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林体系综合效益研究与评价》求取 ⇩

第一章防护林体系综合效益研究发展与评述1

第一节 防护林体系的综合效益1

一、关于防护林体系的综合效益1

二、林业经营综合效益的理论依据3

三、林业经营综合效益的基本含义3

第二节 国内外关于森林综合效益的研究现状4

一、森林综合效益与国家发展的理论认识4

二、国外有关国家关于森林综合效益的研究5

三、评价方法与研究水平7

四、国内研究现状8

第三节 国内外关于森林水文生态效益的研究现状10

一、国内10

二、国外10

第二章黄土高原地区概况14

第一节 自然概况14

一、气候14

二、土壤15

三、地形地貌17

四、地质20

五、水资源21

六、森林植被22

第二节 农村社会经济概况24

第三章研究方法25

第一节 研究技术路线25

一、水土保持林体系综合效益监测网的建立25

二、总体研究方案与研究方法26

第二节 水土保持林体系生态效益研究方法28

一、水土保持林的生长与生物产量研究方法28

二、水土保持林体系气候效益研究方法34

三、水土保持林体系改良土壤研究方法35

四、水土保持林体系水文生态效益研究方法45

五、水土保持林树种“三料”价值研究方法61

第四章水土保持林的生长与生物产量64

第一节 主要树种的生长与生物产量64

一、人工刺槐林的生长与生物产量64

二、人工油松林的生长与生物产量78

第二节 林分密度与材积和生物产量81

一、人工刺槐林林分密度与材积和生物产量81

二、人工油松林林分密度与材积和生物产量92

第三节 灌木群落的生物产量102

一、晋西黄土残塬沟壑区沙棘分布及生物产量102

二、晋西黄土残塬沟壑区虎榛子灌丛生物产量104

三、晋西黄土残塬沟壑区次生林植被106

四、黄土高原主要灌木生物产量调查结果111

第四节 封禁流域植被自然恢复113

一、调查研究方法113

二、封禁流域植被自然恢复114

三、小结118

第五节 水土保持林的水分生产力119

一、人工刺槐林的水分生产力119

二、5种灌木的蒸腾和水分利用率128

一、水土保持林主要树种热值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137

第六节 水土保持林体系树种的“三料”价值137

二、水土保持林树种饲料和肥料价值分析158

第五章水土保持林体系的气候效益160

第一节 水土保持林的气候效益160

一、概述160

二、水土保持林的小气候效益160

三、水土保持林体系的区域气候效益170

第二节 水土保持林的能量平衡176

一、森林的能量平衡方程176

二、能量平衡方程中各分量的表达式及其确定方法176

三、黄土高原地区森林能量平衡各分量特征178

第三节 水土保持林的蒸散182

一、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林蒸散的一般特征183

二、小结185

第四节 灌木林小气候效益186

一、柠条林对光能的影响186

二、柠条林对温度的影响187

三、柠条林对空气相对湿度的影响191

四、几个重要关系的探讨192

五、小结193

一、乔木林对土壤的改良作用195

第一节 水土保持林对土壤理化性质的改良作用195

第六章水土保持林体系改良土壤效益195

二、灌丛植被对土壤的改良作用200

第二节 水土保持林地土壤的抗蚀性206

一、宜川、安塞试验区206

二、吉县试验区212

三、淳化试验区214

第三节 水土保持林林地土壤抗冲性220

一、宜川试验区220

二、淳化试验区232

一、不同林地实测剪切强度235

第四节 水土保持林地土壤的抗剪作用235

二、小结243

第五节 水土保持林根系固土作用245

一、灌木树种根系的固土作用及其预测245

二、人工刺槐林和人工油松林根系的固土作用254

三、人工刺槐林采伐后根系固土作用的衰退状况257

四、林木根系的抗拉力260

第七章水土保持林体系水文生态效益262

第—节 水土保持林植被冠层的水文作用262

一、黄土残塬沟壑区262

二、黄土丘陵沟壑区265

一、枯枝落叶层的蓄积及其动态变化276

第二节 枯枝落叶层的水文生态功能276

二、持水能力和截留降水279

三、阻滞径流速度282

四、削减地表径流量和冲刷量284

一、土壤水分入渗的计算与分析284

二、水土保持林地入渗性能分析287

三、入渗的空间分布288

四、人工降雨条件下土壤入渗规律的研究289

五、人工降雨条件下不同地类土壤入渗性能的对比分析291

一、水土保持林地土壤水分动态293

第四节 水土保持林地土壤水分293

二、黄土丘陵区油松人工林地土壤水分特征301

第五节 水土保持林地土壤水分物理性质306

一、标准地布设307

二、结果分析与讨论307

第六节 坡面地表径流与泥沙316

一、水土保持林坡面地表径流与泥沙316

二、人工降雨条件下林地坡面地表径流和泥沙规律321

第七节 小流域径流与泥沙341

一、小流域水土保持林拦洪减沙作用341

二、较大流域(吉县清水河流域)防护林动态变化对径流泥沙的影响350

第八节 水土保持林体系根际区土壤水分平衡354

一、水量平衡方程与动力平衡模型354

二、模型中分量的计算与确定356

三、根际区土壤水分平衡的分析359

第九节 水土保持林体系水源涵养作用362

一、森林水源涵养作用的机理362

二、不同条件下森林水源涵养作用的分析364

三、森林水源涵养作用层次和影响因素的分析366

