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电中继通信和调制系统》求取 ⇩

目录1

出版者的话1

1

导言1

第一章 无线电中继通信的起源与发展1

参考文献11

Ⅱ.4.调频波通过一失配四端网络的非线性失真。传输线中的反射15

Ⅰ.电话通路的质量规格16

Ⅰ.1.传输频带16

第二章 电话和电视信号的一般特性传输通路的技术规格16

Ⅰ.2.非线性失真17

Ⅰ.3.传输净衰减的稳定度18

Ⅰ.4.背景噪声18

Ⅰ.5.可懂串话和不可懂串话21

Ⅰ.6.其他特性22

Ⅱ.电话多话复用制23

Ⅱ.1.频率划分多路复用制23

Ⅱ.1.1.基群23

Ⅱ.1.2.超群24

Ⅱ.1.3.主群26

Ⅱ.1.4.导频27

Ⅱ.2.时间划分多路复用制28

Ⅱ.3.1.单一话路中的信号特性31

Ⅱ.3.多路电话信号的统计特性31

Ⅱ.3.2.压缩-扩展器系统的使用33

Ⅱ.3.3.多路复用信号的特性35

Ⅲ.电视信号41

Ⅲ.1.概论41

Ⅲ.2.假设参考电路的传输性能44

Ⅲ.2.1.介入增益(净衰减)及其稳定度44

Ⅲ.2.2.噪声45

Ⅲ.2.3.非线性失真47

Ⅲ.2.4.线性波形失真48

Ⅲ.2.5.稳态特性53

Ⅳ.无线电广播信号54

Ⅳ.1.传输频带54

Ⅲ.2.7.在同一波道上传输电视和频分制多路电话信号54

Ⅲ.2.6.伴音的传送54

Ⅳ.2.净衰减55

Ⅳ.5.相位失真56

Ⅳ.4.非线性失真56

Ⅳ.3.最大峰值功率56

Ⅳ.6.背景噪声57

Ⅳ.7.串音57

Ⅴ.电报信号58

Ⅵ.测试信号59

Ⅵ.1.电话59

Ⅵ.2.电视59

附录 Ⅰ.一些基本定义的说明61

附录 Ⅱ.对应于一条电话的起作用通路的平均功率的电平计算64

附录 Ⅲ.均匀频谱噪声的振幅分布66

附录 Ⅳ.测试信号67

Ⅰ.互调噪声的测量67

Ⅰ.1.各种可能的测试信号67

Ⅰ.2.利用均匀连续频谱的信号进行测试68

Ⅰ.3.一架应用噪声源方法测量串话的仪器的描述69

Ⅱ.电视的典型信号70

参考文献73

Ⅰ.调制方法的分类75

第三章 调制的一般问题。信息论75

Ⅰ.1.载波调制76

Ⅰ.2.中间调制76

Ⅰ.3.无线电中继通信中最广泛使用的制式78

Ⅱ.调幅、参考制式、及其在无线电中继通信技术中的作用79

Ⅱ.1.调幅的一般性质79

Ⅱ.2.单边带调幅81

Ⅱ.3.不对称边带调幅82

Ⅱ.4.调制器和解调器85

Ⅲ.信息论88

Ⅲ.1.信息的计量89

Ⅲ.2.传输容量90

Ⅲ.3.信息论的推广和发展95

附录 调幅制中变频概要98

Ⅱ.五极管变频器99

Ⅰ.变频方程式99

Ⅲ.二极管变频器100

Ⅲ.1.等效电路图。变频损耗102

Ⅲ.2.理想混频器103

Ⅲ.3.镜频阻抗的影响103

Ⅲ.4.寄生阻抗的影响104

参考文献105

第四章 调频制的一般原理108

Ⅰ.调频波的解析式和频谱特性108

Ⅰ.1.调相或调频波的表示式109

Ⅰ.1.1.调相109

Ⅰ.1.2.调频109

Ⅰ.2.调频波的频谱111

Ⅰ.2.1.正弦调制111

Ⅰ.2.2.复式调制115

Ⅱ.调频波的产生和检波118

Ⅱ.1.调相器118

Ⅱ.2.调频器119

Ⅱ.2.1.可变电抗电路的原理119

Ⅱ.2.2.大频偏调制器的特殊装置122

Ⅱ.2.3.速调管125

Ⅱ.3.解调器128

Ⅱ.3.1.限幅器129

Ⅱ.3.2.鉴频器130

Ⅲ.噪声和干扰的防止132

Ⅲ.1.单频率干扰信号133

