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历代诗词点校》
作者 | 杨克,李厚之,张会鉴 编者 |
---|---|
出版 | 安康东风印刷厂 |
参考页数 | 359 |
出版时间 | 1998(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无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640706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序田尔斯1
首卷(唐——宋)1
佚名(一首)1
巴谣歌1
孟浩然(二首)2
登安阳城楼2
初春汉中漾舟2
张仲方(二首)3
赠毛仙翁3
赋得竹箭有筠3
岑参(二首)4
送弘文李校书汉南拜亲4
郡斋平望江山4
韩愈(一首)5
寄崔二十六立之5
李正辞(一首)7
赋得白云起封中7
戴叔伦(一首)7
汉南遇方评事7
张籍(二首)8
寒食夜寄金州姚合8
送僧归金州8
皇甫曾(一首)8
送商州杜中丞赴任安康8
丘为(一首)9
渡汉江9
窦巩(一首)9
汉阴驿与宇文十相遇适归西川因以赠别9
白居易(一首)10
送韦侍御量移金州司马10
姚合(五十四首)11
金州书事寄山中旧友11
郡中书事寄皎然上人11
舟行书事寄杭州崔员外11
寄主客刘员外(禹锡)12
题金州西园九首12
咏南池嘉莲14
秋晚江次14
咏云14
郡中对雪14
郡中西园14
和友人新居园上15
所居秋夕寄李廓15
腊日猎15
酬张籍司业见寄15
寒食(二首)16
除夜(二首)16
晦日送穷(三首)16
乞新茶16
乞酒17
赏春(三首)17
春日即事17
春日江次17
酬任畴协律“夏中苦雨”见寄17
恶神行雨18
苦雨18
送朱庆馀归亲18
送元绪上人游商山19
别贾岛19
送无可上人游边19
送裴宰君19
送董正字武归常州觐亲19
送澄江上人赴兴元郑尚书招20
殷尧藩侍御游山南20
别友人山居20
赠任士曹20
赠丘郎中20
赠张质山人21
赠王建司马21
寄贾岛21
寄杜师义21
寄户县尉李廓少府21
寄张溪22
寄永乐长官殷尧藩22
闲居遣怀十首22
酬礼部李员外见寄23
酬令狐郎中见寄23
喜贾岛至23
喜马戴冬夜见过期无可上人不至(二首)24
喜贾岛雨中访宿24
种苇24
郡中冬夜闻蛩24
闻新蝉寄李馀24
闻蝉寄贾岛25
题鹤雏25
咏莺25
项斯(一首)26
赠金州姚合使君26
梁洽(一首)26
观汉水26
欧阳詹(一首)27
题秦岭27
无名氏27
鱼身字27
周贺(三首)28
寄金州姚合郎中28
春日寄友人28
赠姚合28
殷尧藩(一首)29
汉江怀古29
李洞(二首)29
送庐郎中赴金州29
送舍弟之山南29
无可(四首)30
陪姚合游金州南池30
金州别姚合30
行汉水晚次神滩阻风30
金州冬月陪太守游池30
戌昱(三首)31
汉上题韦氏庄31
汉阴吊崔员外坟31
过商山31
蒋吉(四首)32
石城32
汉东道中32
次商於感旧寄庐中丞32
樵翁32
方干(三首)33
安阳城33
山中33
路入金州江中作33
吕岩(九首)34
绝句五首34
参黄龙机悟后呈现偈34
七言35
赠剑客二首35
杨徽之(一首)36
题翠光台(在金州治)36
李宗道(一首)36
万春洞36
邵隆(三首)37
笔架山三首37
陆游(一首)38
题郭太尉金州第中至喜堂38
第二卷(明成化一崇祯)39
胡?(一首)39
奉命访张三丰到香溪洞39
龚守愚(三首)40
双乳即事三首40
孟廷榆(二首)41
与龚师宪游万春寺(二首)41
鲁得之(一首)42
天柱山醉吟42
张大纶(三首)43
游三清观43
宿观音堂43
琴堂产灵芝43
