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八十年史》求取 ⇩

第一节 鸦片战争前的国内外形势1

一 清王朝统治下的封建中国1

第一章 鸦片战争1

二 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侵略魔爪伸向中国8

第二节 严禁鸦片的正义斗争13

一 闭关政策与鸦片贸易13

二 严禁与弛禁的斗争19

三 林则徐及其领导的禁烟斗争24

第三节 鸦片战争的经过27

一 英国发动侵略战争27

二 英军侵犯东南沿海地区和琦善的屈辱求和30

三 奕山签订《广州停战协定》和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34

四 英国扩大侵略战争和爱国军民的奋起抵抗40

一 清政府妥协投降44

第四节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44

二 近代史上的第一批不平等条约46

第二章 中国社会的新变化和太平天国革命的兴起51

第一节 鸦片战后中国社会的新变化51

一 殖民地半殖民地城市的出现51

二 中国开始成为西方资本主义的掠夺场所53

三 早期买办阶级和产业工人58

四 群众反侵略斗争的继续60

五 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社会改革主张和爱国思想64

第二节 太平天国革命的酝酿70

一 人民群众遭受双重压迫和剥削70

二 农民反抗的纷起73

三 洪秀全、冯云山的早期活动76

一 从金田起义到永安建制83

第三节 太平天国革命运动的爆发和胜利发展83

二 从广西向南京的胜利进军87

第四节 清政府的反革命措施和湘军的出现92

一 清政府镇压革命的措施92

二 湘军的出现94

第五节 全国革命高潮的形成96

一 北伐、西征和天京外围的战斗96

二 各族人民纷纷起义101

第六节 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和政策109

一 《天朝田亩制度》109

二 政权建设113

三 圣库制度116

四 工商业政策117

五 妇女政策118

六 文化教育政策119

七 对外政策121

第三章 第二次鸦片战争和中外反动势力的结合124

第一节 战前欧美列强的侵华政策124

一 西方列强加紧侵略中国的形势124

二 虚伪的中立127

第二节 第二次鸦片战争132

一 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132

二 英、法联军侵占天津和《天津条约》137

三 英、法扩大侵略战争和《北京条约》139

四 《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严重危害145

第三节 沙俄鲸吞中国的大片领土147

一 侵占东北、西北大片领土147

二 中国各族人民反抗沙俄侵略的斗争153

第四节 清政府与外国侵略者结成反动同盟159

一 西太后发动宫廷政变159

二 中外反动势力结成军事同盟162

第四章 太平天国后期的斗争及其失败165

第一节 太平天国发生大变乱165

一 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部矛盾的激化165

二 杨韦事变168

三 石达开出走170

四 杨韦石事件给太平天国造成的严重危害172

第二节 挽救革命危局的艰苦斗争174

一 克服危局的有利形势174

二 重建领导核心和《资政新篇》175

三 摧毁江北大营和三河大捷180

四 摧毁江南大营,进取苏、浙地区183

第三节 太平天国革命的失败185

一 太平天国后期的政治形势185

二 第二次西征和安庆保卫战188

三 太平军抗击中外反动派的联合进攻,苏、浙战场的瓦解192

四 天京陷落,太平天国革命失败197

第四节 太平天国革命失败的原因及其历史意义199

一 太平天国革命失败的原因199

二 太平天国革命的历史意义202

第五章 各族人民起义的相继失败和农业生产的破坏与恢复207

第一节 各族人民坚持斗争与失败207

一 太平军余部和捻军继续战斗与失败207

二 贵州各族人民坚持斗争及其失败210

三 云南各族人民继续战斗及其失败210

四 陕、甘回民起义及其失败212

第二节 农业生产的破坏与恢复213

一 中、外反动势力破坏下的农村经济213

二 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停滞216

三 土地占有关系217

第六章 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的加深和洋务运动223

第一节 西方列强对清政府的控制223

一 联合侵华的 合作政策223

二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设立225

三 殖民化的海关制度226

四 外国公使驻京和清廷派遣使臣出访227

第二节 西方列强在华经济势力的扩张229

一 加强商品输入和原料掠夺229

二 非法增设工厂企业231

三 中国自然经济的分解232

第三节 外国教会势力的深入和反教会侵略的斗争235

一 教会势力深入内地235

二 传教士的侵略行径236

三 反教会侵略斗争的兴起241

四 反教会侵略斗争的发展244

第四章 洋务运动247

一 清朝统治集团分化为顽固派和洋务派247

二 洋务派举办的军事工业249

三 洋务派举办的民用性企业252

四 洋务派办海防和海军255

五 洋务派办教育256

六 买办资产阶级势力的发展259

一 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261

第一节 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和资产阶级维新思想261

第七章 近代民族资本的产生和新阶级力量的出现261

二 早期的资产阶级及其维新思想265

第二节 早期的无产阶级及其自发斗争270

一 中国无产阶级的早期状况及其特点270

二 无产阶级的早期斗争273

第八章 边疆危机和中法、中日甲午战争276

第一节 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边疆的侵略276

一 帝国主义列强侵华的新态势276

二 美、日觊觎台湾279

三 阿古柏政权. 沙俄对新疆的侵略281

四 英国侵略滇、藏286

第二节 中法战争288

一 法国侵略越南,窥伺中国288

二 中法战争的经过292

三 清政府 乘胜即收 与《中法会订越南条约》297

第三节 中日甲午战争299

一 列强在朝鲜的角逐和日本蓄谋发动战争299

三 日军大举进犯和爱国军民的浴血抵抗304

四 《马关条约》的签订及其对中国社会的严重祸害311

五 气壮山河的台湾保卫战316

第一节 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危机的急剧加深320

一 沙俄向中国最先伸出魔掌320

第九章 戊戌维新变法运动320

二 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326

三 美国 门户开放 政策及其实质330

四 群众反侵略、反压迫、反瓜分斗争的高涨333

第二节 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与维新运动的高涨339

