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地方戏曲选 第1集》求取 ⇩

晋冀鲁豫地区3

文献 资料3

纪念五四新文化运动晋东南文救总会成立——敌后方文化界的大团结(新华日报)3

晋东南文协正式成立(根据新华日报整理)4

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晋东南分会成立宣言(新华日报)5

彭副总司令在晋冀鲁豫边区临参会上的讲演(摘录第三节)(新华日报)8

彭副总司令在晋东南文化界“五四”纪念会上的讲演(摘录第三节)(新华日报)9

纪念“五四”与文联目前工作方针(默君)11

晋东南剧运走向统一(新华日报副刊)14

一年来的敌后文艺动态(蒋弼)18

我们戏剧运动的方向(史群)22

诗歌的道路(袁勃)23

新的时期与新的方向——对本区剧运的几点意见(许光)26

抗战三年来的晋东南文化运动——晋东南文化界第二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提纲(文代二次大会文选)34

团结的旗帜——记文协晋东南分会第二后会员大会(高咏)47

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晋东南分会第二届会员大会宣言(华北文艺)51

我对于华北敌后文艺工作的意见——在文协晋东南分会第二后会员大会上的讲演(徐懋庸)54

群众是我们的导师(野蓟)65

谈谈文艺的民族形式(流焚)67

民族形式,现实生活(刘备耕)69

关于“民族形式的主体”(张秀中)71

纪念鲁迅先生并谈当前文艺运动的二三偏向(流焚)74

林火致张秀中的两封信81

四二年晋冀豫区文化人座谈会纪要84

对症下药——希望于十五日文化人大集会(新华日报(华北版)社论)88

文化战线上的一个紧急任务(新华日报(华北版)社论)91

关于文化战线上的几个问题(李雪峰)94

数一数我们的家当(杨献珍)100

展开自由讨论(短评)(默君)115

眼睛向下(赵守攻)116

对文艺上主观主义的二三零感(袁勃)120

论“外行”(随感)(王春)124

目前文艺创作上的新趋向(张秀中)126

批评与团结(征)131

文艺下乡杂谈(华山)133

论好诗的条件(张秀中)136

纪念五四整顿我们的文风(社论)——论文化与大众的结合(新华日报)141

纪念“五四”对文化工作的点滴感想与意见(陈默君)145

文联一九四二年的工作总结及一九四三年的工作计划——在文联扩大的执委会上的报告(徐懋庸)151

文联扩大执委会发言纪要(秉圭)161

文化工作要配合群众运动——在文联扩大执委会的讲话(杨秀峰)170

深入实际了解群众配合现实斗争(林火)172

开展启蒙运动的一个关键(莫循)182

我们需要实践(萧征)185

一年来本区文艺运动的回顾与前瞻(张秀中)187

改造文艺、文艺工作者讨论特辑192

一点建议(韩进)193

从根本的改造着手(张香山)194

从做人谈起(贺彬)195

拿出自我批评的勇气来(备耕)197

努力作新的文艺工作者(王南)198

太行文艺界歪风一斑(徐懋庸)198

当前戏剧界的几个问题(啸秋)203

太行区模范文教工作者会议暨文教展览会开幕(文教大会纪念特刊)207

一九四五年太行区文教工作方针和计划——摘自李一清同志报告中第四部分(艺术)(文教大会纪念特刊)208

磐石同志总结报告——摘录自磐石同志在太行区文教会议总结报告中的第三部分的第三项(文教大会纪念特刊)209

戏剧组讨论概况(巩廓如)210

改造小花戏(巩廓如)217

太行区剧团概况(巩廓如)218

襄垣农村剧团的改造(毓明 叶枫)220

一等模范戏剧工作者王聪文(王礼易)225

标志着新民主主义文化道路的文教展览馆(大古 玉堂等)230

大会散记(展览馆)235

活跃的柏林文化组织(王韦)236

洪洞的农村剧团(郑东)238

阳南剧团的来历(《工农兵》)239

看戏十九天(志华)241

太岳一中业余剧团(《工农兵》)244

