宫383

太清宫行礼宫改用朝服并停祝版敕383

太清宫改为朝献荐献制383

宗庙383

令所司与礼宫议宗庙制383

令公卿议太原建寝庙诏384

增置太庙九室诏384

常荐384

宗庙荐享别奠樽爵诏384

太庙五享令宗子摄事诏385

令两京各日享庙诏385

享太庙料外置牙盘食诏385

禘?不废常享诏385

祧迁385

迁献二祖诏385

亲享386

令皇帝谒太庙诏386

明皇即位谒太庙赦386

亲谒太庙锡赐宗支庶官制386

亲享九庙制387

卷七十六388

典礼388

省侍388

元和元年辍朝侍膳敕388

元和十一年皇太后寝疾权不听政敕388

大中元年积庆皇后寝疾权不听政敕388

大中二年太皇太后寝疾权不听政敕388

咸通六年太皇太后寝疾权不听政敕389

服纪389

代宗行再期服诏389

义安太后服制敕389

公卿等议大行皇太后丧礼状389

陵寝上390

营卜390

九?山卜陵诏390

充奉390

厚奉建陵诏390

大行太后山陵修奉事敕391

扈从灵驾391

太祖允百官表不亲至山陵诏391

随灵驾赴陵所诏391

亲至华陵诏391

答百僚不赴华陵诏391

卷七十七392

典礼392

陵寝下392

优劳392

高宜山陵毕赐元从功臣及营奉百姓恩泽诏392

崇陵优劳德音392

丰陵优劳德音392

庄宪皇太后山陵优劳德音393

景陵优劳德音393

光陵优劳德音394

庄陵优劳德音395

孝明太皇太后山陵优劳德音395

供荐396

停诸陵供奉鹰狗诏396

九月一日荐衣陵寝制396

亲谒397

亲谒陵曲赦醴泉县德音397

停亲谒乾陵敕397

谒五陵赦397

卷七十八399

典礼399

追尊祖先399

上圣祖大道玄元皇帝号并五圣加谥制399

追尊玄元皇帝制399

追尊先天太皇德明兴圣皇帝等制400

加谥祖宗400

谥议400

顺宗加谥至德宏道大圣大安孝皇帝议400

宪宗加谥昭文章武大圣至神孝皇帝议401

册文402

圣祖大道玄元皇帝加号册402

高祖神尧大圣皇帝加谥册402

太宗文武大圣皇帝加谥册402

高宗天皇大圣皇帝加谥册402

中宗孝和大圣皇帝加谥册403

睿宗玄真大圣皇帝加谥册403

403

加祖宗谥号赦403

国忌404

国忌在近进蔬菜诏404

增忌辰设斋人数敕404

废国忌日行香敕404

卷七十九405

典礼405

巡幸405

幸故宅改为通议宫曲赦京城系囚制405

巡幸岐陇二州曲赦405

征辽还宴赐父老诏405

破契?幸灵州诏406

赦行幸诸县及歧州诏406

幸东都诏406

睿宗令皇帝巡边诏407

行幸东都制407

幸新丰及同州敕407

幸东都制408

至东都大赦天下制408

巡幸东都赐赉扈从赦天下制408

幸长安制409

幸东都诏409

将离东都减降囚徒敕409

北都巡狩制410

幸太原府赦境内制410

北路幸长安制410

南路幸长安制410

巡幸东都赐赉从官敕411

南路幸西京敕411

銮驾到蜀大赦制411

史思明再陷洛阳巡幸东京诏411

卷八十413

典礼413

朝贺413

冬至取次日朝贺敕413

五月一日御宣政殿敕413

淮西用兵罢元会敕413

贡献413

停贡献诏413

罢正至进封诏414

宴集414

定州赐宗姓老人宴会敕414

赐百官钱令逐胜宴集敕414

宴朔方将士敕414

宴幽州老人敕415

平淮西后宴赏诸军将士放归本道诏415

以水灾罢九日宴会敕415

养老415

赐孝义高年粟帛诏415

老人赐几杖鸠杖敕416

纪节416

停诸节进献诏416

以二月一日为中和节敕416

令诞日外命妇贺皇太后敕417

许庆成节宴会陈脯醢敕417

弋猎417

放围兵敕417

酬赏凤泉汤知顿官及百姓敕417

禁弋猎敕418

丧制418

听卫士终制三年敕418

不许临丧嫁娶及上墓欢乐诏418

戒厚葬诏418

禁丧逾礼制419

诫厚葬敕419

条流葬祭敕419

卷八十一420

政事420

礼乐420

太常乐人蠲除一同民例诏420

颁行唐礼及郊庙新乐诏420

用庆善曲破陈乐诏420

