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国史纲》求取 ⇩

序 李新1

第一编 中华民国成立和北洋军阀统治开始1

(1912年1月——1916年6月)1

第一章 辛亥革命——中华民国成立1

第一节 资产阶级革命兴起1

一 帝国主义疯狂侵略1

目录1

二 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4

三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8

一 同盟会及其纲领10

第二节 同盟会及其领导下的革命运动10

二 同盟会与改良派的论战13

三 同盟会领导和影响下的武装起义17

第三节 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成立19

一 革命时机成熟19

二 武昌起义和湖北军政府成立23

三 其他各省的光复和独立26

四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29

第一节 北洋军阀的形成33

一 袁世凯小站练兵33

第二章 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33

二 加紧投靠帝国主义35

三 北洋常备军的建立和军阀势力的形成38

第二节 袁世凯夺取辛亥革命成果41

一 袁世凯的下台与上台41

二 南北谈判和清帝退位45

三 兵变威迫 迁都北京48

第三节 袁世凯实行反革命统一52

一 民国初年的内阁更易和政党分合52

二 袁世凯大借外债剪除异己55

三 二次革命58

四 白朗起义61

第四节 袁世凯专制独裁统治的深化65

一 破坏约法 逼选总统65

二 追缴议员证书 踢开国会68

三 政治会议和专制宪法71

第三章 袁世凯复辟帝制及其垮台75

第一节 洪宪帝制75

一 封建专制势力的猖獗75

二 帝国主义的纵容和“二十一条”78

三 筹安会和全国请愿联合会81

四 盗用“民意” 实行帝制84

一 孙中山领导的反袁斗争87

第二节 护国战争87

二 云南护国军起义90

三 护国战争93

四 帝国主义改变态度96

五 “洪宪”帝制的失败99

第三节 早期新文化运动102

一 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102

二 小资产阶级激进派的活跃106

三 新文化运动的开始108

第一节 军阀割据的形成和张勋复辟112

一 黎元洪就任大总统与新旧约法之争112

(1916年6月——1923年12月)112

第一章 皖系军阀的统治和孙中山的护法运动112

第二编 北洋军阀的分裂割据和混战112

二 帝国主义扶植下军阀割据局面的出现115

三 府院之争118

四 张勋操纵下的徐州会议122

五 张勋复辟及其失败127

第二节 皖系军阀的独裁统治和直皖两系的勾心斗角130

一 段祺瑞的卖国独裁政策130

二 直系和南方军阀的反皖斗争134

三 安福国会138

四 南北议和140

运动143

一 军阀的反动统治给人民群众造成的沉重灾难143

第三节 人民群众的反封建独裁斗争和孙中山的护法143

二 人民群众的反军阀独裁斗争146

三 护法运动149

第四节 新文化运动的继续发展153

一 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和新文化运动的发展153

二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和五四运动的爆发156

第一节 直皖战争160

一 直皖矛盾的加深160

第二章 北洋军阀混战和直系军阀政权的建立160

二 北方八省反皖同盟的建立162

三 直皖战争和皖系势力的衰败164

第二节 第一次直奉战争168

一 帝国主义在华盛顿会议上关于侵略中国的协定168

二 直奉矛盾的激化170

三 第一次直奉战争173

第三节 南北政府的对峙175

一 南方军阀的内部纷争粤桂战争175

二 吴佩孚的“武力统一”与南方军阀的“联省自治”178

三 孙中山北伐和陈炯明的背叛182

各地共产党小组的建立185

第四节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85

一 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和185

二 中国共产党的建立187

三 工农群众的反帝反军阀斗争189

第三编 国民革命的兴起和北洋军阀统治的倾覆193

(1924年1月——1927年4月)193

第一章 国民革命的发展和北洋军阀混战的加剧193

第一节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193

一 中国共产党制定革命统一战线政策193

二 孙中山致力改组国民党196

