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 1998年版》求取 ⇩

总论:“从身份到契约”——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的分化与重组1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为什么要研究当代中国社会的阶层分化?1

第二节 当代中国社会阶层分化的历史前提5

第三节 当代中国社会阶层分化的历史契机15

第四节 当代中国社会分化过程中的四种基本阶层类型22

第五节 当代中国社会阶层分化的主要特征29

第六节 当代中国社会阶层分化与社会进步和政治发展38

第一章 蓝领工人49

第一节 蓝领工人的概念和基本状况49

一、为何把蓝领工人作为阶层分析的对象?49

二、蓝领工人的概念52

三、蓝领工人的构成53

四、蓝领工人的文化程度和补充来源56

第二节 当代蓝领工人的劳动关系57

一、由“身份型”固定工向“契约型”合同工的根本性转变57

二、蓝领工人对新劳动关系的认识58

三、新的劳动关系下的劳动争议59

第三节 当代蓝领工人的经济收入61

一、工资制度61

二、收入来源和水平62

第四节 当代蓝领工人的社会地位和心态64

一、社会地位64

二、蓝领工人的劳动积极性问题69

第五节 蓝领工人的发展变化趋势72

一、总量增加与比例缩小72

二、劳动关系将趋于规范化73

三、收入和生活水平将逐步提高73

四、社会地位将有实际改善74

第二章 白领工人75

第一节 白领工人的概念和基本状况76

一、白领工人的概念76

二、白领工人的构成78

三、白领工人的文化程度和补充来源79

第二节 当代白领工人的劳动关系80

一、由“身份型”干部向“契约型”合同工的根本性转变80

二、白领工人对新劳动关系的认识81

第三节 当代白领工人的收入和生活状况83

一、工资制度和收入来源83

二、生活状况85

三、白领工人与其他脑力劳动者的收入异同86

第四节 当代白领工人的社会地位和心态88

一、白领工人的社会地位88

二、白领工人的心态90

第五节 白领工人的发展变化趋势93

一、总数及其所占比例将迅速增加93

二、劳动关系进一步规范93

三、生活进一步改善94

四、社会地位和作用将进一步提高95

第三章 知识分子96

第一节 何谓知识分子96

一、知识分子:脑力劳动者?良知分子?96

二、知识分子与官员、企业白领100

第二节 当代知识分子阶层的构成状况104

一、当代知识分子的人数构成104

二、当代知识分子的素质结构106

第三节 当代知识分子阶层的经济收入110

一、知识价值的总体回归趋势110

二、收入分化:经济窘境依然存在114

第四节 当代知识分子阶层的流动特点和原因117

一、人才流失:知识分子流动的现实特点118

二、利益驱动:知识分子流动的根本原因124

第五节 当代知识分子阶层的思想状况128

一、政治素质较高128

二、关心国家前途130

三、思想观念活跃131

第六节 知识分子的发展变化趋势133

一、素质继续提高,结构逐步优化133

二、潜能得到发挥,收入有所提升135

三、流动步入规范,分化日趋显著136

第四章 官员138

第一节 官员阶层的基本状况138

一、“干部”与“官员”138

二、官员阶层的规模140

三、官员的级别143

第二节 官员的经济收入状况144

一、官员的经济收入144

二、“待遇”收益146

三、官员的“含金量”问题及与其他阶层的比较149

第三节 官员的“从政之路”154

一、取得干部身份,进入官员队伍154

二、通过“独木桥”,进入领导岗位157

三、走上领导岗位的条件(一):德才因素158

四、走上领导岗位的条件(二):年龄因素159

五、走上领导岗位的条件(三):文化程度162

六、走上领导岗位的条件(四):“关系”问题165

七、走上领导岗位的条件(五):综合分析166

八、官员的“出口”:退休、任期、辞退和流动问题167

第四节 官员阶层的发展变化趋势170

一、传统的“干部”队伍将加快分解和分化的步伐170

二、趋向能力主义,强调竞争上岗171

三、收入趋于规范化173

四、结构继续趋向于年轻化和知识化173

第五章 失业者175

第一节 失业和待业175

一、我国的失业和待业175

二、失业——不必回避的话题177

第二节 当代中国的失业者178

一、城镇失业者的构成178

二、当代中国失业者的基本状况180

三、失业者的社会心态187

四、失业职工正在走出“误区”188

第三节 失业现象走势189

一、失业人数增加,城镇失业率呈上升趋势189

二、待业青年比重降低,“二次失业”增多190

三、失业者的群体特征和利益意识将日趋明显191

曰、形成数量较大的主动下岗人群191

五、农村就业不充分对再就业的冲击加大192

第六章 退休职工193

第一节 退休职工的概念和构成193

一、退休职工的概念193

二、退休职工的构成194

三、退休职工人数及变化195

四、关于内部退休职工问题196

第二节 退休职工的收入来源和生活水平197

一、退休职工的收入来源197

二、退休职工的生活状况及其新问题199

