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的人口与社会》求取 ⇩

第一章 导言1

前言页1

一、研究当代西藏社会变迁的重要性2

二、西藏现时社会研究中的几个重点领域4

三、北京大学的西藏研究与1988年调查14

四、研究的资料来源和全书的结构19

第二章 我国藏族人口的地理分布与数量变化22

一、藏族人口的地理分布23

插图24

图2—1 我国的藏族传统居住区示意图24

表格27

表2—1 我国藏族人口的地理分布27

二、历史上的藏族人口29

表2—2 有关我国藏族人口的估计数字31

三、1951年以来我国藏族人口的变化33

表2—3 解放初期我国藏族人口34

表2—4 西藏自治区历年总人口数和藏族人口数37

图2—2 1990年我国藏族自治地方的人口密度示意图39

表2—5 1953-1990年期间青甘川滇4省藏族自治地方各县藏族人口变化41

图2—3 1990年西藏自治区汉族人口年龄结构比较43

四、藏族地区的计划生育对人口的影响44

五、结束语47

第三章 我国藏族自治地方的汉族人口49

一、我国藏族地区的地理范围50

二、历史上我国藏族地区的汉族人口52

图3—1 我国的藏族自治地方示意图53

三、解放后我国藏族自治地方的汉族人口59

表3—1 各藏族自治地方成立时间和1953年人口民族构成61

表3—2 有关我国藏族地区汉族人口的估计数字62

表3—3 四次人口普查公布的藏族自治地方汉族人口数63

表3—4 西藏自治区人口省际迁移情况65

表3—5 西藏自治区汉族人口数66

图3—2 西藏自治区汉族人口数量变化(1956-1994)67

表3—6 四次人口普查藏族自治地方各县汉族人口在县总人口中的百分比68

四、我国藏族自治地方汉族人口的地理分布68

图3—3 1953年我国藏族自治地方各县汉族人口比重示意图69

图3—4 1982年我国藏族自治地方各县汉族人口比重示意图69

图3—5 1990年我国藏族自治地方各县汉族人口比重示意图70

表3—7 1982-1990年期间藏族自治地方各县汉族人口在县总人口中百分比的变化72

五、藏族自治地方汉族人口的特点73

表3—8 西藏自治区藏族、汉族在业人口的职业结构74

六、影响汉族人口迁入藏族地区的因素76

七、结束语82

第四章 西藏自治区人口的结构分析85

一、 西藏自治区人口的主要特点86

表4—1 我国各自治区人口民族构成和人口密度(1990)87

二、西藏自治区藏族人口与汉族人口的比较88

表4—2西藏自治区藏族、汉族人口地理分布(1990)89

图4—1 西藏自治区1990年藏族人口年龄结构91

图4—2 西藏自治区1990年汉族人口年龄结构92

表4—3 西藏自治区藏族、汉族在业人口的行业结构94

表4—4西藏自治区藏族、汉族在业人口的职业结构98

表4—5西藏自治区藏族、汉族人口文化程度102

三、建国以来西藏自治区人口的主要变化107

表4—6 历年西藏自治区、全国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108

表4—7 西藏自治区藏族、汉族人口出生、死亡比较(1989)111

四、西藏自治区的自然资源、经济发展与人口变迁119

五、 结束语122

第五章 西藏自治区的人口迁移124

一、西藏自治区人口迁移的基本情况125

表5—1 西藏自治区省际迁移情况127

表5—2 西藏自治区各地区省际迁移的人口迁入、迁出情况(1986-1994)129

表5—3 西藏自治区省内人口迁移的地区差异(1979-1985)130

二、关于1988年的西藏社会经济调查131

表5—4 被访户户主基本情况133

三、移民的迁出地与迁入地134

表5—5 户口登记地与居住地之间关系的地区差异(1990)135

图5—1 被调查城乡居民户主的迁移情况137

图5—3 各乡被调查人口的迁移情况138

图5—2 拉萨市被调查人口的迁移情况138

表5—6 不同年代迁出、迁入地变化140

四、迁移前后职业的变化140

表5—7 迁移前后职业变化141

表5—8 西藏自治区分市、镇、农村以及拉萨城关区就业人员的职业结构143

五、迁移原因144

表5—9 不同时期迁移原因构成的变化145

六、移民在迁移前与迁往地的联系147

表5—10 移民在迁移前与迁入地的联系148

七、移民与本地居民的比较149

表5—11 不同年代移民与本地居民各项指标比较150

八、居民外出经商情况151

表5—12 1987年居民外出(跨越县境)情况152

表5—13 1987年居民外出与外出经商、做工天数153

表5—14 外出从事经济活动获利后资金的用途155

九、经束语156

第六章 西藏的经济形态及其变迁159

一、研究的理论框架161

