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选释》求取 ⇩

目录3

第一卷3

资本的生产过程3

前言3

一、《资本论》的写作过程3

二、《资本论》的研究对象4

三、《资本论》的研究方法6

四、《资本论》的历史意义8

五、《资本论》的学习和运用11

一、商品的使用价值13

1.商品的两个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价值实体,价值量)13

第一章商品13

二、商品的价值14

三、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16

2.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的二重性16

一、对劳动二重性的分析16

二、劳动二重性和商品两个因素的关系18

3.价值形式或交换价值18

A.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19

一、价值形式的两极:相对价值形式和等价形式19

二、对相对价值形式的分析19

1.资本构成不变,对劳动力的需求随积累的增长而增长 (121

三、对等价形式的分析22

四、从总体上对简单价值形式的说明23

一、扩大的相对价值形式和特殊的等价形式24

B.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24

二、扩大价值形式的缺点及其克服25

C.一般价值形式25

一、一般价值形式的出现又使价值形式发生了本质变化25

二、一般价值形式下相对价值形式和等价形式更加对立27

D.货币形式27

一、从一般价值形式到货币形式的过渡27

二、简单商品形式是货币形式的胚胎28

4.商品的拜物教性质及其秘密28

一、怎样理解商品的拜物教性质,或者说,什么叫商品拜物教28

二、商品的拜物教性质产生的社会经济根源29

三、只要私有制商品生产存在,即便科学上发现了价值和价值量的秘密,也不能消除商品的拜物教性质……………………………………(30 )四、在不存在私有制商品生产的地方,自然也就不存在商品拜物教31

五、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与拜物教32

第二章交换过程34

一、对商品交换过程的基本分析34

二、对商品交换历史过程的分析35

三、货币及货币拜物教36

第三章货币或商品流通38

1.价值尺度38

一、对价值尺度的简要分析38

二、对价格形式的专门考察39

二、《资本论》第二卷的地位 (140

一、商品交换过程的物质变换和形式变换41

(a)商品的形态变化41

2.流通手段41

四、《资本论》第二卷的编辑出版 (142

二、对商品形态变化的具体分析42

三、商品流通及危机的可能性44

(b)货币的流通45

一、货币流通和商品流通的关系45

二、货币流通规律46

(c)铸币。价值符号48

一、铸币48

一、贮藏货币或货币的贮藏手段49

(a)货币贮藏49

二、纸币49

3.货币49

二、在私有制商品生产条件下,货币作为社会权力成为私人的私有权力50

三、贮藏货币的作用50

(b)支付手段51

一、商品的赊售与货币的支付手段51

二、支付手段出现后,一定时期流通中所需要货币量的决定规律52

三、对货币作为支付手段的补充说明52

(c)世界货币53

第四章货币转化为资本54

1.资本的总公式54

一、在同商品流通形式比较中研究资本流通54

形式54

二、从资本流通形式的内容引出资本和资本家两个范畴55

三、资本总公式的含义56

2.总公式的矛盾56

一、资本总公式的矛盾指何而言56

二、资本不能从流通中发生,或者说,剩余价值不能从流通中发生57

三、货币转化为资本,或者说,剩余价值的发生,又不能不与流通有联系58

四、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就是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条件59

