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苦旅 科学·社会·文化的大撞击》
作者 | 刘大椿,吴向红著 编者 |
---|---|
出版 | 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 |
参考页数 | 273 |
出版时间 | 1995(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7810334492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730072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目录1
导言:中国科学文化近代体制化的轨迹1
●从“李约瑟难题”谈起1
●传教士偕科学文化东来6
●西学东渐第一波的涌动和沉落11
●天朝大门被“船坚炮利”打开之后15
●走向近代体制化的肇始22
●与国际体制接轨27
第一章 三棱镜、自鸣钟及其他34
●三棱镜唤起的赞叹34
●对异文化的排斥反应37
●西洋器物的妙用38
第二章 耶酥会士与士大夫42
●利玛窦定居北京42
●李之藻和徐光启47
●士大夫热衷西学之缘由50
●传教士对传统儒学的迎合52
第三章 会通与教案56
●在近代化、中国化和教化之间56
●南京教案60
●会通以求超胜63
●《崇祯历书》65
●光禄大夫汤若望69
第四章 汤若望、钦天监及历讼69
●杨光先弹劾汤氏74
●历讼终于水落石出78
●传教士与哥白尼天文学79
第五章 康熙与西学81
●康熙与西学的“蜜月”81
●礼仪之争87
●雍、乾两朝传教士的窘境91
第六章 从会通中西到西学东源94
●追求“会通”者的苦衷94
●明末遗民的经世之学96
●“西学东源”说的演变102
●国学中实证精神的兴起和退化106
第七章 乾嘉汉学与西学式微109
●乾嘉学派名扬天下109
●以“中源”代“西学”115
●西欧借鉴“东学”116
第八章 鸦片撞开国门120
●鸦片战争120
●林则徐的务实和龚自珍的呐喊122
●魏源及其《海国图志》125
●神往西学的民间知识分子128
●官僚也开始张眼看世界132
第九章 师夷长技135
●求变革的开明知识分子135
●初试洋务的“实力派”140
●“同文馆”风波143
●兴办实业陷入泥沼146
●翻译高潮150
第十章 出洋求学154
●第一位中国留学生154
●第一次官派留学生计划157
●半推半就踏出国门159
●洋务派中的姣姣者162
●改良倾向的士人166
第十一章 世纪之交的躁动171
●百日维新171
●变法领袖康有为174
●维新派与科学177
●办报热和学会热181
●义和团运动184
第十二章 现代学术的端倪188
●现代学术第一人——严复188
●无定见而日新又新——梁启超195
●国学大师——王国维197
●废科举,兴西式教育202
第十三章 留学运动与科技精英202
●留学东洋运动206
●庚款留美潮209
●留学生与中国科学的近代化214
第十四章 科学体制化的初创217
●蔡元培与中国科学教育217
●教会大学223
●现代大学的建立225
●第一个科研机构228
●中国科学社230
●科学与民主235
第十五章 科学文化冲击全社会235
●文化启蒙运动238
●杜威与罗素的中国之行241
●“科学与人生观”大论战245
第十六章 作为开始的结局256
●再谈“席文问题”256
●左翼知识分子257
●自由主义与“专家治国”思潮259
●本国的科学教育体制265
●把大学建成学术中心267
●现代科学文化的序幕269
后记272
1995《新学苦旅 科学·社会·文化的大撞击》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刘大椿,吴向红著 1995 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社会科学新学科辞典
- 1991 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
- 文化苦旅
- 1992
-
- 转折点 科学·社会·兴起中的新文化
- 1989
-
- 文化人類学の考え方
- 1968.06 講談社
-
- 社会科学大纲
- 1929
-
- 转折点 科学·社会·兴起中的新文化
- 1989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 文化苦旅
- 1992 上海:东方出版中心
-
- 社会科学新论
- 1946 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
-
- 文化撞击案例评析
- 1999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
- 加拿大 文化的碰撞
- 1992 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
-
- 社会科学新方法大系
- 1995 重庆:重庆出版社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