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西革命史 1919-1949》求取 ⇩

第一编 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和大革命时期3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中国共产党皖西地方组织的建立(1919年5月-1923年5月)3

第一节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的皖西3

地理环境和经济概况3

帝国主义的侵略与掠夺5

封建主义的压迫与剥削7

农村无产阶级和半无产阶级的产生9

第二节 旧民主主义革命中皖西人民的斗争及失败10

辛亥革命中的皖西10

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12

手工业工人的初期斗争16

新文化运动的开展17

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时的皖西19

皖西人民对五四运动的响应19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21

第四节 五四运动后皖西反帝反封建的斗争24

六二学潮的掀起24

反对贿选第三届省议会的斗争26

驱逐六安反动县知事的胜利27

维护土地永佃权的斗争29

第五节 皖西党、团组织的初建31

小结33

第二章 皖西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反帝反封建群众运动的高涨(1923年6月-1927年7月)35

第一节 皖西地方党、团组织的发展35

中共寿县小甸集特支和团地委的成立35

中共六安特支和土门店小组的建立36

中共皖豫边区两个特支和霍邱县乌龙庙总支的建立37

第二节 党在皖西工作的开展38

在皖西旅外革命骨干中继续发展党、团员38

革命理论的学习和对各方面干部的培养39

工会和农民协会的组建41

中共北方区委对皖西大刀会的调查和争取43

第三节 皖西地区国共两党的第一次合作45

各县国民党党部的创设46

皖西人民对五卅运动的支援47

反帝反封建的群众运动持续开展48

国共两党联合进行的六霍和吴山庙起义50

第四节 北伐战争在皖西51

国民革命军第三十三军的组建51

国民革命军在皖西的战斗52

皖西人民对北伐战争的支援53

工农运动的迅猛发展54

第五节 对国民党右派的反击56

统一战线中争夺革命领导权的斗争56

中共安徽省临委和寿凤临时县委的成立58

小结59

第二编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63

第三章 党的八七会议精神的贯彻 革命由低潮向高潮的转变(1927年8月-1929年4月)63

第一节 大革命失败后皖西地区的形势63

国民党新军阀统治在皖西的建立63

国民党新军阀对皖西人民的残酷剥削64

蒋介石加强对皖西的军事控制65

第二节 皖西党组织的工作立足点的暂时选择66

中共寿凤临时县委的迁回和六安特别区委的成立66

中共和三十三军统战关系的继续维持68

皖西党组织的发展和城镇工作的进行69

第三节 皖西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70

暴动区域的确定和中共皖中特委、六霍县委的成立71

皖西党组织的建设72

皖西党组织对“左”倾盲动主义的抵制75

农民协会的恢复与发展76

第四节 皖西地区在武装起义前的斗争76

中共同大刀会和土匪斗争的策略77

农民武装的初建和士兵运动的开展79

经济政治斗争的兴起81

阜阳四九起义和霍邱“文字暴动”83

小结84

第四章 武装起义的全面爆发 豫东南和皖西革命根据地的创立(1929年5月-1930年4月)87

第一节 商南立夏节起义与豫东南革命根据地的创立87

立夏节起义的准备87

立夏节起义的胜利89

红三十二师的成立与创建豫东南革命根据地的斗争90

豫东南革命根据地的巩固与扩大92

第二节 六霍起义的全面爆发93

六霍起义的开始与中共六安中心县委的成立93

六霍起义的全面爆发94

红三十三师的诞生97

第三节 六霍起义成果的扩大98

七邻湾会议的召开98

工农革命军第三十五师的成立101

皖西革命根据地的形成102

小结104

第五章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形成 皖西苏区的巩固与发展(1930年5月-1931年4月)106

