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条件下犯罪与对策》求取 ⇩

前言页1

上编 总论3

第一章 市场经济与社会治安的关系3

第一节 市场经济的概述3

一、市场经济的概念3

二、市场经济发展的历史轨迹5

第二节 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历史必然性9

一、发展商品经济是社会主义的必经阶段9

二、改革经济体制的历史进程11

第三节 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复杂性和艰巨性15

一、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中管理上出现的真空和漏洞15

二、新旧体制的冲突和碰撞15

三、经济发展不平衡,严重束缚了市场的正常发育16

四、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和现代化本质同自然经济和半自然经济的矛盾18

第四节 社会治安的概述20

一、社会治安20

二、危害社会治安的主要因素21

第五节 市场经济与社会治安的内在联系27

一、旧的利益分配格局被打破,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矛盾28

二、物价上涨和通货膨胀29

三、经济环境有些混乱无序30

四、地区差别、城乡差别、贫富差别,民工潮成为必然30

第二章 市场经济对社会治安的影响33

第一节 市场经济对社会治安的积极影响33

一、为社会稳定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33

二、促进了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36

三、保障了预防与控制犯罪战略、战术的实现37

第二节 市场经济对社会治安的消极影响42

一、社会变革带来利益格局的调整,各种社会矛盾冲突加剧,原有的社会调控机制减弱或失去效能42

二、市场经济下社会结构的多元化为社会治安管理带来困难47

三、价值观念的扭曲、道德的蜕变、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盛行,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犯罪增长的最重要的社会心理根源49