一、资本家在市场上找到了劳动力商品59

3.劳动力的买和卖59

二、劳动力变成商品的条件60

三、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61

四、劳动力商品的买和卖是天赋人权的真正乐园62

第五章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64

1.劳动过程64

一、对一般劳动过程的分析64

二、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特点67

2.价值增殖过程67

一、单纯的价值形成过程67

二、价值增殖过程…………………………………(69 )三、对本章的小结70

第六章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71

一、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在产品价值形成上起着不同的作用71

二、资本的不同部分在价值增殖过程中执行的不同职能74

Ⅱ.货币资本的作用 (275

一、剩余价值率或劳动力的剥削程度76

第七章剩余价值率76

二、产品价值在产品相应部分上的表现78

三、西尼尔的“最后一小时”79

四、剩余产品81

第八章工作日82

一、工作日及其界限82

二、资本家对剩余劳动的狼一般的贪欲,极力延长工作日,工人利用商品交换规律为缩短工作日而斗争83

三、工厂主和领主对剩余劳动贪欲的区别84

四、劳工法力图强制地延长工作日,现代的工厂法则强制地缩短工作日84

第九章剩余价值率和剩余价值量86

一、在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条件下,剩余价值量决定的三个规律86

二、货币转化为资本的最低限额87

三、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表现出的某些特点88

第十章相对剩余价值的概念89

一、相对剩余价值的基本概念89

二、超额剩余价值90

三、既然商品的价值与劳动生产力成反比,资本家为什么还要提高劳动生产力93

一、协作本身能够产生特殊的生产力94

第十一章协作94

二、资本主义的管理就其内容来说是二重的95

三、资本主义简单协作的性质97

一、资本主义的生产劳动或生产工人98

第十四章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98

二、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关系99

三、剩余价值的自然基础100

四、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的剩余价值观102

第十七章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转化为工资103

一、工资的本质是劳动力的价值和价格103

二、对古典经济学关于劳动价格的观点的评述104

三、劳动力价值和价格转化为工资及引起这一转化的因素105

一、工资运动规律补叙107

第二十章工资的国民差异107

二、价值规律在国际上的作用及工资的国民差异108

三、与工资的国民差异相关的说明109

第二十一章简单再生产110

一、简单再生产能够消除孤立生产过程的虚假特征,赋于这个过程某些新的特征110

二、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就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再生产过程113

一、资本积累或资本的规模扩大再生产描述114

第二十二章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114

二、商品生产所有权规律转变为资本主义占有规律115

三、评亚·斯密关于规模扩大再生产的错误见解116

四、资本积累的必然性,兼驳西尼尔的“节欲说”117

五、决定资本积累量的几种具体情况118

六、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有关劳动基金的错误观点120

第二十三章 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121

一、资本有机构成的概念121

二、在资本有机构成不变的条件下,资本积累引起对劳动力需求的增加,从而工人的工资有所提高,但这并不会改变工人的雇佣奴隶地位122

2.在积累和伴随积累的积聚的进程中资本可变部分相对减少124

一、社会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规律124

二、社会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是在社会积累过程中进行的125

三、社会积累进程中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引起对劳动力需求的相对减少或绝对减少126