刘振中和寒光农村剧团(毓明)247

农村文化活动一斑(黎逸)251

晋东南文化界救国联合会简章草案(文代二次大会文选)253

晋东南文化界救国联合会工作纲领草案(文代二次大会文选)255

文总第二届第一次执行委员会(文代二次大会文选)256

沁河文艺协会简章(《大岳文艺》)259

太岳区戏剧协会组织简章(《工农兵》)261

晋冀鲁豫边区文化奖金暂行条例(《华北文化》)263

关于文艺工作若干问题的商榷(陈荒煤)265

继续向封建文化夺取阵地(王春)278

谈创造新文艺(朱穆之)288

艺术与农村(赵树理)292

关于写作中三个问题的意见(孙定国)296

关于农村文艺运动(陈荒煤)302

刘伯承司令员对宣传工作者的启示(刘备耕)305

写兵(孙定国)308

晋冀鲁豫边区文联一九四七年文艺工作座谈会记事313

华北文艺界协会成立大会记事315

为纪念抗战胜利周年发起《边区抗战一日》的写作运动321

一九四六年群众文娱创作评奖(卜克江)324

太岳行署颁发一九四六年文化奖金326

晋冀鲁豫边区政府教育厅为颁发文教作品奖金的通告329

晋冀鲁豫边区政府教育厅第一次文教作品奖金通告332

群众文艺创作上的几个问题(阮章竟)341

一九四七年北方大学艺术学院的一次创作运动348

创作运动实施纲领348

创作运动动员报告(光未然)350

创作运动总结报告(光未然)354

创作运动悬赏揭晓358

对于文艺创作运动的感想366

群众翻身诗歌座谈372

向群众学习诗歌,展开群众诗歌运动(孙定国)380

开展写快板运动(司马达)382

论赵树理的创作(周扬)386

向赵树理方向迈进(陈荒煤)399

赵树理怎样成为作家的?(王春)404

关于赵树理(陈艾)407

文艺随笔(史纪言)410

介绍《李有才板话》(李大章)411

人民文艺的杰出成果——推荐《李有才板话》(冯牧)414

赵树理怎样处理《小二黑结婚》的材料(董均伦)418

李文波营长的写作(鹿特丹)422

我怎样写稿(李文波)426

兵的诗人(方明)427

“群众翻身,自唱自乐”——在边区文化工作者座谈会上关于农村剧团的发言(朱穆之)430

农村剧团的提高(陈荒煤)444

旧艺人的新生活(夏青)447

两年来的太南剧运工作及目前存在着的几个问题(蒋平)455

太行三专署关于农村剧团的指示460

秧歌剧本评选小结(赵树理 靳典谟)464

农村剧团的旗帜——记太行人民剧团的成长(泽然)474

介绍武乡东堡村解放剧团(华含)479

道蓬庵农村剧团的经验——关于农村剧团方面问题的研究(璧夫)485

“不扛枪的队伍”——太岳阳城固隆村农村剧团介绍(夏青)491

介绍歌剧《王克勤班》(陈斐琴)499

《王克勤班》这类歌剧值得提倡(任白戈)503

晋冀鲁豫边区文联奖励《王克勤班》剧作505

纪念陈默君蒋弼高咏刘稚灵四同志(华北文化社同人)509

牺牲在革命根据地的文艺战士509

悼青年小说家蒋弼(高鲁)514

梅林之死(赛周)517

高志华同志传略(《工农兵》)519

难以压制的伤情(守攻)520

张秀中烈土传略(申春 整理)522

文艺期刊简介529

文化哨529

抗战生活530

新华文艺530

戏剧530

新地530

敌后方木刻531

文艺轻骑531

文化动员531

鲁艺校刊531

附:《鲁艺校刊》发刊词531

青年与儿童532

附:开场白533

新华增刊533

太岳文艺533

华北文艺534

附1:我们的愿望534

附2:《华北文艺》第三期的诗作(义米)535

附3:敌后文艺界的新声——《华北文艺》创刊号读后感(冰野)540

太行诗歌543

沁河文艺543

附:开头的话543

新美术544

华北画报544

华北文化545

附:杨献珍同志致张秀中同志的一封信545

诗风547

附:《诗风》小引(流焚)547

工农兵550

文艺杂志550

战场画报550

新大众550

新文艺551

北方杂志551

附:《北方杂志》要目552

太岳文化557

附:创刊的话(李哲人)557

文艺通讯559

太行文艺(《新华日报》太行版文艺副刊)560