彭升(一首)44
竹院生双竹44
蔡凤(三首)45
游乘鹤观45
冬日游栖云寺45
观水车有感45
杨一清(四首)46
子午道46
由金州泊旬阳46
即事46
书怀用前韵46
胡净(一首)47
即事次邃庵先生韵47
李逊学(二首)48
即事次邃庵先生韵48
宿秦郊铺48
李昆(二首)48
与姚少参游天圣寺和邃庵韵48
庚午秋予提兵南征曾一夕营凤凰山下今谢兵复行有感49
李素(一首)49
书怀次邃庵先生韵49
张凤翔(三首)50
太庙诗奉次邃庵二首50
早朝50
吕楠(一首)51
题纯阳宫壁51
吕和(二首)52
道中值重九52
道中喜晴52
佚名(一首)53
书双乳铺53
孙铨(一首)53
游万春寺用壁间韵53
横云山人(二首)54
秋日过万春寺二首54
潘口(一首)54
游万春寺54
张涣(一首)55
同潘少参万春寺观竹55
张颂(一首)55
与刘刺史游万春寺55
刘仲英(二首)56
游万春寺步张别驾韵56
登祖师殿56
王一麟(一首)57
游万春寺57
曾棨(四首)58
江行望紫阳不见58
安山晚眺58
宿玉溪寺58
柯山小憩山有仙迹58
康总兵(一首)59
书双乳铺59
李学礼(一首)59
诗一首59
于文选(一首)60
凤凰山60
刘阁(一首)60
元旦后二日过香溪洞60
临渊61
发金州61
郭曰珍(三首)62
游三清观62
游灌台62
过红崖古道62
王九思(三首)63
金州周守惠茶赋谢二首63
读云将军海传63
刘麟瑞(一首)64
宋守臣和彦威统制杨福兴死节64
刘捷(一首)64
前题步韵64
杨启芳(二首)65
题香溪洞二首65
郑琦(一首)65
香溪归途65
李天麟(二首)66
驻节咏怀66
春日观风临紫署中66
张光宇(六首)67
提兵过金州67
宿双乳67
驻防任河口七言四首67
刘世用(一首)68
天柱山68
由礼门(一首)69
登石泉南城楼宴集69
何尚德(一首)69
游香溪渍(嘉靖乙巳)69
章平(二首)70
朝阳洞二首70
陈棐(二首)71
双乳山71
汉阴东月河观运水筒车并序71
吴维东(二首)72
兴安途中谩兴72
悯山农72
温仁和(三首)73
游汉江过祖师殿泛月而归(二首)73
春游天圣寺73
王文翰(三十首)74
述征绝句(循韵三十首)74
茹邦豸(三首)77
游归真观77
重游三清观77
宿蒲溪铺77
周梦旸(三首)78
冲天洞78
神泉78
登石泉南城楼78
傅振商(一十五首)79
登霹雳峰79
霹雳峰十绝79
过石泉路80
汉阴感抱瓮漫成80
露中望凤凰山(二首)80
回经汉阴对雨(四首)81
刘宇(二首)82
春夜饮六峰寺82
夏泛黄洋河登龙王庙82
刘绍基(二首)83
香溪暮归83
香溪道中83
萧丁泰(二首)84
修越岭关成书事(诗碣)84
张启蒙(一首)85
冬日携侯尹山行85
孙旷(一首)85
饶风岭85
李宸东(二首)86
游漱月山房86
丈茶公出游老君关(即三圣观)86
范宗文(二首)87
祷雨滴水崖87
观音碥87
魏知微(一首)88
望夫山88
任世芳(一首)88
望夫山88
魏希征(三首)89
汤邑侯去思吟89
朝阳洞89
咏怀89
刘光彩、王位等90
奉和诗(并序)二十四首90
李固本(一首)98
汉江舟行98
第三卷(清顺治——雍正)99
陈翰廷(一首)99
作令难99
汤应武(一首)99
朝阳古洞99
魏列台(一首)100
游东明庵100
朱允治(二首)100
山城即事(二首)100
刘瑞星(二首)101
城隅清玩101
乘鹤观101
李翔凤(三首)102
明刺史金公祀名宦诗二首102
春兴102
陆德元(一首)103
劝学词103
金德嘉(一首)103
寄舒康伯103
曹寅(一首)104
送舒康伯南还104
李因笃(一首)104
昆陵高仲偕重辑兴安州志赋赠104
王云锦(一首)105