3.相对过剩人口或产业后备军的累进生产126

一、相对过剩人口的形成以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特有的人口规律126

二、相对过剩人口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的一个条件128

三、相对过剩人口与劳动供求规律,再驳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的错误观点128

一、相对过剩人口的各种存在形式130

4.相对过剩人口的各种存在形式。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130

二、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131

一、资本的原始积累133

第二十四章所谓原始积累133

二、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134

前言139

一、《资本论》第二卷的对象139

资本的流通过程139

第二卷139

三、《资本论》第二卷的方法141

Ⅰ.第一阶段G—W144

一、G—W是资本循环的一个职能上确定的阶144

144

第一章货币资本的循环144

二、作为资本预付形式的贷币资本146

三、驳资产阶级对货币资本的错误理解和抱怨148

四、货币资本循环形式包含着生产资本循环形150

150

Ⅱ.第二阶段生产资本的职能150

一、资本的购买阶段的直接结果必然是资本的生产阶段150

二、资本主义生产是商品生产的普遍形式151

三、对生产资本的职能的分析152

Ⅲ.第三阶段W′—G′153

一、对商品资本职能的分析153

二、对W′—G′形态变化的具体分析155

三、已经实现的货币资本G′156

Ⅳ.总循环159

一、货币资本循环和资本总公式的关系159

二、对产业资本的分析160

三、货币资本循环的特征162

四、对货币资本循环的总结164

第二章生产资本的循环167

Ⅰ.简单再生产167

一、资本价值和剩余价值在不同轨道上流通168

二、评庸俗经济学的两个错误观点168

三、对资本价值流通W—G—W<A Pm的分析170

四、生产资本循环是对货币资本循环的批判171

五、生产资本循环和经济危机172

六、生产资本循环中货币贮藏的两种形式173

Ⅱ.积累和规模扩大的再生产173

一、对考察积累和扩大再生产条件下生产资本循环的几点必要说明174

二、对扩大再生产条件下生产资本循环的一些分析174

Ⅲ.货币积累176

一、资本积累过程中的货币积累176

二、货币积累过程中的贮藏货币是潜在的货币资本177

三、货币积累的存在形式177

Ⅳ.准备金177

一、准备金及其特点177

二、生产资本循环总公式178

一、商品资本循环形式与前两种循环形式的区别179

第三章商品资本的循环179

二、W′在自身循环中是可以分离的180

三、商品资本循环的各种特征181

四、商品资本循环的局限性及其他185

第四章循环过程的三个公式186

一、产业资本的总循环是三种循环现实的统一186

二、产业资本现实循环的条件188

三、周期性的价值革命对产业资本现实循环的影响191

四、产业资本的循环是与其他社会生产方式的商品流通交错在一起的195

五、产业资本的循环与货币流通规律。196

六、批判以交易方式划分社会经济时期的错误观点198

七、产业资本家对商品价值的供给总是大于他对商品价值的需求199

第五章流通时间201

一、生产时间201

二、流通时间203

一、买卖时间206

第六章流通费用206

Ⅰ.纯粹的流通费用206

二、簿记208

三、货币209

Ⅱ.保管费用210

一、对生产性流通费用的一般分析210

二、一般储备的形成210

三、真正的商品储备213

Ⅲ.运输费用216

一、运输费用的形成和性质216

二、影响运输费用变动的因素217

三、运输业是一个独立的生产部门217

一、从产业资本的三种循环形式说到资本的周转218

第七章 周转时间和周转次数218

二、周转时间和周转次数219

一、固定资本221

1.形式区别221

第八章 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221

二、流动资本225

三、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区别228

Ⅱ.固定资本的组成部分、补偿、修理和积累229

一、固定资本的各个要素的使用期限和周转时间是不同的229

三、固定资本的局部更新及其他230

二、固定资本的有形磨损和无形损耗230

四、固定资本的维修及其费用232

五、固定资本损耗、修理费用的差别及其意义235

六、固定资本的修理和补偿、修理费用和更新费用在实践中是不易分开的235

七、固定资本更新前的货币积累236

第九章预付资本的总周转。周转的周期238

一、预付资本的总周转238

二、周转的周期和经济危机的周期性239

方法240

三、预付资本的周转时间和周转速度的计算240

四、流动资本的不同部分在周转上的实际差别和表面差别241

第十二章 劳动期间243

一、劳动期间的概念243

二、劳动期间长短对资本的预付时间和数量的影响244

三、缩短劳动期间的方法246

第十三章生产时间248

一、生产时间和劳动时间的差别在于自然过程支配时间248

二、生产时间和劳动时间的差别对资本周转和预付资本量的影响249

三、生产资料储备时间对资本周转的影响251

四、对生产时间和劳动时间差别的小结251

第十四章流通时间253

一、出售时间对资本周转的影响253

二、购买时间对资本周转的影响255

第十六章可变资本的周转257

三、资本周转时间的差别对利润率的影响258

一、年剩余价值率的概念258

Ⅰ.年剩余价值率258

二、年剩余价值率与剩余价值生产规律不矛盾,并且体现剩余价值生产规律259

三、年剩余价值率是资本的现实运动的表现264

Ⅱ.单个可变资本的周转267

一、本节的意义267

二、可变资本周转期间的差别对预付可变资本量和年剩余价值率的影响267

Ⅲ.从社会的角度考察的可变资本的周转269

一、从社会的观点看资本A和资本B的相同点269

二、从社会的观点看资本A和资本B的区别点270

第十八章导言273

一、从单个资本的运动说到社会资本的运动274

二、从第一卷、本卷前两篇的研究对象说到第三篇的研究对象274

Ⅰ.研究的对象274

一、货币资本对单个资本周转的两个方面作275

275

二、关于上述第一点的补充说明:货币资本是资本运动的第一推动力,但又不是生产规模的绝对界限276

三、关于上述第二点的补充说明:货币资本是对生产资本的限制,然而这种限制又不是绝对的277

第二十章简单再生产279

Ⅰ.问题的提出279

一、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必须从年产品入手,并应当分析商品资本的运动公式279