附:《太行文艺》发刊词(太行文协编)560

新天地560

人民日报画刊560

太行文艺(月刊)562

附:《太行文艺》月刊要目562

晋绥地区637

文献 资料637

晋西北文化界为坚持团结抗战反对内战通电637

晋西文联成立大会声讨文化界汉奸通电639

晋西文联成立大会要求严惩凶顽通电640

全晋西文艺工作者到村选运动里去!641

给《西北文艺》(林枫)643

萧三同志的来信644

论“根据地文社”的建立——抗战日报社论(抗战日报)646

晋西北的新文化(操莹)648

一年来的晋西北新文化运动(常芝青)650

文化工作与群众运动(亚马)656

我们的任务——《吕梁文化》发刊词660

谈文艺与群众结合问题——为纪念“五四”二十五周年而作(亚马)661

谈我们写作的主题(卢梦)667

从主题的贫乏说起(卢梦)670

了解农村!了解农民!(卢梦)672

谈《金花》(林杉)674

谈《十二把镰刀》与《治病》的演出678

我们的戏剧路线683

座谈会纪事(谷军)684

部队戏剧座谈会纪事(更狄)687

关于戏剧运动的三题(亚马)691

谈边区群众剧运(胡正)697

晋绥剧运之前瞻(华纯 韩果 石丁 石丁 执笔)702

戏剧工作中一个新的探索——记《卖牛》的创作及其演出(石丁 林扬)708

关于戏剧工作的几点意见(肖秦)714

七月剧社三个月的工作(马琰)718

关于演秧歌剧与大戏的一点意见(紫池)720

吕梁山的孩子们——介绍吕梁抗战剧团(殷参)724

敌后戏剧战线上的一支劲旅——介绍战斗剧社(陈年)729

他们来自敌后方——介绍战斗剧社儿童演剧队(谷军)734

活跃在晋中平川的文工团(吴钢)740

记团拜会上的大秧歌舞(周文)742

介绍杨家坡群众剧团(伍陵)745

集体的突击——记黑峪口秧歌队(辛酉)748

一个民间剧社的成长——记临县任家沟剧团(鲁石)751

寺家塌的秧歌队及其创作(张竟 易风)755

蒲阁寨民兵演剧队(风林)760

《围困蒲阁寨》的编排和演出(风林)765

偏差——关于《丽萍的烦恼》(非垢)768

与非垢同志谈《丽萍的烦恼》(莫耶)774

关于《丽萍的烦恼》(叶石)780

与莫耶同志谈创作思想问题(沈毅)787

附:一篇小说的坎坷经历(莫耶)793

“七七七”文艺奖金缘起及办法796

“七七七”文艺奖金征文展期启事798

毛主席文艺方针下边区文艺的新收获——“七七七”文艺奖金获奖作品公布799

“七七七”文艺奖金公布以后——抗战日报社论802

敌后文艺运动的新收获——读晋绥边区“七七七”文艺奖金获奖作品(冯牧)806

肯定新现实的作品——看了“七七七”文艺奖金获奖作品后的一些粗浅的意见(希骞)812

对于《大家好》的评论(卢梦)823

谈《大家好》(马贻艾)827

关于《王德锁减租》(杨戈)834

《大家办合作》评介(西戎)837

评《闹对了》(叶石)840

关于《闹对了》(李文迪)844

《转移》读后感(文辛)846

一个文艺爱好者的反省(李欣)849

我们在劳动中改造着自己——“党校一部”通讯(林杉)855

我们讨论了生产运动中的文艺活动问题——“分局党校三部”通讯(分局党校三部通讯组)858

文艺之芽(普丁)861

论发育成长中的大众文艺运动(亚马)865

新文化的滋长——节录《晋绥解放区鸟瞅》第十四节(穆欣)874

《吕梁英雄传》序(周文)881

漫谈学习群众语言(马烽)887

读诗琐记(卢梦)890

对文艺创作上的两点意见(白冷)895

《王贵与李香香》读后记(芝膏)897

关于陈小元——一谈《李有才板话》(力群)904

章工作员和老杨——二谈《李有才板话》(力群)907

阎恒元及其他——三谈《李有才板话》(力群)912

《杨满仓办喜事》创作介绍(李文迪 克明)918

在《荒地》上——一本文艺刊物的读后感(赵戈)924

谈《三打祝家庄》的主题及其处理上的一些意见(林杉)928

略谈《三打》之排练(张焕 张翔)933

看了《三打》的演出以后(卢梦)938

介绍木刻剪纸展览会(穆欣)941

《人民画报》教育着我(力群)945

