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汉语基础知识 上》
作者 | 本溪市师范学校中文科编 编者 |
---|---|
出版 | 本溪市师范学校中文科 |
参考页数 | 260 |
出版时间 | 1979(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无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76586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第一章文字、词汇常识1
第一节古字通假,汉字简化1
一、汉字形体的分歧1
二、古字通假4
三、汉字简化8
第二节单音词和复音词14
一、古汉语词汇发展概况14
二、单音词和复音词18
三、注意词和词组的区别24
第三节一词多义28
一、了解一词多义的重要性28
二、本义、引申义和假借义32
三、词义发展引申的规律42
第四节古今词义的异同49
一、词义发展变化的主要原因49
二、古今词义的异同49
三、注意古今词义的异同,防止解释错误53
第五节怎样辨析词义57
一、熟悉古字通假,注意字形分歧57
二、注意正确区别单音词和双音词57
三、掌握词的本义、引申义和假借义61
四、注意古今词义的异同66
五、弄清语言环境,分析语言结构70
六、同义词辨析72
第二章文言句法85
第一节判断句86
一、古汉语判断句的特点86
二、判断句的句式及其变化87
三、“是”字的用法90
四、判断句的演变91
第二节被动句和数量表示法96
一、被动句96
二、数量表示法99
第三节词序的特点107
一、宾语前置107
二、介词结构的位置113
三、定语的位置114
第四节句子成分的省略119
一、什么是省略?省略的修辞作用119
二、常见的句子成分的省略现象及其规律119
三、怎样辨别省略的成分126
第五节实词的活用135
一、名词用作动词135
二、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137
三、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141
四、名词作状语143
第六节文言文中几个习惯句式151
一、“奈何”、“如何”151
二、“不亦……乎”、“何……之有”152
三、“何为”、“何……为”、“何以……为”152
四、“孰与”153
五、“有以”、“无以”154
六、“无乃……乎”、“得无……乎”155
第三章文言虚词159
第一节代词160
一、人称代词——之、其160
二、指示代词——是、此、斯、之、然、彼、其、夫、他、或、莫、者、所167
三、疑问代词——孰、何、安、焉、胡179
第二节副词185
一、副词的类别185
二、几个常用的副词:乃、且、但、唯、不、弗185
第三节介词193
一、于(於、乎)193
二、以196
三、为198
四、与199
第四节连词204
一、而204
二、以207
三、则209
四、然而、然则、虽然211
五、与212
六、且213
第五节助词218
一、结构助词“之”218
二、语气助词221
(一)也221
(二)矣224
(三)焉226
(四)耳(尔、而已)228
(五)乎229
(六)邪(耶)、与(欤)232
(七)哉(夫)234
(八)语气词的连用236
(九)句首、句中语气助词236
〔附录一〕上册总复习题242
〔附录二〕上古声母分类及常用字归类表251
〔附录三〕上古韵部及常用字归部表256
1979《古汉语基础知识 上》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本溪市师范学校中文科编 1979 本溪市师范学校中文科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现代汉语语法基础知识
- 1959 北京:北京出版社
-
- 古汉语基础知识
- 光明中医函授大学
-
- 汉语基础知识
- 1974 北京中医学院
-
- 古汉语基础知识
- 1976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
- 古汉语基础知识
- 1980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
- 汉语基础知识 中
- 1973 吉林师大永吉五七分校语言组
-
- 现代汉语基础知识
- 1973 西南师范学院
-
- 英语同义词、易混淆词辨析
- 1997 广州市:中山大学出版社
-
- 古汉语基础知识
- 1980 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
- 古汉语基础知识
- 1978 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
-
- 现代汉语基础知识
- 1991 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
- 语文基础知识 上
- 1987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
- 现代汉语语音基础知识
- 1980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
- 现代汉语基础知识
- 1987 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