一、对社会生产两大部类的具体分析280

Ⅱ.社会生产的两个部类280

三、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是扩大再生产的逻辑基础和现实基础280

二、从年产品的价值补偿和物质补偿的观点来考察社会资本再生产280

二、简单再生产条件下社会总产品交换的三大要点281

Ⅲ.两个部类之间的交换: Ⅰ(V+m)和ⅡC282

的交换282

一、两大部类之间交换的基本内容282

二、两大部类之间交换的具体过程282

三、从两大部类之间的交换得出的“总结论”283

二、第Ⅱ部类内部两个分部类之间的交换284

一、本节的研究对象和两点必要说明284

284

Ⅳ.第Ⅱ部类内部的交换。要必生活资料和奢侈284

四、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284

三、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条件下的两个重要比例287

关系287

四、驳危机来自消费不足的谬论及其他288

Ⅴ.货币流通在交换中的媒介作用289

一、考察货币流通在交换中的媒介作用之前需要289

明确的几个问题289

二、货币流通在Ⅰ(V+m)和ⅡC交换中的媒介作292

用………………………………………………(290 )三、在商品交换中起媒介作用的货币只能来自产业资本家阶级292

294

二、第Ⅰ部类的4000C只能在本部类内部进行交294

Ⅵ.第Ⅰ部类的不变资本294

一、必须研究第Ⅰ部类不变资本4000C的交换294

三、第Ⅰ部类的4000C是怎样在本部类内部进行交295

换的295

Ⅶ.两个部类的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296

一、Ⅱ(C+v+m)=Ⅰ(v+m)+Ⅱ(v+m)296

工作日和以前的2/3社会工作日相交换297

三、Ⅰ(v+m)=ⅡC实际上是当年的2/3社会297

297

二、不能认为社会劳动全部投在消费资料的生产297

Ⅷ.两个部类的不变资本298

一、对社会总产品价值本身的分析298

二、社会总产品的价值构成和实物构成的比较及对由此产生的假象的分析299

三、社会劳动没有任何部分投在生产资料生产上的假象是怎样造成的299

Ⅺ.固定资本的补偿301

一、对固定资本补偿的特点的回顾301

二、对第Ⅱ部类不变资本2000C的分析302

1.损耗的价值部分在货币形式上的补偿303

一、在Ⅰ(1000V+1000m)和Ⅱ2000C交换中既包括固定资本的价值补偿又包括固定资本的实物补偿303

二、固定资本的价值补偿使Ⅰ(1000v+1000m)和Ⅱ2000C的交换发生困难304

三、假定第Ⅰ部类投入200镑货币来解决固定资本的价值补偿问题是不行的304

2.固定资本的实物补偿305

一、假定第Ⅱ部类投入200镑货币的不合理性是表面的,实际上又具有合理性305

二、固定资本补偿的具体情况306

三、固定资本补偿的纯粹形式和先决条件308

四、固定资本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的不平衡与对外贸易308

3.结论309

一、固定资本的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之间的不平衡与经济危机309

二、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固定资产补偿及其他310

货币贮藏的再分析312

二、对单个资本的剩余价值积累过程中所形成的312

第二十一章积累和扩大再生产312

一、从单个资本的积累和扩大再生产说到社会资本的积累和扩大再生产312

一、第Ⅰ部类资本家A的货币贮藏313

Ⅰ.第Ⅰ部类的积累313

1.货币贮藏313

二、资本家A的货币贮藏和资本家B的实际积累314

之间的平衡关系与经济危机314

2.追加的不变资本315

一、第Ⅰ部类追加不变资本的物质基础和数量变315

315

二、资本家A的贮藏货币或资本家B进行实际积累316

的货币是从哪里来的316

3.追加的可变资本317

Ⅱ.第Ⅱ部类的积累318

一、假定A(Ⅰ)把剩余产品卖给B(Ⅱ)是不能318

解决第Ⅱ部类积累问题的318

二、假定用简单再生产条件下Ⅰ(V+m)和ⅡC的319

交换公式来说明第Ⅱ部类的积累也是不行的319

一、积累和规模扩大再生产的物质前提或物质基320

320

Ⅲ.用公式来说明积累320

二、第Ⅱ部类购买追加生产资料所需要的货币从321

