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变迁论 当代中国农村变革与发展研究》
作者 | 方向新著 编者 |
---|---|
出版 | 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
参考页数 | 365 |
出版时间 | 1998(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7543818329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730239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第一章农村变迁的历史轨迹1
第一节 土改前的中国农村1
一地权高度集中且经营极为分散3
二自然经济的解体很不充分5
三宗法血缘体系在广大农村并未解体8
四封闭状态在微观上没有多大改观9
第二节从“耕者有其田”到农业合作化11
一土地改革:深刻的社会变革12
二农业合作化:成功与偏差16
第三节人民公社制度的运行与终结24
一人民公社化:激进的产物25
二人民公社制度的社会影响29
第四节家庭联产承包制的兴起与效应33
一亿万农民的伟大创造34
二家庭联产承包制的社会效应40
第二章农业经营制度的创新与农业现代化48
第一节 小规模均田制的局限性49
一农户经营规模狭小与农业现代化的矛盾50
二农户兼业普遍化与农业专业化、商品化的矛盾51
三农户小生产与社会化大市场的矛盾54
第二节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探索与难题57
一农地制度创新与规模经营的进展57
二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制约难题66
第三节在稳定家庭承包制基础上促进土地流转68
一正确认识家庭承包制与规模经营的关系69
二重点在于建立健全土地流转机制72
第四节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80
一一种新型的经营形式81
二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点85
第三章乡镇企业发展与农村工业化91
第一节 农村工业化的发展历程92
一农村工业化发展的三个阶段92
二农村工业化的成效101
第二节乡镇企业异军突起的成因105
一多元化的动力与推进主体106
二内外部发展环境的改善111
三异常灵活的运行机制113
第三节乡镇企业发展的制约难题116
一社区特征与机制弱化117
二规模过小与布局分散122
三技术短缺与人才不足126
第四节农村工业化的发展之路129
一在城乡一体基础上优化乡镇企业产业结构130
二引导乡镇企业连片集中发展133
三积极培植大中型乡镇企业136
四全面优化乡镇企业主体素质140
五深化乡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141
第四章农村劳动力转移与人口城市化148
第一节 农村劳动力转移中的城市化难题148
一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村劳动力转移149
二城市化滞后的负面影响155
第二节跨区域劳动力流动的成因与效应161
一跨区域劳动力流动的现状161
二跨区域劳动力流动的成因166
三跨区域劳动力流动的深远影响170
第三节农村人口城市化道路的抉择174
一着眼于建立和完善城镇体系175
二体现城市化的阶段性179
三采取区域城市化方针185
第四节城乡一体格局中的小城镇发展188
一采取非均衡化发展战略189
二消除农民进城的体制性障碍190
三不断增强小城镇的经济实力192
四加强小城镇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193
第五章农村社会组织的变迁与社区整合196
第一节 组织分化中的社区整合滞后196
一改革以来社会组织结构的分化197
二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中的社区整合205
第二节社区整合中的组织与机制的完善208
一健全农村社会组织体系209
二采取多维的整合手段218
第三节增强基层社区组织的建设221
一加强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社区组织的配套建设222
二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增强基层社区组织的聚合力226
三增强以民主管理为主要内容的村级制度建设230
第六章农民的阶层分化与利益整合234
第一节 农民群体分化的动因与阶层形成234
一农民群体分化的动因235
二日益明显的阶层分化241
第二节农民阶层分化的特征与趋向247
一农民阶层分化的基本特征247
二农民阶层分化的演变趋向254
第三节农民阶层分化中的利益整合256
一农民阶层间矛盾的主要表现257
二正确处理农民阶层分化中的利益关系261
第七章农村文化的传承与嬗变268
第一节 家族主义精神的变异与弱化269
一家族主义的基本精神及其变异269
二家族主义精神在当代的影响与消除274
第二节价值观念的变革与冲突280
一农民价值观念的嬗变281
二价值观念变革中的激烈冲突288
三积极引导农民价值观念的变革291
第三节法律和政治观念的变化294
一法律意识渐趋强化294
二政治参与意识逐步增强300
第八章农村居民生活方式的流变305
第一节 从生存走向享受发展的消费生活305
一由温饱型走向小康型306
二由生存型转向享受发展型310
三由自给性为主转向以商品性为主315
第二节从单调走向多样的闲暇生活316
一明显增多的闲暇时间317
二日趋多样的闲暇生活319
第三节从封闭走向开放的交往生活322
一交往空间的拓展323
二交往对象范围的扩大324
三交往内容的更新328
第四节建立新型生活方式任重道远330
一值得重视的几个问题330
二促进生活方式的积极变迁337
第九章农村社会变迁的基本走向341
第一节 农村社会现代化变迁的发展目标342
一农村实现小康型社会的目标342
二农村基本建成现代化社会的目标346
第二节推进农村社会变迁的几个要点350
一坚持城乡一体协调发展351
二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354
三运用社区发展推动农村社会进步358
四注重提高农村居民的素质360
后记364
1998《农村变迁论 当代中国农村变革与发展研究》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方向新著 1998 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中国农村家庭的变迁
- 1989 北京:农村读物出版社
-
- 台湾农村社会变迁
- 民国73.10 台湾商务印书馆股份有限公司
-
- 农村变革与中国发展 上
- 牛津大学出版社
-
- 农村改革与发展
- 1992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
- 当代中国农业变革与发展研究
- 1998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
- 农业改革与农村发展研究
- 1997 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
-
- 中国农业的变革与发展
- 1997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
- 农村发展研究与思考
- 1985 北京:农村读物出版社
-
- 中国农村巨变
- 1992 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
-
- 乡村变革 当代中国农村政策问题探析
- 1995 北京:人民出版社
-
- 近代华北农村社会变迁
- 1998 北京:人民出版社
-
- 中国农村的变革与发展 回顾与展望
- 1992 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
- 大变革中的乡土中国 农村组织与制度变迁问题研究
- 1999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