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治维新史》求取 ⇩

目录1

导论 明治维新史研究概况1

一、研究明治维新史的目的和意义1

1.明治维新的重要意义1

2.中国重视研究明治维新的目的和意义4

二、日本史学界的争论6

1.官方和半官方的各种史观6

2.各种“维新革命”史观8

3.历史唯物主义学派的形成及其分歧9

4.“讲座派”与“劳农派”争论的几个基本论点15

三、中国史学界的研究成果和动向17

1.从清末到建国前夕的研究状况17

2.新中国建立后研究明治维新的成果和动向18

四、外国史学家的研究成果和研究动向22

1.苏联学者研究明治维新的成果22

2.西方国家学者的研究成果与动向24

1.强调“近代化论”和“文化革命说”26

五、“国际明治维新会议”中的一场激烈争论26

2.反对使用“近代化”和“文化革命”概念,主张“资产阶级革命”说29

3.中国和第三世界国家代表的主张31

六、明治维新史的范围和几个主要问题33

1.明治维新的“起点”和“终点”33

2.德川封建专制主义的主要特点34

3.倒幕的主要因素37

4.从尊王攘夷到讨幕的突变44

5.明治维新革命和改革的特点53

第一章 幕藩体制63

一、幕藩领主的统治制度63

1.“幕藩体制”的概念和幕府的统治机构63

2.幕府对各藩和天皇的控制66

3.对广大人民群众的统治69

二、幕藩领主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农民阶级的状况71

1.幕藩领主的封建土地所有制71

2.农民的世袭耕作权73

3.对农民的残酷剥削76

三、幕藩体制的必要经济前提79

1.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御用商人的作用79

2.商业的垄断与贷款业的作用81

四、锁国政策85

1.初期的贸易和传教活动85

2.德川幕府的管制贸易和禁教86

3.确立了“锁国体制”87

4.实行锁国的原因89

5.锁国政策的危害92

第二章 幕府末期日本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94

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的94

转化94

1.社会生产力的缓慢发展94

2.商业性农业的发展97

3.农村手工业的发展100

4.大阪成为全国商品流通的中心103

1.农村商人在商品经济向资本主义经济转化中的作用104

二、幕末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水平104

2.幕末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水平111

三、幕末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和新地主的产生118

1.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118

2.新地主的出现120

第三章 明治维新前夕日本社会各阶级的状况124

一、农民124

1.农民阶级的分化及其原因124

2.农民起义和各种斗争130

二、特权的大商人高利贷者141

1.特权的大商人高利贷者的阶级属性141

2.向工业资本家转化的问题及对倒幕运动的政治146

态度146

三、工场手工业资产阶级和新兴地主148

1.日本豪农豪商的阶级属性及其特点148

2.豪农的中间等级地位及其革命要求153

1.武士集团内部的等级差别及其矛盾155

四、下级武士155

2.下级武士的贫困及其“恨主如仇敌”160

3.部分下级武士逐渐向资产阶级转化及其特点162

第四章 明治维新思想的源流168

一、朱子学的兴衰168

1.朱子学成为幕府的官方哲学168

2.阳明学和古学的兴起172

二、国学的昌盛180

1.国学的出现180

2.本居宣长的国学思想181

3.神道论的发展及其影响185

三、反封建思想的抬头187

1.安藤昌益的反封建思想187

2.田中丘隅的平等思想和二宫尊德的“报德思想”190

四、兰学在日本的传播192

1.兰学的传入及其影响192

2.主张改革和富国强兵195

3.高野长英与“蛮社之狱”197

五、后期水户学的“尊王攘夷”论199

1.水户学的起源及其分期199

2.“尊王攘夷”论的内容及其影响200

六、日本倒幕维新思想的形成和发展204

1.进步改革家们的主张204

2.倒幕维新思想的形成和发展209

第五章 开国214

一、西方殖民主义势力东侵日本214

1.俄国最早向日本叩关214

2.英法要求日本开国通商的活动220