第三章 市场经济条件下违法犯罪的基本状况、特点、规律与发展趋势52

第一节 市场经济条件下违法犯罪的基本状况52

一、犯罪的动态分析52

二、犯罪的结构分析58

三、犯罪的主体分析62

一、车匪路霸、劫机劫船等暴力型犯罪突出65

第二节 市场经济条件下犯罪的基本特点65

二、经济领域犯罪突出66

三、团伙犯罪突出68

四、流窜犯罪、跨地区跨国境犯罪日益突出70

五、重新犯罪日益严重71

六、犯罪主体年轻化72

七、犯罪手段智能化73

第三节 市场经济条件下违法犯罪的变化趋势73

一、我国90年代影响犯罪现象发展变化的主要因素74

二、90年代我国犯罪总量的变化趋势77

三、90年代我国重大案件的变化趋势78

四、几类主要案件的变化趋势78

第四章 市场经济条件下违法犯罪增长的因素81

第一节 转轨变型过程中存在的漏洞81

一、经济管理中的漏洞82

二、治安管理中的漏洞82

一、机制转换过程中的矛盾为腐败现象的产生提供了条件84

二、反腐败斗争不得力84

第二节 腐败现象及其诱发作用84

第三节 对外改革开放出现的新情况对犯罪的影响86

一、腐朽文化观念的渗透86

二、国际犯罪向我国渗透87

第四节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问题88

一、市场经济的开放性88

二、市场经济的竞争性89

三、市场经济的价值观被曲解91

一、贫富差距拉大93

第五节 社会心理失衡93

二、行为失范95

第六节 法制建设不完善95

一、立法方面的不完善95

二、执法方面的不完善97

第七节 教育失误98

一、学生流失98

二、教师流失99

三、某些陈旧的教育方式100

四、家庭教育的缺陷100

第一节 社会政策的概念与范围103

一、社会政策的概念103

第五章 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政策的实施与思考103

二、社会政策的范围104

三、社会政策在预防犯罪中的地位与作用112

第二节 社会政策的实施114

一、社会政策实施的含义及其基本原则114

二、社会政策的实施与犯罪控制117

第三节 社会政策的思考121

一、社会政策的成功经验122

二、社会政策存在的问题126

三、社会政策的若干建议128

第六章 市场经济条件下刑事政策的实施与思考131

第一节 刑事政策的概念和种类131

一、刑事政策的概念131

二、刑事政策的种类132

第二节 刑事政策的实施136

一、刑事政策实施的基本原则136

二、刑事政策实施的具体阶段138

一、刑事政策的成功经验140

第三节 刑事政策的思考140

二、刑事政策存在的问题143

三、刑事政策的若干建议145

第七章 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新举措148

第一节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回顾148

一、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方针的形成148

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方针的发展149

第二节 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新举措152

一、努力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152

二、大力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层基础工作157

三、对加强流动人口管理的分析与思考161

四、着力解决青少年法制教育中存在的问题165

五、做好对刑满释放、解除劳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的对策169

第八章 宏观控制与预防175

第一节 加强宏观控制与预防的重要性175

一、犯罪原因的复杂性175

二、犯罪问题的动态性175

三、市场经济社会的开放性176

一、宏观控制与预防措施的特点177

二、宏观控制与预防的目标177

第二节 宏观控制与预防的目标177

第三节 宏观控制与预防对策179

一、严厉惩罚犯罪,遏制犯罪的发展趋势179

二、建立和完善封闭型的控制预防体系181

三、建立和完善开放型的控制预防体系182

四、建立和完善社会防范体系182

五、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法制183

六、协调好社会发展与社会稳定的关系184

一、什么是社区控制和预防185

第一节 社区控制与预防的含义及其功能185

第九章 社区控制与预防185

二、社区犯罪控制与预防的功能188

第二节 社区控制和预防的原则191

一、因地、因时制宜的原则191

二、专门力量与群众参与相结合的原则192

三、治标与治本相结合的原则193

四、社区间密切协作的原则196

第三节 社区控制与预防的手段197

一、物质——组织性手段197

二、精神——文化性手段207

第一节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法律体系的现状与特点215

一、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法律体系的含义215

第十章 建立、健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法律体系215

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法律体系的内容216

三、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法律体系的现状与特点218

第二节 地方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法规的基本内容及评价221

一、地方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法规的立法状况221

二、地方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法规的基本内容222

三、对地方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法规的若干评价227

一、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法律体系的必要性230

第三节 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法律体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230

二、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法律体系的可行性232

第四节 创制《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本法》的若干立法建议234

一、建议法的名称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本法》234

二、建议尽快成立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立法机构235

下编 分论239

第十一章 走私犯罪的状况、特点、原因与对策239

第一节 走私犯罪的概述239

一、走私犯罪的概念239

二、走私犯罪的类型240

第二节 走私犯罪的状况与危害242

一、走私犯罪的状况242

二、走私犯罪的危害244

第三节 走私犯罪的特点247

一、走私犯罪大案、要案持续增长,个案值愈来愈大247

二、海上走私活动比较猖獗,犯罪活动已遍及沿海所有省份247

三、企业事业单位、国家机关、社会团体等单位走私犯罪日趋严重248

四、走私物品呈现高档化、多样化248

六、走私活动呈现群众性、集团性249

五、走私犯罪的手段更加多样化,装备日趋现代化249

第四节 走私犯罪的原因与条件250

一、国(境)内外商品的悬殊差价和巨额利润的刺激与诱惑251

二、严重地方保护主义和部门本位主义的庇护与干扰251

三、社会腐败现象的纵容与支持252

四、错误的社会观念和舆论的毒害与影响253

五、经济政策和制度上的漏洞与弊病254

六、国内市场管理的混乱与失控255

七、刑事制裁手段的疲软255

第五节 走私犯罪的社会预防对策256

八、域外走私集团的渗透256

一、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国产商品的国际贸易的竞争能力,缩小或逐渐消除境内外重要商品间的巨大差额258

二、加强海关、运输和市场管理防线的建设,增大预防和控制走私犯罪的效能258

三、反对地方保护主义,加强执法队伍的廉政建设259

四、加强缉私队伍和设备的建设,提高缉私和反走私的能力260

五、加强社会舆论的宣传与导向作用,纠正不正确的观念与看法260

六、以情报为先导,广泛发动群众检举走私犯罪活动261

第六节 走私犯罪的刑事预防对策262

一、刑事制裁手段在预防走私犯罪中具有特殊的重要作用262

二、预防走私犯罪的若干具体刑事对策263

三、有关走私犯罪的立法建议264

第十二章 毒品犯罪的状况、特点、原因与对策267

第一节 毒品犯罪的概念和类型267

一、毒品犯罪的概念267

二、毒品犯罪的类型268

第二节 毒品犯罪的状况与危害270

一、毒品犯罪的基本状况270

二、毒品犯罪的危害273

二、毒品犯罪集团化274

一、毒品犯罪国际化274

第三节 毒品犯罪的特点274

三、毒品犯罪武装化275

第四节 毒品犯罪的原因与条件276

一、受国际毒品犯罪浪潮的冲击276

二、地理环境方面的原因278

三、国内的社会因素278

第五节 毒品犯罪的社会预防对策280

一、开展社会禁毒教育280

一、强化禁毒专项斗争,严厉查禁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制贩毒品等犯罪活动,堵塞毒源281

