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投资史纲》求取 ⇩

第一章绪论1

引言1

第一节 新中国投资概况及其特点2

一、经济发展的速度起伏波动大,投资的升降更是大起大落5

二、生产的增长速度同消费增长速度脱节,同非生产性投资的增长脱节6

三、积累率的波动大,积累效率低8

第二节 立场:通向共产主义的伟大实践9

一、社会主义建设是前人没有进行过的事业10

二、对社会主义改革要有正确的认识12

三、正确地认识资本主义和继承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的遗产问题13

第三节 坚持实事求是和解放思想15

一、必须“实事求是”,必须“从既有的事实出发”15

二、必须解放思想,摆脱各种“左”的观念的桎梏17

第四节 投资概念19

一、什么是投资20

二、什么是投资项目27

第五节 投资体制29

第一节 建国初期的经济纲领与恢复国民经济的主要任务33

第二章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投资(1949—1952年)33

一、中国经济工作的出发点34

二、工作重心由乡村转到城市35

三、建国前后中国的经济状况35

四、革命胜利后国内外的主要矛盾36

五、建国以后恢复和发展生产对于人民政权的巩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36

六、经济建设的总目标:由农业国转变为社会主义的工业国37

一、国民党统治的旧中国,经济极为落后38

第二节 新中国的国营经济是在旧中国落后的经济基础上起步的38

二、没收官僚资本和帝国主义在华侵略资本,建立国营经济41

三、恢复国民经济是人民政权的当务之急43

第三节 恢复国民经济需要一个集中统一的经济管理体系46

一、接管官僚买办资本,需要有统一集中的管理体系47

二、稳定物价,打击投机倒把,也需要集中统一的管理体系48

三、统一财政经济,需要有一个集中统一的管体系49

第四节 初步确立集中分配投资的体制和先设计后施工的基本建设工作程序52

四、支持抗美援朝战争,也需要集中统一的管理体系52

一、确立了由中央各部分配投资的体制53

二、确立了对基本建设项目按投资限额管理的办法53

三、建立了先设计后施工的基本建设工作程序54

第五节 设立监督管理建设投资的专业银行——交通银行57

第六节 恢复时期的投资方向和投资布局60

第七节 恢复时期对投资的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65

一、五种经济成分并存,国家只能面向市场,引导市场65

二、引导金融资金脱离投机转向正常生产67

三、组织长期资金市场69

四、引导私营工商业的调整和改组72

第八节 恢复时期投资管理的主要经验73

第三章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的投资(1963—1957年)79

第一节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79

第二节 “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投资结构和投资布局83

一、“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83

二、“一五”计划的投资和项目84

三、“一五”时期的投资布局87

四、“一五”时期的投资对国民经济的影响88

第三节 建立高度集中统一的国民经济管理体系的背景89

第四节 高度集中统一的投资管理体制92

一、投资决策权集中于中央,项目审批权高度集中93

二、一切固定资产投资都纳入基本建设计划94

三、基本建设建筑物资由国家统一分配,施工力量由国家统一安排96

四、建立统一管理基本建设工作的专门机构97

五、建立基本建设投资管理的规章制度98

第五节 设立专门管理基本建设拨款的专业银行——中国人民建设银行99

第六节 投资规模上的两次小失误105

一、1953年的“泻肚子”:压缩流动资金增加基本建设投资105

二、1956年的“冒进”106

第七节 “一五”时期投资管理的主要经验108

第四章“大跃进”时用的投资(1968—1960年)118

第一节 三年“大跃进”对“二五”计划的冲击118

一、“二五”计划本来是积极而又稳妥可靠的118

二、探索;能不能找出一条高速建设社会主义的途径?119

三、毛泽东批评“反冒进”120

四、中共八大二次会议和“15年赶上美国”121

五、“左”的冲击:“七千亿斤粮食”和“钢铁翻番”122

六、庐山会议:从纠“左”转到“反右倾”124

第二节 改进管理体制的一次探索和“左”倾冲击125

一、改进体制的探索125

二、从改进体制转到企业下放128

三、下放投资项目审批权限128

第三节 “两本帐”的计划方法和投资层层加码130

一、“两本帐”的计划方法导致了层层加码130

二、投资规模失控的恶果133

第四节 “大跃进”时期的投资包干136

一、石景山钢铁厂首倡投资包干136

二、改进基本建设财务管理,推广投资包干137

三、变调:“投资一顶二,产量翻一番,速度快一倍”138

一、“以钢为纲”和钢铁翻番的高指标141

第五节 “以钢为纲”的投资结构和产业结构141

二、投资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失调144

第六节 地方自成体系的投资布局和工业布局148

第七节 大破规章制度,投资管理松弛153

第八节 建设银行初次撤并156

第五章经济调整时期的投资(1961—1965年)160

第一节 “八字方针”和调整进程160

一、“八字方针”的提出160

二、调整的第一阶段163

三、调整的第二阶段165

四、调整的第三阶段167

第二节 “全国一盘棋”和压缩投资规模169

一、重申“全国一盘棋”的方针,不许层层加码169

二、坚决压缩基本建设投资规模170

三、坚持综合平衡、按短线平衡172

四、压缩在建规模,停建大量项目175

第三节 严格财政信贷资金的分口管理178

一、釜底抽薪:加强财政信贷管理178

二、两个《六条》,加强财政银行的集中统一180