赴兴安试院(有序)105
尹任(二首)105
灌台105
登凤凰山绝顶105
石潇(七首)106
过石梯铺106
游香溪洞二首106
癸酉仲夏十有七日金州书事(四首)107
涂之尧(五首)108
汉江坐日(和张征士峻迹韵)108
县堂春草108
香柏崖108
莲花石109
寮竹寺109
张峻迹(三首)110
兵乱后过西关有感110
过高田铺感怀110
入汉阴界有感110
王希舜(二首)111
登兴安城楼有感111
五日构退思堂落成111
锺仪杰(二首)112
同鲁谓峨杨过山过秦岭谒文公祠二首112
杨仑(十二首)113
甲戌春季太守公新筑堤成雨后陪同泛舟江上113
洵阳元日喜雪柬穆简臣113
自旬阳赴兴安州滩行十绝句113
穆坤(二首)115
雪夜兴安旅中115
禊日同友人游旬阳佑圣宫访昔贤遇仙处115
高寄(一首)116
汉江舟行116
送王郡守到神滩116
汪毓珍(一首)117
太悬崖并序117
郑圣时(一首)118
太悬崖和汪若千招隐韵118
刘应秋《残蕉叶集》诗选119
古乐府十一首(古体长短言)119
悲哉行(一名远游)119
猛虎行119
南山田中行120
日中行120
君子行120
公莫舞歌120
夜夜曲121
农桑词121
雉朝飞121
行路难122
空城雀122
三五七言一首122
雪122
古体五言四首123
僧无着写像偈123
盆松二首123
感遇123
古体七言三首124
山樵124
画龙124
甘露诵有序124
六言二首125
冬夜125
惜春归125
五六排律三首125
冬雨125
课业125
首夏山居126
近体五言绝句十三首126
招友126
咏史127
读史有感127
春不言雨(和张光世《伎陵集》)127
夏不言热127
秋不言霜127
冬不言雪127
寓言128
坐月128
警悟128
秋声128
遇隐者128
赠羽士128
近体七言绝句十三首129
回心石(在秦岭)129
友人以博士业见示129
会真记129
数年前题诗寺壁为山僧漫灭复戏一绝129
新桃130
七夕130
九日山居130
观泉130
双乳130
石泉131
七夕宿九里冈131
锁龙桩131
正月五日大雪集贾先生斋中131
宫词二首131
五言律诗十四首132
对雪二首132
梅花二首132
新茶132
听箫133
病中看桃花133
春日望雨133
春望133
上已踏青133
悯山农134
四月初八日134
芍药(一名要离花)134
獭捕鱼134
七言律诗十五首134
军兴作134
送人北上135
铁溪流觞(有序)135
再游洞河山庄怀旧135
织女石136
谢高先生贻新茶136
食新麦136
夏日山居二首136
偶成137
七夕二首137
闻警二首137
人日138
《拾遗诗》三十六首138
兵戈138
市有虎138
食新茶139
和新柳听莺排律139
晓发吉阳139
赠白河公140
赠旬阳陈邑侯140
新建柴扉道院(吕纯阳曾憩于此)140
香溪阻雨(四首)141
万春寺141
万春寺和壁间韵141
万春寺纳凉二首142
白云洞(在万春寺)142
七月梅花和仰约园韵142
十月朔后一日同诸友痛饮药王山醉后口占142
赵台野炊143
同仰约园踏春西郊143
定山黄公招饮濯流航出米南宫、僧巨然、祝枝山、陈白沙、董玄宰、王觉斯诸家真笔,辗玩竟日143
霹雳石(在石泉)143
饶风怀古143
祝鼓万赵邑侯(讳世震,汉阴令)144
中秋饮安阳署中留别诸友144
发安阳144
即事(有序)144
洪水篇145
筠庵夫子侨寓城西北隅僦层而居145
送李君夫子146
王使君自黔莅兴146
祝慎庵王郡伯146
《大隐居草》十三首147
望雨147
同周以德话及旬阳山水,尺老在座,慨然有携筇之想,予戏作一图以供卧游,复歌以纪之147
画石歌赠任尺公148
煮茶饮行人148
过凤凰山下故居148
