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江战役》求取 ⇩

从渡江到占领上海 邓小平1

总类9

将革命进行到底(1948年12月30日) 毛泽东9

目前形势和党在1949年的任务(1949年1月8日) 毛泽东16

关于时局的声明(1949年1月14日) 毛泽东21

华东野战军前委扩大会议关于拥护中央1月8日政治局会议对于目前形势和党在1949年的任务决议的决议(1949年1月25日)25

华东局关于接管江南城市工作的提纲(草案)(1949年4月1日)27

中共中央给华东局电——批准华东局《关于接管江南城市的指示》(草案)(1949年4月25日)33

中国人民解放军布告(1949年4月25日)34

军事类39

中央军委给华东野战军并告中原野战军电——同意华野一个兵团进驻蚌埠地区及华东、中原野战军休整并完成渡江作战准备(1949年1月12日)39

总前委呈中央军委并华东局电——总前委会议对渡江作战问题讨论的意见(1949年2月9日)40

中央军委关于渡江作战诸问题给第二野战军、华东局、第三野战军并告平津前线总前委电(1949年2月11日)42

中央军委关于攻占浦口及炮击南京问题给第三野战军并告第二野战军电(1949年2月25日)43

粟裕、张震呈中内军委并总前委电——对攻取浦口炮击南京之部署(1949年3月1日)44

中央军委关于攻占浦口炮击南京问题给张震、唐亮、钟期光的指示电1949年3月3日)45

唐亮、张震、钟期光呈中央军委并报陈毅、饶漱石、谭震林电——攻占浦口炮击南京作战预案(1949年3月4日19时)46

第三野战军司令部关于肃清江北桥头堡敌之作战指示电(1949年3月14日23时)48

中央军委关于渡江日期及攻占浦口、炮击南京问题给第三野战军司令部的复示电(1949年3月17日2时)50

陈、粟、谭、张给第三野战军各兵团、华中工委、安徽省委并报中央军委电——关于渡江作战部署(1949年3月17日)51

陈、饶、邓、粟、谭、张关于攻占浦口推迟至4月1日呈中央军委电(1949年3月18日于徐州)55

中央军委给陈、饶、邓、粟、谭、张的复示电——关于攻占两浦及夺取江北敌人据点问题(1949年3月19日2时)56

陈毅、谭震林关于攻占江北桥头堡、夺取西浦呈中央军委并告第二野战军电(1949年3月19日15时)57

陈、粟、谭、第关于预攻浦口部队情况呈中央军委电(1949年3月20日)58

中央军委给陈毅、谭震林并告第二野战军的复示电——攻占两浦如不是为渡江所必要则提早攻北岸据点准备渡江(1949年3月22日2时)58

陈毅、邓小平、谭震林关于推迟两天渡江等问题中央军委并告第二野战军电(1949年3月26日17时)59

中央军委给总前委的复示电——同意陈毅、邓小平、谭震林26日请示(1949年3月27日10时)60

第三野战军前委关于渡江准备的军政动向呈中央军委并告第二野战军简报(1949年3月30日)61

第三野战军参谋处呈第二野战军、中央军委电——第三野战军第十兵团渡江救护工作布置(1949年3月30日)63

总前委关于京沪杭战役实施纲要呈中央军委并告第二野战军电(1949年3月31日)65

华东局关于我军南进与各游击区会师的工作指示(草案)(1949年4月1日)68

附:京沪杭战役实施纲要68

中央军委关于同意京沪杭战役实施纲要给总前委的复示电(1949年4月3日)71

中央军委关于准备和平接收安庆及黄安线的通知(1949年4月5日)72

中央军委给邓小平、饶漱石、陈毅的指示电——加紧准备于15日准时渡江等问题(1949年4月7日4时)74

粟裕、张震关于第三野战军第八、第十兵团准备渡江作战部署电(1949年4月8日19时)74

中央军委给总前委并告第二、第三野战军电——一月内水情及如推迟渡江时间有何不利(1949年4月10日2时)78

总前委对推迟渡江的意见呈中央军委电(1949年4月10日15时)78

中央军委给总前委并告第三、第二野战军电——决定推迟一星期渡江(1949年4月11日5时)79

中央军委关于渡江前的若干部署给总前委并第二、第三野战军电(1949年4月11日6时)81

总前委关于同意推迟一周于22日渡江呈中央军委并告第二、第三野战军电(1949年4月11日19时)82

总前委给第二、第三野战军前委、各兵团党委并报中央军委电——对推迟渡江问题的几点说明(1949年4月12日)83

