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诗创作艺术谈》求取 ⇩

一、生活感受和主题提炼3

涛的主题和题材一般都是生活的自然的累积的结果 何其芳3

深厚的生活才是诗歌最肥美的土壤 臧克家8

要象爱你爱人那样地热爱生活 李季11

思想与感情必须在生活的底层蔓延自己的根须 艾青13

对生活要进行艺术感受 尹在勤14

感受得深切,才能医表现得深远 沈仁康17

诗人不仅要“发现”别人的“发现”,而且要“发现”别人所不曾“发现”的 谢冕19

匠心独运 沙里淘金 钟子翱21

构思的重点是生活内容与主题思想的深刻性 王洪涛23

善于从平常的生活景象中,抓住不平常的变化和意义 陈骢26

我努力挖掘“小草”形象的内在意义 雷抒雁27

要想的比写的多,不要写的比想的多 艾青29

诗要表现时代精神 郭沫若30

发掘人民的心灵美,把心灵的“火焰山”扇得更旺 郭小川31

诗中应有对生活的新发现,对未知的新开拓 吕进32

说真话,抒真情,让真知灼见的胆识闪闪发光 王天渝34

时代的鼓声,生命的热力 闻一多36

诗中哲理——“不同凡响的、光灿灿的晶体” 丁永淮39

打开广阔无垠的天地,概括思索不尽的内容 晓雪43

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在诗歌中灌注崇高的精神美发 安旗48

二、感情和感情的表达61

写诗要在情绪饱满的时候才能动手 艾青61

好诗是喊出来、唱出来、哭出来、笑出来的 白桦64

革命之火,燃起心中之火,喷出激情之火,诗兴乘火而起 张啸虎65

“诗不是做出来的,只是写出来的” 骆寒超67

“我只觉得自己是座没有爆发的火山,火烧得我痛 尹在勤71

“感而有思,思而积,积而满,满而作” 何镇邦74

把“自我”与“大我”在“真话”真情”中统一起来 吕进76

求“真”求“美”都要有“我”的特色 张志民78

自我——人民的折光 张万晨81

把自己放进去——感情表达方式的个性化 冯中一84

诗中渗透着诗人襟怀坦白的心灵美 杨匡汉 杨匡满86

让深刻的哲理思想裹着感情的血肉从心底吐出 丁永淮91

精选形体动作,摹写感情活动的轨迹 阿红94

摄取独特感受的“一端”,用个别、具体的表现形式揭示感情的深度与广度 吴功正95

情深不在言高 马畏安97

情和景要自然融合 钟尚钧98

三、形象和形象化103

形象,只有当它为丰富的思想内容服务时,才会美丽动人 臧克家103

形象比抽象说教更有力量 谢冕105

抽象的东西必须附丽于具体形象 山川107

哲理的形象化:“实者逼肖,虚者自出” 古远清109

要善于在周围事物的细致观察中捕捉形象 王洪涛110

虚实结合:实写一点,虚括无限 梁嘉奇 陈习玲113

把笔力集中在“属于他才有”的描写上 汪承栋116

以“这一个”体现“全部” 沈仁康118

“事物的真正意义通常就包含在那些细节里” 任悻120

诗的细节具有想象和跳跃性的特点 林祁122

抓住具有生活情趣的细微现象 李犁124

选择美的形象才能构成美的诗意 周红兴125

力的音乐,力的形象 魏巍128

诗中有画——线条、色彩、构图 李元洛129

诗的形象都是断断续续跳闪着光莹的珍珠 谢冕133

致力于使诗的形象具有听觉、视觉乃至触觉、嗅觉等效果 谢冕135

形象创造方法种种 阿红136

形象也要新 谢冕141

四、想象、联想和意境的创造145

诗人的最重要的才能就是运用想象 艾青145

由想象而联想,沿着“艺术推理”的“航线”飞行 公刘146

想象以情思为动力,情思向想象借形象 袁忠岳148

想象借比喻在表象中穿梭 袁忠岳149

革命的真,善、美必须尽可能完满地统一在一个和谐的整体之中 公刘150

精巧的构思来自独特的感受和创造性的联想 安旗153

将普遍的东西凝缩于具体的生活断面之中 陆伟然156

特殊的具体事件,通过巧妙构思,反映了普遍的生活真实 冯至159

摄取一个生动的镜头,包着一团烧灼人心的火 何其芳164

寸简尺幅能写壮丽山河,园林盆景可仿雄伟自然 方牧167

侧面落笔,力避说破,欲放还收,含蓄蕴藉 李元洛169

从一点生发开去 尹在勤171

由博返约,寓繁于简 李元洛172

收得拢,放得开 林祁174

侧面入手,出人意外 丁力176

藏锋蓄势,曲径通幽 冯中一 侯书良177

独具慧眼的结晶 雷一扶178

“一串珠子他藏起了串儿” 曹长青 赵振鹏180

抓住“诗眼”,大胆联想,开拓意境 熊冬华181

要创造与众不同的、独特的艺术境界 沈仁康184

“写境”与“造境” 唐文斌188

应该不停地追求新的表现手法 沙鸥195

最好的语言,还是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 艾青199

五、语言、节奏和韵律199

向群众学习语言 田间201

根据群众语言的规律,创造语言 阮章竞204

熔古典“炼语”于新诗语言之炉 冯中一 鹿国治205

口语入诗,神情活现 晓雪207

语言要表现出美好的环境,美好的情思 郭小川208

锤炼字句,是努力去逼近事物本质并把它表现出来 臧克家209