买舟148
乙卯初度仁者上人同诸友招游万春寺149
舟溯神滩149
赤崩湾149
移居桑园149
甲寅秋七月白鸦来巢150
望药妇山二首150
《山居纪事》九首150
入山(乙卯变后)150
九日携家舟行阻水151
过观溪151
砖坪别墅151
渔父151
岚河道中151
自题小影152
画龙152
晤李太史天生152
《怀新草堂》五首152
祝铁和尚(四言)152
饮药王山用质老韵(二首)153
九月二十日雷电大雨谩赋并寄梁质人153
同李西白观察仿徐文长体作招魂篇153
重刊千工堰石碑154
张恪(一首)154
同谭石泉刚宿万春寺154
赵世震(二首)155
送白广文之乐城送考155
隐士高踪155
汪泽延(五首)156
赵父师建留云构轩156
送汪父母156
古迹156
夏孀妇157
温太孺人冰蘖颂157
刘参(一首)158
游龙泉庵158
梁道倬(一首)158
游胜水寺158
宋烜(一首)159
紫荆山探胜159
曾可行(一首)159
咏怀159
温上春(一首)160
冬日宿离尘寺有感160
常永耀160
梁义老金救四柏160
附任之奇《梁义老金救四柏碑记》160
姜图南(二首)161
汉阴忆熊钟陵太史161
将巡河西宿汉阴有感161
于典(一首)161
过凤山161
李松(三首)162
香溪洞162
吉公庙落成162
出湘潭162
第四卷(乾隆——嘉庆)165
李世垣二首165
奉祀虞帝庙歌165
过吉公古城怀古165
王谟(一首)166
过汉阴166
马维翰(一首)166
过安阳166
许又衡(二首)167
赠邑侯石公167
饯邑侯狄公167
许又将(四首)168
登擂鼓台168
饯县令狄公二首168
游丰都山168
狄豸祥(一首)169
过秦岭169
刘祟(一首)169
归田作169
卫臣(一首)170
去汉阴留题170
徐锡我(一首)170
石门观音阁170
刘光文(一首)171
九月十四日夜行171
付龙金(一首)171
万春寺171
邓梦琴(三首)172
秋夜欹亭望临崖山172
眺骆驼岭172
捡《齐书》祥瑞志173
史传远(五首)174
岚河乘舟夜归174
雨后过盼阳岭174
再游观音洞174
过神仙洞175
闻九仙洞异迹欲游未果175
邓林(四首)176
苞谷谣(六章)176
龙须草诗177
读书亭次罗文恭游番易浮洲寺韵并效其体177
次前韵178
王政义(二首)179
双乳179
养蚕说179
邓传安(四首)180
平阳戌180
兴晋旧县180
驴川归县181
读书亭次罗文恭公游番易浮洲寺韵181
邓传牧(一首)182
次前题韵182
刘德新(八首)183
兴安州怀古183
过白河县183
过旬阳县183
过石泉县184
过汉阴县184
过紫阳县184
至平利县184
游兴安州西寺口占185
戴文兴(四首)186
旬河诗186
乾溪河山行186
仙河溪行187
闾关诗187
吴六鳌(十四首)188
过两河关188
鹘岭关怀古188
自蜀河至双河口山行(十二首)188
龚瑛(二首)190
子房观诗190
寻元真观旧址190
王昶(二首)191
自白河至蓝滩191
过旬阳柳村铺191
魏炳蔚(一首)192
过蓝滩(用杜石柜阁韵)192
王承烈(二首)193
春日游南原193
邑侯郝公劝养山蚕既有成效作歌纪之193
黄宽(十一首)195
大兄宰湖南安乡以安乡风土诗四首寄依原韵答和(四首)195
登大项山195
山中枫叶196
九日偕苏广文登观山196
邑中自本朝设科以来尚未有登文乡会榜者勖士子学四律196
邑中人物仅传明末罗公世济以渑池教渝殉难纪诗一律用志景仰197
谢申(一首)198
过紫阳县198
王玉澍(一首)199
苞谷谣四章(并序)199
叶世倬(十四首)200
春日兴安舟中杂咏(八首)200
庚午再行乡饮酒礼诗以纪之201