二、建立戒毒治疗机构,开展戒毒活动281

第六节 毒品犯罪的刑事预防对策281

二、严厉禁止吸食毒品,最大限度缩小毒品的消费市场282

三、在重点省、区适时组织专项斗争283

四、积极开展禁毒领域的国际合作283

五、加强禁毒的法制建设283

第十三章 盗窃犯罪的状况、特点、原因与对策286

第一节 盗窃犯罪的概述286

一、盗窃犯罪的概念286

二、盗窃犯罪的类型287

第二节 盗窃犯罪的状况与危害288

一、盗窃犯罪的状况288

二、盗窃犯罪的危害290

第三节 盗窃犯罪的特点292

一、共同盗窃犯罪案件增多292

二、犯罪主体向多元化方向发展292

三、犯罪手段向现代化、智能化方向发展292

七、流窜作案是盗窃犯罪的又一个显著特征293

六、盗窃目标由过去的随机性向有明显的计划性和选择性发展293

五、盗窃国有财产案件增多293

四、盗窃犯罪向专业化发展293

八、内外勾结,监守自盗294

第四节 盗窃犯罪的原因与条件294

一、好逸恶劳、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思想及其生活方式的影响和腐蚀,是产生盗窃犯罪的直接原因294

二、经济落后与个人畸形需要之间的矛盾是产生盗窃犯罪的重要原因295

三、经济领域里的分配不公和社会上的腐败现象,是导致盗窃犯罪的重要因素295

四、盗窃犯罪与其他违法犯罪行为集于一身,恶性循环,助长了盗窃犯罪的增多295

五、人、财、物的大流动,给盗窃分子有可乘之机295

第五节 盗窃犯罪的社会防治对策296

六、制控、防范机制不健全和管理上的漏洞,为盗窃分子提供了作案条件296

七、执法不严,打击不力,是盗窃犯罪蔓延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296

一、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法制教育,进一步提高全民的法律意识,增强护法、守法观念297