哪里来321

1.第一例322

2.第二例326

一、先从第二列中Ⅰ(C+1/2m)和ⅡC的交换谈326

326

二、扩大再生产条件下第Ⅰ部类和第Ⅱ部类的辩327

证关系327

三.Ⅰ(v+2/3m)>ⅡC所反映出的一个特点及其他328

四、第二例的三年扩大再生产情况328

一、扩大再生产的两个前提条件330

3.积累时ⅡC的交换330

二、在考察扩大再生产时对固定资本价值转移未作精确的说明331

Ⅳ.补充说明332

第三卷335

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335

前言335

一、《资本论》第三卷的编辑出版335

二、《资本论》第三卷的地位335

三、《资本论》第三卷的对象337

四、《资本论》第三卷的方法337

第一章成本价格和利润339

一、成本价格339

二、利润342

第二章利润率347

一、利润率的概念347

二、剩余价值借助利润率而转化为利润的方348

348

三、利润率和利润的神秘性质350

第八章不同生产部门的资本的不同构成和由此引起的利润率的差别352

一、本章的研究对象和前提条件352

二、资本有机构成的差别对利润率的影响354

四、从特殊利润率引出一般利润率360

第九章一般利润率(平均利润率)的形成和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362

一、四项假定362

二、一般利润率和生产价格的形成以及它们的概念363

三、全社会的生产价格总和等于商品价值总和367

四、各部门资本的相对量对一般利润率的影响369

五、生产价格与商品价值的关系以及影响生产价格变动的因素370

六、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的掩盖性质373

七、个别部门利润率变化对一般利润率的二重作用374

八、再驳庸俗经济学家对价值和利润的错误观点375

第十章一般利润率通过竞争而平均化。市场价格和市场价值。超额利润377

一、各生产部门利润平均化的趋势377

二、在生产价格形成之前,商品是按照价值交换的378

三、部门内的竞争与市场价值的形成382

四、对供求关系本身的分析386

五、部门问的竞争与生产价格的形成390

六、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表明全体产业资本家共同剥削工人阶级392

七、超额利润393

第十三章规律本身395

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所决定的一般利润率趋向下降规律395

二、分析一般利润率趋向下降规律旁及的其他问题397

三、一般利润率下降规律决不排斥利润量的绝对增加398

四、一般利润率趋向下降规律的表现形式401

五、资产阶级经济学不知道怎样说明利润率下降规律402

六、利润率下降同时利润量增加的规律也表现为单位商品的价格下降和利润量减少403

第十四章起反作用的各种原因408

一、劳动剥削程度的提高408

二、工资被压低到劳动力的价值以下410

三、不变资本各要素变得便宜410

四、相对过剩人口410

五、对外贸易411

六、股份资本的增加413

第十五章规律的内部矛盾的展开414

Ⅰ.概论414

一、在评述李嘉图有关见解的过程中,概括地阐述利润率下降促进资本主义的各种矛盾,指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局限性414

二、从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出发,深刻揭露社会生产和社会消费的矛盾,这也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局限性的重要表现417

三、分析利润量不管利润率高低而随预付资本量增加而增加的情况,导致资本的不断积累和集中,结果必然造成资本主义生产的崩溃418

Ⅱ.生产扩大和价值增殖之间的冲突419

一、基于利润率下降和资本量增加这两个因素展开分析,呈现出多种事实的复杂关系419

二、从资本量增加和利润率下降过程中各种互相对抗要素之间的矛盾,引出并阐述生产扩大和价值增殖之间的冲突420

一、资本过剩及其形成422

Ⅲ.人口过剩时的资本过剩422

二、资本过剩的严重后果424

三、对资本的生产过剩的小结兼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否认商品生产过剩的错误观点425