乙亥上元日过汉阴201
巳己春日再宿稿园并序202
郎孝妇歌203
杜孝妇并序203
郭孝子歌并叙204
王森文(三首)206
西山田思代田也206
岚河曲怀砖宰也206
襄阳贾悯盖藏也206
张澍(二首)207
和健庵叶太守郭孝子歌207
读岳一山舍人安康陆四喜乱后十年得归纪事207
岳震川(四首)209
庚午仲夏过汉阴呈梅江通守四首209
叶腾骧(五首)210
春日登朝阳洞210
至汉阴赠梅江通守210
春日过汉阴登双乳峰顶210
碧血如新坊落成有感210
题汉阴于孝子传后211
董诏(二十八首)212
禹穴诗212
游万春寺212
魏山吉都护庙213
伎陵城行213
大夫营214
赋得椿树集仙禽214
龙须草214
庚寅闰五月志异215
辛卯五月志庆(有序)216
丙子九月汉阴小住呈梅江公祖216
稿园十咏217
碧血坊218
张孝子歌(有序)218
文昌阁诗219
高辛庙诗219
淯阳旧治诗220
黄土旧县诗220
同龚尉游临崖寺用苏东坡与毛令方尉游西菩提寺韵220
再叠前韵221
李逢亨(一首)222
闻郡侯健庵公祖续修府志有怀寄董朴园孝廉222
附董诏《步韵寄李培园观察》223
尹廷瑛(一首)224
登擂鼓台步韵224
严如熤(一十一首)225
洵州竹枝词(四首)225
示敷文书院生徒二首225
棚民叹227
木厂咏227
铁厂咏228
纸厂咏229
前后乡兵行229
钱昆秀(四首)231
登凤凰山顶并序231
老君观231
菩萨泉231
碧血如新告成赋以志其事232
王肃高(二首)233
菩萨泉233
碧血坊233
张鹏翂(一首)234
彭烈女并序234
邱通理(六首)235
朝阳洞235
九日龙冈登高235
行径灌台235
青崖观音殿(二首)236
堰坪236
许正(一首)237
龙冈怀古237
李颖发(六首)238
安康杂咏238
陆以庄(一首)239
舟过紫阳239
陈瑛(一首)239
劝同人出粟济贫歌239
王维翰(二首)240
祖殿高峰(即铁瓦殿)240
二姑仙洞240
张琛(五首)241
旬阳下乡241
吴五沄(录《焚玉录》)241
寒姐贡姐241
申烈妇242
水磨242
盛惇崇(一首)243
题张问斋明府《焚玉录》并序243
张鹏飞(五首)244
悯山农244
所见244
春山244
行次汉阴县244
擂鼓台245
古沣(二首)245
游香溪二首245
左观澜(四首)246
丙辰秋赴五郎任入子午谷作246
东腰竹岭246
由太白庙过蒲河246
由甘家砭抵黄关峪246
第五卷(道光——民国)249
徐元润(一首)249
山?行并序249
陈仅(七首)250
劝民种苕备荒六十韵250
紫阳书事三十二韵251
和张小溪广文喜雨韵252
蝗尽后示邑中诸绅士用东坡次韵章传道喜雨诗韵253
乐府一章赐胡贞女继子吴为国(有序)253
抵安康任后寄别紫阳士民二首254
高伟曾(二首)255
卸平利篆留别255
留别旬阳255
张籛(三首)256
过判阳岭256
坝河舟中得六言九首(录二)256
黄克勤(一首)257
劝输济荒257
马国翰(二十二首)257
石泉竹枝词(又曰杂咏)257
卫如玉(二首)259
题龙树寺同年雅集图并序259
送少穆同年南行259
江开(十三首)261
紫阳竹枝词(选十二首)261
菜花262
张廷功(一首)263
吉阳留别263
胡钧(一首)263
和张广文留别诗263
袁诗熙(一首)264
留别东来书院学生264
孙永济(二首)264
留别广城士民(四首选二)264
杨家驹(三首)265
紫阳署即事二首265
乙丑五月望日江水大涨霪雨堪忧有感偶作265
童兆蓉(九首)266
兴安留别八首266
附联吟诗选(六首)269
铜弩行并序270
朱元勋(六首)272
咏古源洞步韵(即古堰滩)272
登云雾山四首272
邑某诱贼被害272
