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堆核燃料后处理厂设计》求取 ⇩

第一章 设计总论1

第一节 概论1

一、乏燃料后处理的任务及工艺概况1

二、乏燃料后处理厂设计中应考虑的特殊问题5

三、后处理厂的设计阶段和审评程序11

四、设计标准与依据13

第二节 厂址选择18

一、厂址选择的核安全要求18

二、选址应考虑的因素19

三、确定外部事件的设计基准23

第三节 总图24

一、工程项目组成与功能24

二、总平面布置原则26

三、厂区总平面与竖向布置27

四、室外管线29

第四节 其他重要设计事项32

一、核保障32

二、安全分析报告40

三、环境影响评价43

四、退役47

第二章 乏燃料接受与贮存工艺设计54

第一节 乏燃料贮存技术概况54

一、湿式卸料/湿式贮存54

二、干式卸料/湿式贮存55

第二节 工艺过程简述55

一、乏燃料容器的接受与卸料55

二、乏燃料贮存水池57

第三节 水池乏燃料贮存技术方案58

三、池水冷却与净化58

四、废过滤器芯及失效树脂的处理58

一、格架和吊篮59

二、密集贮存技术59

三、乏燃料燃耗信任制贮存设计概念62

四、乏燃料组件检查技术62

第四节 工艺设计原则和技术措施65

一、临界安全控制原则65

二、池水温度控制原则65

三、池水放射性活度水平控制原则66

四、水池不失水控制原则66

五、控制固、液、气态放射性物质向环境排放原则67

六、防止机械操作事故并减少事故的危害程度67

一、乏燃料容器桥式起重机69

第五节 主要工艺设备69

二、乏燃料操作抓取机70

三、乏燃料组件贮存格架72

四、乏燃料组件贮存吊篮73

五、水池密封门73

六、池水冷却装置73

七、池水净化装置74

八、池水冷却-净化组合装置74

第六节 工艺厂房布置75

一、乏燃料湿式卸料/湿式贮存厂房布置75

二、乏燃料干式卸料/湿式贮存厂房布置75

三、乏燃料向后处理厂首端输送79

一、后处理技术和工业发展的回顾与经验教训81

第一节 后处理工艺设计的基础81

第三章 乏燃料后处理工艺设计81

二、后处理厂设计的基础技术82

三、后处理工艺技术的研究开发模式85

四、乏燃料特性及对后处理工艺的影响85

第二节 工艺过程简述90

一、乏燃料准备水池91

二、机械首端91

三、化学首端92

四、铀钚共去污分离循环94

五、铀的净化循环和尾端96

六、钚的净化循环和尾端97

七、溶剂洗涤和回收99

八、工艺废液的处理和硝酸回收100

九、工艺废气净化处理102

第三节 工程方案与重要工艺参数的确定103

一、工艺技术路线的选择103

二、乏燃料冷却和钚返回循环时间的确定104

三、产品方案104

四、产品标准105

五、确定生产能力107

第四节 原理流程设计108

一、原理流程设计的优化目标108

二、对某些核素的考虑109

三、工艺系统的设计113

第五节 物料及放射性平衡计算124

第六节 工艺设备流程设计126

一、乏燃料组件剪切机131

第一节 首端主要设备131

第四章 设备造型与计算131

二、乏燃料元件溶解器136

三、多管除尘器141

四、沉降式离心机142

五、脉冲过滤器146

第二节 溶剂萃取循环的主要设备147

一、概述147

二、混合澄清槽148

三、脉冲筛板柱153

四、离心萃取器157

五、蒸发器164

六、带中子毒物设备166

第三节 铀尾端设备167

第四节 溶剂再生主要设备170

第五节 废液贮存设备高放废液贮槽175

第六节 箱室设备181

一、功能及设计基本要素181

二、箱室设备分类182

第七节 维修技术与设备187

一、维修和转运容器187

二、袋封技术192

三、活动空气闸门194

第八节 放射性料液输送设备与阀门199

一、屏蔽泵199

二、液下离心泵200

三、立式柱塞计量泵203

五、蒸汽喷射器205

四、空气提升装置205

六、穿地阀门与穿墙阀门206

第九节 机械手208

一、概述208

二、剑式机械手208

三、主从机械手209

四、电随动机械手213

五、动力机械手215

第五章 分析220

第一节 核燃料后处理的分析任务和分析方法220

一、概述220

二、分析任务221

三、核材料衡算221

一、质谱分析225

第二节 分析方法225

二、紫外及可见分光光度法227

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227

四、发射光谱分析法228

五、色谱分析231

六、电化学分析233

七、荧光分析法235

八、X射线谱分析236

九、放射性测量239