第三节 退休职工的地位作用和发展变化趋势205

一、退休职工在新时期的地位作用和心态205

二、退休职工的发展变化趋势209

第七章 农业劳动者211

第一节 农民阶层分化的基本状况211

一、农民和农业劳动者阶层的基本状况212

二、农民分化的程度213

三、农民分化的原因215

第二节 农业劳动者的收入和生活的基本状况217

一、收入持续增长,生活仍处温饱状态217

二、与城市居民的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218

三、农民收入增长的地区差距在扩大,贫富分化在加剧220

第三节 当前最主要的“农民问题”222

一、农民负担问题222

二、工农产品定价不合理问题224

三、农产品收购打白条问题225

四、坑农骗农问题225

第四节 当前中国农民的政治参与226

一、主要表现形式227

二、主要特点230

第五节 对中国农民的政治分析233

一、客观方面的分析233

二、主观方面的分析236

第六节 中国农民如何进入21世纪240

一、强化农业保护政策241

二、深化对保护农民利益的认识244

三、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缩小城乡差别246

四、打破身份界限,提供平等机会247

第八章 乡镇企业职工249

第一节 突飞猛进的乡镇企业249

一、乡镇企业的含义及现状249

二、乡镇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250

第二节 中国乡镇企业职工概况253

一、人数253

二、文化状况255

三、就业方式和劳动条件255

四、工资收入与福利待遇256

第三节 当代中国乡镇企业职工的特点260

一、亦工亦农260

二、流动倾向低261

三、阶层群体意识不明显262

四、生活方式滞后于工业文明263

第四节 乡镇企业职工阶层的发展趋势264

一、新生者——乡镇企业职工在当代中国的地位264

二、乡镇企业职工的未来266

第九章 乡村干部和乡村知识分子271

第一节 村干部271

一、村干部的政治属性和基本状况271

二、村干部的职务心态279

三、村干部队伍建设及发展展望283

第二节 乡村知识分子287

一、乡村知识分子的概念和基本状况287

二、民办教师289

三、乡村医生294

四、乡村科技人员297

第十章 农民工和流动人口问题研究300

第一节 农民工和流动人口问题概述300

一、农民工和流动人口的现状与特征300

二、当前农民工和流动人口的成因307

第二节 农民工和流动人口的思想行为与社会属性分析311

一、农民工和流动人口的工作和收入状况311

二、农民工和流动人口的生活和思想状况315

三、农民工和流动人口的行为特征317

四、当前农民工和流动人口的社会属性分析320

第三节 农民工和流动人口的社会影响及其发展趋势324

一、农民工和流动人口的社会经济意义324

二、农民工和流动人口暴露出的矛盾与问题328

三、农民工和流动人口的发展趋势330

第十一章 个体劳动者332

第一节 个体经济与个体劳动者332

一、个体经济的一般性和特殊性333

二、当代中国的个体劳动者334

第二节 个体劳动者的基本状况335

一、个体劳动者阶层的发展规模336

二、个体劳动者的来源338

三、个体劳动者的文化和年龄构成340

四、个体劳动者的经营组织形式341

五、个体劳动者的行业构成343

六、我国个体劳动者的地区分布345

第三节 个体劳动者的经济状况346

一、个体劳动者阶层经济实力大大增强346

二、个体劳动者的总体收入状况349

三、个体劳动者的实际利益与消极现象354

第四节 个体劳动者的社会地位和心态356

一、个体劳动者的社会地位356

二、个体劳动者的社会心态358

第五节 个体劳动者阶层的发展趋势361

一、个体劳动者阶层的经济发展趋势361

二、个体劳动者阶层的政治发展趋势364

第十二章 私营企业主367

第一节 当代中国私营经济、私营企业和私营企业主的一般特点368

一、私营经济:自然形成、允许发展368

二、私营企业主:一般性和特殊性369

三、数量增长370

第二节 私营企业主的基本状况372

一、私营企业主的社会构成372

二、私营企业主的年龄构成375

三、私营企业主的文化素质375

四、私营企业主户均资金状况377

五、私营企业户均雇工状况379

六、私营企业主收入水平381

七、私营企业主的思想状况和政治态度381

第三节 私营企业主的社会属性问题384

一、关于私营企业主阶层社会属性的各种学术观点384

二、对现阶段私营企业主阶层社会属性的分析387

第四节 私营企业主阶层的社会形象390

一、私营企业主的“形象”问题390

二、私营企业主阶层发展的社会阻力394

三、私营企业主阶层的社会形象建设396

第五节 私营企业主阶层的发展趋势397

一、明朗的政策:私营经济发展的“加速器”397

二、模糊的理论:私营经济发展的“缓冲阀”404

第十三章 企业经营者407

第一节 企业家的概念与企业家的基本情况408

一、企业家:荣誉还是身份408

二、企业经营者的基本情况409

第二节 企业经营者的收入状况与“年薪制”415

