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画论采英》求取 ⇩

目录1

前言1

例言1

第一章 论绘画的功能1

一 〔后汉〕王延寿1

二 〔魏〕曹植2

三 〔西晋〕陆机2

四 〔南齐〕谢赫3

五 〔唐〕朱景玄3

六 〔唐〕张彦远4

七 〔宋〕佚名6

八 〔明〕董其昌7

九 〔清〕王昱7

十 〔清〕董棨8

第二章 论绘画的修养11

(一)敦品11

一 〔宋〕郭若虚11

二 〔明〕李日华12

三 〔清〕沈宗骞12

四 〔清〕盛大士14

五 〔清〕松年15

一 〔明〕莫是龙16

(二)读书16

二 〔明〕李日华17

三 〔清〕王概等17

四 〔清〕唐岱18

五 〔清〕松年18

(三)贯通19

一 〔宋〕郭熙、郭思19

二 〔宋〕邓椿20

四 〔明〕王世贞21

三 〔元〕黄溍21

五 〔明〕顾凝远23

六 〔明〕李日华24

七 〔清〕王原祁25

八 〔清〕郑燮25

九 〔清〕方薰26

十 〔清〕董棨27

第三章 论绘画的体察30

一 〔战国〕韩非30

二 〔唐〕李嗣真30

四 〔唐〕张彦远31

三 〔唐〕张璪31

五 〔宋〕郭若虚33

六 〔宋〕苏轼34

七 〔宋〕罗大经34

八 〔宋〕李澄叟36

九 〔元〕赵孟頫37

十 〔明〕唐志契37

第四章 论绘画的继承40

一 〔宋〕郭若虚40

三 〔元〕赵孟頫41

二 〔宋〕郭熙、郭思41

四 〔明〕范允临42

五 〔明〕陈洪绶43

六 〔清〕唐岱43

七 〔清〕郑燮44

八 〔清〕方薰45

九 〔清〕沈宗骞45

十 〔清〕董棨47

第五章 论绘画的格法50

(一)本论50

一 〔南齐〕谢赫50

二 〔五代梁〕荆浩51

三 〔宋〕黄休复52

四 〔宋〕郭若虚54

五 〔宋〕刘道醇54

(二)支论55

一 〔明〕袁宏道55

二 〔清〕朱若极56

三 〔清〕方薰59

四 〔清〕董棨60

五 〔清〕郑绩60

一 〔唐〕张彦远64

(一)明理64

第六章 论绘画的理意64

二 〔宋〕苏轼65

三 〔宋〕韩拙65

四 〔宋〕张怀66

五 〔元〕黄公望66

六 〔明〕李开先67

七 〔明〕唐志契67

八 〔清〕朱若极68

九 〔清〕方薰68

十 〔清〕郑绩69

一 〔唐〕张彦远70

(二)立意70

二 〔宋〕郭熙、郭思71

三 〔宋〕佚名72

四 〔元〕汤垕73

五 〔明〕王履74

六 〔明〕恽道生74

七 〔清〕汤贻汾75

八 〔清〕沈宗骞76

九 〔清〕方薰77

十 〔清〕郑绩78

二 〔南北朝宋〕王微81

第七章 论绘画的构思81

一 〔东晋〕顾恺之81

三 〔唐〕符载82

四 〔唐〕张彦远83

五 〔宋〕欧阳修84

六 〔宋〕沈括85

七 〔宋〕邓椿85

八 〔宋〕陈善87

九 〔明〕唐志契87

十 〔清〕沈宗骞88

第八章 论绘画的形神91

一 〔东晋〕顾恺之91

二 〔唐〕朱景玄92

三 〔唐〕白居易92

四 〔宋〕沈括93

五 〔宋〕袁文94

六 〔宋〕邓椿95

七 〔元〕刘因95

九 〔清〕方薰96

八 〔明〕莫是龙96

十 〔清〕李修易97

第九章 论绘画的气韵100

一 〔唐〕张彦远100

二 〔宋〕郭若虚100

三 〔明〕王世贞101

四 〔明〕顾凝远101

五 〔明〕唐志契102

六 〔明〕恽道生102

七 〔清〕龚贤103

八 〔清〕唐岱104

十 〔清〕方薰105

九 〔清〕张庚105

第十章 论绘画的境界109

一 〔宋〕苏轼109

二 〔宋〕郭熙、郭思109

三 〔明〕董其昌110

四 〔明〕唐志契110

五 〔明〕李贽111

六 〔明〕李日华112

七 〔清〕朱若极112

九 〔清〕布颜图113

八 〔清〕恽格113

十 〔清〕方士庶117

第十一章 论人物画附肖像120

(一)人物120

一 〔汉〕刘安120

二 〔东晋〕顾恺之121

三 〔宋〕郭若虚121

四 〔宋〕佚名122

五 〔元〕汤垕124

六 〔明〕谢肇淛125