图6—1 影响两区域居住的两民族集团之间经济关系、人口迁移因素的分析模型162

二、1952年以前的西藏经济165

图6—2 西藏自治区主要农业区的地理分布167

表6—1 西藏自治区1959年耕地所有制情况171

表6—2 西藏山南地区1961年各阶级户数、人口数统计172

三、1959年以后西藏经济的变化182

表6—3 西藏自治区主要经济指标187

表6—4 西藏自治区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及其构成192

表6—5 西藏自治区国营商业购销总额194

表6—6 进藏、出藏物资运输情况196

表6—7 西藏自治区进出口贸易198

表6—8 西藏自治区历年分项目财政收入200

表6—9西藏自治区历年分项目财政支出201

表6—10 西藏自治区银行现金支出情况202

四、西藏1952 年前后两种经济形态形成的原因207

五、西藏与内蒙古的比较214

表6—11 我国5个自治区财政收入和中央财政补贴(1990-1994)219

六、边疆地区的两种发展模式219

七、结束语226

第七章 西藏城乡居民的收入与消费229

一、西藏自治区城镇发展的特点232

二、城乡被访户的基本情况235

表7—1 1998年调查被访户户主基本情况237

三、城乡居民的收入239

表7—2 西藏自治区和全国的城乡收入差距240

表7—3 被访户1987年人均收入分组242

表7—4 按所有制各职业社会劳动者1987年人均收入244

表7—5 被访户人均土地承包情况247

表7—6 各乡被访农户1987年亩产248

表7—7 各乡被访农户实行家庭承包制年代249

表7—8 各乡被访农户实行承包制前后收入变化250

表7—9 被访户1987年收入来源构成252

四、城乡居民的消费255

表7—10 被访户1987年人均消费分组257

表7—11 被访户1987 年消费支出构成258

表7—12 被访户住房情况262

五、城乡居民的住房情况262

表7—13 被访户人均住房间数265

表7—14 各乡被访户承包制实行后建房间数和费用266

六、西藏城乡居民拥有的耐用消费品和其它财产268

表7—15 耐用消费品和其它财产的拥有情况269

表7—16 1987年、1994年每百户耐用消费品拥有情况271

七、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因素的分析281

表7—17 各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283

表7—18 西藏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7-11周岁)284

表7—19 被访户主的上学年数按出生地分组情况286

八、结束语288

图7—1 个人收入消费及影响因素分析模型289

第八章 藏族居民的择偶与婚姻293

一、关于藏族婚姻的研究文献294

表8—1 藏族婚姻形式部分调查结果296

二、被调查城乡居民的婚姻状况300

表8—2 西藏城乡居民的婚姻状况302

表8—3 被调查城乡藏族户主的婚姻情况(1988)303

三、婚姻形式305

表8—4 1988年两次婚姻调查结果比较306

四、婚姻的决定权307

表8—5 被调查藏族户主结婚前相识方式309

表8—6 被调查藏族户主结婚时双方教育水平情况312

五、结婚时夫妻双方教育水平、职业情况和家庭生活水平的比较312

表8—7 被调查拉萨老城区藏族户主结婚时双方职业情况313

表8—8 被调查各乡藏族户主结婚时双方职业状况314

表8—9 被调查藏族户主结婚时双方家庭生活水平比较315

六、结婚时双方居住的地理距离315

表8—10 被调查藏族户主结婚时双方居住地点距离316

七、汉族通婚317

表8—11 被调查藏汉通婚的结婚时间与1988年状况321

表8—12 藏汉通婚夫妇结婚时教育水平与家庭生活水平比较322

八、多次结婚户主的初婚情况323

表8—13 被调查藏汉通婚夫妇结婚时双方职业状况323

九、离婚325

表8—14 被调查藏族户主多次结婚者第一次婚姻情况325

表8—15 拉萨城关区婚姻登记状况(1981-1987)328

表8—16 拉萨关城区法院直接受理离婚案情况329

十、结束语330

第九章 西藏教育事业的发展332

一、历史上西藏地区的教育333

二、1952年以后西藏地区现代学校教育的发展343

表9—1 西藏自治区各类学校发展情况(1951-1994)345

图9—1 西藏自治区教育事业的发展(1952-1994)348

表9—2 西藏自治区学龄儿童入学率和小学、初中升学率352

表9—3 1982年、1990年人口普查西藏自治区城乡学龄人口文化程度355

表9—4 1982年、1990年人口普查西藏自治区六岁及六岁以上藏族人口的文化程度356