炼字炼句,要炼出典型情绪和典型形象 李瑛212

加大语言密度,增强意象浓度 周佩红213

语言要有声、有色、有味、有动态感和立体感 周佩红215

诗,要求它的语言具有“跳跃性” 谢文利 曹长青217

以静制动 叶元章221

铸炼词语:虚作实写 陆伟然223

舒展又凝炼,豁达又细腻 杨匡汉 杨匡满225

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具有建筑美的意义 闻一多228

句法的整齐,促成了音节的调和 闻一多229

新诗要“大体整齐” 臧克家231

节奏的两种效用:鼓舞我们或沉静我们 郭沫若234

音乐性:犹如“丁当作响的流水” 郭小川236

随情选韵 李瑛238

有形,有声,情景俱生 刘章239

好诗押韵更显出它的美,坏诗押韵也不能使它增高声价 臧克家240

六、风格、技巧及其他245

诗的魅力从哪里来? 阿红245

“点”与“染” 杨光洁248

“气”与“韵”的统一 王颖249

明朗的又是含蓄的 沈仁康252

直白,也能出好诗 刘镇255

大胆的夸张,增强诗的感人力量 安旗256

准确,永远是诗人必须遵守的“法律” 李季259

比喻的作用,在于使一切无生命的东西活起来 艾青259

比喻宜求恰当,还要求精采 老舍261

比拟贴切,“不即不离” 古远清263

在正反,虚实的对比中闪光 余之264

反衬比正衬更有艺术力量 吕进267

讲点章法 吴士余269

要有一个点睛传神的诗题 黎生272

别开生面的起头,一下子吸引了读者 尹在勤273

“实下虚成”:结尾构成一种烟波无际的境界 李无洛275

标点中饱含着画面和感情 梁衡277

“警句象是诗的眼睛,明亮发光” 丁永淮279

组诗——合在一起的一曲和谐悦耳的交响乐 李季280

诗,要写出个人风格 苗得雨282

向前人和当代诗人学习写诗技巧 李季285

向民歌学习 李季287

提高辨别和塑造优美的形象的能力 何其芳288

好诗,总要给读者一点特殊的东西 陈习玲290

“真想不到!” 黄莲中292

希望写好诗——让人看得懂 艾青293

1982《新诗创作艺术谈》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王效天等编 1982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鲁迅诗解(1982 PDF版)
鲁迅诗解
1982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创作谈(1979 PDF版)
创作谈
1979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谈创作(1959 PDF版)
谈创作
1959 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文艺创作杂谈(1973 PDF版)
文艺创作杂谈
1973 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谈诗歌创作(1957 PDF版)
谈诗歌创作
1957 新文艺出版社
诗歌创作艺术浅谈(1990 PDF版)
诗歌创作艺术浅谈
1990 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
散文创作艺术谈(1984 PDF版)
散文创作艺术谈
1984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曲艺唱词创作谈(1982 PDF版)
曲艺唱词创作谈
1982 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小说创作艺术谈(1986 PDF版)
小说创作艺术谈
1986 南昌市:江西人民出版社
诗谈  下  诗歌创作艺术(1980 PDF版)
诗谈 下 诗歌创作艺术
1980 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新时期作家创作艺术新探(1991 PDF版)
新时期作家创作艺术新探
1991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新诗创作论(1990 PDF版)
新诗创作论
1990 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诗的艺术欣赏与创作(1979 PDF版)
诗的艺术欣赏与创作
1979 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谈生活、创作和艺术规律(1982 PDF版)
谈生活、创作和艺术规律
1982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新艺术创作论(1953 PDF版)
新艺术创作论
1953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