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论经济学-市场经济理论探微》求取 ⇩

第一章更新观念与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论观念、论理念、论主义1

第一节观念、理念与主义1

一、什么是观念1

二、什么是理念2

三、什么是主义3

四、论主义4

(一)人类社会实践理念5

(二)主义的性质6

1、理念的绝对性6

2、主义的历史性6

3、主义的稳定性9

4、主义的现实性与多义性10

5、主义的发展性11

第二节两大主义的历史遭遇及其归一性研究12

一、关于资本主义及其历史发展上的修正13

(一)、关于资本主义13

(二)、资本主义的历史发展及其修正14

二、关于社会主义的历史发展及其固有物15

(一)关于马克思主义15

(二)关于列宁主义22

(三)关于毛泽东思想30

(四)结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32

三、两大主义的归一性研究32

(一)两大主义方法论的归一性33

(二)两大主义认知社会的归一性33

第三节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34

一、《本元论》回答了现代物理学新发现对唯物主义的挑战34

二、《法元论》回答了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对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挑战35

第二章更新观念与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突破性发展——论劳动、论资本、论决策管理职业38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历史遭遇38

一、马克思没有给攻击他的基本原理的人留下空子38

二、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创立及其历史发展41

三、马克思学说的历史遭遇,教条主义的失败43

四、人类精神的反思46

(一)什么是反思?反思什么?46

(二)反思:应对马克思抽象出《资本论》的前提进行研究47

第二节资本的扬弃与决策、管理、劳动49

一、关于劳动概念的反思49

二、资本的特殊职能分析51

三、劳动概念的开发56

(一)直接劳动56

(二)劳动中的固有物57

(三)脑力劳动体现着人的伟力60

(四)脑力劳动60

(五)劳动的概念61

四、现代劳动的特点61

五、劳动理念元劳——劳动的科学基本结构65

(一)劳动系统65

(二)劳动者概论67

第三节关于决策者与管理者的质论72

一、关于职业的概念73

二、管理者成为剥削者的条件74

三、管理者的分类75

四、管理者如何避免成为剥削分子75

五、阶级斗争不能导致管理集团的消灭76

第四节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矛盾斗争的由来与发展77

一、奴隶社会中的管理者与被管理者78

二、封建社会中的管理者与被管理者80

三、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管理者与被管理者84

四、资本的消亡与管理劳动的产生85

五、管理(领导)职业86

(一)资本主义管理系统向社会主义管理系统过渡的必然性86

(二)管理职业的属性剖析89

(三)小结93

第三章劳动资料——论占有、论股份制94

第一节关于对劳动资料的再认识94

一、物质劳动资料向精神劳动资料发展94

(一)资本功能对无业资本家的扬弃94

(二)精神劳动资料对占有观念的扬弃96

二、关于劳动资料的占有——所有制98

(一)现实对人的异化98

(二)工业社会、产品经济重占有99

(三)精神劳动资料的不可占有性100

(四)占有观念消亡,私有制才能消灭100

(五)私有制的本质是什么?需求分析101

(六)占有观念消亡的基础条件102

(七)全民所有制作为一种所有制,同样是一种占有观念的表现103

第二节关于西方国家所有制企业的产生与私有化104

一、垄断资本的破坏,国家所有制企业的诞生104

二、国有制企业不占有的占有悖论的解决——私有化(股份化)106

第三节关于在中国的全民所有制109

一、占有观念的传统力量109

二、先进分子思想的超前作用——全局观念、集体主义观点的产生110

三、精神批判不能代替物质的批判,物质力量还要物质去消灭112

第四节资本主义国有企业私有化和社会主义国家全民所有制变为多种所有制的分析115

一、资本主义国有企业蜕变为私有是历史的进步115

二、全民所有制变为多种所有制是占有观念存在下的现实的正确决策118

三、全民所有制企业必须掌握在利他的有职有业的管理者手中119

第五节股份制是悄悄地消亡占有观念实现公有制的过渡点120

一、无极而太级是绝对观念,是人类实践理念元121

二、占有观念产生和消亡的条件122

三、占有观念在市场经济发展阶段的两大走向123

四、马克思对占有观念消亡过程的概论123

五、必然过程的分析124

(一)怎样才能协作124

(二)协作到什么程度125

1、企业内部有协作——分工125

2、企业外部的协作——资本协作126

六、所有权的实质127

七、“个人”所有制对原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否定129

(一)在西方,股份制已经成为占统治地位的企业组织形式129

(二)工人参股运动130

(三)股权高度分散130

(四)“个人”所有制对原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否定131

八、新的劳动者阶层的产生与全民所有制被扬弃的对象131

(一)新的劳动者阶层产生敲响了资本家的丧钟131

(二)全民所有制被扬弃的对象分析133

1、我国国有化企业绝不走私有化道路134

2、公有制为主体的股份制不是私有化134

3、把笼统的不够明确的产权、变为比较明确的产权134

4、以利促进企业机制和企业行为合理化134

(三)决策者管理者、科学家专案和操作工人三位一体的劳动是现代生产力的核心,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35