诏习礼乐诏421

禁断女乐敕421

内出云韶舞敕421

雅乐名大唐乐制421

经史422

命萧瑀等修六代史诏422

修晋书诏422

简择史官诏423

令诸儒质定古文孝经尚书诏423

行何郑所注书敕423

改《尚书·洪范》“无颇”为“陂”敕423

录开元以来名臣事迹付史馆敕423

条贯起居注敕424

卷八十二425

政一事425

刑法425

颁新律令诏425

纠劾违律行事诏425

颁行新律诏426

法司及别敕推事并依律文诏426

恤刑诏426

颁行新令制427

申理冤屈制427

颁律令格式制428

减大理丞废官狱敕428

申冤制429

诉事人先经州县敕429

减换罪人决杖法诏429

令宰臣与法官详死刑敕429

宽徒刑配诸军效力敕429

颁行新定律令格式敕430

罪至死者勿决先杖敕430

删定制敕430

禁罪人鞭背敕430

颁历431

颁行?德历诏431

更改闰月制431

卷八十三432

政事432

恩宥一432

曲赦凉甘等九州制432

武德二年十月赦432

益州夔州管内疏理囚徒制432

贞观四年二月大赦433

贞观九年三月大赦433

开元三年正月德音433

原减囚徒敕433

孟夏疏决天下囚徒敕434

宥京城罪人敕434

以春令减降天下囚徒敕434

卷八十四435

政事435

恩宥二435

遣使往诸道疏决囚徒敕435

以春令减降囚徒敕435

以春令减降囚徒德音435

原免囚徒德音436

大历四年大赦436

大历五年大赦437

大赦京畿三辅制437

卷八十五439

政事439

恩宥三439

大历七年大赦439

大历八年大赦439

大历九年大赦440

宥京城禁囚敕440

赦京城囚徒制440

元和十三年大赦440

长庆四年正月一日德音441

卷八十六442

政事442

恩宥四442

曲赦京畿德音442

大中十三年正月赦442

咸通七年大赦442

咸通八年五月德音445

咸通十三年五月疏理刑狱敕446

光启三年七月德音447

时令449

令史官条奏每月应所行事诏449

岁初处分德音449

卷八十七至九十八451

(缺文)451

卷九十九452

政事452

建易州县452

置乾封明堂县制452

置鸿宜鼎稷等州制452

却置潼关制453

置营州都督府制453

改梁州为兴元府诏453

城盐州诏454

置宥州敕454

置行蔡州敕454

置遂平县敕455

置孟州敕455

分岭南为东西道敕455

降徐州为团练敕455

建徐州为感化军节度敕456

升华州为兴德府敕456

修复故事456

诸卫队仗绯色幡改为赤黄色诏456

复尚书省故事制457

厘革?函进状诏457

厘革请留中不出状诏458

卷一百459

政事459

官制上459

致仕官在见任官上诏459

定三品至九品服色诏459

置三师诏459

厘革伎术官制459

拣择刺史诏460

令御史录奏内外官职事诏460

命新除牧守面辞敕460

诫百官与供奉人交通制461

诫敕御史制461

简京官为都督刺史诏461

复置十道按察使制461

诫励尚书省官敕462

洗涤官吏负犯敕462

诫励诸州刺史敕462

刺史令久在任诏463

京官都督刺史中外迭用敕463

诫励吏部礼部掌选知举官敕463

诫励兵吏部两司敕463

置十道采访使敕464

处分县令敕二道464

处分选人敕464

吏部引见县令敕464

卷一百一466

政事466

官制下466

改太史监为司天台敕466

加散骑常侍员品诏466

升中书门下品秩诏466

减京畿官员制466

停河南淮南等道副元帅制467

减京兆尹以下俸钱制467

诫别驾县令录事参军诏467

复先减官员敕468

赐常参官钱敕468

置上将军及增诸卫禄秩诏468

朝臣?卒给俸料赙赠诏468

罢百官正衙奏事敕469

停河南水陆运使等敕469

停诸道度支营田使敕469

停宰臣监搜诏469

条贯两省台官导从敕469

厘革选人敕470

文武官参用诏470

卷一百二471

政事471

举荐上471

京官及总管刺史举人诏471