二、进一步加强机关、厂矿、企事业单位的内部保卫工作和居民区的安全防范工作,建立健全以安全保卫责任制为中心的各项规章制度和防范措施297

三、充分发挥公安司法机关的职能作用298

四、积极推广技术防范措施298

五、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和防范流窜盗窃犯罪活动298

第六节 盗窃犯罪的刑事防治对策299

一、继续严厉打击盗窃犯罪,注意区分罪与非罪的界限299

二、盗窃犯罪的立法建议301

第十四章 诈骗犯罪的状况、特点、原因与对策305

第一节 诈骗犯罪的概述305

一、诈骗犯罪的概念305

二、诈骗犯罪的类型306

第二节 诈骗犯罪的状况与危害309

一、诈骗犯罪的状况309

二、诈骗犯罪的危害311

二、数罪交织、案中有案313

一、内外勾结的诈骗大案增多313

第三节 诈骗犯罪的特点313

三、诈骗国有、集体企业的案件增多314

四、诈骗犯罪的范围广,受害人多314

五、诈骗犯罪的主体呈现出“四多一高”315

第四节 诈骗犯罪的原因与条件316

一、新旧体制交替,在客观上为诈骗犯罪提供了条件和机遇316

二、管理混乱,漏洞百出,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为诈骗犯罪活动提供了方便317

三、党风和社会风气不正317

五、打击不力,以罚代刑,处罚不当318

四、崇洋媚外,盲目相信外商、港台商人318

第五节 诈骗犯罪的社会预防对策319

一、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和各项规章制度319

二、端正党风和社会风气,加强精神文明建设320

三、加强对经营、管理干部的思想和法制教育320

第六节 诈骗犯罪的刑事预防对策321

一、充分发挥刑事法律的威力,严厉打击诈骗犯罪活动321

二、诈骗犯罪的立法建议322

二、贪污贿赂罪的类型324

一、贪污贿赂犯罪的概念324

第十五章 贪污贿赂犯罪的状况、特点、原因与对策324

第一节 贪污贿赂犯罪的概述324

第二节 贪污贿赂犯罪的状况与危害325

一、贪污贿赂犯罪的状况325

二、贪污贿赂犯罪的危害326

第三节 贪污贿赂犯罪的特点327

一、贪污贿赂犯罪的大案要案逐年上升327

二、党政机关和执法机关贪污受贿严重328

四、贪污贿赂共同犯罪增多329

三、热占行业贪污贿赂发案率高329

第四节 贪污贿赂犯罪的原因与条件330

一、拜金主义的腐蚀330

二、权力缺乏制约330

三、体制转换过程中存在的制度漏洞331

四、政治思想工作薄弱332

五、反贪污贿赂立法、司法的不完善333

第五节 贪污贿赂犯罪的社会预防对策334

一、尽快确立完善市场经济体制334

二、强化权力制约机制335

三、提高国家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336

第六节 贪污贿赂犯罪的刑事预防对策337

一、严格执法,充分发挥刑罚的特殊预防与一般预防的功能337

二、完善惩治贪污贿赂犯罪的立法338

第十六章 团伙犯罪的状况、特点、原因与对策339

第一节 团伙犯罪的概述339

一、团伙犯罪的概念339

二、团伙犯罪的类型341

一、团伙犯罪的状况344

第二节 团伙犯罪的状况与危害344

二、团伙犯罪的危害345

第三节 团伙犯罪的特点347

一、团伙犯罪成员以青少年为主,“两劳人员”和女性罪犯所占的比例增多347

二、团伙犯罪所侵犯的客体比较广泛,亦不固定,具有多样性、复杂性和综合性的特点348

三、团伙犯罪的活动方式和组织范围具有一定的区域性和行业性,其犯罪活动日呈流窜性349

四、团伙犯罪的手段更加隐蔽狡猾,作案工具日趋现代化350

五、团伙犯罪的反社会性越来越强,社会危害性越来越大351

第四节 团伙犯罪的原因与条件352

一、各种腐朽意识的影响353

二、社会管理的失控354

三、劳改劳教人员的改造质量不高355

四、公安政治工作上的失误355

五、域外黑社会犯罪组织的渗透356

第五节 团伙犯罪的社会预防对策357

一、在综合治理方针的指导下,大力开展预防团伙犯罪的宣传教育工作357

二、采取“疏导、拆伙、帮教”的系统措施,提高预防团伙犯罪的工作成效358

三、肃贪倡廉,抓好公安政法机关的队伍建设358

二、重视团伙犯罪的理论研究,加强对犯罪情报的信息处理,提高公安政法机关的快速反应能力359