表9—5 1982年、1990年人口普查在业人员按职业划分的教育水平结构357

表9—6 西藏自治区小学学龄(7-11岁)儿童入学率360

表9—7 拉萨市城关区两次人口普查六岁及6岁以上人口文化程度360

表9—8 我国14个民族六岁及6岁以上人口的文化程度构成(1990)361

表9—9 西藏自治区中学教师情况363

表9—10 1991年西藏自治区各类学校教学语言使用情况364

表9—11 被访户中六岁及6岁以上人口的文化程度和上学年数(1988)368

表9—12 被访城乡居民户主的语言能力(1988)369

表9—13 被访户主关于汉语、藏语学习方面的看法372

表9—14 被访户主教育水平与其他因素之间的相关系数374

三、西藏教育事业今后发展中的几个问题375

表9—15 拉萨城关区两所汉藏同校小学的分班情况(1988)386

表9—16 1989年拉萨市毕业生考试成绩387

四、结束语394

第十章 拉萨市区的居住格局与汉藏居民的社会交往条件396

表10—1 汉族在西藏自治区各县总人口中的百分比398

一、民族集团之间社会交往的客观条件和影响因素398

表10—2 研究民族交往情况的几个主要方面400

二、拉萨市的基本居住格局404

图10—1 拉萨市城关区示意图405

图10—2 拉萨市城关区居住格局示意图406

表10—3 拉萨市城关区居民构成及其组织体制407

三、拉萨市区“单位集体户”的民族构成408

表10—4 拉萨市城关区街道办事处、乡所属居委会、单位集体户、村的民族构成(1990)409

表10—5 拉萨市城关区各办事处、乡所属单位集体户的民族“分离指数”412

四、暂住人口与流动人口的民族构成和民族交往415

五、拉萨市中小学校汉藏学生的交往条件418

表10—6 拉萨市中小学汉藏学生的交往条件419

表10—7 拉萨城关区两所汉藏同校小学的分班情况(1988)422

六、影响拉萨汉藏居民社会交往条件的因素423

图10—3 近代拉萨市区略图424

图10—4 各历史时期拉萨市区的扩展425

七、结束语430

后记433

参考文献437

1996《西藏的人口与社会》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马戎著 1996 北京:同心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社会人口学的视野  西方社会人口学要论选译(1992 PDF版)
社会人口学的视野 西方社会人口学要论选译
1992 北京:商务印书馆
人口の社会学(1976.01 PDF版)
人口の社会学
1976.01 至誠堂
人口と社会问题(昭和1957年03月第1版 PDF版)
人口と社会问题
昭和1957年03月第1版 南窓社
人口迁移与社会发展:人口迁移学(1992年11月 PDF版)
人口迁移与社会发展:人口迁移学
1992年11月 山东大学出版社
人口社会学基础(1992 PDF版)
人口社会学基础
1992 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
人口与社会保障研究(1998 PDF版)
人口与社会保障研究
1998 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人口社会学导论(1988 PDF版)
人口社会学导论
1988 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
跨世纪的中国人口  西藏卷(1994 PDF版)
跨世纪的中国人口 西藏卷
1994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西藏社会概况(1955 PDF版)
西藏社会概况
1955 中央民放学院研究所
台湾人口与社会发展(1992 PDF版)
台湾人口与社会发展
1992 东大图书股份有限公司
大城市的社会人口发展(1988 PDF版)
大城市的社会人口发展
1988 北京:知识出版社
人口社会学(1986 PDF版)
人口社会学
1986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中国藏族人口与社会(1999 PDF版)
中国藏族人口与社会
1999 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
人口社会学(1988 PDF版)
人口社会学
1988 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
社会与人口问题(1985 PDF版)
社会与人口问题
1985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