采访孝悌儒术等诏471

求访贤良限来年二月集泰山诏471

荐举贤能诏472

搜访才能诏472

河南河北江淮采访才杰诏473

采访武勇诏473

访习天文历算诏473

访孝悌德行诏473

京文武三品每年各举所知诏474

求猛士诏474

访天下奇才异行制474

博采通经史书学兵法诏474

文武官及朝集使举堪将帅诏475

诸州举实才诏475

搜扬怀才隐逸等敕475

求访式士诏475

卷一百三476

政事476

举荐下476

搜访天下贤俊制476

访至孝友弟诏476

处分举荐人诏476

令常参官举人诏477

搜访天下贤能敕477

搜访兵术贤才诏477

按察上478

遗使巡行天下诏478

遣十使巡察风俗制478

处分朝集使敕八道479

卷一百四482

政事482

按察下482

处分朝集使敕五道482

遣陆象先等依前按察制484

遣王志情等各巡察本管内制484

遣使河北河南道观察利害诏485

诫励京畿县令敕485

遣御史大夫王晙等巡按诸道制485

遣使黜陟诸道敕486

席建侯等巡行诸道制486

黜陟杨?等诏487

察访刺史县令诏487

遣诸道黜涉使敕488

褒劝488

甄奖陷贼守节官诏488

录用邓州归顺官诏488

卷一百五489

政事489

求直489

令群臣直言诏489

听百寮进状及延争敕489

令台省详议封事诏489

令百官言事诏490

许刺史言事敕490

崇儒490

置学官备释奠礼诏490

兴学敕491

集学生制491

命张说等两省侍臣讲读敕491

令明经进士就国子监谒先师敕492

求儒学诏492

选集贤学士敕492

崇太学诏492

卷一百六494

政事494

制举494

处分举人敕494

处分制举人敕494

孝悌力田举人不令考试词策敕494

建中元年试制举人策问494

贞元元年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策问495

博通坟典达于教化科策问495

识洞韬略堪任将帅科策问496

贞元元年放制科举人诏496

贞元四年贤良方正策问496

元和元年尚书省试制科举人敕497

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策问497

放制举人敕498

元和三年试制举人策问498

长庆二年试制科举人敕498

策问499

放制举人诏499

除制举人官敕500

宝历元年试制举人敕500

策问500

放制举人诏500

大和二年亲试制举人敕501

策问501

放制举人敕501

贡举502

条流明经进士诏502

令贡举人勉学诏502

令礼部掌贡举敕502

处分高蹈不仕举人敕503

亲试四子举人敕503

条流习礼经人敕503

厘革新及第进士宴会敕504

卷一百七505

政事505

备御505

阅武诏505

置十二军诏505

修缘边障塞诏505

宽缮治器械功程诏506

骊山讲武赏慰将士诏506

镇兵以四年为限诏506

诫励诸军州牧将诏507

遣使选择边兵敕507

遣荣王琬往陇右巡按处置敕507

禁诸道将士逃入诸军制508

禁诸道将校逃亡制508

命郭子仪等出师制508

停河中节度并耀德军诏509

发兵屯守诸镇诏509

优奖西北庭将士诏510

还马燧赏军士家财诏510

遣胡证巡边诏510

岭南用兵德音510

卷一百八512

政事512

营缮512

建玉华宫于宜君县凤凰谷诏512

玉华宫成曲赦宜君县制512

停修金仙玉真两观诏513

停修大明宫诏513

大明宫成放免囚徒等制513

改明堂为乾元殿诏514

兴庆宫成御朝德音514

禁约上514

关内诸州断屠酤诏514

关内诸州断屠杀诏515

废潼关以东缘河诸关不禁金银绫绮诏515

写书御名不缺点划敕515

官人百姓衣服不得逾令式敕515

禁断大?广费敕515

禁珠玉锦绣敕516

禁奢侈服用敕516

卷一百九517

政事517

禁约下517

禁断锦绣珠玉敕517

禁断腊月乞寒敕517

禁别宅妇人诏517

禁止街坊轻浮言语诏518