第一节 皖西成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106

中共鄂豫皖边区特委的成立和红一军的组成106

皖西苏区的巩固与向南扩展108

第二节 第一、二次反“围剿”的胜利110

皖西党组织反对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的斗争111

第一次反“围剿”的胜利115

中共皖西临时分特委及军、政机关的建立120

第二次反“围剿”的胜利122

皖西苏区的向北扩展124

第三节 皖西苏区的政权、武装和群众团体的建设127

苏维埃政权的建设127

地方武装的建设132

各群众团体的组织建设133

第四节 皖西苏区土地革命的开展137

各阶级对土地的占有情况137

土地革命的逐步进行139

土地革命的丰硕成果146

小结147

第六章 王明“左”倾机会主义对皖西北的统治 革命根据地由蓬勃发展到大部丢失(1931年4月-1932年10月)150

第一节 王明“左”倾机会主义在皖西北的推行150

中共皖西北特委的成立及其第一次扩大会议决议案150

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的成立及其对皖西北工作的决议154

皖西北苏区的内部“改造”156

张国焘制造的“皖西事件”157

第二节 第三次反“围剿”的胜利164

反“围剿”的准备和红二十五军的成立165

苏家埠战役的大捷166

皖西北苏区向东北方向的猛烈扩展170

第三节 皖西北苏区土地革命在老区的反复和新区的开展172

第四节 皖西北苏区的经济建设174

第五节 皖西北苏区文化教育和卫生事业的发展178

第六节 第四次反“围剿”的失败185

国民党第四次“围剿”的部署185

皖西北军民反“围剿”的失败187

小结192

第七章 皖西北军民保卫苏区的英勇斗争 革命根据地形势的逐步好转(1932年10月-1934年11月)195

第一节 皖西北军民的东线转战和革命根据地斗争的坚持195

红四方面军主力转移后皖西北的危急局面195

中共鄂皖工委和红二十七军的成立及其战斗198

红二十五军的重建和皖西北党、政、军的建设201

敌人大规模划区“清剿”的部署203

第二节 反“清剿”的胜利和根据地形势的好转203

皖西北红二十八军的组建及其战斗204

敌人划区“清剿”的失败205

第三节 第五次反“围剿”的开展207

敌人第五次“围剿”开始时的皖西北形势208

皖西北中心区保卫战的失败209

红二十八军的重建和皖西北严重局势的初步扭转211

内部错误肃反的重演及其严重恶果215

反“围剿”的继续坚持和红二十五军的战略转移219

小结224

第八章 皖西北革命力量的重新组建 游击战争的胜利开展(1934年11月-1937年7月)227

第一节 游击战争的坚持和新根据地的开辟227

红二十五军转移后皖西北地区的敌我形势227

红八十二师和第三路游击师的东线游击230

皖西北红二一八团的组建及其战斗231

红二十八军在皖西的第三次组建及反“清剿”的战斗233

中共皖西特委的成立和新的游击根据地的开辟236

老根据地斗争的坚持和反敌三个月“清剿”的胜利238

第二节 游击战争范围和游击根据地的扩大240

主力红军的外线作战和地方武装的内线活动240

便衣队的组建及其初期活动245

中共商南县委的成立及其坚持金刚台的斗争248

主力红军西进归来后的游击250

第三节 主力红军的分散活动和地方武装的协同作战255

敌后游击战争的开展255

便衣队的发展及其斗争策略的转变258

中共皖鄂边区特委的成立和打碉堡破围寨的胜利262

反敌秘密“清剿”的殊死战斗265

小结269

前方办事处的成立和党组织的发展273

第一节 皖西北游击区的开辟273

第九章 皖西北游击区的艰难曲折斗争 游击区军民对皖西根据地的支援(1930年4月-1937年7月)273

读书会的发展及其活动275

工农运动的发展和工农武装的初建276

秘密交通站的建立及其贡献278

第二节 皖西北游击区革命斗争的发展280

中共合肥中心县委的成立及其领导的斗争280

中共寿县中心县委的成立和瓦埠农民暴动282

中共皖西北中心县委的成立和革命斗争的高涨284

第三节 皖西北游击区军民艰苦卓绝的斗争289

中共合肥中心县委前仆后继的战斗289

中共寿县中心县委的重建和革命运动的持续发展292

第四节 皖西北游击战争的坚持298

中共皖西北特委、皖西北独立游击师的成立和革命形势的好转298

与苏区联系的打通和与主力红军的协同作战301

中共皖西北特委工作方针的转变303

小结304

第三编 抗日战争时期309

第十章 抗日统一战线的建立 皖西民族革命新高潮的兴起(1937年7月-1938年10月)309

第一节 鄂豫皖边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309

七七事变后的皖西地区形势309

青天畈谈判与九河签字310

新四军四支队的成立及其开赴抗日前线313

第二节 中共中央加强对皖西民族革命运动的领导315

中共安徽省工委的建立及其工作的开展316

皖西各中心县委和各县委的成立317

第三节 安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发展319

省暨各级动委会的成立319

抗日工作团和抗敌协会的组建322

皖西地区抗日的总动员323

皖西地方抗日武装的组建324

皖西地区抗日民主运动的兴起326

第四节 皖西军民奋起抗击入侵的日军328

日寇对皖西的入侵329

新四军四支队奋勇杀敌330

国民党爱国官兵的抗战333

皖西地方抗日武装的敌后游击战争的开展335

小结337

第十一章 国民党桂系反共高潮被击退 皖西人民对抗日战争的艰苦坚持(1938年10月-1945年8月)340

第一节 桂系对抗日统一战线的破坏及中共地方组织和新四军四支队的被迫转移340

桂系反共反人民活动的逐步猖獗341

新四军四支队从皖中的撤离343

中共鄂豫皖区党委的成立及其采取的应变措施346

