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潭县志》求取 ⇩

凡例1

概述1

大事记7

第一卷建置53

第一章位置区域53

第一节 地理位置53

第二节 区域演变53

第二章 历史沿革55

第三章行政区划65

第一节 清代区划65

第二节 民国区划66

第三节 现代区划68

第四章县城乡镇74

第一节 县城74

第二节 乡镇概况及村名77

第二卷自然地理101

第一章地质101

第一节 地层101

第二节 地质构造102

第二章地貌103

第一节 地形地貌类型103

第二节 山脉104

第三节 河流(沟谷) 石峡 岩洞105

第四节 湖泊 水泉108

第三章气候109

第一节 气候特征109

第二节 日照110

第三节 气温111

第四节 降水113

第五节 蒸发 气压 风115

第六节 灾害性天气116

第四章植被118

第一节 森林植被118

第二节 草原草甸植被119

第五章土壤119

第一节 土壤组成119

第二节 土壤区划124

第三节 土壤评价124

第六章资源126

第一节 土地资源126

第二节 水资源127

第三节 植物资源128

第四节 动物资源130

第五节 矿产资源131

第七章自然灾害132

第一节 气候灾害132

第二节 地震136

第三卷人口139

第一章人口状况139

第一节 新中国以前的人口状况139

第二节 新中国时期的人口状况142

第二章人口构成和分布146

第一节 民族构成146

第二节 年龄构成148

第三节 性别构成155

第四节 文化构成156

第五节 职业构成158

第六节 不在业人口构成159

第三章人口分布160

第一节 人口密度160

第二节 城乡分布161

第三节 地域分布161

第四章婚姻家庭162

第一节 婚姻162

第二节 家庭163

第五章人口管理165

第一节 户籍管理165

第二节 人口普查166

第六章计划生育167

第一节 概述167

第二节 机构172

第三节 计划生育专干的选配172

第四卷农业173

第一章机构173

第一节 农业系统173

第二节 农机系统174

第二章体制175

第一节 土地制度175

第二节 生产体制176

第三章自然区域及作物种植变化177

第一节 自然区域177

第二节 作物种植变化179

第四章作物种类分布 种植产量181

第一节 粮食作物与良种推广181

第二节 油料作物183

第五章增产措施186

第一节 土壤肥料186

第二节 农田灌溉187

第三节 栽培技术188

第四节 植物保护189

第六章农业机械190

第一节 概况190

第二节 人员培训191

第三节 农机制造与推广192

第四节 农机安全生产管理192

第五卷林业193

第一章机构193

第一节 局级机构193

第二节 局属机构193

第二章概况195

第一节 森林分布 面积 蓄积量195

第二节 森林组成198

第三章人工造林201

第一节 采种育苗201

第二节 植树造林202

第四章森林保护203

第一节 林权203

第二节 护林203

第三节 防火204

第四节 病虫害防治205

第五节 科技推广206

第五章果树206

第一节 果园 品种206

第二节 繁殖 栽培207

第六章林工商及莲花山林区207

第一节 林工商及经济地位207

第二节 莲花山林区207

第六卷畜牧209

第一章机构209

第一节 局级机构209

第二节 局属机构209

第二章畜牧业生产210

第一节 概况210

第二节 大家畜213

第三节 小家畜214

第四节 其他养殖215

第五节 畜牧业经济216

第三章饲养管理218

第一节 饲草218

第二节 饲料219

第三节 品种改良220

第四章兽医221

第一节 畜禽疫病及中毒病221

第二节 中兽医223

第三节 动物检疫223

第七卷水电225

第一章 机构225

第二章水利225

第一节 灌溉225

第二节 人畜饮水228

第三节 河道堤防229

第三章电力232

第一节 小水电站232

第二节 电源建设232

第三节 电网234

第四节 用电管理235

第八卷工业237

第一章概况 机构237

第一节 概述237

第二节 机构239

第二章行业240

第一节 建材建筑业240

第二节 五金加工241

第三节 机械修理制造业242

第四节 纺织业243

第五节 皮毛业244

第六节 印刷业244

第七节 矿业245

第八节 食品业246

第九节 木材加工248

第十节 电力工业248

第十一节 缝纫业249

第十二节 饲料加工业250

第十三节 竹编业250

第十四节 制药业251

第十五节 其他手工业251

第十六节 化学工业252

第三章管理体制253

第一节 国营工业253

第二节 集体手工业253

第三节 乡镇工业253

第四章 县属企业260

第九卷交通263

第一章概况 机构263

第一节 概况263

第二节 机构264

第二章公路266

第一节 古道266

第二节 干线公路和省道269

第三节 县乡公路270

第四节 村社公路和专用公路273

第三章桥梁 渡口274

第一节 桥梁274

第二节 渡口277

第四章运输 汽车修理278

第一节 民间运输278

第二节 国营运输279

第三节 机关企事业单位运输280

第四节 洮河水上运输280

第五节 汽车修理280

第五章公路养护与路政管理281