3.美国决定以武力逼使日本“开国”223

二、日本被迫开国225

1.培里叩关225

2.沙俄强制日本开国的行动229

3.日本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231

1.外国人“居留地”的设立238

三、开国后日本在政治经济上所受的压迫238

2.外国军队的驻扎240

3.俄国强占对马岛事件240

4.外国资本对日本经济的控制243

四、日本国内经济的变化245

1.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245

2.开港贸易对日本经济的影响248

第六章 幕末日本的政治斗争253

一、开国与政争253

1.幕府独裁统治的动摇253

2.安政改革255

3.幕藩领主在“开国”和“将军继嗣”问题上的公开分裂和斗争259

4.安政大狱263

二、尊王攘夷运动和公武合体运动的兴起265

1.尊王攘夷运动的兴起265

2.幕府的公武合体政策与草莽志士的斩奸攘夷269

3.以雄藩大名为主导的公武合体运动与草莽的横向联合273

1.草莽志士聚集京都及其与豪农豪商的联合278

三、尊王攘夷运动的高涨278

2.尊王攘夷运动的飞跃发展280

3.尊王攘夷运动的鼎盛期285

四、尊王攘夷运动和公武合体运动相继衰落288

1.“八·一八”政变和大和、生野举义的失败288

2.公武合体运动的回光返照291

3.禁门之变和下关战争293

1.下关举兵299

第七章 讨幕派的形成与戊辰战争299

一、长州讨幕派的形成299

2.建立“割据倒幕”的军事体制304

二、讨幕运动的展开306

1.萨长结盟与英法两国的介入306

2.幕府垂死挣扎312

3.农民起义和市民暴动的高涨315

2.庆喜投降与上野之战320

1.1867年的人民运动和讨幕派势力的壮大320

三、“奉还大政”与“王政复古”320

2.“公议政体”派的活动和将军“奉还大政”325

3.“王政复古”331

四、推翻幕府封建政权的戊辰战争336

1.鸟羽、伏见之战336

3.粉碎奥羽、越诸藩的幕府残余势力343

4.箱馆之战347

5.戊辰战争的革命性质和意义349

1.维新政权的建立352

第八章 近代中央集权国家的建立352

一、维新政权的建立和施政纲领352

2.施政纲领——《五条誓约》355

3.《政体书》和太政官制358

二、加强中央集权与奉还版籍360

1.加强中央集权的初步措施360

2.奉还版籍与官制改革362

1.农民起义365

三、明治初期的农民起义和士族叛乱365

2.奇兵队的暴动和反动士族的叛乱369

四、废藩置县372

1.废藩置县372

2.加强以天皇为首的中央集权376

3.新政府建立初期实行的资产阶级改革379

第九章 岩仓使节团与大久保政权387

一、岩仓使节团387

1.派遣使节团的背景和目的387

2.使节团美欧之行及其思想收获390

二、留守政府和明治六年的“十月政变”399

1.留守政府的改革措施和征韩论的提出399

2.明治六年的“十月政变”406

三、大久保政权及其政策411

1.大久保政权的建立411

2.建立近代的常备军和警察416

3.兵制改革的实质与“血税起义”421

4.废除家禄,取消武士的财产特权424

5.土族叛乱和西南战争439

第十章 地税改革439

一、地税改革的历史原因439

1.必须解决土地问题439

2.农民斗争的推动442

3.国际因素的促进444

4.急需稳定和扩大财政收入445

二、地税改革的经过和内容447

1.地税改革的酝酿和开始447

2.地税改革的主要内容451

3.地税改革的完成和成果的巩固454

三、地税改革的作用和历史意义459

1.近代土地所有制的确立459

2.日本农业近代化的开端464

1.明治政府建立初期的情况471

一、殖产兴业政策的制定及其执行机构471

第十一章 殖产兴业政策和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471

2.大久保政权极力推行殖产兴业政策478

三、殖产兴业的资金及其来源480

1.殖产兴业资金的使用480

2.殖产兴业资金的来源482

三、殖产兴业的第一阶段(1868—1880年)488

1.接管和改造幕藩经营的工矿企业488

2.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创办近代民用工业492

3.近代交通通讯事业的建设497

四、殖产兴业的第二阶段(1881—1885年)和早期产500

业革命500

1.大力扶植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500

2.早期产业革命和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508