方矩(一首)274
纪旱274
王增琪(一首)275
枯柳洞275
周渭清(一首)275
咏古源洞275
邹振鸣(一首)276
有感276
周之翰(一首)276
邹邑侯次韵有感学步276
罗策勋(一首)277
步韵绘阁277
周廷桢(五首)277
过前池河277
南城晚眺(红花滩)277
南门渡口278
东门奎楼二首278
陆襄?(二首)278
咏草池二首278
顾騄(一首)279
积谷谣279
蔡燮勋(二首)280
吊西安副都统丰伸布殉节处(有序)280
熊飞(一首)280
快哉峰并序280
林旸光(十二首)281
盖园杂咏十二首281
谢馨(四十一首)282
梦仙并序282
南山并序282
秃尾龙283
硕鼠行283
闻白河火警284
月儿潭绿松石歌284
龙驹寨葡萄酒歌285
偶饮作歌285
紫荆山(用昌黎山石韵)285
朱烈女题词并序286
山行曲286
后山行曲287
玉田笔并序287
黄花塘石人庙287
秋日闲居偶读杜老同谷七歌感叹身世仿之作歌九章横身苦趣投笔汛澜288
渔舟289
松雪寺(白河)289
神仙洞步韦苏州金椒道士韵289
奎楼秋望(白河)289
秋夜290
高士咏(录五首)290
秋呤十五首290
张汉京(二首)293
罗汉洞纪事有序293
竹米拯饥纪事293
曾察远(四首)294
过祝鸡祠题壁四首(即仙姑碥)294
安康古代词曲选295
辛弃疾(一首)295
满江红295
刘之翰(一首)296
水调歌头296
刘应秋(四十四首)297
古词选四十四首297
捣练子(秋阴)297
长相思(夜景)297
点绛唇(佳人)297
又(落花)297
浣溪沙(秋闺)297
忆秦娥(夏景)298
阮郎归(答沈子坦)298
画堂春(秋景)298
浪淘沙(妓馆)298
柳稍青(咏梅)299
鹧鸪天(秋怨)299
又(孤雁)299
鹊桥仙(冬夜)299
南乡子(怀友)299
醉落魄(雪霁)300
小重山(春情)300
一剪梅(初秋)300
临江仙(咏菊)300
金蕉叶(忆温泉)301
洞仙歌(祝太守王公)301
过秦楼(题扇上花鸟)301
春从天上来(题四美人图)301
琴301
棋302
书302
画302
风入松(前题)303
蝶恋花(晚秋)303
唐多令(首夏)304
凤凰阁(宫怨)304
青玉案(春游)304
江城子(闺情)304
风入松(送别)305
何满子305
传言玉女(立春)305
过涧歇(渔父)305
洞仙歌(香溪洞)306
满江红(清明)306
天香(兰花)306
烛影摇红(重九)307
帝台春(别郑无侪)307
念奴娇(警悟)307
玉胡蝶(夜饮)307
水龙吟(杨花)308
拜星月幔(避暑)308
春从天上来(除夕)308
王玉澍(三首)309
宫词三首309
王庭秀(一首)310
套数〔中吕〕粉蝶儿(怨别)310
无名氏(一首)311
〔正宫〕端正好311
无名氏312
〔散曲〕格言312
补逸八十一首313
李洛九(三首)313
王玉澍(六首)314
张补山(三首)317
张祥河(一首)319
徐修凤(八首)320
沈桑云水洞吕纯阳雁字诗(六十首)321
采风篇(七十八首)329
十二辰(安康)329
买牛(白河)330
想郎(白河)330
数麻雀(石泉)330
对门打伞(宁陕)330
学木匠(宁陕)331
五更锦鸡(宁陕)331
桅子花(安康)331
葡萄架(汉阴)332
打仙桃(石泉)332
过堰塘(石泉)332
高山一丘田(镇坪)332
郎在对门唱山歌(紫阳)333
五更鼓(旬阳)333
新钉船头(汉阴)333
高山跑马(汉阴)333
新钉船(紫阳)334
槐花几时开(紫阳)334
兰草花(旬阳)334
打凤凰(岚皋)334
手提二封茶(紫阳)335
绣荷包(安康)335
放牛歌(安康)335
砍松树(安康)335