《人民画报》在杨家坡(苏光)947

年画展览观后(胡正)949

宣传画在土地改革运动中(严寄洲)952

刘有鸿的歌子(田家)954

介绍兴市音乐晚会(胡正)958

观感小记——写在美术展览及音乐晚会之后(白冷)962

努力向群众学习(苏光)964

关于四八年的年画(马烽)967

石宾同志传略973

牺牲在晋绥革命根据地的文艺战士973

晋西北行政公署明令褒扬赵石宾同志975

石宾同志给我的深刻印象(牛荫冠)976

悼石宾(芝膏 卢梦)977

忆念石宾同志(挺军)979

附:宴及其它(石宾)981

读石宾同志的诗以后(林容)985

悼丁基同志(战斗报社)988

哀悼白云山同志——雁北人民的歌手(艾石)991

悼愈胜同志(挺军)993

悼念李文辛同志(马烽 邵挺军 张友)996

文艺期刊简介1005

西北文艺(附目录)1005

吕梁文化(附目录)1007

文艺之页(附目录)1011

人民时代(附目录)1014

文艺丛刊1024

萌芽1024

新地1024

战斗通讯1024

青年文艺1024

战斗文艺1024

晋绥《人民画报》1024

洪涛文艺1025

每月文选1025

荒地1025

试笔1025

习作1025

1980《山西地方戏曲选 第1集》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山西省文化局曲剧工作研究室编 1980 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山西地方戏曲汇编  第6集(1982 PDF版)
山西地方戏曲汇编 第6集
1982 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山西地方戏曲选(1980 PDF版)
山西地方戏曲选
1980
山西地方戏曲汇编  第二集(1981年05月第1版 PDF版)
山西地方戏曲汇编 第二集
1981年05月第1版 山西人民出版社
山西地方戏曲汇编  第一集(1981年08月第1版 PDF版)
山西地方戏曲汇编 第一集
1981年08月第1版 山西人民出版社
地方戏曲选编  6(1984 PDF版)
地方戏曲选编 6
1984 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
地方戏曲选编  5(1982 PDF版)
地方戏曲选编 5
1982 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
地方戏曲选编  1(1980 PDF版)
地方戏曲选编 1
1980 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
山西地方戏曲汇编  第17集( PDF版)
山西地方戏曲汇编 第17集
四川地方戏曲选  1(1960 PDF版)
四川地方戏曲选 1
1960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地方戏曲集  第1辑(1956 PDF版)
地方戏曲集 第1辑
1956 艺术出版社
地方戏曲集  第2辑(1956 PDF版)
地方戏曲集 第2辑
1956 艺术出版社
地方戏曲集  第3辑(1957 PDF版)
地方戏曲集 第3辑
1957 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
地方戏曲集  第4辑(1957 PDF版)
地方戏曲集 第4辑
1957 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
山西地方戏曲选(1960 PDF版)
山西地方戏曲选
1960 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江西地方戏曲新腔选(1986 PDF版)
江西地方戏曲新腔选
1986 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