Ⅲ.2.连续频谱的干扰信号134

Ⅲ.3.不连续的干扰137

Ⅲ.4.预加重和去加重137

Ⅳ.1.二次调频制139

Ⅳ.二次调频制和应用频率压缩的系统139

Ⅳ.1.1.二次调频波的表示式140

Ⅳ.1.2.信号噪声比140

Ⅳ.2.实行频率压缩的好处和困难142

参考文献146

第五章 调频的线性和非线性失真148

Ⅰ.一个网络对于调频波的响应148

Ⅱ.调频的失真150

Ⅱ.1.调制和解调特性曲线的非直线性150

Ⅱ.2.由于鉴频前限幅不足引起的失真152

Ⅱ.3.由于传播时间变化引起的失真152

Ⅱ.4.1.计算方法154

Ⅱ.4.2.偶数谐波和奇数谐波的相对比例155

Ⅱ.4.3.ω和?小于1/τg的情况156

Ⅲ.各类噪声和失真的组合157

Ⅲ.1.不同来源噪声的组合157

Ⅲ.2.信号和噪声功率的相对变化159

Ⅳ.一个网络对小指数调频波的响应160

Ⅳ.1.系数p,q的特性和表示式161

Ⅳ.2.一个网络对小指数调频波的响应163

Ⅳ.3.电视中的线性失真165

Ⅳ.4.瞬态特性166

附录 Ⅰ.一个网络对调频波的响应·准稳态167

Ⅰ.概论167

Ⅱ.一个网络对调频波的响应169

Ⅲ.准稳态171

Ⅳ.通过网络以后的一个已调波的瞬时频率表示式172

Ⅴ.无失真网络174

附录 Ⅱ.调频波通过失配四端网络时的失真的计算175

附录 Ⅲ.在非线性失真研究中随机函数概念的应用 调频中的178

互调噪声178

Ⅰ.随机函数的主要性质的介绍178

Ⅱ.在确定由一非线性系统对于随机信号响应所引起的互调噪声的频181

谱分布时的应用181

Ⅲ.第二类非线性失真185

参考文献186

第六章 脉冲调制系统的理论 脉幅、脉位和脉宽调制191

Ⅰ.抽样理论191

Ⅰ.1.抽样函数191

Ⅰ.2.抽样频率193

Ⅰ.3.一个函数的取样的均方值195

Ⅰ.4.脉冲形状的变换196

Ⅰ.5.“均匀抽样”和“自然抽样”199

Ⅱ.脉幅、脉位和脉宽调制的频谱201

Ⅱ.1.脉冲振幅调制202

Ⅱ.1.1.自然抽样202

Ⅱ.1.2.均匀抽样203

Ⅱ.2.脉冲位置调制204

Ⅱ.2.1.自然抽样204

Ⅱ.2.2.均匀抽样208

Ⅱ.3.脉冲宽度调制213

Ⅱ.3.1.自然抽样213

Ⅱ.3.2.均匀抽样215

Ⅱ.4.非周期的抽样216

Ⅱ.5.各种调制方式的频谱性质提要217

Ⅲ.在脉冲振幅、位置或宽度调制系统中信号噪声比的确定218

Ⅲ.1.脉冲振幅调制219

Ⅲ.1.1.理想抽样219

Ⅲ.1.2.持续时间有限的脉冲(均匀抽样)222

Ⅲ.1.3.持续时间有限的脉冲(自然抽样)223

Ⅲ.2.1.一般注意事项230

Ⅲ.2.脉冲位置或脉冲宽度调制230

Ⅲ.2.2.信号噪声比的计算233

Ⅲ.2.3.载波采用调幅(PPM-AM)和载波采用调频(PPM-FM)的235

两种脉位调制体系的比较235

Ⅲ.3.计算信号噪声比的基本关系提要237

Ⅲ.3.1.符号237

Ⅲ.3.2.基本关系238

Ⅲ.3.3.实用公式239

Ⅳ.脉冲振幅、位置或宽度调制中的失真和串话240

Ⅳ.1.“低频耦合”的串话241

Ⅳ.2.“高频耦合”的串话(拖延)244

Ⅳ.3.串话的其他原因247

参考文献248

第七章 时间划分多路复用制的一般技术250

Ⅰ.时间上的分配250

Ⅱ.同步253

Ⅱ.1.常用的一些同步信号的形状254

Ⅱ.2.同步信号的其他可能形状257

Ⅲ.1.脉冲振幅调制258

Ⅲ.调制、解调和调制变换器258

Ⅲ.2.脉冲宽度调制260

Ⅲ.3.脉冲位置调制261