中共皖西省委的成立及其组织大批同志的转移351

第二节 皖西大别山区抗日游击根据地和寿东南抗日根据地的开辟354

日寇对皖西地区的“扫荡”354

桂顽在皖西地区的反革命“清剿”和经济掠夺357

皖西大别山东部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开辟359

皖西大别山西部抗日游击区的开辟363

寿东南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和寿六合霍抗日游击区的开辟364

小结369

第四编 解放战争时期375

第十二章 皖西人民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新的敌后游击战争的开展(1945年8月-1947年7月)375

第一节 中共对皖西地区自卫战争的准备375

抗日战争胜利后的皖西形势375

中共皖西工委和皖西大队的成立378

中共寿六合霍工委、县政府和县总队的组建381

第二节 战略防御阶段的皖西斗争383

地方统战工作的进行384

皮旅突围到皖西的战斗387

皖西地区反“围剿”力量的增强和斗争的开展389

第三节 皖西国民党统治区的爱国民主运动393

青年学生反美和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斗争393

农工商的抗捐、抗税和抢粮风潮394

小结395

第一节 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398

第三纵队在皖西的战略展开398

第十三章 刘邓大军向大别山的挺进 皖西根据地的重建(1947年7月-1948年9月)398

张家店战斗的胜利402

皖西地方武装的配合和人民群众的支援404

第二节 皖西根据地的建设408

皖西区党委、皖西行署和皖西军区的成立408

解放区土地改革的初步进行415

对“左”的错误倾向的纠正420

党的新区政策的贯彻执行424

第三节 反“围攻”反“清剿”的胜利430

敌人冬季全面围攻被打破431

反敌春季的“清剿”436

皖西革命形势的全面好转442

小结446

皖西区党委扩大会议的召开449

第十四章 民主革命的最后胜利 皖西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1948年9月-1949年10月)449

第一节 皖西全境的最后解放449

对敌政治攻势的开展454

对敌军事打击的进行458

行政区划的调整和中共六安地委及专署、军分区的成立461

第二节 皖西人民的支前运动463

对淮海战役的支援463

对渡江战役的支援465

第三节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决议在皖西的贯彻470

剿灭残匪的胜利471

生产救灾工作的开展481

工商业和文教事业的恢复和发展485

皖西人民欢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490

小结491

编后记493

1987《皖西革命史 1919-1949》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陈忠贞主编;中共六安地委党史工作委员会编 1987 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北京革命文物  1919—1949(1991 PDF版)
北京革命文物 1919—1949
1991 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
兵工史料  第6辑(1986 PDF版)
兵工史料 第6辑
1986
邹屏工作笔记  1944年3月19-46年10月于淮安( PDF版)
邹屏工作笔记 1944年3月19-46年10月于淮安
平湖革命史纪事  1919-1949(1989 PDF版)
平湖革命史纪事 1919-1949
1989
长阳人民革命斗争史  1919-1949( PDF版)
长阳人民革命斗争史 1919-1949
中共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委党史资料征集编研办公室
南京革命史大事记  1919-1949(1986 PDF版)
南京革命史大事记 1919-1949
1986
革命斗争史大事记  1919-1949( PDF版)
革命斗争史大事记 1919-1949
株洲人民革命史略  1919-1949( PDF版)
株洲人民革命史略 1919-1949
北京革命史话  1919-1949(1991 PDF版)
北京革命史话 1919-1949
1991 北京:北京出版社
中国革命史话  1919-1949  第3卷  大革命潮(1995 PDF版)
中国革命史话 1919-1949 第3卷 大革命潮
1995 长沙: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
革命起义录  1919-1949(1989 PDF版)
革命起义录 1919-1949
1989 求实出版社
滦县革命史大事记  1919-1949(1993 PDF版)
滦县革命史大事记 1919-1949
1993 中共滦县县委党史研究室
淮阴县革命斗争史  1919-1949(1996 PDF版)
淮阴县革命斗争史 1919-1949
1996 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
广西革命战争史纪事  1919-1949(1999 PDF版)
广西革命战争史纪事 1919-1949
1999 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
大庆红旗飘壮乡(1978 PDF版)
大庆红旗飘壮乡
1978 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