七 〔清〕沈宗骞125

八 〔清〕范玑126

九 〔清〕郑绩127

十 〔清〕松年128

(二)肖像129

一 〔宋〕苏轼129

二 〔宋〕陈造130

三 〔宋〕陈郁131

四 〔元〕王绎133

五 〔清〕沈宗骞134

(一)总论138

一 〔南北朝宋〕宗炳138

第十二章 论山水画附界画138

二 〔南北朝宋〕王微139

三 〔南北朝梁〕萧绎(传)140

四 〔唐〕王维(传)142

五 〔唐〕张彦远143

六 〔五代梁〕荆浩145

七 〔宋〕郭熙、郭思146

八 〔宋〕佚名147

九 〔清〕朱若极148

十 〔清〕汤贻汾151

一 〔五代梁〕荆浩153

(二)画树木法153

三 〔元〕饶自然154

二 〔宋〕郭若虚154

四 〔元〕黄公望155

五 〔明〕莫是龙156

六 〔清〕朱若极158

七 〔清〕蒋骥159

八 〔清〕方薰160

九 〔清〕钱杜162

十 〔清〕郑绩164

二 〔宋〕郭熙、郭思167

(三)画山石法167

一 〔宋〕郭若虚167

三 〔宋〕韩拙168

四 〔元〕饶自然169

五 〔元〕黄公望169

六 〔明〕唐志契171

七 〔清〕沈宗骞171

八 〔清〕方薰172

九 〔清〕钱杜174

十 〔清〕郑绩175

一 〔宋〕郭熙、郭思176

(四)画水泉法176

二 〔元〕饶自然177

三 〔元〕黄公望177

四 〔明〕唐志契178

五 〔清〕汤贻汾178

六 〔清〕唐岱179

七 〔清〕钱杜180

八 〔清〕郑绩182

十 〔清〕松年183

九 〔清〕戴以恒183

(五)点苔法184

一 〔明〕唐志契184

二 〔明〕沈颢185

三 〔清〕朱若极186

四 〔清〕笪重光187

五 〔清〕唐岱188

六 〔清〕方薰189

七 〔清〕钱杜189

八 〔清〕郑绩190

十 〔清〕松年192

九 〔清〕华琳192

(六)画时景法194

一 〔唐〕王维(传)194

二 〔宋〕郭熙、郭思195

三 〔元〕黄公望196

四 〔明〕沈颢196

五 〔清〕朱若极197

六 〔清〕唐岱198

七 〔清〕沈宗骞199

八 〔清〕汤贻汾201

十 〔清〕郑绩202

九 〔清〕蒋和202

(七)界画204

一 〔宋〕李廌204

二 〔元〕汤垕205

三 〔元〕饶自然206

四 〔明〕唐志契207

五 〔清〕沈宗骞208

第十三章 论花卉翎毛画212

一 〔宋〕郭若虚212

二 〔宋〕佚名213

三 〔元〕李衎215

四 〔明〕祝允明218

五 〔明〕李日华219

六 〔清〕邹一桂219

七 〔清〕郑燮220

八 〔清〕方薰222

九 〔清〕郑绩223

十 〔清〕松年225

一 〔唐〕朱景玄229

二 〔宋〕郭若虚229

(一)畜兽229

第十四章 论畜兽虫鱼画229

三 〔宋〕刘道醇230

四 〔宋〕佚名231

五 〔清〕郑绩232

(二)虫鱼233

一 〔宋〕佚名233

二 〔元〕汤垕234

三 〔清〕王概等235

四 〔清〕方薰236

五 〔清〕郑绩237

一 〔宋〕沈括243

(一)总论243

第十五章 论绘画的章法243

二 〔宋〕郭熙、郭思244

三 〔清〕王原祁245

四 〔清〕王概等246

五 〔清〕王昱247

六 〔清〕邹一桂248

七 〔清〕方薰249

八 〔清〕蒋和249

十 〔清〕蒋骥250

九 〔清〕华琳250

(二)分论251

一 〔明〕董其昌251

二 〔明〕李日华251

三 〔清〕恽格252

四 〔清〕沈宗骞253

五 〔清〕方薰254

六 〔清〕蒋和254

七 〔清〕董棨255

八 〔清〕王学浩255

十 〔清〕华翼纶256

九 〔清〕钱杜256

第十六章 论绘画的笔法260

一 〔唐〕张彦远260

二 〔五代梁〕荆浩260

三 〔宋〕郭熙、郭思261

四 〔明〕唐寅262

五 〔清〕笪重光262

六 〔清〕邹一桂263

七 〔清〕唐岱264

八 〔清〕沈宗骞265

九 〔清〕郑绩267

十 〔清〕张式268

第十七章 论绘画的墨法271