第一节 公路养护281

第二节 路政管理282

第十卷邮电283

第一章机构283

第一节 局级机构283

第二节 局属机构284

第二章电信通讯285

第一节 邮路285

第二节 电路286

第三节 邮电业务288

第三章企业管理289

第一节 计划管理289

第二节 劳动管理289

第三节 业务管理290

第四节 财务管理290

第五节 技术管理290

第十一卷财税293

第一章机构293

第一节 财政293

第二节 税务294

第二章财政收入295

第一节 农牧业税收295

第二节 工商各税300

第三节 其他各税305

第四节 企业收入311

第五节 补助收入314

第六节 其他收入315

第三章财政支出319

第一节 经济建设费319

第二节 各项事业费323

第三节 行政管理费329

第四节 民族地区补助334

第五节 其他支出335

第四章财政管理和监督338

第一节 财政管理338

第二节 财务监督339

第十二卷金 融341

第一章机构341

第一节 新中国建立前的金融业341

第二节 新中国金融机构343

第二章货币348

第一节 货币兴革348

第二节 货币流通350

第三章存款356

第一节 对公存款356

第二节 储蓄存款359

第四章贷款364

第一节 农业贷款364

第二节 工业贷款368

第三节 商业贷款370

第四节 人民银行专项贷款372

第五节 基本建设贷款372

第五章国家债券373

第一节 民国时期债券373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债券374

第三节 社会集资374

第六章 保险375

第七章信用合作377

第一节 股金377

第二节 存款377

第三节 贷款379

第四节 经营效益381

第十三卷城 建383

第一章 机构383

第二章管理384

第一节 规划管理384

第二节 用地管理384

第三节 公共设施管理386

第四节 建设管理386

第五节 房产管理386

第三章城镇建设387

第一节 城址变迁387

第二节 县城建设387

第四章乡村建设393

第一节 集镇建设393

第二节 其他乡村建设394

第五章建筑395

第一节 建材建筑业395

第二节 民居 寺庙396

第六章环境保护397

第一节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397

第二节 环境保护397

第七章城建规划397

第一节 县城能源规划397

第二节 道路规划398

第八章人民生活401

第一节 农民生活401

第二节 城镇居民生活405

第十四卷商业407

第一章体制407

第一节 概述407

第二节 私营商业412

第三节 集体商业414

第四节 国营商业415

第五节 供销合作商业416

第二章机构418

第一节 国营商业系统418

第二节 供销合作系统423

第三章收购424

第一节 肉蛋424

第二节 畜产品428

第三节 其他431

第四章销售434

第一节 农业生产资料434

第二节 生活资料437

第三节 饮食服务440

第五章集市441

第一节 发展概况441

第二节 主要集市简介443

第三节 物资交流444

第十五卷粮油445

第一章机构445

第一节 管理机构445

第二节 基层机构445

第二章粮油购销446

第一节 征购446

第二节 供销450

第三章粮油管理452

第一节 价格452

第二节 仓储453

第三节 票证等其他管理454

第四章粮油调运加工454

第一节 调运454

第二节 加工456

第十六卷经济管理457

第一章物资管理457

第一节 机构457

第二节 计划物资457

第三节 计划外物资458

第二章物价管理459

第一节 三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460

第二节 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460

第三节 国民经济调整时期460

第四节 “文化大革命”时期461

第五节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461

第三章工商行政管理462

第一节 机构462

第二节 工商企业登记463

第三节 集市管理463

第四节 经济合同管理464

第五节 个体经济管理464

第六节 取缔违法经营465

第四章审计466

第一节 机构466

第二节 审计监督466

第五章计量管理466

第一节 机构466

第二节 计量单位467

第三节 计量单位的改革467

第四节 计量监督管理468

第十七卷政党社团469

第一章 中国国民党469

第二章中国共产党470

第一节 中共在临潭县的地下活动470

第二节 组织建设471

第三节 党代会473

第四节 纪律检查482

第五节 宣传482

第六节 统战484

第七节 档案485

第八节 党校486

第九节 人民来信来访487

第三章其他党派社团487

第一节 工人组织487

第二节 青少年组织489

第三节 妇女组织491

第四节 农民组织492

第五节 商业组织493

第六节 教育会494

第十八卷重大政治活动495

第一章建政 支前495

第一节 建政495

第二节 支前496

第二章 镇压反革命496

