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及高层建筑配筋混凝土空心砌块砌体结构设计手册》求取 ⇩

目录1

第一章 概述1

第二章 材料3

第一节 综述3

第二节 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4

第三节 砌筑砂浆22

一、水泥22

三、砂23

二、白灰23

四、水24

五、添加剂24

六、颜料24

第四节 灌注混凝土(稀浆)25

第三章 混凝土空心小砌块砌体物理力学性能27

第一节 综述27

第二节 砌体各种强度及其相互关系28

一、砌体强度的平均值(fm)28

二、砌体强度的标准值(fk)28

三、砌体强度的设计值(f或fd)29

第三节 混凝土空心小砌块砌体的弹性模量和剪切模量31

第四节 混凝土空心小砌块砌体的其他物理性能34

一、砌块砌体重量34

二、砌块砌体热线膨胀系数35

三、砌块砌体干缩性36

四、砌块砌体蠕变36

五、砌块砌体热阻值36

六、砌块砌体声降系数37

七、砌块砌体墙耐火等级及其当量厚度37

八、砌块砌体墙截面特性38

第四章 荷载41

第一节 综述41

第二节 荷载效应组合42

一、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的荷载效应组合42

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的荷载效应组合43

第三节 活荷载44

一、各类建筑物活荷载标准值和准永久值系数44

二、屋面均布荷载45

四、设计墙、柱、基础的楼面活荷载折减系数46

三、设计民用建筑楼面梁的楼面活荷载折减系数46

六、动力系数47

七、砌体或隔墙自重47

五、施工、检修集中荷载及栏杆水平荷载47

八、门、窗及顶棚自重50

九、地面荷载51

十、压型钢板自重51

一、雪荷载标准值及基本雪压52

二、屋面积雪分布系数μr52

第四节 雪荷载52

第五节 风荷载53

一、风荷载标准值及基本风压53

二、基本风压调整系数53

三、风压高度变化系数54

四、风载体型系数55

五、风振系数59

第五章 配筋砌块砌体结构设计原则61

第一节 一般原则61

二、配筋砌体结构的最大适用高度62

一、配筋砌块砌体结构的结构形式62

三、建筑物变形和缝的设置63

四、结构变形的限值66

第二节 配筋砌块砌体结构和结构构件计算原则66

一、极限状态设计原则67

(一)承载力极限状态67

(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67

二、结构构件的可靠指标68

第三节 砌体墙设计原则69

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规定69

一、墙的连续性和支承条件70

二、竖向承重墙71

(一)竖向承重墙的破坏机制71

(二)洞口对墙体承载力的影响73

(三)由相交墙和楼板变形而产生的应力75

(四)承重墙的工程实例和受力分析75

三、剪力墙78

(一)建筑结构的楼板刚度79

(二)剪力墙的抗弯和抗剪80

(三)剪力墙与洞口关系82

(四)承重的剪力墙84

(五)垂直受力剪力墙84

(六)防止建筑物连续倒塌现象发生86

第四节 砌块砌体壁式框架结构设计88

第五节 砌块砌体框架结构设计90

一、配筋砌块砌体梁的设计90

(一)抗弯构件的单向配筋92

(二)抗弯构件的双向配筋94

(三)配筋砌块砌体梁的抗剪设计95

二、配筋砌块砌体柱的设计95

三、配筋砌块砌体壁柱的设计102

第六章 配筋砌块砌体结构构件设计107

第一节 配筋砌块砌体结构构件设计假定107

第二节 配筋砌块砌体结构构件的承载力计算108

一、配筋砌块砌体结构构件轴心受压承载力计算108

二、配筋砌块砌体轴心受拉构件承载力计算109

(一)单向配筋砌块砌体受弯构件承载力计算110

三、配筋砌块砌体受弯构件承载力计算110

(二)双向配筋砌块砌体受弯构件承载力计算113

(三)配筋砌块砌体墙平面外抗弯承载力计算114

1.全灌孔配筋砌块砌体墙平面外抗弯承载力计算114

2.部分灌孔配筋砌块砌体墙平面外抗弯计算115

四、配筋砌块砌体受弯构件抗剪计算115

五、配筋砌块砌体偏心受压构件承载力计算116

六、灌孔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砌体局部受压承载力计算123

(一)灌孔砌块砌体截面局部均匀受压承载力计算126

(二)梁底砌块砌体局部受压承载力计算127

第三节 配筋砌块砌体受弯构件变形计算130

一、配筋砌块砌体构件变形计算原理130

二、构件变形计算中所需要的截面特征值131

(一)受弯构件单向配筋131

(二)受弯构件双向配筋131

(三)砌块砌体抗弯抗裂强度设计值132

三、配筋砌块砌体结构变形计算132

(一)配筋砌块砌体简支梁在均布荷载作用下变形计算132

(三)其他受力构件变形计算133

(二)两端简支垂直构件在均布荷载和偏心受压荷载作用下的变形计算133

四、荷载长期作用对变形的影响134

(一)构件为单向配筋134

(二)构件为双向配筋134

第七章 抗震设计135

第一节 抗震设计一般要求135

一、设计范围和依据135

(二)不规则配筋砌块砌体结构136