一、从工资制到年薪制415

二、企业经营者收入的约束机制417

三、企业经营者的激励机制420

四、中国企业家的职业化趋势421

第三节 企业家阶层的形成和发展425

一、建立市场导向的企业家选择机制425

二、强化对企业家的规范化培训427

三、法律环境:企业家成长的保障428

第十四章 军人432

第一节 当代中国军人阶层的基本状况433

一、军队与军人433

二、军人阶层的规模435

三、军队体制与组织编制438

第二节 当代军人阶层的时代特征和社会地位441

一、当代军人阶层的时代特征441

二、当代军人阶层的思想特点446

三、当代军人阶层在国家生活中的位置448

第三节 当代军人阶层的劳动特点和生活方式451

一、当代军人的劳动特点451

二、军事劳动的社会属性453

三、当代军人阶层的生活方式455

第四节 当代军人的物质利益458

一、军人——边缘的物质利益群体458

二、市场经济条件下军人物质生活的新变化463

三、军人物质利益分配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465

四、军人物质利益关系的调整问题467

第五节 当代军人阶层的来源与流动469

一、义务兵的来源与流动469

二、志愿兵的来源与流动471

三、军(警)官、文职干部的来源与流动472

第六节 军人阶层的发展趋势475

一、成分趋于多样化475

二、脑力劳动者的比例逐渐增大478

三、物质消费趋于多样化481

四、精神文化生活趋向高层次化483

第十五章 大学生486

第一节 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与90年代大学生的基本状况486

一、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背景下的大学生规模的调整486

二、当代大学生自然状况的总体分析489

第二节 大学生的政治行为分析491

一、大学生——中国社会生活的“晴雨表”491

二、大学生政治思想活动的主要特点493

三、大学生的政治观495

四、世纪之交的大学生政治观的发展态势497

第三节 大学生的价值观分析498

一、人生观499

二、主体观501

三、伦理道德观501

四、择业观503

五、大学生价值观变化的社会根据505

六、跨世纪的大学生思想价值观的变动态势505

第十六章 正确处理当代中国社会各阶层之间的矛盾509

第一节 当代中国社会的主要阶层矛盾509

一、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矛盾存在的根源509

二、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的主要矛盾517

第二节 正确处理社会阶层矛盾的基本原则530

一、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矛盾的特点530

二、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矛盾的性质和类型533

三、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是正确处理中国社会阶层矛盾的总原则535

第三节 正确处理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矛盾的方法539

一、正确处理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矛盾的基本方法之一:政府调控539

二、正确处理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矛盾的基本方法之二:社会协商545

三、正确处理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矛盾的其它具体方法553

第十七章 阶层流动和“两栖人”问题566

第一节 阶层流动的普遍性与改革前中国阶层流动的特殊性566

一、“阶层流动”及其社会作用566

二、改革前中国阶层流动的特殊性——“身份圈”的阻隔现象568

三、80年代的阶层流动与“两栖人”现象的出现570

第二节 90年代中后期的阶层流动572

一、“两栖人”的减少与“下海者”的增多572

二、大批农民迈入城市573

三、下岗职工被迫参与阶层流动574

四、学生择业活动更趋理性化575

第三节 改革以来我国阶层流动加快的原因分析576

一、经济体制改革:阶层流动的必要前提577

二、政治体制改革:阶层流动的现实条件577

三、文化观念的更新:阶层流动的思想条件579

第四节 世纪之交的阶层流动580

一、世纪之交阶层流动的预测性分析580

二、世纪之交阶层流动的对策性分析587

第十八章 关于我国现存“贫富差距”若干问题的思考591

第一节 我国现存“贫富差距”的基本状况591

一、我国现存“贫富差距”的具体表现591

二、“收入差距”与“财富差距”593

三、研究“贫富差距”问题的方法论问题595

第二节 当代中国贫富差距的原因和特殊性596

一、现存贫富差距的历史和现实原因596