Ⅳ.各种时间划分多路复用制的发展和可能用途263

Ⅳ.1.多路电话制263

Ⅳ.1.1.基础体制263

Ⅳ.1.2.24路制268

Ⅳ.1.3.脉冲振幅调制体系268

Ⅳ.2.高质量声音广播用的多路复用体系269

Ⅳ.4.应用时间划分多路系统与孤立和分散的站通信272

Ⅳ.3.应用脉冲调制传送一群频率复用话路272

Ⅳ.5.同步网络的实现275

Ⅳ.6.不同步多路复用制276

Ⅳ.7.时间划分多路复用制的其他用途279

附录 集总常数的延迟线282

Ⅰ.梯形网络(一般公式)283

Ⅱ.无损耗的低通滤波器(图3)284

Ⅲ.有损耗的低通滤波器(图5)286

Ⅳ.集总常数的延迟线(图6)288

Ⅴ.延迟线的构造293

参考文献294

第八章 信息的量化和编码 脉码调制和增量调制297

Ⅰ.脉码调制的基本作用和一般原理297

Ⅰ.1.基本作用297

Ⅰ.1.1.编码298

Ⅰ.1.2.其他二进制编码299

Ⅰ.1.3.译码301

Ⅰ.2.脉码调制的传输频带宽度302

Ⅰ.3.外来干扰和噪声的防止304

Ⅱ.量化的失真和噪声309

Ⅱ.1.正弦调制309

Ⅱ.2.均匀频谱信号的调制310

Ⅱ.3.一条脉码调制通信电路的传输质量313

Ⅱ.3.1.可容许的量化噪声313

Ⅱ.3.2.调制的压缩314

Ⅲ.1.编码器系统316

Ⅲ.1.1.并行式编码器316

Ⅲ.脉码调制系统的一般技术316

Ⅲ.1.2.串行式编码器321

Ⅲ.2.译码器系统323

Ⅲ.2.1.RC电路译码器324

Ⅲ.2.2.延迟线译码器327

Ⅲ.3.同步的特殊措施329

Ⅲ.4.一个脉码调制多路系统的整体图330

Ⅳ.1.增量调制的一般原理332

Ⅳ.增量调制或微分调制332

Ⅳ.2.增量调制的特征失真336

Ⅳ.3.增量调制系统的一般技术341

Ⅳ.3.1.总的安排341

Ⅳ.3.2.编码器341

Ⅳ.3.3.译码器344

Ⅳ.3.4.系统的总效能345

附录 一个正弦信号由于量化引起的失真的计算346

参考文献351

Ⅰ.在自由空间的衰减354

第九章 传输衰减和电波在对流层中的传播 一条无线电354

中继线路的设计354

Ⅰ.1.天线的有效面积和增益355

Ⅰ.2.在自由空间的衰减的公式357

Ⅱ.频率在30兆赫左右以上的电波传播的一般特性358

Ⅱ.1.标准大气358

Ⅱ.1.1.地球的等效半径358

Ⅱ.1.2.在地面上的反射359

Ⅱ.1.3.围绕障碍物的绕射363

Ⅱ.1.4.电波在对流层中的吸收371

Ⅱ.2.在非标准大气中的传播·传播衰落372

Ⅱ.2.1.折射指数的变化与高度的关系372

Ⅱ.2.2.气象因素374

Ⅱ.2.3.无线电信号的起伏375

Ⅲ.结果的运用379

Ⅲ.1.地形剖面图379

Ⅲ.2.站址的选择和天线在地面上的高度382

Ⅲ.2.2.路线的开朗383

Ⅲ.2.3.对地面或地面附近反射的防止383

Ⅲ.2.1.中继线段的长度383

Ⅲ.2.4.对大气层影响的防止384

Ⅲ.2.5.非邻接站间的不正常传播384

Ⅲ.3.空间和频率分集接收的可能性385

Ⅲ.4.场的分布曲线·一条链路的总衰减的确定390

附录 Ⅰ.天线的增益与其有效面积之间的关系397

附录 Ⅱ.电磁波在标准大气中的传播399

参考文献401

Ⅰ.1.可用功率405

第十章 无线电中继通信系统的基本参数和一般结构405

Ⅰ.噪声系数405

Ⅰ.2.可用增益406

Ⅰ.3.噪声系数408

Ⅰ.4.噪声系数的测量411

Ⅰ.5.噪声系数的组合412

Ⅱ.一条无线电中继线路的基本方程414