四、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限制的重要表现426

Ⅳ.补充说明427

一、从单个商品价值构成的变化及其趋势来看资本主义提高劳动生产力的限制427

二、资本增长过程中所出现的限制生产发展的一些现象和资本积累的历史趋势429

三、竞争规律促使新生产方法的采用和普遍化430

四、资本主义生产的三个主要事实431

第十六章商品经营资本432

一、商品经营资本的形成和概念432

二、商品经营资本的特殊职能434

三、从社会资本再生产的角度来考察商人预付的货币资本437

四、商业资本不生产剩余价值而又有助于剩余价值生产439

一、商业利润的来源440

第十七章商业利润440

二、商业利润的形成方式441

三、纯粹流通费用及其补偿方式445

四、纯粹流通费用中可变资本部分的补偿问题451

五、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小结457

第十八章商人资本的周转。价格459

一、商业资本周转的形式和特征459

二、商业资本周转的依赖性和独立性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发生经济危机460

三、生产价格对商业价格有着决定性的意义461

四、商业资本周转和商业价格的关系463

五、对一切关于再生产总过程的表面的颠倒的见解的批评465

六、利润小周转快是单个商业资本的经营原则467

第二十一章生息资本468

一、生息资本468

二、利息475

一、利润对利息的调节作用480

第二十二章利润的分割。利息率。“自然”利息率480

二、利息对利润的独立运动481

三、平均利息率和市场利息率482

四、利息率在量上的确定性和一致性485

第二十七章信用在资本主义生产中的作用489

一、信用对资本主义生产的存在和发展的作用489

二、股份公司的性质、经营特点和历史的过渡作用490

三、股份公司与垄断491

四、信用制度是逐渐扩大合作企业的手段492

第三十七章导论493

一、资本主义土地私有权494

二、必须纯粹地考察资本主义地租497

三、考察资本主义地租必须排开三个错误观504

504

一、研究级差地租的前提和任务508

第三十八章级差地租:概论508

二、级差地租从何处发生509

三、级差地租产生的条件——利用自然瀑布的超额利润和一般超额利润的共同点509

四、级差地租产生的根源——利用自然瀑布的超额利润和一般超额利润的区别点512

五、级差地租为何落入瀑布所有者手中513

六、级差地租的一般概念514

第四十五章绝对地租516

一、绝对地租的存在与级差地租规律无关516

二、资本主义土地私有权的垄断必然带来绝对地租518

三、绝对地租的产生和实质522

四、有关绝对地租的补充说明526

五、关于绝对地租的结论…………………………(529 )第五十一章分配关系和生产关系531

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历史暂时性,决定资本主义分配关系的历史暂时性531

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一开始就具有的两个特征532

三、对工资、利润和地租等分配形式本身的具体分析534

四、重要的结论534

后记536

1988《《资本论》选释》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詹连富著 1988 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资本论》注释  第3卷(1963 PDF版)
《资本论》注释 第3卷
1963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资本论》典故注释  上册(1962 PDF版)
《资本论》典故注释 上册
1962
《〈资本论〉节选本》解析(1987 PDF版)
《〈资本论〉节选本》解析
1987
《资本论》注释  第三卷(1963 PDF版)
《资本论》注释 第三卷
1963
《资本论》注释 II(1963 PDF版)
《资本论》注释 II
1963
《资本论》典故注释选辑  3( PDF版)
《资本论》典故注释选辑 3
《资本论》典故注释选辑  2( PDF版)
《资本论》典故注释选辑 2
《资本论》节选本  纲要和释疑(1986 PDF版)
《资本论》节选本 纲要和释疑
1986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资本论〉节选本》解析(1987 PDF版)
《〈资本论〉节选本》解析
1987 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资本论》释义(1980 PDF版)
《资本论》释义
1980 北京:北京出版社
《资本论》释义  第2卷(1982 PDF版)
《资本论》释义 第2卷
1982 北京:北京出版社
《资本论》释义  第3卷(1986 PDF版)
《资本论》释义 第3卷
1986 北京:北京出版社
认真学习毛主席的哲学著作  第1集(1971 PDF版)
认真学习毛主席的哲学著作 第1集
1971 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出版社
《资本论》注释  第1卷(1963 PDF版)
《资本论》注释 第1卷
1963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资本论》注释  第2卷(1963 PDF版)
《资本论》注释 第2卷
1963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