三、财政资金、信贷资金的综合平衡和分口管理181

第四节 调整投资方向184

一、加快农业、支农工业的建设185

二、加快轻工业的建设186

三、调整重工业内部结构,加强基础工业建设187

四、现有工业企业的关、停、并、转192

第五节 恢复集中统一的投资管理体制193

一、加强基本建设计划和立项的集中统一管理193

二、重申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恢复和重建投资管理规章制度195

三、严格自筹资金管理198

四、制订了划分基本建设投资与各项费用的标准199

五、严格施工管理199

六、组织设备成套供应200

七、恢复财政驻厂员制度200

第六节 为国家守计划、把口子的建设银行200

一、经济调整需要建设银行为国家守计划、把口子200

二、建设银行实行双重职能——财政职能和银行职能相结合202

三、“四按”拨款原则的确立206

四、参与计划、研究经济207

第七节 确立了首先保证简单再生产投资的思想207

第八节 工业企业试办托拉斯209

第九节 调整投资的主要成就212

一、投资规模得到了有效控制,财政状况有了显著好转212

二、投资结构有了改善213

三、国民经济主要比例关系趋于协调215

四、现代化建设的物质技术基础有所加强219

五、内地工业基础薄弱的状况有所改善223

第六章“十年动乱”时期的投资(1966—1976年)225

第一节 “文革”十年——投资转上了备战轨道225

第二节 以“三线”建设为中心的投资结构和投资布局229

一、从备战出发,建设“大小三线”229

二、再次突出钢铁工业,加剧了轻重工业的比例失调232

三、扭转“北煤南运”,加强了南方煤炭建设234

四、利用外国资金和技术,发展了石油化工工业235

一、重提建立地方工业体系236

第三节 重提建立地方工业体系和“块块为主”的计划体制236

二、再次提出“块块为主”的计划体制240

第四节 第二次投资大包干与“工改兵”241

一、第二次投资大包干241

二、“工改兵”243

第五节 1970年开始的投资持续膨胀245

一、经济计划的高指标与投资层层加码245

二、基本建设计划之外,简单再生产投资外加一块247

第六节 大破基本建设程序和投资管理制度249

第七节 建设银行又一次撤而复设251

第八节 一个怪胎:小型技措贷款252

第七章又一次急于求成时期的投资(1977—1978年)256

第一节 急于求成的两年徘徊256

一、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及其背景257

一、经济工作中的“拨乱反正”和紧缩整顿258

第二节 紧缩和整顿的开端258

二、整顿基本建设投资管理260

第三节 大干快上——一个大计划261

第四节 开辟“第二战场”和“22项”265

一、开辟“第二战场”和22个引进项目的形成265

二、“洋跃进”带来的问题267

第五节 投资结构和产业结构严重失衡270

第六节 经济体制、投资体制过于集中的矛盾日趋突出271

第七节 “拨乱反正”中的建设银行274

第一节 确立全党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276

一、拨乱反正,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276

第八章改革探索时期的投资(上)(1979—1984年)276

二、确立了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277

三、经济改革的探索和“双重模式转换”278

第二节 新的“八字”方针和投资领域的调整281

一、确定“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八字方针281

二、压积累、下基建是经济调整的关键284

三、调整的特点288

四、确立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概念288

第三节 建设方针的转变:走内含为主扩大可生产的道路292

一、重基建轻生产的恶果:设备更新欠帐严重292

二、确立现有工业是实现现代化基地的战略方针295

三、“六五”计划的经济建设方针297

第四节 “拨改贷”拉开了投资信贷体制改革的序幕299

一、把基本建设投资从财政拨款改为银行贷款的试点299

二、银行信贷进入投资领域303

第五节 投资管理体制的初步改革307

一、严格控制基本建设,放宽技术改造307

二、加强了投资项目执行基本建设程序不同工作阶段的管理312

三、推行投资包干和按合理工期组织建设313

四、勘察设计单位实行企业化试点318

五、建筑企业扩大自主权和承发包工程推行招标投标制319

六、成套设备和基建物资供应方面的改革322

第九章改革探索时期的投资(下)(1979—1984年)323

第一节 横向经济联合和横向资金融通323

一、经济改革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323

二、横向经济联合的发展呼唤广泛融通资金324

三、鼓励国内合资建设328

四、投资公司的兴起330

五、发行债券,发展直接金融331

一、制定颁发有关利用外资法规,设立外资管理机构332

第二节 对外开放和利用外资332

二、利用外资333

三、设立经济特区和开放14个沿海城市335

四、技术引进337

第三节 建设方针转移过程中投资结构的调整338

一、压缩重工业投资,增加轻工业和消费品工业的投资338

二、非生产性建设和住宅建设的投资得到加强340

三、能源、交通运输和原材料工业投资逐渐有所保证341

第四节 1982年和1984年的两次投资失控342

第五节 改革探索时期的建设银行348

一、建设银行机构的发展和职能变化348

二、广泛开展对项目可行性调查和投资信息调查352

三、加强大中型项目管理,大力支持国家重点建设354

四、积极推进投资信贷业务355

五、其它工作356

第十章经济体制全面改革时期的投资(上)(1985—1988年)357

第一节 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拉开全面改革经济体制的帷幕357