一、坚持“露头就打”的原则,把团伙犯罪解决在萌芽状态359

第六节 团伙犯罪的刑事预防对策359

三、善于运用和充分运用法律武器,依法从重从快打击各类团伙犯罪360

四、切实加强同境外特别是港、澳、台黑社会犯罪活动的斗争361

五、完善刑事立法,严厉打击团伙犯罪361

第十七章 车匪路霸犯罪的状况、特点、原因与对策363

第一节 车匪路霸犯罪的概述363

一、车匪路霸犯罪的概念363

二、车匪路霸犯罪的类型364

一、车匪路霸犯罪的状况366

第二节 车匪路霸犯罪的状况与危害366

二、车匪路霸犯罪的危害368

第三节 车匪路霸犯罪的特点371

一、气焰嚣张疯狂性371

二、犯罪团伙性371

三、犯罪活动公开性372

四、连续作案性372

五、单案触犯数罪的多373

六、交通沿线农民犯罪的多373

七、青少年犯罪多374

第四节 车匪路霸犯罪的原因与条件374

一、人、财、物的大流动374

二、拜金主义、利己主义的诱发影响375

三、农村基层党政组织软弱涣散、基层治保组织不健全375

四、旅客明哲保身意识严重,群体防范能力削弱376

五、警力严重不足,装备落后377

第五节 车匪路霸犯罪的社会预防对策378

一、动员全社会的力量,遏制车匪路霸犯罪的减少和发生378

六、铁路与地方条块分割,协调不一378

二、加强基层党政组织的建设,改变过去对车匪路霸无人管的状况379

三、在车厢和长途汽车上建立群防群治的防范体系379

四、改革和完善铁路治安管理体制,加强装备建设380

第六节 车匪路霸犯罪的刑事预防对策380

一、集中力量开展打击车匪路霸的专项斗争380

二、公安机关要强化侦查,快侦快破,为依法从重从快惩处犯罪分子创造条件381

三、必须紧紧抓住打击环节 ,增大严惩力度381

四、公、检、法三机关紧密配合,严格依法办案,确保案件的快侦、快破、快审、快结381

第十八章 偷越国(边)境犯罪的状况、特点、原因与对策383

第一节 偷越国(边)境犯罪的概述383

一、偷越国(边)境犯罪的概念383

二、偷越国(边)境犯罪的类型384

第二节 偷越国(边)境犯罪的基本状况385

二、持伪造假证件偷渡出境388

三、偷登外轮或国内远洋船舶或其它交通运输工具进行偷渡日趋盛行388

四、利用边境旅游进行偷渡388

第三节 偷越国(边)境犯罪的特点388

一、从海上组织偷渡突出388

五、非法持用因公护照偷渡时有发生389

第四节 偷越国(边)境犯罪的原因与条件389

一、偷越国(边)境犯罪的主体原因389

二、偷越国(边)境犯罪的客观原因389

第五节 偷越国(边)境犯罪的防治对策390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390

二、开展反偷渡专项斗争,打击组织、运送偷越国(边)境犯罪活动391

三、加强反腐败斗争,严肃查处见利忘义,徇私枉法人员391

六、堵疏并举,努力拓宽因私出国渠道392

四、完善改革管理措施,强化防范机制392

五、加强对反偷渡工作的宣传教育392

第十九章 拐卖妇女、儿童犯罪的状况、特点、原因与对策393

第一节 拐卖妇女、儿童犯罪的概述393

一、拐卖妇女、儿童犯罪的概念393

二、拐卖妇女、儿童犯罪的类型394

第二节 拐卖妇女、儿童犯罪的状况与危害395

一、拐卖妇女、儿童犯罪的状况395

二、拐卖妇女、儿童犯罪的危害397

一、犯罪手段简单398

二、共同犯罪多398

第三节 拐卖妇女、儿童犯罪的特点398

三、发案地区多为落后地区399

四、作案成员多为农民399

五、并发犯罪多399

第四节 拐卖妇女、儿童犯罪的原因与条件399

一、封建买卖婚姻的影响400

二、暴利的引诱400

三、被害人素质低下400

五、立法和司法不完善401

四、法制观念淡漠401

第五节 拐卖妇女、儿童犯罪的社会预防对策403

第六节 拐卖妇女、儿童犯罪的刑事预防对策404

一、严格执法、区分罪与非罪和罪与罪的界限404

二、拐卖妇女、儿童犯罪的立法建议405

第二十章 卖淫、嫖娼犯罪的状况、特点、原因与对策408

第一节 卖淫、嫖娼犯罪的概述408

一、卖淫、嫖娼犯罪的概念408

二、卖淫、嫖娼犯罪的种类409

一、卖淫、嫖娼活动的状况411

第二节 卖淫、嫖娼活动的状况与危害411

二、卖淫、嫖娼活动的危害413

第三节 卖淫、嫖娼犯罪活动的特点416

一、以追求金钱为目的,是当今卖淫、嫖娼违法犯罪活动的轴心416