Ⅱ.1.基本参数间的关系415

Ⅱ.1.2.电视416

Ⅱ.1.1.电话416

Ⅱ.2.基本参数的特性数值417

Ⅱ.2.1.传输衰减417

Ⅱ.2.2.发射功率418

Ⅱ.2.3.噪声系数418

Ⅱ.2.4.频偏418

Ⅱ.3.无线电中继线路的特性频率420

Ⅱ.3.1.频率方案420

Ⅱ.3.2.设备一般结构的选择425

Ⅲ.1.无线电中继站的建筑结构428

Ⅲ.无线电中继通信技术的一般演变428

Ⅲ.2.天线、馈线和分路432

Ⅲ.3.无线电中继线路的设备442

Ⅲ.4.无线电中继线路的工作安全性、维护与监视451

Ⅲ.4.1.电源装置的安全性451

Ⅲ.4.2.电子管的寿命451

Ⅲ.4.3.备用系统451

Ⅲ.4.4.链路的维护与监视454

Ⅲ.5.发展远景456

参考文献462

1965《无线电中继通信和调制系统》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法)李鲍阿,L.J.著;邱榕材译 1965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浅谈无线电通信(1979 PDF版)
浅谈无线电通信
1979 战士出版社
无线电通信系统仿真及军事应用( PDF版)
无线电通信系统仿真及军事应用
无线电通信系统理论 例题 习题( PDF版)
无线电通信系统理论 例题 习题
移动无线电通信(1983 PDF版)
移动无线电通信
1983
电力无线通信(1999年01月第1版 PDF版)
电力无线通信
1999年01月第1版 中国电力出版社
站场无线通信系统(1988年07月第1版 PDF版)
站场无线通信系统
1988年07月第1版 中国铁道出版社
现代个人无线通信系统(1998 PDF版)
现代个人无线通信系统
1998 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
移动无线电通信(1983 PDF版)
移动无线电通信
1983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从有线电通信发展到无线电通信(1983 PDF版)
从有线电通信发展到无线电通信
1983 北京:中国农业机械出版社
站场无线通信系统(1988 PDF版)
站场无线通信系统
1988 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调频多路无线电通信系统中的失真和干扰(1983 PDF版)
调频多路无线电通信系统中的失真和干扰
1983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无线电收信和无线电收信机的工作(1956 PDF版)
无线电收信和无线电收信机的工作
1956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无线电寻呼和无绳通信(1996 PDF版)
无线电寻呼和无绳通信
1996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海上无线电通信中信息可信度的控制(1987 PDF版)
海上无线电通信中信息可信度的控制
1987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无线电中继通信概说(1965 PDF版)
无线电中继通信概说
1965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