1.竖向不规则配筋砌块砌体结构有5种136

(一)规则配筋砌块砌体结构136

二、总体设计要求136

2.平面不规则配筋砌块砌体结构有5种137

(三)楼屋盖刚度137

第二节 配筋砌块砌体结构抗震计算和抗震设计原则138

一、抗震计算原则138

(一)抗震墙结构的受力性能138

(二)剪力墙的刚度计算139

2.计算出洞高范围内一横条的变形141

1.先计算出实面墙(无洞)的毛变形141

3.计算各墙段的变形142

二、抗震设计原则146

(一)刚性、柔性、刚弹性楼屋盖146

(二)剪力墙的布置146

第三节 抗震结构计算149

一、各类建筑结构地震作用计算方法的选择149

二、重力荷载代表值150

(三)时程分折法150

(二)反应谱振型分解法150

(一)基底剪力法150

三、地震作用计算的各种参数选择151

(一)建筑结构地震影响系数a的选择151

(二)近震与远震的区分152

四、水平地震作用计算154

(一)基底剪力法154

(二)反应谱振型分解法157

1.结构第j振型i质点的水平地震作用的标准值157

2.水平地震作用效应(内力和位移)157

(一)j振型i层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158

(二)扭转地震作用效应158

五、地震扭转作用计算158

六、竖向地震作用计算159

七、地基与结构相互作用的影响160

八、地震作用效应与其他荷载效应的组合和效应系数160

第四节 配筋砌块砌体的抗震构造要求161

一、配筋砌块砌体与楼屋盖的连接161

二、配筋砌块砌体墙的构造要求162

(二)抗震墙设置连续竖向钢筋162

(一)配筋砌块砌体抗震墙的高厚比162

(二)预制板楼屋盖162

(一)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楼屋盖162

(三)设置钢筋的具体要求163

(四)配筋砌块砌体抗震墙的竖向和水平向构造配筋要求163

(五)受剪钢筋在墙内的配置166

(六)交叉墙的交叉处的处理166

(七)钢筋的焊接166

三、配筋砌块砌体抗震墙的边缘构件166

2.箍筋的配筋要求167

1.纵向配筋要求167

(一)窗裙梁的配筋要求167

四、配筋砌块砌体壁式框架构造要求167

3.裙梁箍筋的最小直径168

(二)壁式框架柱的配筋要求168

1.纵向钢筋要求168

2.箍筋的配筋要求168

(二)柱的配筋率169

(四)柱顶和柱底应设箍筋加密区169

(三)柱的轴压比值169

(一)柱的设计要求169

五、配筋砌块砌体柱和壁柱的构造要求169

(五)抗震设防烈度对于箍筋的要求170

第八章 配筋砌块砌体构造要求171

第一节 钢筋171

一、构件的最小配筋171

二、钢筋规格要求172

三、钢筋设置限制172

四、钢筋保护层173

六、钢筋的标准弯钩174

(二)抗弯钢筋的锚固174

五、钢筋的锚固174

(一)抗拉钢筋的锚固174

七、钢筋接头175

第二节 配筋砌块砌体墙的构造要求176

一、砌块砌体墙的最小厚度176

二、对交叉墙的要求176

三、墙体最小配筋率177

四、配筋砌块砌体墙的配筋示例178

一、配筋砌块砌体柱的最小尺寸179

第三节 配筋砌块砌体柱和壁柱的构造要求179

二、配筋砌块砌体柱的竖向配筋180

三、配筋砌块砌体柱的横向配筋(箍筋)180

四、配筋砌块砌体柱的分类和配筋示例180

(一)独立柱180

(二)壁柱180

(三)暗柱182

五、配筋砌块砌体柱的箍筋183

第四节 圈梁和过梁184

一、配筋砌块砌体连续梁和悬臂梁的纵向配筋185

第五节 洞口边配筋185

第六节 连续梁和悬臂梁的配筋185

二、配筋砌块砌体梁的箍筋186

第七节 其他构造要求188

一、配筋砌块砌体墙伸缩缝的处理188

(一)暗销钉法188

(二)普通作法189

二、螺栓的锚固189

(二)风管预埋190

(一)预埋电线接线盒190

三、预埋管道、接线盒等沟槽190

第九章 设计问题和设计例题192

第一节 模数问题192

一、单一模数制192

二、混合模数制193

三、砌块砌体墙竖向构件的尺寸193

四、窗间墙的尺寸194

五、采用200mm和100mm高的砌块混合组砌墙194

六、砌块砌体墙的转角195

第二节 设计步骤196

一、采用190mm厚的标准砌块196

二、增加施工监理196

三、逐步增加砌块强度等级196

四、部分监理的办法197

五、采用不同强度等级的砌块(含砂浆)197

六、增大构件尺寸197

七、采用加芯柱和少筋、配筋砌块砌体197

第三节 例题198

一、荷载收集199

二、地震作用计算200

三、计算内横墙各层承受的垂直荷载210

(一)楼屋面板传给内横墙的垂直荷载210

(二)由墙自重产生的垂直压力211

四、砌块砌体平均压应力和抗剪强度设计值计算212

五、砌块砌体的抗剪承载力验算213

六、内横墙的抗弯验算216

(一)砌体内拉、压应力计算217

(二)配筋计算218

一、材料购进、贮存和保管221

第十章 配筋砌块砌体的施工和监理221

第一节 施工准备221

二、试砌样板墙222

三、材料的制备和检查222

(一)砌块223

(二)砂浆223

(三)灌孔混凝土223

四、钉桩放线223

一、砌砌块224

第二节 施工224

二、铺砂浆225

三、灌混凝土226