禁杀害牛马驴肉敕518

禁断寒食鸡子相饷遗诏518

条贯立戟敕518

禁天文图谶诏518

禁大花绫锦等敕519

禁车服第宅逾侈敕519

申禁公私车服逾侈敕519

禁岭南货卖男女敕520

卷一百十521

政事521

诫谕521

诫表疏不实诏521

令内外官相存问诏521

令有司劝勉庶人婚聘及时诏521

诫励氏族婚姻诏522

诫励风俗敕522

诫谕天下诏524

不许群臣干请诏524

诫励官僚敕525

诫勋内外郡官诏525

令州县以制敕告示百姓敕525

诫示诸道敕525

诫励内俗诏526

令藩镇俟诏方得入觐敕526

告谕宗闵德裕亲故更不问罪敕526

诫谕藩镇诏527

休假527

许百官旬节休假不入朝敕527

卷一百十一528

政事528

田农528

劝农诏528

温彦博等检行诸州苗稼诏528

置劝农使安抚户口诏528

听逃户归首敕529

劝下天种桑枣制529

废华州屯田制529

赋敛530

简徭役诏530

禁止迎送营造差科诏530

罢三十六州造船安抚百姓诏530

关内庸调折变粟米敕531

减征京畿丁役等制531

制置诸道两税使敕531

平籴532

置常平监官诏532

命诸道平籴敕532

令御史巡定诸道米价敕532

卷一百十二533

政事533

财利533

用旧钱诏533

禁铸造铜器诏533

议放私铸钱敕533

禁京城酤酒敕533

行乾元重宝钱敕534

行重轮钱敕534

令百官议罢新钱诏534

重稄钱减价行用敕534

放邕府金坑敕535

放天下榷酒敕535

减盐价敕535

条贯江淮铜铅敕535

条贯钱货及禁采银敕536

停淄青等诸道粜盐敕536

卷一百十三537

政事537

道释537

禁正月五月九月屠宰诏537

为殒身戎陈者立寺刹诏537

道士女冠在僧尼之上诏537

僧尼不得受父母拜诏538

释教在道法之上制538

条流佛道二教制538

禁葬舍利骨制538

僧道齐行并进敕538

令僧尼道士女冠拜父母敕539

断书经及铸佛像敕539

禁断妖讹等敕539

诫励僧尼敕539

不许私度僧尼及住兰若敕540

僧尼拜父母敕540

禁三元日屠宰敕540

玄元皇帝临降制540

停京都检校僧道威仪敕541

令天下寺观修功德敕541

条贯僧尼敕541

禁天下寺观停客制541

禁僧道卜筮制542

修亳州太清宫诏542

条流僧尼敕542

拆寺制543

迎凤翔真身德音543

卷一百十四544

政事544

祥瑞544

诸符瑞申所司诏544

不许奏祥瑞诏544

令诸道不得奏祥瑞诏544

医方544

诸州置医学博士敕544

榜示广济方敕545

颁广利方敕545

三卫?骑疾病给食料敕545

收瘗545

收瘗隋末丧乱骸骨诏545

掩暴露骸骨诏546

瘗突厥骸骨诏546

刬削京观诏546

收葬隋朝征辽军士骸骨诏546

埋瘗暴露骸骨敕546

收葬陈亡将士及慰问其家口敕547

收瘗京城骸骨诏547

禁锢547

禁锢隋朝弑逆子孙诏547

杨素子孙不得任京官敕547

杂录548

隋代公卿不予义军者田宅并勿追收诏548

不许言中举敕548

改丹水为怀水敕548

江王下教548

卷一百十五549

政事549

慰抚上549

淮安王神通山东道安抚大使诏549

皇太子等巡京城诸县诏549

赞国公轨等益州道安抚大使诏549

张镇州淮南道安抚诏550

存问并州父老诏550

遣毕构等慰抚诸道诏550

遣杨虚受江东道安抚敕551

遣卢绚等诸道宣慰振给敕551

宣慰西京逆官敕551

宣慰京城僧道父老敕551

安辑京城百姓敕552

慰谕朔方将士敕552

遣使安抚制552

遣郑叔清往江淮宣慰制553

遣刘宴宣慰诸道敕553

卷一百十六554

政事554

慰抚中554

李涵河北宣慰制554

李涵再使河北制554

刘晏宣慰河南淮南制554

谕安西北庭诸将制555

宣慰湖南百姓制555

宣慰岭南制556

奉天遣使宣慰诸道制556

收复京师遣使宣慰制557

安抚淮西归顺将士百姓制557

处分淮西敕557

建中四年伐两河叛师慰劳本道百姓敕557