一 〔宋〕郭熙、郭思271

二 〔明〕唐寅272

三 〔明〕莫是龙272

四 〔清〕邹一桂273

五 〔清〕唐岱274

六 〔清〕沈宗骞274

七 〔清〕方薰275

八 〔清〕郑绩276

十 〔清〕松年277

九 〔清〕张式277

第十八章 论绘画的设色281

一 〔清〕笪重光281

二 〔清〕王昱282

三 〔清〕布颜图283

四 〔清〕邹一桂284

五 〔清〕沈宗骞285

六 〔清〕方薰286

七 〔清〕汤贻汾287

八 〔清〕钱杜288

九 〔清〕郑绩290

十 〔清〕张式293

第十九章 论绘画的款印297

(一)题款297

一 〔明〕沈颢297

二 〔清〕邹一桂298

三 〔清〕方薰298

四 〔清〕程庭鹭299

五 〔清〕钱杜300

六 〔清〕盛大士301

七 〔清〕郑绩302

九 〔清〕张式303

八 〔清〕孔衍栻303

十 〔清〕戴以恒304

(二)钤印304

一 〔唐〕张彦远304

二 〔清〕高秉305

三 〔清〕盛大士306

四 〔清〕钱杜307

五 〔清〕郑绩308

第二十章 论绘画的鉴藏312

一 〔唐〕张彦远312

二 〔宋〕米芾314

三 〔宋〕韩拙315

四 〔宋〕赵希鹄316

五 〔元〕汤垕317

六 〔明〕屠隆318

七 〔明〕张丑319

八 〔明〕唐志契320

九 〔清〕松年321

十 〔清〕陆时化323

历代画论作者小传327

1984《中国历代画论采英》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杨大年编著 1984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中国历代绘画之迷(1988 PDF版)
中国历代绘画之迷
1988 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
中国历代装饰画研究(1982.05 PDF版)
中国历代装饰画研究
1982.05
中国历代文论选  中(1981 PDF版)
中国历代文论选 中
1981 木铎出版社
诗画论  中国历代诗论画论编辑(1986 PDF版)
诗画论 中国历代诗论画论编辑
1986 桂林:漓江出版社
中国当代文学采英(1988 PDF版)
中国当代文学采英
1988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中国历代书画艺术论著丛编(1997 PDF版)
中国历代书画艺术论著丛编
1997 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中国现代文学采英(1988 PDF版)
中国现代文学采英
1988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中国历代文论选  中(1962 PDF版)
中国历代文论选 中
1962 北京:中华书局
中国历代英烈传(1985 PDF版)
中国历代英烈传
1985 郑州:河南少年儿童出版社
中国历代画家传略(1986 PDF版)
中国历代画家传略
1986 北京:中国展望出版社
中国历代人物画选(1985 PDF版)
中国历代人物画选
1985 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
唐诗小集  赵嘏诗注(1985 PDF版)
唐诗小集 赵嘏诗注
1985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中国历代笔记英华  中(1998 PDF版)
中国历代笔记英华 中
1998 北京:京华出版社
中国历代绘画图录(1981 PDF版)
中国历代绘画图录
1981 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中国历代画论选择(1988 PDF版)
中国历代画论选择
1988 哈尔滨:黑龙江美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