三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8

四 黄埔军校的建立与平定商团叛乱202

第二节 北洋军阀混战的加剧206

一 江浙战争206

二 第二次直奉战争209

三 北京政变212

四 奉浙战争和奉系的分裂215

五 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与军阀混战对中国社会经济的破坏218

第三节 国民革命高潮的来临221

一 国民会议运动和孙中山北上221

二 五卅运动与全国革命高潮的掀起225

三 广东革命根据地的统一和国民政府的建立229

一 段祺瑞重掌政权233

第四节 北洋军阀为反对革命暂时新联合233

二 善后会议236

三 奉直联合反对国民军239

第二章 革命战争的胜利发展与北洋军阀的溃败242

第一节 北伐前国民党内左右派的斗争242

一 廖仲恺被刺和蒋介石乘机扩权242

二 西山会议245

三 中国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248

四 中山舰事件和整理党务案251

一 国民革命军广州誓师254

第二节 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254

二 直驱两湖平定东南257

三 国民政府迁都武汉261

四 国民党二届三中全会的召开264

五 工农运动新高潮266

第三节 北洋军阀内部的分崩离析269

一 奉直两系在法统问题上的明争暗斗269

二 张作霖就任安国军总司令272

三 直奉内部继续分化274

四 西南军阀独立自固276

一 万县惨案与帝国主义新阴谋280

第一节 帝国主义干涉中国革命280

第三章 国民党右派的背叛与国民革命的失败280

二 英帝国主义逞凶与中国人民收回汉日、九江英租界283

三 南京事件与帝国主义向中国增兵286

四 蒋介石向帝国主义妥协289

第二节 蒋介石背叛革命与武汉国民政府的严重危机292

一 四一二反革命事变292

二 武汉国民政府的北伐讨奉296

三 武汉国民政府的严重危机299

第三节 思想文化的发展和斗争302

一 革命思想文化的发展302

二 封建买办思想的回潮305

三 社会科学上的训诂考据派和文学上的鸳鸯蝴蝶派308

四 国民革命前夜“科学与人生观”问题的论战311

第四编 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及其“安内攘外”政策314

(1927年4月——1937年7月)314

第一章 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和国民党314

内部各派系的纷争314

第一节 宁汉合流314

一 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和“清党运动”314

二 宁汉对峙和汪精卫的“分共”317

三 宁、汉、沪合流和国民党特别委员会的召开320

四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武装割据323

第二节 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和东北易帜325

一 宁汉战争325

二 宁粤对立328

三 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的召开和国民政府改组331

四 南京国民政府北伐和济南惨案334

五 皇姑屯事件与东北易帜337

第三节 南京国民政府初期的内外政策340

一 国民党二届五中全会的召开与“训政”的实施340

二 编遣会议的流产345

三 南京国民政府初期的外交和改订新约348

四 南京国民政府初期的财经措施351

五 国民党的三全大会354

第四节 国民党新军阀的混战358

一 蒋桂战争358

二 蒋冯之战与西北军的分化361

三 中原大战和扩大会议365

四 国民党当局对革命根据地和红军的三次军事369

“围剿”369

五 国民会议与蒋胡之争372

六 非常会议与国民党四全大会375

一 九一八事变379

第一节 日军武装侵略东北和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379

第二章 日军侵华和南京国民政府的“安内攘外”379

政策379

二 一二八事变381

三 国联调查团的活动384

四 伪满洲国的成立388

五 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390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设和全393

国抗日高潮的兴起393

一 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及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设393