贞元元年八月慰抚平卢军先陷在淮西将士敕558

遣使安抚水灾诸州招558

令潘孟阳宣慰江淮诏558

卷一百十七560

政事560

慰抚下560

宣慰魏博诏560

宣慰镇州诏560

宣慰幽州诏561

遣使宣抚诸道诏562

为将漳王事安抚中外敕562

命李践方充西川宣抚使敕562

遣使宣慰诸道诏562

讼李回宣慰幽镇魏等道敕563

遣使宣慰安南邕广敕563

遣使宣慰徐宿二州敕563

安恤天下德音564

宣抚东都官吏敕564

遣使宜慰蕲黄等州敕564

卷一百十八566

政事566

招谕566

遗裴郭复往江东招讨海贼敕566

谕西京逆官敕566

招谕仆固怀恩诏567

招谕金商邓州界逃亡官健制567

谕泾州将士诏567

谕梁崇义诏568

招谕朱滔诏569

招谕河中李怀光诏569

招谕河中敕569

招谕淮西将吏敕570

授王武俊司徒李抱真司空诏谕朱滔制570

讨李希烈不许诸军侵抄诏571

招谕讨刘?诏571

招谕剑南诸州诏571

招谕蔡州诏572

讨王承宗招谕敕572

讨镇州禁侵掠诏572

招谕王庭凑诏572

令镇州行营兵马各守疆界诏573

卷一百十九575

政事575

讨伐上575

令秦王讨王世充诏575

讨辅公祏诏575

亲征安禄山诏576

贬田承嗣永州刺史诏576

讨李希烈诏577

削夺李唯岳官爵诏577

讨吴少诚诏578

讨李锜诏578

削夺王承宗官爵诏579

讨李希烈诏579

王承宗绝朝贡敕580

讨镇州王承宗德音580

讨吴元济敕581

卷一百二十583

政事583

讨伐下583

令百僚议征李师道敕583

讨李师道诏583

讨淄青禁焚烧庐舍敕584

讨镇州王庭凑德音584

雪王庭凑诏584

洗涤长庆乱臣支党德音585

讨王庭凑诏585

讨李同捷诏586

讨风翔郑注德音586

讨潞州刘稹制587

讨王郢诏588

讨草贼诏588

讨杨师立制589

削夺陈敬瑄爵制590

削夺李罕之官爵制590

讨董昌制590

卷一百二十一592

政事592

舍雪上592

原刘武周宋金刚等诖误诏592

宥刘武周余党诏592

赦河南诸州为王世充诖误诏592

宽宥逆人亲党敕592

矜放缘坐敕593

原免两京被贼逼授伪官诏593

受贼伪官令均平改拟诏594

宥田承嗣诏594

复田承嗣官爵制594

宥李忠臣诏595

宥李怀光示谕河中将士诏595

放李希烈将士还本道诏596

诛李希烈原宥淮西将吏诏596

卷一百二十二598

政事598

舍雪下598

重原宥淮西将士等诏598

放淮西生口归本贯诏598

释放妖妄人李广弘支属敕598

雪吴少诚诏599

雪王承宗诏599

宥淄青大将敕599

复陈敬瑄官爵诏600

卷一百二十三601

政事601

购募601

募擒王世充爵赏诏601

购杀武元衡贼敕601

平乱上601

平窦建德赦601

平王世充赦602

平辅公祏赦602

皇太子建成齐王元吉伏诛大赦602

平内难赦603

收复西京还京诏603

收复京师诏603

收复两京大赦604

来朱泚后车驾还京赦607

卷一百二十四609

政事609

平乱中609

诛李惟岳后优恤易定等道诏609

平李怀光诏609

破淮西李希烈敕610

平李迺诏610

平刘?诏611

平李锜德音611

平吴元济诏612

破淄青李师道德音613

破汴州李?敕614

卷一百二十五615

政事615

平乱下615

平张韶德章615

破李同捷德音615

诛兴元乱兵敕616

诛王涯郑注后德音616

诛王涯等德音617

诛王涯等告诸陵诏617

平潞州德音617

平徐州制618

平杨师立诏620

平杨师立宣示中外诏620

平孙儒德音620

平杨守亮等敕621

卷一百二十六622

政事622

诛戮上622

刘洎赐自尽诏622

扬慎矜赐自尽诏622

王?赐自尽诏623

李林甫除削官秩诏623

处置受贼伪官陈希烈等敕624

周元干等死没制624

李岵赐自尽制624

决李少良等制625

姜庆初赐自尽制625

刘希暹赐自尽制625

诛元载敕625