九、股份制是悄悄地消亡占有观念实现公有制的过渡点136

第六节关于精神劳动资料对“占有”观念的否定140

一、直接劳动前的劳动分析140

二、精神劳动资料取得方法141

三、精神劳动资料的载体是知识分子142

四、科学的发展是人的伟力的体现——劳动的质论143

五、结论144

第四章劳动价值论——论价值、论分配145

第一节价值论145

一、一般价值论145

二、劳动价值论——需要分析147

(一)管理系统的需要导源于“人”的需要147

(二)需要的性质148

1、需要的层次性148

2、需要的多义性149

3、需要的同态性150

4、需要的随机性150

5、需要的约束性151

6、需要的“几”变性151

7、需要的稳定性152

8、需要的边界性152

(三)需要是管理系统的动源153

(四)抽象的需要与具体的需要154

三、论劳动的价值创造154

(一)劳动与破坏155

(二)劳动的价值创造过程156

(三)三位一体的劳动价值——科技价值论157

第二节论分配159

一、关于分配的历史论述159

(一)马克思的直接劳动价值论与历史性的悲剧159

(二)西方分配论——始终说不清的问题160

1、统计分配论160

2、边际效益分配论161

3、边际分配论中的悖论163

4、萨氏对马氏机制的批判164

5、分配论的深层机质——积累劳动与天然生产力167

二、分配的“历史的前提”探源168

(一)分配的“历史的前提”的表现形式168

(二)历史上的分配170

1、奴隶社会的分配形式170

2、封建社会的分配形式173

三、资本主义分配形式的历史演变175

(一)资本的积累和两极分化175

(二)老罗斯福的调整分配法案—《反托拉斯法案》176

1、反垄断法案的制定176

2、不自觉的承认决策管理才能的分配论177

3、老罗斯福政治经济学要点178

(三)分配的差别探源——“历史的规定”的研究181

1、X+1→y+1→Z+1之间的问题——系统稳定的机质181

2、人性的弱点(缺陷)182

四、罗斯福的宏观分配论182

(一)罗斯福对人性缺陷的抨击183

(二)人性缺陷的自发克服184

1、《新政策》、《新人权宣言》对资本主义观念的修正185

2、《新政策》经济学的宏观分配理论185

3、没有纯粹的资本主义——人性缺陷的自发克服189

(三)人性的缺陷的克服190

1、人性的缺陷探源190

2、人性缺陷的克服190

第五章科技价值论、现代生产力论——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96

第一节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的超前思想与邓小平对现代社会主义运动的理论的发展196

一、一般劳动与共同劳动196

二、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基础197

三、生产力的发展是以生产率的提高为标志的198

四、生产率的发展取决于精神领域的进步,取决于科学技术的发展199

五、马克思的预言今天已经见到曙光200

第二节论科学与技术201

一、论科学201

(一)关于人的认知能力202

(二)关于认知对象202

(三)关于实践203

二、论技术205

三、现代生产力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分析206

(一)关于“想好了”207

(二)关于“想好了才干”的“干”208

(三)生产力的实践性、现实性与发展性210

(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现代科学社会主义经济学说的理论前提211

第三节“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在传统观念上引起的冲击214

一、关于“人”214

二、关于“劳动”217

三、关于商品的价值创造218

四、关于对“占有”的冲击221

第四节教育是立国之本——生产力发展的基础223

一、教育是为了获得生产力的“既得力量”223

二、生活教育、生产教育、在校教育224

三、文化系统225

四、决策教育、管理教育、科技教育226

五、生产力背后的奥秘227

第六章元论经济学的前提与思考——论商品、论市场230

第一节无论经济学的前提230

一、对商品认识的归一性研究——商品的概念开发233

(一)关于商品的历史认知233

(二)商品的交换性与商品交换市场234

(三)市场经济234

(四)交换之中的等价物—货币234

(五)商品生产与社会制度无关235

(六)商品市场经济的历史遭遇235

(七)对商品的二重性应进行归一性研究235

二、商品的本质236

(一)商品基本属性——需求性分析236

(二)商品基本属性——外界对象分析238

(三)关于商品的本质239

三、元论经济学的公理性前提240

四、元论经济学的研究对象240

五、元论经济学的研究方法241

第二节元论经济学的思考242

一、元论经济学的科学基本结构243

二、市场活力与货币的主要职能243

三、服务者246

(一)服务的表现形式及其泉源246

(二)服务者应具备的素质247

(三)精神生产资料与天赋248

(四)间接服务(产品)背后的服务者——商品价值创造分析249

(五)服务对象250

(六)服务者与服务对象之间的关系,市场规律研究250

1、自由、平等与价值规律251

2、维护市场机制的根本条件251

3、对商品交换过程中平等、自由的人际关系的认知252

4、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对商品交换过程中平等、自由的应有的认识253

(七)建立和健全市场经济机制主要是确立商品的监护人—即法人代表254

1、市场的魔力254

2、商品监护人—法人代表255

3、社会主义国家商品监护人由谁来体现呢?256

4、法人代表分析256

1994《元论经济学-市场经济理论探微》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张顺江 1994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市场经济概论(1993 PDF版)
市场经济概论
1993 济南:齐鲁书社
城市经济理论探索( PDF版)
城市经济理论探索
西方经济学说与市场经济理论(1996 PDF版)
西方经济学说与市场经济理论
1996
市场经济法论(1995 PDF版)
市场经济法论
1995 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
市场经济概论(1993 PDF版)
市场经济概论
1993 哈尔滨: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出版社
市场经济理论探索与实践(1998 PDF版)
市场经济理论探索与实践
1998 北京市:中国经济出版社
市场经济概论(1995 PDF版)
市场经济概论
1995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市场经济导论(1992.11 PDF版)
市场经济导论
1992.11 长沙市: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
市场经济概论(1994 PDF版)
市场经济概论
1994 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市场经济概论(1998 PDF版)
市场经济概论
1998 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
市场经济论纲(1994 PDF版)
市场经济论纲
1994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概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新探(1995 PDF版)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概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新探
1995 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市场经济学概论(1997 PDF版)
市场经济学概论
1997 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市场经济引论(1996 PDF版)
市场经济引论
1996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市场经济学概论(1994 PDF版)
市场经济学概论
1994 北京:中国物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