二 全国抗日高潮的兴起396

一 热河与长城要塞的失陷及《塘沽协定》的签订399

第三节 日军侵华的加紧和国民党内部的分化399

二 察哈尔抗日同盟军的建立402

三 福建事变405

四 南京国民政府继续推行对日妥协政策408

第四节 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加强410

一 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形成410

二 国民经济发展的艰难曲折413

三 特务组织的建立和保甲制度的推行417

四 军事力量的强化和庐山军官训练团的设立419

五 对红军的继续“围剿”和红军长征的胜利422

六 蒋介石发起新生活运动和国民党对文化事业的控制426

步形成431

第一节 华北事变431

一 《何梅协定》和华北“自治运动”431

第三章 民族危机的新发展和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初431

二 日本对华北经济侵略的加紧434

三 民族资产阶级的厄运及其抗日倾向的增长436

四 国民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439

五 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443

六 少数民族抗日斗争的开展445

一 张学良和杨虎城对西北红军“围剿”的失败448

第二节 国民党当局对西北红军的“围剿”和西448

北地区抗日力量的初步联合448

二 中共制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和蒋阎对红军东进抗日的阻拦450

三 西北地区抗日力量的初步联合453

第三节 西安事变和南京国民政府政策的初步转变456

一 蒋介石逼迫张杨“剿共”456

二 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458

三 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461

一 卢沟桥的烽火464

第一节 从七七事变至八一三抗战464

第一章 日军大举侵华国民政府走向抗战道路464

(1937年7月——1945年8月)464

第五编 八年抗战 中华民国政权日趋衰败464

二 中国共产党号召全面抗战蒋介石发表庐山谈话468

三 平津失守和日本放弃“不扩大”政策471

四 八一三上海抗战 中国政府建立战时机构475

五 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480

第二节 抗日战场的军事发展483

一 日军入侵晋察绥 八路军首战平型关483

二 忻口会战 日军占领太原487

三 日军沿平汉和津浦路南侵 中国守军败退491

四 南京沦陷 国民政府迁都493

五 鲁南会战 台儿庄战役的胜利496

第三节 抗战初期国民政府的内政和外交500

一 国联和九国公约国会议的召开 各国对中国抗战的不同态度500

二 抗战初期国民党当局的对日妥协活动504

三 中国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506

四 第一届国民参政会509

第四节 正面战场的继续作战和敌后战场的开辟512

一 徐州失守和豫东作战512

二 武汉外围的保卫战516

三 日军进攻华南和广州的陷落519

四 敌后抗日战场的开辟521

第五节 群众性的抗战运动524

一 民众抗敌斗争的蓬勃发展524

二 抗日文化运动的高涨528

三 华侨的抗日爱国斗争532

第二章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535

第一节 抗日相持局面的出现535

一 日本侵华新方针535

二 汪精卫集团公开投敌537

三 国民党召开五届五中全会541

四 敌后抗日游击战争的广泛开展544

第二节 日军的有限进攻和国民党的反共磨擦547

一 日军对正面战场局部地区的进攻547

二 汪精卫集团在南京粉墨登场550

三 国民党制造反共摩擦553

第三节 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556

一 日本侵略者在沦陷区的经济掠夺556

二 日本侵略者在沦陷区的政治统治559

三 日本侵略者在沦陷区的暴行563

四 沦陷区人民的自发反抗斗争565

第一节 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后的中国战场569

一 皖南事变569

第三章 重庆国民政府的统治和敌后军民569

坚持抗战569

二 解放区军民坚持敌后抗日斗争572

三 美国支持中国抗战 中国军队入缅作战576

四 日本向国民政府施加军事压力578

第二节 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社会经济582

一 国统区民族工业的破产582

二 国统区农村经济的衰败585

三 四大家族官僚资本主义的垄断589

四 解放区经济的恢复和发展592

一 蒋介石《中国之命运》的发表595

第三节 国民党加强专制统治595

二 解放区军民再次击退国民党的反共逆流598

三 国民党强化专制统治的政策602

四 国民党对进步文化的摧残604

第四章 抗日战争的胜利608

第一节 豫湘桂作战和敌后战场的局部反攻608

一 日军在中南战场的新进攻608

二 国统区人民生活的困苦和人民民主运动的高涨611

三 敌后战场的局部反攻615

一 雅尔塔协定和波茨坦公告618

全国代表大会618

第二节 美国的扶蒋反共政策和国民党第六次618

二 美国的扶蒋反共政策621

三 国民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623