四、晋西黄土区森林水源涵养作用的实验研究372

第十节 水土保持林体系的水质效应377

五、小结377

一、泥沙含量及级配378

二、主要水质指标的测验成果及其讨论379

三、小结383

第十一节 水土保持林造林整地工程的蓄水保土效益383

一、整地工程试验设计383

二、整地工程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386

三、不同造林整地工程入渗、产流、产沙分析390

四、整地工程土壤水分动态规律393

五、小结400

第八章人工水土保持林经济效益分析402

第一节 水土保持林体系经济效益分析中若干问题的探讨403

一、水土保持林再生产费用中的土地机会成本403

二、资金的时间价值分析404

三、水土保持林的效能与效益404

四、林分评价年限的确定405

五、水土保持林经济效益统计分析405

第二节 黄土高原不同地区水土保持林主要树种直接经济效益407

一、典型分析(以山西省吉县为例)407

二、其它地区分析成果(均以典型立地刺槐林为例)412

第三节 综合评述413

第九章水土保持林体系综合效益评价与预测416

第一节 水土保持林体系综合效益评价的理论基础416

二、水土保持林体系综合效益的特征420

三、水土保持林生态效益的经济基础425

四、水土保持林综合效益评价方法428

第一节 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430

一、原则430

二、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431

第三节 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建立方法431

一、指标权重确定方法432

二、群组决策方法434

三、判断数据的获取与识别436

四、内部依存的递阶层次结构436

五、地类单项指标的确定438

六、ABC 模糊分类法438

第四节 综合效益评价与预测系统(CBEPS)438

一、CBEPS 结构438

二、CBEPS 运行438

三、CBEPS 系统运行环境439

四、CBEPS 的应用440

1995《水土保持林体系综合效益研究与评价》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孙立达,朱金兆主编 1995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水土保持林(1986 PDF版)
水土保持林
1986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水土保持综合措施效益的试验研究(1958 PDF版)
水土保持综合措施效益的试验研究
1958
森林综合效益计量评价  森林综合效益评估论文选集(1990 PDF版)
森林综合效益计量评价 森林综合效益评估论文选集
1990
水土保持林学  上( PDF版)
水土保持林学 上
西北林学院
水土保持综合措施效益的试验研究(1958 PDF版)
水土保持综合措施效益的试验研究
1958
冀西北黄土丘陵区复合农林业与水土保持综合技术研究(1998 PDF版)
冀西北黄土丘陵区复合农林业与水土保持综合技术研究
1998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太行山水土保持林劳造技术及效益研究(1991 PDF版)
太行山水土保持林劳造技术及效益研究
1991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水土保持经济林(1999 PDF版)
水土保持经济林
1999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水土保持林学(1992 PDF版)
水土保持林学
1992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农科教结合研究  机理、模式与效益评价(1995 PDF版)
农科教结合研究 机理、模式与效益评价
1995 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煤炭企业经济效益灰色评价系统研究(1994 PDF版)
煤炭企业经济效益灰色评价系统研究
1994 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
经济效益综合评价方法研究(1997 PDF版)
经济效益综合评价方法研究
1997 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
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研究(1997 PDF版)
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研究
1997 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
评价与争议  斯大林哲学体系研究(1998 PDF版)
评价与争议 斯大林哲学体系研究
1998 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水土保持减水减沙效益计算方法(1994 PDF版)
水土保持减水减沙效益计算方法
1994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