粟裕、张震呈中央军委、总前委电——对敌之挑衅是否予以还击(1949年4月13日9时)84

中央军委为保持前线平静给总前委、第三、第二野战军电(1949年4月14日)85

总前委呈中央军委并告第二、第三野战军电——为保持前线平静已令宋时轮部后撤(1949年4月14日13时)85

中央军委给总前委并告第二、第三野战军电——关于推迟渡江时间、国共谈判情况等(1949年4月14日)86

中央军委给总前委、第三、第二野战军电——准备于20日攻占敌江北及江心据点等问题(1949年4月15日5时)87

总前委关于江北敌据点兵力分布情形及对敌作战意见呈中央军委电(1949年4月15日21时)88

总前委呈中央军委并告第二、第三野战军电——第七、第九兵团即做渡江准备等问题(1949年4月15日)90

粟裕、张震关于永安洲是否可以攻击呈中央军委、总前委电(1949年4月15日)91

中央军委给粟裕、张震并告总前委、第二野战军电——同意迅即攻占永安洲等敌据点(1949年4月15日18时)91

粟裕、张震呈总前委并中央军委、第二野战军电——第八、第十兵团渡江作战准备工作检查情况(1949年4月16日)92

中央军委给总前、第三、第二野战军电——夺取敌江心据点及可否推迟3天渡江(1949年4月16日)95

总前委为请求22日渡江及其作战部署呈中央军委并告第二、第三野战军电(1949年4月17日1时)96

中央军委关于确定22日渡江给总前委并告第三、第二野战军电(1949年4月17日3时)97

总前委关于渡江作战部署呈中央军委并告第二、第三野战军电(1949年4月17日15时)98

中央军委给总前委、第三、第二野战军并转谭震林集团电——同意总前委的渡江作战部署(1949年4月18日9时)100

向全国进军的命令(1949年4月21日)101

总前委呈中央军委并告第二野战军、第三野战军第八、第十兵团电——第七、第九兵团20日渡渡情况(1949年4月21日)103

总前委呈中央军委并告第三、第二野战军电——第二野战军及第三野战军第七第九兵团渡江后的作战部署(1949年4月21日)104

总前委参谋处呈中央军委并告第二、第三野战军电——第七、第九兵团渡江战果报告(1949年4月21日17时)105

粟裕、张震呈总前委并报中央军委、第二野战军电——第七、第九兵团渡江后之敌情及我军作战部署(1949年4月21日19时40分)106

粟裕、张震呈中央军委、总前委并告第二野战军、谭震林集团电——第二十九、二十八、二十三等军全部过江(1949年4月22日5时)108

中央军委给总前委并告第三、第二野战军电——庆祝谭震林集团渡江胜利及同意渡江后作战部署(1949年4月22日1时)108

粟裕、张震呈中央军委、总前委并告第二野战军、第三野战军第七、第九兵团、特种兵纵队电——东集团各部进展情况(1949年4月22日7时)109

总委给粟裕、张震并报中央军委、第二野战军、第三野战军第七、第九兵团电——皖南敌军动向及我之部署(1949年4月22日11时)110

总前委为渡江任务业已完成呈中央军委电(1949年4月22日13时)111

粟裕、张震关于江阴要塞为我占领呈中央军委、总前委电(1949年4月22日)112

人民解放军战胜英帝国主义国民党军舰的联合进攻(1949年4月22日)112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1949年4月22日)114

粟裕、张震呈中央军委、总前委、第二野战军并告第三野战军第七、第九兵团电——东集团各部作战情况(1949年4月23日9时)115

粟裕、张震给第三野战军各军、各兵团首长及谭震林并报总前委、中央军委、第二野战军电——我军已占南京、镇江等地及以后的行动部署(1949年4月24日)116

中共中央贺南京解放电(1949年5月1日)117

中央军委关于占领杭州、上海问题给总前委、华东局并粟裕、张震电(1949年5月3日2时)118

中央军委为即行部署占领吴淞、嘉兴以断沪敌逃路的命令(1949年5月6日)119

中共中央关于入城部队遵守城市纪律的指示(1949年5月16日)121

中共中央贺上海解放电(1949年5月30日)123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七军渡江先遗大队战斗总结124