第三章抗美援朝498

第一节 组织宣传498

第二节 捐献活动498

第三节 参军参战499

第四节 慰问优抚499

第四章 土地改革499

第五章 “三反”运动502

第六章 “肃反”运动502

第七章三大改造504

第一节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504

第二节 手工业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505

第八章 整党整风反右派斗争反封建斗争506

第九章 大跃进506

第十章 反右倾507

第十一章 社会主义教育运动508

第十二章 “文化大革命”509

第十三章落实政策511

第一节 对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511

第二节 复查平反冤假错案511

第三节 落实政策调整社会关系513

第十九卷军事515

第一章武装建置515

第一节 历代武装建置及驻军515

第二节 新中国驻军516

第三节 人民武装517

第二章兵役制度519

第一节 新中国以前的兵役制度519

第二节 新中国的兵役制度519

第三节 新中国的征兵工作520

第三章民兵520

第一节 民兵组织的建立520

第二节 教育训练521

第四章拥政爱民522

第一节 支援解放战争522

第二节 支援剿匪平叛522

第三节 支援地方建设522

第四节 民兵先进单位524

第五章军事工程524

第一节 关隘闇门 塘汛524

第二节 古堡寨526

第三节 边墙烽墩527

第六章 主要兵事活动528

第二十卷政 权539

第一章历代地方政务设置539

第一节 秦汉至清代地方政权机构设置539

第二节 中华民国时期的政权机构545

第二章权力机构547

第一节 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历届人民代表大会547

第二节 人大常务委员会550

第三节 国民议会551

第三章人民政府552

第一节 县直机构552

第二节 基层政权555

第四章 政治协商会议558

第二十一卷民政561

第一章 机构561

第二章优抚561

第一节 褒扬561

第二节 拥军优属562

第三节 抚恤562

第四节 复员退伍军人安置564

第三章救济救灾565

第一节 社会救济565

第二节 生产救灾569

第三节 社会福利570

第四章 婚姻登记571

第五章扶贫工作571

第一节 机构571

第二节 扶贫资金管理571

第三节 专项扶贫572

第二十二卷劳动人事573

第一章人事管理573

第一节 机构573

第二节 干部队伍573

第三节 干部调配575

第四节 专业技术职称评定576

第五节 干部培训578

第六节 岗位责任制578

第七节 机构编制579

第二章劳动管理580

第一节 劳动就业580

第二节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581

第三节 社会保险581

第四节 劳动和安全保护582

第三章工资管理583

第一节 工资制度583

第二节 三次工资改革584

第三节 工资调整588

第四节 其他工资589

第四章保险福利592

第一节 保险592

第二节 福利595

第二十三卷司 法597

第一章公安597

第一节 机构597

第二节 镇反与“社改”599

第三节 治安行政管理603

第四节 消防605

第二章检察606

第一节 机构606

第二节 刑事检察607

第三节 贪污贿赂检察和劳改检察608

第四节 监所检察609

第五节 控告 申诉检察609

第六节 审判检察和社会改造检察609

第三章审判610

第一节 机构610

第二节 刑事审判611

第三节 民事审判613

第四节 经济审判614

第五节 纠正冤假错案614

第六节 审判制度615

第四章司法行政617

第一节 机构617

第二节 法制宣传617

第三节 公证工作618

第四节 律师工作619

第五节 人民调解619

第二十四卷教育621

第一章简史621

第一节 古代教育621

第二节 近代教育623

第三节 当代教育623

第二章机构630

第一节 新中国以前的教育行政机构630

第二节 新中国建立后的教育行政机构630

第三章各类教育631

第一节 幼儿教育631

第二节 小学教育632

第三节 普通中学教育642

第四节 职业技术教育648

第四章教师队伍及师资培训649

第一节 教师队伍649

第二节 教师的培训651

第三节 教师待遇652

第五章教育经费与学校建设653

第一节 教育经费653

第二节 学校建设657

第二十五卷科技659

第一章机构队伍659

第一节 机构659

第二节 科技队伍660

第二章科研项目660

第一节 农业科研660

第二节 畜牧兽医科研661

第三节 林业技术的应用与推广663

第四节 其他科研663

第三章科普活动664

第一节 基层组织664

第二节 科普活动664

第三节 情报交流与咨询服务665

第二十六卷文化艺术667

第一章文艺概况667

第一节 历代文化概述667

第二节 机构668

第三节 文化宣传及文艺活动669

第四节 文艺演出670

第五节 群众文娱活动672

第六节 文艺创作676

第二章民间艺术680

第一节 民间工艺680

第二节 民间音乐684