第三节 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626

一 苏联对日宣战和进军我国东北626

二 解放区军民的反攻和日本无条件投降629

第一章 国民党图谋重建专制统治632

第一节 国民党抢夺抗战胜利成果632

一 国民党和日伪合流632

(1945年9月——1949年10月)632

第六编 中华民国的覆亡632

二 国民党军抢占战略要地636

三 南京国民政府的经济接收638

第二节 国民党发动和平攻势642

一 重庆谈判和《双十协定》642

二 国民党挑动内战和马歇尔使华646

三 政治协商会议上的斗争649

四 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653

第三节 国统区人民反内战的斗争656

一 人民反内战运动的蓬勃兴起656

二 国民党对反内战运动的破坏659

一 国民党的军事部署和对中原解放区的进攻662

第二章 南京国民政府发动全面内战662

第一节 对解放区的大举进攻662

二 国民党军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665

三 国民党军对陕北解放区的进攻670

四 国民党军对山东解放区的进攻672

第二节 国民党统治区的经济恶化675

一 《中美商约》的签订和国统区的殖民地化675

二 国统区经济的恶化679

第三节 制宪国大的召开和人民的反美抗暴斗争682

一 制宪国大的召开和《中华民国宪法》的制定682

二 国民党六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和南京国民政府的改组685

三 南京国民政府庇护美军暴行和学生“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运动的开展687

四 台湾二二八起义691

五 资产阶级中间派政治幻想的破灭695

第三章 国民党统治走向崩溃699

第一节 蒋介石的“戡乱总动员”与国民党军在699

战略上的被动699

一 “戡乱总动员”与国民党六届四中全会的召开699

二 魏德迈来华与“托管满洲”的阴谋702

三 解放军三路南下 国民党军中原防御体系被突破705

四 人民解放军在各战场转入反攻 国民党军在战略上陷于被动709

五 国民党调整军事部署及其分区防御新战略的失败712

一 选举纠纷与“行宪国大”的召开716

第二节 “行宪国大”的召开和国统区政治经济716

的严重危机716

二 总统选举与蒋桂矛盾的加深720

三 国统区反蒋运动的继续高涨 国民党在政治上723

严重孤立723

四 金元券的发行和国统区财政经济的全面崩溃727

第三节 国民党军在决战中的溃败732

一 辽沈大战 东北“剿总”瓦解732

二 淮海决战 蒋军嫡系大部被歼735

三平津战役 北平和平解放739

一 蒋介石的“引退”742

第四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中华民国灭亡742

第一节 国民党的“和平”新攻势742

二 李宗仁的“求和”745

三 国民党“和平”攻势的破产748

第二节 新中国诞生 中华民国灭亡751

一 国民党军长江防线的崩溃751

二 京沪解放和南京政府南逃754

三 大陆解放 国民党军余部最后被歼757

四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62

后记764

1985《中华民国史纲》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张宪文主编 1985 郑州市:河南人民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新编家庭中西医实用全书  上(1998 PDF版)
新编家庭中西医实用全书 上
1998 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中国国民党史纲(1991年08月第1版 PDF版)
中国国民党史纲
1991年08月第1版
中华民国史料( PDF版)
中华民国史料
上海文明书局
中华民国政府大纲(1925.02 PDF版)
中华民国政府大纲
1925.02 商务印书馆
中华民国外交史纲(1995.01 PDF版)
中华民国外交史纲
1995.01 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
清宫繁华录  第7卷( PDF版)
清宫繁华录 第7卷
中华民国史料( PDF版)
中华民国史料
上海文明书局
中华民国史( PDF版)
中华民国史
戊辰学社
中华民国政府大纲( PDF版)
中华民国政府大纲
北京市:商务印书馆
中国国民党史纲(1991 PDF版)
中国国民党史纲
1991 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纲(1990 PDF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纲
1990 东营:石油大学出版社
中华史纲(1997 PDF版)
中华史纲
1997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中华民国简史(1989.07 PDF版)
中华民国简史
1989.07 哈尔滨市: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纲(1988 PDF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纲
1988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纲(1993 PDF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纲
1993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