二、卖淫、嫖娼违法犯罪活动的方式,随着打击形势的变化而变化417

三、以“做生意”、“开酒店 等为掩护进行卖淫、嫖娼活动417

四、卖淫妇女文化程度小学、初中、高中的多,大学的少418

五、卖淫、嫖娼违法犯罪活动趋向团伙化418

二、社会经济不平衡,是促使卖淫、嫖娼活动泛滥蔓延的一个重要因素419

一、各种消极因素和腐朽思想的影响,是当今卖淫、嫖娼活动迅速蔓延泛滥的思想基础419

第四节 卖淫、嫖娼违法犯罪的原因与条件419

三、黄色文化泛滥,为卖淫、嫖娼活动起了示范作用420

四、社会防范机制削弱,为卖淫、嫖娼活动提供了方便420

五、某些领导的错误认识,助长了卖淫、嫖娼活动的蔓延421

第五节 卖淫、嫖娼违法犯罪的社会防治对策421

一、加强宣传教育工作421

二、加强防范管理422

三、加强对卖淫、嫖娼活动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423

二、有关卖淫、嫖娼的立法建议424

一、严格执法、严厉打击卖淫、嫖娼犯罪424

第六节 卖淫、嫖娼犯罪的刑事防治对策424

第二十一章 赌博犯罪的状况、特点、原因与对策426

第一节 赌博犯罪的概述426

一、赌博犯罪的概念426

二、赌博犯罪的类型427

第二节 赌博犯罪的状况与危害429

一、赌博犯罪的状况429

二、赌博犯罪的危害430

二、赌博在农村相当普遍,城市也十分突出433

一、参赌的人多面广,赌博对象呈现大众化433

第三节 赌博犯罪的特点433

三、赌博形式多种多样,并由复杂化向简单化发展434

四、赌注越来越大,一次输赢成千上万元,甚至十几万元434

第四节 赌博犯罪的原因与条件434

一、赌博是剥削阶级思想的腐蚀,对货币拜物教的狂热追求,极端个人主义的恶性膨胀434

二、思想政治工作薄弱435

三、对赌博活动的危害性认识不足,是助长赌博活动泛滥的一个重要原因435

四、对赌博犯罪活动打击不力,为赌博犯罪活动滋长创造了条件436

四、加强行政措施,使参加赌博而又不构成犯罪的人受到应有的教育和处理437

三、广泛开展文娱活动437

第五节 赌博犯罪的社会防治对策437

一、各行各业的党政领导,都要亲自抓禁赌工作437

二、有组织有领导地发展全民性的法制教育437

五、狠刹赌博歪风,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438

第六节 赌博犯罪的刑事防治对策438

一、加强打击赌博犯罪活动的力度,捣毁一切赌场、赌窝,严厉取缔一切赌博和变相赌博的营业活动438

二、有关赌博的立法建议439

第一节 淫秽物品犯罪的概述440

一、淫秽物品的概念及认定标准440

第二十二章 淫秽物品犯罪的状况、特点、原因与对策440

二、淫秽物品犯罪的概念及类型442

第二节 淫秽物品违法犯罪的状况及危害443

一、淫秽物品违法犯罪的状况443

二、淫秽物品犯罪的危害445

第三节 淫秽物品犯罪的特点445

一、走私淫秽物品的犯罪屡禁不止445

二、制作、复制淫秽物品犯罪严重445

一、对淫秽物品管理不严446

第四节 淫秽物品犯罪的原因与条件446

三、贩卖、传播淫秽物品的犯罪活动突出446

四、法人犯罪时有发生446

二、打击淫秽物品犯罪的立法不够完善447

三、法人犯罪的推波助澜447

第五节 淫秽物品犯罪的防治对策447

一、提高认识,加强管理448

二、加强法制建设,运用法律武器打击淫秽物品犯罪活动448

三、强化防范机制448

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448

一、假冒伪劣商品犯罪的概念449

第二十三章 假冒伪劣商品犯罪的状况、特点、原因与对策449

第一节 假冒伪劣商品犯罪的概述449

二、假冒伪劣商品犯罪的类型450

第二节 假冒伪劣商品犯罪的状况与危害453

一、假冒伪劣商品犯罪的状况453

二、假冒伪劣商品犯罪的危害456

第三节 假冒伪劣商品犯罪的特点459

一、品种多,数额大459

三、隐蔽狡猾,危害性大460

二、规模大,涉及面广460

四、违法犯罪活动气焰嚣张,十分猖獗461

第四节 假冒伪劣商品犯罪的原因与条件462

一、“一切向钱看”、“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思想是诱发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违法犯罪的内因462

