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与狂欢 纳博科夫创作的符号学解读》
作者 | 谢明琪著 编者 |
---|---|
出版 |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
参考页数 | 134 |
出版时间 | 2020(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9787564186715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649829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引言语言的对话 意识的狂欢1
第一节 纳博科夫创作与文化符号系统1
第二节 纳博科夫的主体间性创作与巴赫金的对话思想4
第三节 纳博科夫的“审美狂喜”与巴赫金的狂欢化9
第一章纳博科夫研究综述13
第一节 俄罗斯的纳博科夫研究13
第二节 英美国家的纳博科夫研究17
第三节 中国的纳博科夫研究22
第二章巴赫金文化符号学理论与纳博科夫研究28
第一节 符号学视域下的文学批评28
第二节 巴赫金文化符号学理论概述31
第三节 巴赫金文化符号学理论与纳博科夫研究的对话39
第三章《防守》——审美事件主体间的“非复调”对话关系44
第一节 “父亲——作者”——父权的控制47
第二节 “棋父——作者”——领袖的压迫49
第三节 “妻子——作者”——审美的同化51
第四节 “弱者——主人公”——致命的防守53
第四章《劳拉的原型》——碎片文本的开放对话空间56
第一节 文本与文本的对话——弗洛拉的无爱之性58
第二节 文本与作者的对话——王尔德的可逆死亡63
第三节 文本与读者的对话——开放的文本与构建性的读者68
第五章《斩首之邀》——真伪狂欢之辩72
第一节 “透明”与“不透明”——伪狂欢群体与真狂欢个体的对峙73
第二节 “此岸”与“彼岸”——真伪狂欢世界的交锋78
第三节 《斩首之邀》——自娱自乐的狂欢化旋律82
第六章“大师的批评”——对话与狂欢交织的文本批评84
第一节 文本——主体现实的文学表征88
第二节 作者——创作身份的建构者89
第三节 读者——艺术符号的智性接受者90
第四节 文学批评——兼具科学性与审美性的符号审美92
结语97
第一节纳博科夫创作的符号学研究视点98
第二节 纳博科夫的多层级语言符号100
第三节 纳博科夫的超符号之境104
附录身份的认同、断裂、抛舍和回归——纳博科夫小传107
第一节 身份认同——源于俄国(1899—1919)109
第二节 身份断裂——流亡西欧(1919—1940)112
第三节 身份抛舍——侨居美国(1940—1960)114
第四节 身份回归——重回欧洲(1960—1977)117
参考文献121
后记133
2020《对话与狂欢 纳博科夫创作的符号学解读》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谢明琪著 2020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标点符号板话
- 1983 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
-
- 死亡的狂欢
- 1992 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
- 标点符号讲话
- 1952 大众书店
-
- 标点符号讲话
- 1956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
- 狂欢节
- 1998 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
- 狂欢史
- 1992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 符号·神话·文化
- 1988 北京:东方出版社
-
- 左岸的狂欢节
- 1993 深圳:海天出版社
-
- 话语符号学
- 1997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
- 符号学与文学
- 1988 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
-
- 文学读解与美的再创造
- 1993 时报文化出版企业有限公司
-
- 红楼梦符号解读
- 1996 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
- 狂欢的节日
- 1951 文光书店
-
- 注音符号讲话
- 1952 西北人民出版社
-
- 神州的狂欢
- 1995 北京:华夏出版社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