清早起来冷飕飕(岚皋)336
桑缠柳(安康五里乡)336
桑园有条茅草路(安康恒口)336
桑枝原是嫩条条(石泉)337
月亮弯弯照梭罗(紫阳)337
青布腰带丈二三(安康)337
向日葵来叶子稀(巴山)337
豇豆蔓来豇豆藤(巴山)338
你痛皮肉我痛心(陕南)338
舍得皮来舍不得郎(巴山)338
〔临江仙〕舍得皮肉舍不得郎(紫阳洞河)338
郎要抽身姐要缠(陕南)339
我敢偷天换日头(陕南)339
郎要起翅姐要缠(安康)339
妹是天上月一轮(安康)339
想你想你真想你(南山)340
插秧歌(陕南)340
人家丈夫生的端(巴山)340
打花蛇(二首)(旬阳)340
送饭调(紫阳)341
捡柴(安康)341
〔七岔〕卖翠花(安康)341
〔七岔〕韩湘子渡林英(安康)342
虞美人(安康)342
〔八岔〕劝姑(旬阳)342
〔花鼓词〕太阳一出照明崖(安康)343
小小竹竿两头尖(安康)343
放花牛(紫阳)343
〔高腔〕小丈夫(紫阳)343
〔高腔〕背二哥(紫阳)344
〔高腔〕上高坡(紫阳)344
卖花调(紫阳)344
鸡子调(汉阴)344
丧子调(紫阳)345
手巾调(汉阴七里)345
门墩调(紫阳)345
金簪调(紫阳)345
挑水调(紫阳)346
白云头(安康南山)346
鲤鱼成亲(紫阳)346
一对红鸦鹊(紫阳)347
太阳过了河(紫阳)347
莫给奴家丢想头(安康)347
久不唱歌忘了歌(安康)348
五姐与孟才(又名“犯法五更”)(安康)348
摘黄瓜(安康)349
下棋(安康)349
四季歌(宁陕)349
小四季(宁陕)350
四季相思(宁陕)350
太阳下山思姐愁(平利)351
卖杂货(安康)351
〔长歌〕十里亭(安康)351
1998《安康历代诗词点校》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杨克,李厚之,张会鉴 1998 安康东风印刷厂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历代咏梅诗词选
- 1987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
- 历代咏武诗词选
- 1986
-
- 历代荣县诗词选
- 1984
-
- 历代帝王诗词选
- 1991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
- 历代荔枝诗词选
- 1987 广州:广东旅游出版社
-
- 历代咏梅诗词选
- 1989 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
-
- 历代抒情诗词
- 1984 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
- 当代诗词点评
- 1991 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
-
- 历代咏武诗词选
- 1986 合肥:黄山书社
-
- 荒原的风
- 1990 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
-
- 证券投资人必读
- 1992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
- 历代田园诗词选
- 1991 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
-
- 历代爱国诗词
- 1986 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