二、回扣风盛行,是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违法犯罪屡禁不止的一个重要原因462

三、地方保护主义是当今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违法犯罪猖獗的重要因素463

四、非法广告宣传,给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犯罪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463

五、新旧体制转换中的摩擦、碰撞和管理混乱是产生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违法犯罪的一个重要条件464

第五节 假冒伪劣商品犯罪的社会防治对策464

二、健全、完善法制,严格执法465

一、必须强化各级领导干部打击和防范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的观念465

三、截流断源,是防治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的最好措施466

四、继续强化新闻监督,是打击和防范假冒伪劣商品影响最大的一项措施466

五、加强广告管理,不让非法广告为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犯罪推波助澜466

六、加强综合治理466

第六节 假冒伪劣商品犯罪的刑事防治对策467

一、严格执行《产品质量法》467

二、严格执行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关于惩治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的决定》467

四、严格执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惩治贪污罪贿赂罪的补充规定》468

三、严格执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惩治假冒注册商标犯罪的补充规定》468

第二十四章 危害税收犯罪的状况、特点、原因与对策469

第一节 危害税收犯罪的概述469

一、危害税收犯罪的概念469

二、危害税收犯罪的类型471

第二节 危害税收犯罪的状况与危害472

一、危害税收犯罪的状况472

二、危害税收犯罪的危害474

一、手段多,狡猾诡秘476

第三节 危害税收犯罪的特点476

二、涉及面广,危害严重477

三、案件多,数额大478

四、集体企业偷税、抗税多,个体户更为严重478

第四节 危害税收犯罪的原因与条件478

一、国家、集体和个人之间的矛盾479

二、在税收管理上以权代法,以言代法479

三、执法不严,打击不力479

四、税务部门人员少和素质不高479

一、加强税收法制宣传,强化纳税人依法纳税的观念480

第五节 危害税收犯罪的社会防治对策480

二、增加税收征管机关追究行政责任、适用行政干预和制裁手段的条款481

三、严格建立健全和完善帐务管理制度481

四、提高税务干部的政治、业务素质481

五、加强税务机关同其他机关的密切配合482

第六节 危害税收犯罪的刑事防治对策483

一、区分罪与非罪的界限,严格依法打击危害税收的犯罪483

二、纠正“有法不依”、“以罚代刑”的错误484

三、有关危害税收犯罪的立法建议485

一、法人犯罪的概念486

第二十五章 法人犯罪的状况、特点、原因与对策486

第一节 法人犯罪的概述486

二、法人犯罪的类型488

第二节 法人犯罪的状况与危害490

一、法人犯罪的状况490

二、法人犯罪的危害492

第三节 法人犯罪的特点495

一、犯罪数额巨大,大案要案突出495

二、具有更大的隐蔽性和欺骗性495

一、关于法人犯罪原因的几种解释496

第四节 法人犯罪的原因与条件496

三、违法与犯罪并存,案中有案496

四、法人犯罪与自然人犯罪相交织496

二、市场经济的负效应498

三、体制转换过程中的漏洞499

四、法人管理的缺陷500

五、利欲的恶性膨胀500

六、法人犯罪意识的淡化501

七、对法人犯罪打击不力501

一、深化政治和经济体制改革502

第五节 法人犯罪的社会防治对策502

二、建立优良公正的竞争环境503

三、加强政治思想教育,提高经营者的商业道德504

四、健全与完善法人制度505

第六节 法人犯罪的刑事防治对策506

一、依法严厉打击法人犯罪506

二、端正惩治法人犯罪的态度,克服“以罚代刑”的现象507

三、坚持实行“两罚制”的原则508

四、加强法人犯罪的刑事立法509

一、环境犯罪的概念511

第一节 环境犯罪的概述511

第二十六章 环境犯罪的状况、特点、原因与对策511

二、环境犯罪的种类513

第二节 环境犯罪的状况与危害514

一、环境犯罪的状况514

二、环境犯罪的危害516

第三节 环境犯罪的特点517

一、犯罪客体的特定性517

二、犯罪主体的复杂性518

四、具有巨大的社会危害性519

三、犯罪主观方面的过失性519

第四节 环境犯罪的原因与条件520

一、环境犯罪的宏观原因520

二、环境犯罪的微观原因521