第十二章 文明开化政策515

一、教育改革515

1.江户幕府的教育遗产515

2.颁布《学制》,教育改革的开端517

3.教育改革中的分歧520

4.颁布学校令,近代学校体制的确立525

5.派遣留学生和雇佣外籍学者526

二、传播西方启蒙思想529

1.传播启蒙思想的先驱529

2.明六社533

3.先驱者转向,新秀登场535

三、社会改革538

1.“断发脱刀”,①改历易服538

2.《开化问答》和《违章诖误①条例》540

第十三章 明治初期的外交政策542

一、修改不平等条约争取民族独立542

1.修改不平等条约政策思想的由来542

2.岩仓使团的预备谈判和寺岛收回税权的交涉545

3.收回法权谈判和鹿鸣馆外交548

4.日英新约和中日战争552

1.征韩论和《日清修好条规》555

二、向邻国侵略,争做殖民帝国555

2.进攻台湾和吞并琉球557

3.侵略朝鲜560

4.大陆政策和策划侵华战争563

第十四章 自由民权运动和帝国宪法的颁布567

一、要求设立民选议院的活动567

1.各阶级对新政权的不满567

2.西方资产阶级思想的影响与设立民选议院的建议568

3.立志社的建立与政府限制言论自由571

二、农民运动和自由民权运动的发展574

1.伊势暴动与立志社的建议书574

2.国会开设运动的高涨578

三、自由党和改进党的成立583

1.明治十四年政变583

2.自由党和立宪改进党的建立585

3.自由党主张对外实行和平中立政策587

1.民权运动的继续发展与“福岛事件”590

四、民权运动的继续发展与政府的两手政策590

2.政府对民权运动的两手政策593

五、农民起义的高涨与自由党的解散595

1.通货紧缩政策595

2.群马、加波山等地农民起义和自由党的解散597

3.秩父事件599

4.其他各地的斗争600

5.民权派的退步与煽动侵略601

6.大阪事件603

六、自由民权运动的结束605

1.反对井上修改条约案的斗争605

2.保安条例的发布与自由民权运动的结束606

七、加强近代天皇制的诸措施609

1.宣扬“忠君爱国”思想和扩充军备609

2.确定“皇室财产”和内阁制度612

八、帝国宪法的颁布和近代天皇制的确立615

1.制定宪法的准备工作615

2.《大日本帝国宪法》的颁布及其主要内容617

3.近代天皇制的确立623

4.关于明治维新终点的几点根据624

第十五章 明治维新的性质及其成功的原因和历史意义629

一、明治维新的性质629

1.关于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论述629

2.资产阶级革命的基本特征633

(1)明治维新的经济前提634

(2)明治维新的外部条件638

(3)倒幕维新运动中的阶级对比关系642

(4)推翻幕府是用暴力夺取政权649

(5)明治维新政权的阶级性质654

(6)明治维新政权实行的资产阶级改革662

3.明治维新性质的简单结论669

二、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671

三、明治维新的历史意义680

附录685

明治维新大事记685

1987《明治维新史》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伊文成,马家骏主编 1987 沈阳市:辽宁教育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明治維新(1978.11 PDF版)
明治維新
1978.11 南窓社
明治维新期财政研究( PDF版)
明治维新期财政研究
日本明治维新(1984 PDF版)
日本明治维新
1984
明治維新教育史( PDF版)
明治維新教育史
吉川弘文館
明治維新史研究(1978.12 PDF版)
明治維新史研究
1978.12 岩波書店
明治維新史(1960.06 PDF版)
明治維新史
1960.06 未来社
明治維新(1963.05 PDF版)
明治維新
1963.05 読売新聞社
明治維新(1976.02 PDF版)
明治維新
1976.02 小学館
明治維新(1969.03 PDF版)
明治維新
1969.03 學生社
明治維新(1992.09 PDF版)
明治維新
1992.09 集英社
明治維新(1966.09 PDF版)
明治維新
1966.09 中央公論社
明治維新史(1948.11 PDF版)
明治維新史
1948.11 三笠書房
明治維新(1956.06 PDF版)
明治維新
1956.06 岩波書店
明治維新(1951.02 PDF版)
明治維新
1951.02 岩波書店
明治維新(1994.04 PDF版)
明治維新
1994.04 吉川弘文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