第三节 民间花灯684

第四节 民间文化活动686

第三章洮州花儿688

第一节 洮州花儿简介688

第二节 花儿会689

第四章 诗词选录691

第五章新闻 广播 电视 录像708

第一节 新闻广播708

第二节 电视录像711

第六章图书阅览 图书发行 电影713

第一节 图书阅览713

第二节 图书发行714

第三节 电影715

第二十七卷文物 古迹 名胜717

第一章古文化遗址717

第一节 仰韶文化717

第二节 齐家文化马家窑文化718

第三节 辛甸文化寺洼文化719

第四节 其他文化遗址720

第二章古墓葬720

第一节 原始社会末期墓720

第二节 其他墓葬721

第三章堡墩隘墙722

第一节 古城堡722

第二节 古烽墩724

第三节 古关隘724

第四节 古边墙725

第四章陶砖金石725

第一节 陶器725

第二节 砖瓦726

第三节 金石726

第五章碑刻727

第一节 八棱碑727

第二节 李将军碑728

第三节 筑洮州卫城竣工碑728

第四节 其它碑刻728

第六章历史纪念遗址730

第一节 临潭县苏维埃政府遗址730

第二节 红军墓和红军堡731

第三节 泉滩起义遗址731

第七章名山胜水732

第一节 临潭八景732

第二节 主要旅游景点简介733

第三节 莲花山734

第二十八卷卫生739

第一章机构739

第一节 机构沿革739

第二节 行政机构740

第三节 卫生事业机构740

第四节 乡卫生院742

第二章医疗743

第一节 医疗设备743

第二节 技术水平743

第三节 农村免费医疗(公费医疗)745

第四节 合作医疗745

第五节 体制改革746

第三章卫生747

第一节 爱国卫生运动747

第二节 行业卫生748

第四章防疫749

第一节 传染病防治749

第二节 地方病防治752

第三节 计划免疫753

第五章妇幼保健753

第一节 新法接生753

第二节 妇女保健754

第三节 儿童保健754

第二十九卷体育755

第一章机构设施755

第一节 机构755

第二节 设施756

第二章社会体育756

第一节 民族民间体育756

第二节 农民体育758

第三节 职工体育759

第四节 学校体育760

第三章体育竞赛765

第一节 临潭县参加甘南州综合运动会概况765

第二节 临潭县参加省州级各单项体育比赛概况766

第三节 全县运动会769

第三十卷民 族771

第一章古代民族771

第一节 羌771

第二节 吐谷浑772

第三节 吐蕃773

第二章汉族773

第一节 明代前的临潭汉族773

第二节 明代洮州汉族的发展775

第三节 清代以来汉族的发展776

第三章回族776

第一节 回族的渊源776

第二节 回族文化教育777

第四章藏族778

第一节 藏族的渊源778

第二节 洮州的三土司五僧纲779

第三节 洮州藏族的反明斗争783

第四节 清代以来的藏族783

第五章侨务藏胞784

第一节 侨务784

第二节 藏胞785

第三十一卷宗教787

第一章伊斯兰教787

第一节 伊斯兰教在临潭的传入787

第二节 门宦教派788

第三节 主要清真寺791

第四节 主要拱北陵园792

第二章佛教795

第一节 佛教在临潭的传入795

第二节 藏传佛教795

第三节 汉传佛教796

第四节 著名佛教寺院797

第三章基督教800

第一节 基督教在临潭的传入800

第二节 教会学校 陵园801

第三节 主要宗教节日802

第四章道教802

第一节 道教在临潭的传入802

第二节 教派及主要道士802

第五章 宗教工作概述803

第三十二卷民 俗805

第一章节日习俗805

第一节 汉族805

第二节 回族807

第三节 藏族808

第二章婚嫁809

第一节 汉族809

第二节 回族810

第三节 藏族810

第三章丧葬生育811

第一节 汉族811

第二节 回族812

第三节 藏族812

第四章礼节风尚813

第一节 汉族813

第二节 回族817

第五章服饰818

第一节 汉族818

第二节 回族818

第三节 藏族819

第六章饮食819

第一节 汉族819

第二节 回族820

第三节 藏族820

第七章建筑821

第一节 汉回族民居821

第二节 藏族民居822

第八章生产习俗822

第一节 农事822

第二节 养殖编织艺匠823

第三十三卷方言825

第一章语音825

第一节 声母825

第二节 韵母826

第三节 特殊读音826

第二章主要方言语汇827

第一节 常用词汇827

第二节 主要方言词汇830

第三章语法834

第一节 词法834

第二节 句法836

第四章谚语歇后语837

第一节 谚语837

第二节 歇后语839

第三节 惯用语 行话 黑话840

第五章 民间传说841

第三十四卷人物845

第一章 人物传845

第二章 人物简介884

第三章 人物表903

附录925

德宗以李晟为司徒兼中书令制925

莲花山序925

《洮州厅志》序926

关于征集编纂《临潭县志》资料的公告926

旧志简介929

《临潭县志》编纂始末931

《临潭县志》编写审阅总纂人员表933

1997《临潭县志》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临潭县志编纂委员会编 1997 兰州:甘肃民族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