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照片 情洒中南海 中南海摄影师眼中的伟人情感 上》
作者 | 杜修贤 编者 |
---|---|
出版 | 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参考页数 | 277 |
出版时间 | 1999(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7561302329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743336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第一章 走进毛泽东1
李讷说:“毛泽东是玩的时候和工作一样,也非常认真,非常投入。他不但是我的父亲,也是我的朋友。”3
毛泽东要求子女和普通人一样生活,李讷说:“父亲留给我的是精神财富,终生享受不尽。”9
刘少奇的卫士照顾起毛泽东的遗孤,王景清与李讷相敬如宾。刘晓庆突然问李讷:毛泽东平时喜欢什么?李讷脱口而出:打牌11
张玉凤高雅文静的神态依然如故。她备受捕风捉影的“民间文学”的困扰,需要平静宽松的生活12
张玉凤说:“毛主席始终像父亲一样对待我们工作人员,是位非常慈祥的老人。”14
刘晓庆问:“毛主席是怎样对待死亡这个话题的”?张玉凤说:“毛主席是真正彻底的唯物主义者。”17
皮肤黝黑的老摄影师与白皙的刘晓庆对比强烈。客串记者“征服”老记者,修贤回忆起一张毛主席与尼克松举茶杯代酒“碰杯”的照片21
刘晓庆采访了毛泽东家里的、身边的许多人,连为毛泽东理发的理发师也不肯放过。老理发师至今仍然忠实地守护着毛泽东的故居——丰泽园23
天安门城楼上,毛泽东拒绝服务员擦汗。60年代,毛泽东与工作人员在游泳池共同游泳27
第二章 红色金婚之路29
自由故乡法兰西海岸的浪漫大地,孕育了中国革命者爱情的花朵,李富春与蔡畅在法国结为终身伴侣,周恩来也在法国—天津之间频传鸿雁,和邓颖超定下美好姻缘31
因为志同道合也因为救命之恩,周恩来和李富春夫妇有着生死与共的亲密情结。开始涉及职业革命家这一危险且神圣领域40
李富春蔡畅一到广州正好赶上周恩来的婚礼。有偶无独,邓颖超为革命瞒着周恩来打掉了孩子,“孩子是革命后代,他有出生的权利!”周恩来动了气。但在白色恐怖中,他们永远失去了有亲生孩子的机会42
解放以后,李富春作为周恩来总理的经济助手,担任副总理职务。而蔡畅担任全国妇联主席,邓颖超却担任了副主席,两个家庭,都有一正一副55
一向谨慎和蔼,善于宽容别人之误解的李富春第一次在党的高层会议上说了重话。像拉了导火线,引发与会许多老将帅对“文革”的不满。焦急万分的周恩来面对太多的对手59
蔡畅没有想到重病在身的周恩来突然来到追悼会现场。老战友最后一次相见,蔡畅声音哽咽说:“恩来,让大姐好好亲亲你,行吗?”64
第三章 胜似血缘之爱71
周恩来利用和国民党谈判的有利时机,抓紧寻找失散的孩子。在确立名单时,他心绪难平,一个个幼稚的脸庞和死去战友的脸庞在眼前闪过72
周恩来得到了毛岸英兄弟流落西欧的消息,发电报让康生接到苏联。孙维世成为周恩来的干女儿78
一个神秘的人拿着周恩来的亲笔路条,将李特特从湖南的学校“骗”到武汉。蔡博在周恩来身上感受到了父亲般的凝重和深沉81
中国著名的水利专家罗西北出生时,父亲罗亦农为他起名“西伯”,希望儿子像历史上的英雄一样,成为有用的人才89
周恩来去苏联治病,飞机里多出了几个孩子。孙维世策马找毛泽东拿到“通行证”,3岁的小老虎用哭声赢得了出国的机会93
延安向莫斯科国际儿童院输送了40多名革命烈士和领导人的后代。周恩来多了一份牵挂101
孩子们像迎接自己亲人那样迎接周伯伯和邓妈妈的到来。一个满口俄语的孩子让周恩来为他起一个中国名字104
在重庆,叶挺的3个孩子意外地出现在周恩来的眼前。你们的父亲呢?一次飞机险情,周恩来将生的希望给了孩子114
周恩来同意了将毛岸英安葬朝鲜的意见,他难忘这个优秀的青年,玻璃板下一直留有毛岸英的照片117
周恩来的风格和精神,是苏河清勤奋工作的无形无量。就是再累也要拍好总理的每一个镜头121
周恩来一句话,决定了陈祖涛一生与汽车工业的缘。罗西北不会吃螃蟹,邓妈妈教给他124
周恩来1953年去北京101中学,告诫干部子弟不要学清朝的八旗子弟126
第四章 西花厅的悲欢离合129
1950年8月8日,孙维世悄悄为周恩来夫妇举行了银婚纪念活动131
“现在国家急需英语人才,是不是让她们以后专学英语?”周恩来对冰心说。日夜为国操劳的总理将五个孤儿请到国务院134
周恩来身边长大的亲侄女,一个当小学老师,一个去内蒙古安家落户。侄子侄女因为伯父是周恩来,都脱下军装再当农民139
西花厅的亲属要遵守西花厅的规矩,和周恩来合影,每人只有一张,因为他怕照片多了,亲属去送人,无形中炫耀自己154
缺少孩子的庭院太安静了,邓颖超多想闻闻婴儿的奶味,可这小小愿望也没有能实现164
