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现代建筑》
作者 | 吴耀东著 编者 |
---|---|
出版 | 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
参考页数 | 341 |
出版时间 | 1997(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753082290X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758836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第一篇 序章1
研究的缘起3
既往研究状况5
第二篇 日本现代建筑发展的战前史概观(1945年以前)11
1 日本现代建筑成立前的历史状况13
2 初期现代主义的历史考察20
2.1 产业革命20
2.2 理念的模式21
2.3 初期的现代设计:从新艺术运动到密斯22
3 日本初期现代主义系谱27
3.1 表现派--日本现代设计的始点27
3.2 后期表现派30
3.3 日本的初期现代主义33
日本的风格派33
包豪斯派33
柯布西埃派36
3.4 前川国男和丹下健三38
日本技术至上建筑观的形式42
3.5 同时代的补白42
现代建筑的目击者43
帝冠式:传统与现代的一种简单妥协43
第三篇 战后日本现代建筑的轨迹(1945-1980)47
1 走向盛期现代主义(1945-1964)49
1.1 广岛和平纪念馆登场前50
1.2 战后日本建筑的明暗像:广岛和平纪念馆与广岛和平纪念圣堂55
1.3 传统论争60
1.4 “中心派”的丹下健三时代:从香川县厅舍到代代木国立室内综合竞技场62
1.5 村野藤吾为首的“边缘派”69
1.6 同时代的补白77
超高层建筑时代的立法整备77
2 晚期现代主义(1964-1970)77
2.1 “中心派”人物丹下健三的转变77
2.2 战后第二代建筑师的出场81
2.3 日本表现的兴盛92
2.4 “边缘派”的抬头94
《古都保存法》102
2.5 同时代的补白102
现代建筑寿命几何?--战后建筑的新旧更替104
霞关大厦:日本超高层建筑的开端104
3 反现代主义时期(1970-1980)104
3.1 后现代的开始105
3.2 丹下健三时代的终结与“边缘派”的崛起106
3.3 战后第二代建筑师的活跃112
3.4 新一代建筑师与反现代主义作品120
滞后的超高层建筑时代124
3.5 同时代的补白124
古建筑破坏中保存的动向126
近代建筑的调查与保存126
第四篇 后现代主义时代的日本建筑(1980-现在)131
1 历史主义模式的再现136
2 初期现代主义的再生157
3 观念的建筑186
4 自然主义的回归191
5 机械模式的过剩表现211
6 第四次浪潮--西方建筑师登陆221
7 同时代的补白237
多样的日本建筑师像239
日本的五大综合建筑公司239
日本年轻建筑师的结盟240
开拓未来的建筑师240
信息革命会给建筑带来怎样的影响?240
第五篇 结章247
当代日本建筑再考249
繁荣与困境--泡沫经济之后251
日本模式≠亚洲模式252
日本近现代建筑师生卒年表256
战后日本建筑史年表260
插图资料目录及索引279
插图资料来源287
参考文献289
附录299
1 赖特的日本缘与帝国饭店299
2 历史都市的彷徨--京都城市建筑考察报告313
后记340
1997《日本现代建筑》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吴耀东著 1997 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现代建筑 现代交通
- 1998 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
-
- 现代建筑史 下
- 1999 田园城市文化事业有限公司
-
- 现代建筑
- 1975 六合出版社
-
- 日本现代建筑画选 室外编
- 1991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 现代香港建筑
- 1997 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贝思出版有限公司
-
- 日本近现代建筑
- 1983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 日本的建筑界
- 1980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 澳门现代建筑
- 1999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 日本现代建筑画选 室内编
- 1991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 现代建筑设备
- 1995 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
- 现代建筑图集
- 1987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 西方现代建筑和建筑师
- 1986 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
-
- 现代建筑语言
- 1986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 世界建筑 8 近代·现代建筑
- 1984 光复书局股份有限公司
-
- 现代建筑造型
- 1971 五洲出版社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