刘晏赐自尽敕626

诛刘?敕626

诛李锜并男师回敕626

诛杀武元衡贼张晏等敕626

卷一百二十七628

政事628

诛戮下628

诛吴元济敕628

处置李?敕628

诛王涯等敕628

处置杨弁敕628

刘从谏剖棺暴尸敕629

诛郭谊等敕629

诛张谷等告示中外敕629

杨收赐自尽敕629

严譔赐自尽敕630

诛黔州刺史秦匡谋敕630

处置萧遘等敕630

诛杜让能等宣示天下诏630

崔昭纬赐自尽敕631

王抟赐自尽敕631

柳璨赐自尽敕631

卷一百二十八632

蕃夷632

绥附632

抚镇边陲诏632

令蕃客国子监观礼教敕632

赐入朝新降蕃酋敕632

放诸蕃质子各还本国敕632

遣牛仙客往关内诸州安辑六州人敕633

放不从乱吐蕃使人归国敕633

放吐蕃使归国敕633

命官633

?逻禄叶护开府仪同三司制633

回纥叶护司空封忠义王制634

嗢没斯怀化郡王制634

嗢没斯归义军使制634

封立634

薛延陀真珠毗伽可汗诏634

突厥李思摩为可汗诏635

封突厥可汗夫人吕氏孙氏等制635

黠戛斯为可汗制635

议立回鹘可汗诏636

遣使册回鹘可汗制636

卷一百二十九637

蕃夷637

册文637

册突厥李思摩为可汗文637

册疏勒国王文637

同莫贺咄吐屯为顺义王文637

册突厥芯伽骨吐禄为可汗文637

册骨吐禄三姓毗方伽颉利发文638

册突骑施黑姓可汗文638

册回纥为英武威远可汗文638

册新罗王金乾运文638

册新罗王太妃文639

册新回鹘可汗文639

册回鹘可汗加号文639

册回鹘彰信可汗文640

大中十一年册回鹘可汗文640

盟文640

扶余与新罗盟文640

与吐蕃会清水盟文641

振?641

遣使振?回鹘制641

舍雪642

原吐谷浑制642

宥吐谷浑制642

洗雪平夏党项德音642

卷一百三十643

蕃夷643

讨伐643

命皇太子讨稽胡诏643

讨吐谷浑诏643

讨高昌王?文泰诏643

讨高丽诏644

亲征高丽诏645

高丽班师诏645

命吕休璟等北伐制646

命姚崇等北伐制647

命薛纳等与九姓共伐默啜制648

讨回鹘制648

平乱649

破高丽诏649

降高丽颁示天下诏649

破高丽赐?诏650

收复河湟德音650

平党项德音651

告庙652

破薛延陀告庙诏652

平戎告庙敕653

1992《唐大诏令集》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宋)宋敏求编;洪丕谟等点校 1992 上海:学林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唐大诏令集  1-5(1968 PDF版)
唐大诏令集 1-5
1968 台湾华文书局
宋大詺令集(1962年10月第1版 PDF版)
宋大詺令集
1962年10月第1版 中华书局
唐令拾遗  下( PDF版)
唐令拾遗 下
两汉诏令23卷( PDF版)
两汉诏令23卷
宋大诏令集校记(1962 PDF版)
宋大诏令集校记
1962 北京:中华书局
太平治迹统类  第一至第3册( PDF版)
太平治迹统类 第一至第3册
台湾:成文出版社
唐令拾遗  上( PDF版)
唐令拾遗 上
晋王大令集  卷全( PDF版)
晋王大令集 卷全
唐人打令考(1938 PDF版)
唐人打令考
1938
皇明诏令  3( PDF版)
皇明诏令 3
文海出版社
元书  1( PDF版)
元书 1
鼎文书局
皇明诏令  全4册  1( PDF版)
皇明诏令 全4册 1
台湾:文海出版社
大元圣政国朝典章新集  目录、诏令、朝纲、吏部( PDF版)
大元圣政国朝典章新集 目录、诏令、朝纲、吏部
古籍出版社
唐令拾遺補: 附唐日兩令對照一覽(1997 PDF版)
唐令拾遺補: 附唐日兩令對照一覽
1997 東京大學出版會
唐代南诏与李唐关系之研究(1976 PDF版)
唐代南诏与李唐关系之研究
1976 联鸣文化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