第六章 仪表与控制241

第一节 工艺检测仪表241

一、概述241

二、核燃料后处理厂仪表的特点242

三、仪表工程设计指导思想和造型原则242

四、检测点的确定及仪表选型243

五、仪表的安装及维修要求245

第二节 在线分析246

一、概述246

二、在线分析装置的设计安装与维修要求246

第三节 自动控制247

一、放射性厂房自控设计特点、要求和原则247

二、控制保护问题248

三、联锁248

四、控制室布置249

五、电缆敷设249

一、概述251

二、辐射安全措施251

第一节 辐射防护251

第七章 辐射防护与临界控制251

三、辐射屏蔽255

四、辐射及剂量监测260

第二节 临界控制265

一、临界控制的特点265

二、临界控制的设计准则265

三、主要工艺操作步骤的临界控制269

第八章 厂房布置、厂房建筑与结构276

第一节 厂房布置276

一、放射性厂房布置分区原则276

二、厂房工艺布置和维修277

三、工艺布置设计要求与步骤282

四、工程设计中实现“密封原则”的具体措施285

一、总体设计286

第二节 厂房建筑与结构286

二、卫生设施的设置287

三、放射性厂房的室内装修292

四、核燃料接收和贮存厂房的建筑设计292

五、核燃料后处理厂房的建筑设计293

六、厂房结构特点与要求296

七、结构体系与选型300

八、结构的抗震设计302

第九章 放射性厂房辅助设施的设计306

第一节 通风设计306

一、概述306

二、送风中心306

三、红区通风308

四、橙区通风311

五、绿区通风312

六、白区通风313

七、气衣通风313

八、检修通风314

九、排风中心314

十、防火设计316

十一、排烟设计317

第二节 给排水设计317

一、概述317

二、给水设计318

三、排水设计319

四、冷却水系统的设计320

五、应急供水系统的设计320

七、消防用水系统设计321

六、去离子水系统的设计321

一、概述323

二、负荷分类323

第三节 供电设计323

三、供电系统324

四、电气设备的选型和布置328

五、照明设计329

第四节 供气设计331

一、概述331

二、压缩空气的供应331

三、氧气、氮气等气体的供应332

第五节 消防设计332

一、起火原因和特征332

三、火灾预防334

二、消防设计原则334

四、火灾探测、报警和灭火335

五、工艺设计中应考虑的消防措施336

六、通风设计中应考虑的消防措施336

七、电气设备和电缆防火337

八、火灾探测和报警系统337

九、其它338

第六节 通信设计338

一、自动电话系统338

二、调度电话系统339

三、对讲电话系统339

四、有线广播系统339

五、闭路电视监视系统340

1996《动力堆核燃料后处理厂设计》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姜圣阶主编 1996 北京:原子能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核燃料后处理工程(1980 PDF版)
核燃料后处理工程
1980 北京:原子能出版社
核动力机械设计( PDF版)
核动力机械设计
核动力反应堆中子动力学( PDF版)
核动力反应堆中子动力学
核动力反应堆中子动力学( PDF版)
核动力反应堆中子动力学
核反应堆动力学(1988 PDF版)
核反应堆动力学
1988
动力堆和快堆核燃料后处理(1980 PDF版)
动力堆和快堆核燃料后处理
1980 北京:原子能出版社
核燃料后处理工艺  专题调研  下( PDF版)
核燃料后处理工艺 专题调研 下
核燃料后处理工艺  专题调研  上( PDF版)
核燃料后处理工艺 专题调研 上
核动力厂安全法规  设计(1990 PDF版)
核动力厂安全法规 设计
1990 国际原子能机构
核动力厂的安全设计(1986 PDF版)
核动力厂的安全设计
1986 国际原子能机构
核动力厂安全设计的总则(1992 PDF版)
核动力厂安全设计的总则
1992 国际原子能机构
核反应堆设计原理(1980 PDF版)
核反应堆设计原理
1980 北京:电力工业出版社
给水处理厂设计(1977 PDF版)
给水处理厂设计
1977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核反应堆动力学(1988 PDF版)
核反应堆动力学
1988 北京:原子能出版社
西方经济学发展阶段  理论概要(1990 PDF版)
西方经济学发展阶段 理论概要
1990 海口:三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