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与中国文化观念》
作者 | 宋永毅著 编者 |
---|---|
出版 | 上海:学林出版社 |
参考页数 | 421 |
出版时间 | 1988(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780510106X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713829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前言页1
序 胡?青 舒乙1
引言1
第一章 多重文化的冲撞、融合与老舍的文学世界4
一 满汉融合:童年人格、幼年审美观念、少年文化构成5
二 中西冲撞:国民人格、价值系统、自我战胜19
三 新旧交替:新文学的惯性与旧传统的痕迹28
第二章 西方文学的影响与独特的思想艺术41
一 “单一”与“综合”:狄更斯与走出狄更斯42
二 “温和”倾向:多元创作思想的渗透50
三 影响与超越:中西比较中的“改造国民性”思考57
四 深层思维:运思型范与语言结构62
五 美学风格:从滑稽走向“含泪的笑”73
第三章 东方伦理和中国文化的变态情欲80
一 压抑与释放:民族的病态人格与病态性心理81
二 变态与自渎:祥子、虎妞性悲剧的蕴奥91
三 传记与文学:作品中性爱描写的主体探源99
第四章 北平文化和中国人的性格109
一 仕与隐:北平士大夫文化的两极110
二 城与乡:现代与传统的东方式组合125
三 底色与中介:三百年旗人文化的积垢141
第五章 风俗研究和中国文化的人生模式148
一 “北京味”背后:独特的小说观与文化史观148
二 食与礼:风俗和民族意识的错位152
三 养育方式:“出窝儿老”形成的人生模式161
第六章 老舍之死和中国文人的古典生命观念172
一 气节和风骨:一种古典人格美的完成173
二 小说与现实:一类相似的死亡模式182
三 自杀与评价: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190
第七章 老舍作品的再版修改和中国文人的传统写作态度201
一 删削与修订:思想发展的一个侧面和印证204
二 避讳和推敲:在政治运动夹缝中的修订210
三 研讨和定稿:一个严肃认真的写作习惯238
第八章 五十年来的老舍研究之研究253
一 上篇:被逐渐认识和发现的老舍(1928—1949年)254
二 中篇:在一个固定框架中的老舍(1950—1976年)269
三 下篇;进入多维视野的老舍(1976—1987年)283
第九章 世界性的“老舍热”和各民族审美方式的异同304
一 择取与变形:三次世界性的翻译热潮305
二 传播与扩散:多重媒介的“国际旅行”318
三 视点与盲区:研究的世界性、民族性和审美个性326
第十章 《四世同堂》和老舍作品影视改编中的“走调”343
一 心理学与政治学:《四世同堂》独特的思辨主题344
二 逆导与剪裁:改编中常见的历史错觉348
三 共性与个性:再创造的当代性和局限性351
附录一 苏联老舍研究概述354
一 从滥觞到高潮:苏联老舍研究的总体勾勒354
二 创造性接受:苏联老舍研究的一些特点361
三 论证和方法:苏联老舍研究的不足368
附录二 老舍生平和创作年表374
附录三 本书主要参考书目408
一 欧美408
二 苏联409
三 日本411
四 中国412
后记419
1988《老舍与中国文化观念》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宋永毅著 1988 上海:学林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老舍与中国新文学
- 1994 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
- 老舍的小说世界与东西方文化
- 1992.06 兰州大学出版社
-
- 中国现代文学文库 老舍 3
- 1992 南京:译林出版社
-
- 中国现代文学百家 老舍 下
- 1998 北京:华夏出版社
-
- 中国现代文学百家 老舍 上
- 1998 北京:华夏出版社
-
- 老舍幽默论 纪念老舍诞辰九十周年
- 1989 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
-
- 中国人 观念与行为
- 1988 巨流图书公司
-
- 老子与中国文化
- 1996 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
- 老舍
- 1986 北京:人民出版社
-
- 艺术与观念 西方文化史
- 1991 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
-
- 老舍散文选
- 1984 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
-
- 文化精神与小说观念 中西小说观念的比较
- 1989 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
-
- 老舍的早期创作与中国社会
- 1987 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