第五节 环境犯罪的社会防治对策524

第六节 环境犯罪的刑事防治对策525

第二十七章 计算机犯罪的状况、特点、原因与对策528

第一节 计算机犯罪的概述528

一、计算机犯罪的概念及构成528

二、计算机犯罪的类型530

第二节 计算机犯罪的状况532

第三节 计算机犯罪的特点533

一、在犯罪分子中,计算机工作人员占多数533

二、利用高科技技术手段作案533

三、计算机犯罪,给社会造成的损失严重533

四、计算机犯罪渗透面广,破坏性大534

五、计算机犯罪隐蔽性强,难以发现和侦破534

第四节 计算机犯罪的原因与条件535

一、计算机犯罪风险小、图利大,对犯罪分子具有巨大的诱惑力535

二、重应用,轻安全,使用计算机的安全意识淡薄535

三、规章制度不健全,管理混乱,缺乏必要的安全监察环节535

四、法制不完善,惩治计算机犯罪缺少必要的法律依据535

第五节 计算机犯罪的防治对策536

一、国外计算机犯罪的防治对策536

二、我国计算机犯罪的防治对策538

一、重大责任事故罪的概念542

二、重大责任事故罪的客观标准542

第一节 重大责任事故罪的概述542

第二十八章 重大责任事故犯罪的状况、特点、原因与对策542

第二节 重大责任事故罪的状况与危害544

一、重大责任事故罪的状况544

二、重大责任事故罪的危害546

第三节 重大责任事故罪的特点547

一、国家工作人员、集体经济组织的工作人员、群众自治经济组织中的管理人员、私营和个体企业的从业人员犯重大责任事故罪的占很大比例547

二、重大责任事故犯罪给国家、集体和公民个人经济上造成的损失巨大548

一、片面追求高额利润,为了赚钱不顾一切549

第四节 重大责任事故犯罪的原因与条件549

二、官僚主义和管理体制上的弊病550

三、职工法制观念淡薄,个人素质低下550

四、厂矿、企业内部管理混乱,有章不循,无章可循550

第五节 重大责任事故犯罪的社会防治对策551

一、加强政治思想、组织纪律与法制教育551

二、贯彻“安全第一”的方针,增强生产管理人员的事业心、责任感551

三、进行职业技术培训,提高业务素质552

第六节 重大责任事故犯罪的刑事防治对策552

一、严格依法办事,严厉惩处重大责任事故犯罪552

二、处理重大责任事故案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553

1995《市场经济条件下犯罪与对策》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魏平雄等主编;王霖霖等撰稿 1995 北京:群众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高等教育法学教材  犯罪学通论  第2版(1996 PDF版)
高等教育法学教材 犯罪学通论 第2版
1996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国外经济犯罪与对策研究(1997 PDF版)
国外经济犯罪与对策研究
1997
经济犯罪案件侦查(索书号:D(9)79.3 PDF版)
经济犯罪案件侦查
索书号:D(9)79.3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各国体育政策( PDF版)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各国体育政策
38种犯罪心理与对策(1988 PDF版)
38种犯罪心理与对策
1988
文教卫生法律知识讲话(1991 PDF版)
文教卫生法律知识讲话
1991 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理财价值观(1998 PDF版)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理财价值观
1998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旧唐书  第1至16册卷1至卷200下(1975 PDF版)
旧唐书 第1至16册卷1至卷200下
1975 北京:中华书局
市场经济条件下房地产开发与经营(1993 PDF版)
市场经济条件下房地产开发与经营
1993 北京:地质出版社
国际经济贸易法律大辞典(1993 PDF版)
国际经济贸易法律大辞典
1993 北京:华夏出版社
罪与刑  经济犯罪案件149例评述(1988 PDF版)
罪与刑 经济犯罪案件149例评述
1988 北京:新时代出版社
新刑法罪名司法解释适用全书(1998 PDF版)
新刑法罪名司法解释适用全书
1998 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
经济犯罪与对策(1989 PDF版)
经济犯罪与对策
1989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经济犯罪与防治对策(1992 PDF版)
经济犯罪与防治对策
1992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预防犯罪对策(1995 PDF版)
预防犯罪对策
1995 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