二、邓小平的改革目标——小康水平359

三、城市经济改革把建筑业和基本建设管理体制改革作为一个重要方面360

四、“七五”计划和全面改革364

五、中共十三大: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366

六、十三届三中全会:“七五”后两年转入治理整顿369

第二节 投资管理的简政放权和决策科学化370

一、投资计划管理上的简政放权370

二、项目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379

第三节 从“拨改贷”到投资基金制383

一、全面推行基本建设拨款改贷款制度383

二、建立基本建设基金制度388

三、组建国家专业投资公司,对基本建设基金实行经营管理391

第四节 从土地开发到建筑施工的全面改革391

一、上地和城市房屋综合开发392

二、设计改革393

三、材料设备供应实行承包和招标394

四、建筑业管理的改革395

第五节 制订沿海经济发展战略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397

一、全方位对外开放397

二、改善投资环境,鼓励外商投资398

三、利用外资、引进技术的成效399

四、境外发行外币债券有了发展400

第一节 金融改革和开放资金市场402

一、建立以中央银行为领导,国家专业银行为主体,多种金融机构并存和分工协作的金融体系402

第十一章经济体制全面改革时期的投资(下)(1985—1988年)402

二、发展了多种信用工具403

三、发展证券403

四、证券交易405

五、证券和股份制406

第二节 新的投资规模膨胀407

一、投资规模膨胀的主要表现408

二、投资膨胀的资金来源410

三、投资规模屡控不止415

四、投资规模膨胀的机制或原因421

第三节 改革时期的投资结构和投资布局424

一、能源工业投资虽然逐年增加,能源工业迅速发展,但供需矛盾仍十分突出424

二、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有所改善,但投资增长速度减缓,投资比重下降426

三、原材料工业投资增长较快,加工工业投资得到遏制,是这一阶段投资结构的特点之一428

四、农业投资超常规下降429

五、投资布局上向沿海、东部地区倾斜,中西部地区投资比重下降,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差距拉大434

第四节 投资效益和存在的问题435

一、投资效益各项指标的情况435

二、存在的问题441

三、治理整顿:中国经济开始又一次调整444

第五节 改革时期的建设银行446

一,全面推行“技改贷”,加强重点项目的管理446

二、发展贷款业务448

三、开展了贷款项目的评估450

四、开办证券业务453

五、发展储蓄业务454

六、发展国际金融业务455

七、直接投资456

八、发展资金市场456

九、建设银行向企业集团方向发展457

十、机构、人员的发展458

十一、建设银行成为兼有政策性银行和经营性银行双重性质的国家专业银行458

第十二章历史留给改革的课题——结束语460

一、在投资领域,如何贯彻实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原则461

二、如何从投资分配制过渡到国家计划指导下的投资经营制461

三、如何把投资的增量调节和存量调节结合起来462

四、如何促进生产力的转移463

五、如何在投资决策中考虑机会成本和规模经济的原则464

六、如何把金融体制的改革同投资体制的改革结合起来465

七、如何通过投资把科学技术成果转化为社会生产力466

八、如何合理地处理好消费与投资的关系466

九、如何为社会主义建设筹集资金469

十、在投资领域如何发挥好专业银行的作用?或者说建设银行改革和发展的方向如何470

主要参考文献474

1992《新中国投资史纲》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曹尔阶等著 1992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中国最新投资指南(1993 PDF版)
中国最新投资指南
1993 北京:今日中国出版社
中国投资指南(1982.05 PDF版)
中国投资指南
1982.05 经济导报社出版
中国投资  1999( PDF版)
中国投资 1999
创新投资(1999 PDF版)
创新投资
1999
新编中国通史纲要(1987 PDF版)
新编中国通史纲要
1987 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
中国投资指南(1982 PDF版)
中国投资指南
1982 经济导报社
中国史大纲  新编(1984 PDF版)
中国史大纲 新编
1984 精准出版社
中国史纲(1946 PDF版)
中国史纲
1946 大呼出版公司
中国投资必读(1994 PDF版)
中国投资必读
1994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中国证券投资最新指南(1993 PDF版)
中国证券投资最新指南
1993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犯罪侦查学概论学习指导书(1987 PDF版)
犯罪侦查学概论学习指导书
1987 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中国投资(1993 PDF版)
中国投资
1993 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
中国投资银行  中(1998 PDF版)
中国投资银行 中
1998 北京:中国民航出版社
国际投资新论(1995 PDF版)
国际投资新论
1995 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
最新中国投资指南  1994(1994 PDF版)
最新中国投资指南 1994
1994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