一 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339

二 康有为与维新运动的兴起343

三 资产阶级改良派与封建顽固派、洋务派的论战353

四 变法维新运动的高涨357

第三节 戊戌变法及其失败360

一 百日维新360

二 戊戌政变362

三 戊戌维新变法运动的意义和教训367

第十章 义和团运动373

第一节 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和发展373

一 义和团在山东的兴起373

二 义和团在斗争中发展壮大375

三 义和团进入京、津383

四 席卷全国的反帝斗争高潮388

第二节 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侵略的英勇斗争393

一 帝国主义联合发动侵华战争和清政府 宣战393

二 义和团战斗在反侵略战争的前线399

二 清政府避战求和,日本不宣而战403

三 沙俄大举入侵东北和东北人民的抗俄斗争408

四 所谓 东南互保412

五 资产阶级对待义和团的态度,自立军起义和惠州起义415

第三节 中外反动派联合镇压义和团与《辛丑条约》的签订419

一 八国联军在北京的暴行419

二 中外反动派公开勾结绞杀义和团422

三 《辛丑条约》的签订424

第四节 义和团运动的历史功勋和历史局限428

第一节 帝国主义在中国的角逐和清政府的新政435

一 帝国主义侵略的加深及其相互角逐435

第十一章 人民群众反抗斗争的新高涨和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迅速发展435

二 清政府的新政444

第二节 人民群众反帝反封建斗争的新高涨448

一 反抗沙俄、日本侵略东北的斗争448

二 农民反帝反封建斗争的新高潮452

三 工人阶级的反抗斗争460

四 收回利权和反美爱国运动462

第三节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和革命小团体的建立470

一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470

二 资产阶级革命小团体的建立479

第十二章 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和革命形势的成熟483

第一节 同盟会的成立及其纲领483

一 孙中山与同盟会的成立483

二 三民主义--同盟会的纲领489

三 同盟会与保皇党的论战494

第二节 革命党人发动的起义与群众自发斗争的高涨500

一 同盟会领导和影响下的武装起义500

二 群众自发斗争的急剧高涨505

第三节 清廷伪立宪的破产与革命时机的成熟511

一 清政府的 立宪 骗局511

二 保路运动和四川保路同志军的起义519

三 广州黄花岗起义523

第十三章 辛亥革命527

第一节 武昌起义与各省响应527

一 武昌起义和湖北军政府成立527

二 各省响应和全国革命高潮539

第二节 南京临时政府545

一 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545

二 革命的政策措施551

第三节 中外反革命势力联合绞杀革命555

一 虚伪的中立555

二 袁世凯的再起和帝国主义操纵下的南北议和558

三 袁世凯窃夺政权565

第四节 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和经验教训570

第十四章 资产阶级共和国理想的破灭与北洋军阀黑暗的统治的确立576

第一节 袁世凯的反动统治及其覆灭576

一 袁世凯的独裁卖国与反袁 二次革命576

二 袁世凯复辟帝制的丑剧585

三 反袁护国战争和洪宪帝制的覆灭593

第二节 帝国主义操纵下的军阀割据602

一 府院之争与张勋复辟602

二 护法运动,资产阶级共和国理想的破灭608

第三节 各族人民反对俄、英等帝国主义分裂我国边疆的斗争612

一 反对沙俄分裂和侵吞北部边疆的斗争613

二 反对沙俄侵吞新疆的斗争617

三 反对英国侵吞西藏的斗争619

第十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曙光621

第一节 中国民族工业昙花一现的繁荣621

第二节 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和觉醒629

第三节 新文化运动632

第四节 中国人民欢迎伟大的俄国十月革命主义革命640

第十六章 文学、史学、哲学和科学技术概述644

第一节 文学644

第二节 史学655

第三节 哲学660

第四节 科学技术673

后记680

1985《中国近代八十年史》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王承仁,吴剑杰编著 1985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近代中国八十年(1983 PDF版)
近代中国八十年
1983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中国新聞八十年史(1972.05 PDF版)
中国新聞八十年史
1972.05 中国新聞社
中国最近三十年史(民国17.12 PDF版)
中国最近三十年史
民国17.12 商务印书馆
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  600  中外经济年报  1  民国二十八年( PDF版)
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 600 中外经济年报 1 民国二十八年
台湾:文海出版社
八十年代中国经济(1980 PDF版)
八十年代中国经济
1980 经济道报社
中国近八十年明史论著目录(1981 PDF版)
中国近八十年明史论著目录
1981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中国八十年代离婚研究(1995 PDF版)
中国八十年代离婚研究
1995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近五十年中国思想史(1997 PDF版)
近五十年中国思想史
1997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八十年代中国之最(1990 PDF版)
八十年代中国之最
1990 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
近代八十年(1993 PDF版)
近代八十年
1993 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
八十年代的中国经济(1992 PDF版)
八十年代的中国经济
1992 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八十年代的美国(1981 PDF版)
八十年代的美国
1981 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
八十年代中国语法研究(1993 PDF版)
八十年代中国语法研究
1993 北京:商务印书馆
近代风云八十年(1991 PDF版)
近代风云八十年
1991 北京:知识出版社
难忘的八十年  爱国作品近代篇(1993 PDF版)
难忘的八十年 爱国作品近代篇
1993 北京:语文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