国事、家事,泾渭分明。直到周恩来去世,邓颖超才担任党和国家领导人职务169
第五章 兴趣广泛话朱德173
长征途中,朱德创建了一支红军“土”篮球队。可是他上场打球常常“敌我不分”175
朱德除了打球,还喜欢下象棋,无论走到那里,他警卫员的军用挎包里总少不了象棋,一有时间就摆上一盘182
朱德热衷当“花匠”。“文革”时,他给兰花重新找了个终身归宿187
第六章 情满元帅府193
朱德这番充满深情爱心的话语,让女儿感动,但也让她矛盾194
父母并不负责完成女儿的一生,至少朱德对后辈是这样200
“妈妈,我回来了,回家……”说到家字时,喉咙里漫上酸涩的滋味203
阳光灿烂的日子彻底驱走了苦难岁月留下的阴影209
朱敏认定了刘铮,任何力量都不能阻拦他们相爱的脚步213
朱德庄重地行了个车礼,接过这沉甸甸的三枚勋章218
在儿女们最需要父亲的时候,他是中国的红军之父:解放后在一代开国元勋中,他又成为最早享受祖孙乐的福人223
闲居,对于在风浪中搏击了一辈子的元帅来说,不啻是心灵的禁锢,他会因此生出许多无名之火:然而终日厮守在一起的孙子却给他孤独无助的晚年增添了乐趣225
晚年的元帅和所有的老人一样,对孙辈有着特殊的依恋:然而他对孙辈又有着元帅式的期望229
第七章 “红樱桃”的普通生活233
《红樱桃》大红大紫,火爆京城,高悬票房收入榜首。生活中的“樱桃”并不鲜红甚至有点苦涩,始终默默无闻沉淀在普通生活的底层234
以乐观承诺生命,以生命承诺未来。安于平淡的朱敏迎来了热闹的纪念日,一枚由叶利钦签名的奖章光顾了她的寒舍239
朱敏和父亲聚少离多。朱德严格的家规,让女儿走进平常人生活的行列,这成为今天朱敏的宝贵“财富”。理解父亲这特殊爱心,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245
朱敏有6个孩子,如今她一个个将他们“赶”出家门,让他们和她当年一样,不依靠父母,做自食其力的普通公民249
第八章 特别的独生女253
这个极为甜蜜和诗意的名字并不意味着一个甜蜜的童年。特特的经历和她的名字一样,充满了奇特和特别254
外婆的特别经历,给后代留下一座不灭的航标灯256
上海的特殊环境,给幼小心灵留下一道渗血的伤口257
特别的方式,表达女儿特别的爱259
特别的晚年,从事一项有特殊意义的事业261
第九章 毛泽东身边的“御林军”263
张思德是8341部队最早期战士之一,在烧炭时舍己救人,以身殉职,警卫团领导说要用好一点的棺材安葬。毛泽东说,要开追悼会,我要亲自讲话。于是,就有了《为人民服务》,就有了追悼会265
毛泽东待8341的战士,像望子成龙的长辈,他要求战士们读书,甚至亲自批改作业268
毛泽东71岁生日是在劳模陪同下度过的,餐桌旁的毛泽东侃侃而谈271
1999《红照片 情洒中南海 中南海摄影师眼中的伟人情感 上》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杜修贤 1999 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南海情歌
- 1997 桂林:漓江出版社
-
- 中南海
- 1981
-
- 中南海的红娇娃 下
- 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
-
- 红墙聚焦 中南海摄影师眼中的伟人世界 下
- 1999 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
- 红镜头:中南海摄影师眼中的国事风云 下
- 1998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
- 情牵海南
- 1984 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
-
- 红墙聚焦 中南海摄影师眼中的伟人世界 上
- 1999 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
- 特写中南海 上
- 1999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
- 走进中南海 上
- 1999 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
-
- 聚焦中南海 上
- 1998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
- 红镜头:中南海摄影师眼中的国事风云 上
- 1998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
- 红照片
- 1999 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