第三节 夏季施工226

一、砂浆和砌体性能的变化226

二、夏季施工应采取的措施227

第四节 冬季施工227

一、砂浆和灌注混凝土性能的变化227

二、冬季施工应采取的措施228

一、砌块砌体抗压强度试验229

第五节 试验229

二、砂浆试验230

三、灌注混凝土的试验231

第六节 施工监理231

一、监理的目的231

二、施工监理范畴232

(一)验证材料232

(二)验证证明232

(四)检查灌注混凝土233

(三)检查灰浆缝233

(二)检查砂浆的内容233

(一)检查砂浆的配比和搅拌时间233

三、施工要求233

四、构造要求234

(一)检查基础234

(二)墙身监理234

(三)水的检查234

(四)有关圈梁的检查234

(九)灌注混凝土的施工监督235

(八)检查钢筋的施工235

(六)控制缝施工监督235

(七)检查楼板与墙身的连接235

(五)墙的厚度和高度有变化应检查的项目235

(十)检查管线沟槽预留和施工236

(十一)其他有关的检查和监理事项236

附录237

(一)砌块砌体T、十形截面特征值(按毛截面计算)238

(二)配筋砌块砌体平面外抗弯承载力计算系数243

(三)配筋砌块砌体墙平面外抗弯承载力405

(四)配筋砌块砌体梁和墙平面内抗弯承载力423

(五)配筋砌块砌体墙开裂截面惯性矩477

(六)配筋砌块砌体构件变形和内力487

(七)墙体剪切T、工、十字形截面系数494

(八)变形和刚度计算497

(九)全国部分市县地震基本烈度值514

(十)全国重点抗震城市表523

(十一)地震基本烈度10度区建筑抗震设防暂行规定524

参考文献525

1997《多层及高层建筑配筋混凝土空心砌块砌体结构设计手册》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王墨耕,王汉东著 1997 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设计  第2版(1995 PDF版)
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设计 第2版
1995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混凝土砌块建筑构造详图( PDF版)
混凝土砌块建筑构造详图
思慧新技术研究所;砌块建筑技术研究中心出版社
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实用设计手册( PDF版)
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实用设计手册
混凝土结构及砌体结构  下(1995 PDF版)
混凝土结构及砌体结构 下
1995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多层与高层混凝土建筑结构设计(1998 PDF版)
多层与高层混凝土建筑结构设计
1998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混凝土结构及砌体结构  上(1992 PDF版)
混凝土结构及砌体结构 上
1992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多层及高层建筑结构设计(1992 PDF版)
多层及高层建筑结构设计
1992 北京:地震出版社
混凝土结构及砌体结构  下(1998 PDF版)
混凝土结构及砌体结构 下
1998 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混凝土结构及砌体结构  上(1998 PDF版)
混凝土结构及砌体结构 上
1998 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设计(1995 PDF版)
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设计
1995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简明砌体结构设计手册(1996 PDF版)
简明砌体结构设计手册
1996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混凝土空心小砌块(1986 PDF版)
混凝土空心小砌块
1986 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高层及多层钢筋混凝土建筑抗震设计手册(1990 PDF版)
高层及多层钢筋混凝土建筑抗震设计手册
1990 北京:地震出版社
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手册(1996 PDF版)
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手册
1996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设计(1996 PDF版)
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设计
1996 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