二、我国现存“贫富差距”与资本主义条件下的“贫富差距”的区别599

第三节 总的思路:反对平均主义与警惕两极分化“两手抓”601

一、坚持“共同富裕”,容忍适度的差别601

二、采取实际措施,防止两极分化603

第十九章 当代中国社会阶层分化与政治发展607

第一节 变革社会的政治发展及其中国意义608

一、现代政治发展要义:理论分析608

二、中国政治发展的特殊性611

三、社会阶层结构变革与政治发展的相关性613

第二节 当代中国社会阶层分化的政治分析:动力与要求615

一、政治经济改革为当代中国社会阶层分化提供了历史契机616

二、社会阶层分化与政治发展:动力与要求617

第三节 当代中国社会阶层变革的政治分析:冲击与挑战620

一、参与膨胀与政治疏离的双重困境——挑战政治沟通机制621

二、政治腐败的蔓延——挑战政权的合法性622

三、分利集团化与软政权化的潜在威胁——挑战政府权能623

四、贫富差距拉大与两极分化——政治一体化的潜在威胁624

第四节 当代中国政治发展:制度创新的初步思考626

一、政治发展的主题:正确处理社会利益多样化与实现政治一体化的辩证关系626

二、以发展为取向的政治体制改革与制度创新628

三、政治体制改革与发展的基本环节629

结语:跨世纪的阶层分化634

一、产业革命继续充当社会阶层分化的“原动力”634

二、市场化继续充当社会阶层分化的“拉力”637

三、与非公有制经济相联系的阶层将明显扩大639

四、企业家和国家公务员可望成为新的社会阶层641

五、农民的进一步分化和工人的一体化将同步进行642

六、社会流动趋于加快,“两栖人”趋于减少644

七、“身份”因素加快退出历史舞台646

八、贫富差距在总体上继续扩大648

九、阶层之间的经济矛盾不会引发重大的外部性政治冲突651

后记654

1998《当代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 1998年版》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朱光磊等著 1998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当代中国社会利益群体分析(1995 PDF版)
当代中国社会利益群体分析
1995 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1997.12 PDF版)
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
1997.12
中国当代社会分层(2020 PDF版)
中国当代社会分层
2020
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1997 PDF版)
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
1997
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1997 PDF版)
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
1997
珊瑚(1982 PDF版)
珊瑚
1982
社会阶层(1987.02 PDF版)
社会阶层
1987.02 三民书局
毛泽东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藏文(1958 PDF版)
毛泽东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藏文
1958 北京:民族出版社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1975 PDF版)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1975 北京:人民出版社
美国各阶层的收入分配(1955 PDF版)
美国各阶层的收入分配
1955 北京:财政经济出版社
阶级、阶层及社会流动(1989 PDF版)
阶级、阶层及社会流动
1989 沈阳:沈阳出版社
当代中国社会分层与流动(1993 PDF版)
当代中国社会分层与流动
1993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当代中国社会学(1998 PDF版)
当代中国社会学
1998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大分化新组合  当代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1994 PDF版)
大分化新组合 当代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
1994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俄国各阶层史(1990 PDF版)
俄国各阶层史
1990 北京:商务印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