华中工委关于渡江作战支前工作的指示(1949年2月13日)137

支前类137

江淮一分区后勤司令部、江淮一专署关于支前工作的通知(1949年2月13日)140

华东支前委员会关于收复京沪的支前计划(1949年2月15日)141

华中九地委、苏皖九专署通知——加强沿江船舶管理(1949年2月15日)145

华中二地委、苏皖二专署关于充实支前司令部调配两个担运团干部的决定(1949年2月17日)146

皖西三地委关于动员常备担架问题给六安市委的信(1949年2月24日)150

苏北渡江支前准备委员会扩大会议记录(1949年2月25日至27日于泰州城)151

江淮三地委关于在参军运动中完成担运团的紧急指示(1949年2月28日)158

华中二地委支前司令部关于船只运输粮草调运供应新的决定(1949年2月28日)161

华东支援前线司令部通知——转华东局关于成立华东支前委员会、支前司令部的电令(1949年3月1日)166

华东支前司令部后勤部关于支前组织与编制问题的指示(1949年3月1日)167

华中二地委支前司令部关于《船只运输粮草调运供应新的决定》的补充决定(1949年3月1日)173

华东支前委员会支援前线奖惩办法(1949年3月上旬)174

苏北支前司令部通令——苏北支前司令部成立并开始工作(1949年3月17日)176

华东支前司令部第二前方办事处通知——渡江战役前伤员转运和、粮食的调度(1949年3月18日)177

中共中央关于新区征借粮草的规定(1949年3月20日)181

苏北支前司令部关于支援大军渡江的紧急动员令(1949年3月22日)182

华东支前司令部关于补充随军常备民工的决定(1949年3月23日)185

苏北支前司令部关于苏北支前的计划(1949年3月23日)187

华东支前委员会关于江南新区征借粮食的初步方案(1949年3月29日)204

苏北支前人员奖惩条例(1949年3月30日)206

华东支前司令部前方第一办事处关于民站工作的通知(1949年4月1日)209

华东支前委员会关于建立皖北支前办事处的决定(1949年4月8日)212

华东支前委员会关于建立沿江军运船航指挥所的决定(1949年4月9日)213

华东局关于部队在新区动用民力的几项规定(1949年4月10日)214

苏北支前司令部关于成立两个前方办事处的通令(1949年4月16日)215

苏北渡江指挥部渡江规则(1949年4月22日)216

苏北支前司令部、政治部关于开展立功运动的指示(原载1949年4月23日《支前报》)218

苏北支前人员优待抚恤暂行办法(1949年4月)221

苏北支前司令部关于渡江战役苏北支前工作总结(1949年7月1日)222

华中工委对加强江南工作给一、二、九地委的指示信(1949年5月13日)251

国统区斗争类251

皖南地委关于目前形势及任务的指示(1949年1月8日)257

皖南地委对1月8日指示的补充指示(1949年2月7日)263

皖南沿江工委为紧急完成迎接大军渡江任务的决议(1949年2月20日)266

华中一地委江南工委给江南地下党组织的信——目前的工作任务(1949年3月2日)274

华中一地委江南工委给何六的信——敌军工作、弄工队建设及交通问题(1949年3月10日)278

皖浙赣工委紧急通知——渡江前各地应做好打击敌人工作(1949年4月11日)279

皖南沿江工委关于迎接大军渡江南下掌握大发展形势的紧急指示(1949年4月20日)280

皖浙赣工委关于动员一切力量配合大军解放皖浙赣的紧急指示(1949年4月23日)287

南京十专科以上学校学生为“四一”血案告全国同胞书(1949年4月)290

南京区大专学校学生为“四一”血案再告全国同胞书(1949年4月)293

附(一) 渡江战役大事日志 永坚 朱子文296

附(二) 渡江战役我军参战部队序列311

附(三) 渡江战役国民党军参战部队序列313

附(四) 渡江战役国民党军被歼部队番号317

后记318

1989《渡江战役》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江苏省档案馆,安徽省档案馆编 1989 北京:档案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渡江战役(1985 PDF版)
渡江战役
1985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甲申中法马江战役(1990 PDF版)
甲申中法马江战役
1990
麻战役(1992 PDF版)
麻战役
1992
我的日记---淮海、渡江战役支前部分(1985年08月第1版 PDF版)
我的日记---淮海、渡江战役支前部分
1985年08月第1版 解放军出版社
渡江战役(1989年04月第1版 PDF版)
渡江战役
1989年04月第1版 档案出版社
对渡江作战的指导意见(1949 PDF版)
对渡江作战的指导意见
1949
渡江前后(1964 PDF版)
渡江前后
1964 哈尔滨:北方文艺出版社
渡江战(1950 PDF版)
渡江战
1950 新华书店华东总分店
甲申中法马江战役(1990 PDF版)
甲申中法马江战役
1990 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
渡江南进(1990 PDF版)
渡江南进
1990 工人出版社
渡江曲(1978 PDF版)
渡江曲
1978 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
从南昌起义至渡江战役  中国革命战争主要历程概述(1985 PDF版)
从南昌起义至渡江战役 中国革命战争主要历程概述
1985 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
战争战役·战略战术(1995 PDF版)
战争战役·战略战术
1995 北京:军事谊文出版社
渡江前后(1956 PDF版)
渡江前后
1956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渡江战役(1995 PDF版)
渡江战役
1995 北京市:解放军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