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刻汉籍医书集成 第6辑 脉诀 内外伤弁惑论 脾胃论 兰室秘藏 汤液本草 此事难知 格致余论 局方发挥 外科精义 医经溯洄集》
作者 | 崔嘉彦撰;李东垣撰;王好古撰;朱丹溪撰;齐德之撰;王履撰;北 编者 |
---|---|
出版 | ェンタプラィズ株式会社 |
参考页数 | 611 |
出版时间 | 1989(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无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636264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脉诀1
弁惑论31
序33
目录34
卷之一37
弁阴证阳证37
弁脉38
弁寒热39
弁外感八风之邪40
弁手心手背41
弁口鼻41
弁気少気盛41
弁头痛42
弁筋骨四肢42
弁外伤不恶食42
弁渴与不渴42
弁労役受病表虚不作表実治之42
弁证与中热颇相似43
饮食労倦论43
补中益気汤44
立法本指44
硃砂安神丸45
四时用药加减法45
除风湿羌活汤47
通気防风汤47
羌活胜湿汤48
升阳顺気汤48
升阳补気汤48
暑伤胃気论49
清暑益気汤49
参术调中汤50
升阳散火汤50
当帰补血汤51
硃砂凉膈丸51
卷之二52
黄连清膈丸52
门冬清肺饮52
人参清镇丸52
皂角化痰丸52
白术和胃丸52
肺之脾胃虚方53
升阳益胃汤53
双和散53
宽中进食丸53
厚朴温中汤54
肾之脾胃虚方54
沈香温胃丸54
神圣复気汤55
弁内伤饮食用药所宜所禁56
易张先生枳术丸59
橘皮枳术丸59
麴蘗枳术丸59
木香枳术丸59
木香化滞汤60
半夏枳术丸60
丁香烂饭丸60
草豆蔻丸60
三黄枳実丸60
除湿益気丸61
上二黄丸61
枳実导滞丸61
枳実梔子大黄汤61
白术丸62
木香见睍丸62
三稜消积丸62
备急大黄丸62
神応丸62
益胃散63
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分而治之63
论酒客病64
葛花解酲汤64
除湿散64
五苓散64
临病制方65
随时用药65
吐法宜用弁上部有脉下部无脉66
瓜带散66
重明木郁则达之之理66
说病形有余不足当补当泻之理68
脾胃论71
序73
目录75
卷之一78
脾胃虚実伝变论78
蔵気法时升降浮沈补泻之図80
脾胃胜衰论80
肺之脾胃虚论87
君臣佐使法87
分経随病制方89
用药宜禁论90
仲景引内経所说脾胃92
卷之二94
気运衰旺図说94
饮食労倦所伤始为热中论95
脾胃虚弱随时为病随病制方98
长夏湿热胃困尤甚用清暑益気汤论102
随时加减用药法105
肠澼下血论107
卷之三109
脾胃虚不可妄用吐药论109
安养心神调治脾胃论109
凡治病当问其所便110
胃気下溜五脏気皆乱其为病互相出见论110
阴病治阳阳病治阴111
三焦元気衰旺112
大肠小肠五脏皆属于胃胃虚则俱病论112
脾胃虚则九窍不通论113
胃虚脏腑経络皆无所受気而俱病论114
胃虚元気不足诸病所生论116
忽肥忽瘦论116
天地阴阳生杀之理在升降浮沈之间论116
阴阳寿天论117
五脏之気交变论117
阴阳升降论118
调理脾胃治验119
卷之四124
阳明病湿胜自汗论124
湿热成痿肺金受邪论124
饮食伤脾论127
论饮酒过伤127
脾胃损在调饮食适寒温132
脾胃将理法137
?养138
远欲138
省言箴139
后序139
兰室秘蔵141
序143
目录146
卷之一156
饮食労倦门156
饮食所伤论156
労倦所伤论156
脾胃虚损论161
中满腹胀门164
中满腹胀论164
诸腹胀大皆属于热论165
心腹痞门167
卷之二170
胃脘痛门170
酒客病论171
消渴问174
消渴论174
眼鼻耳门178
诸脉者皆属于论178
内障眼论178
卷之三190
头痛门190
头痛论190
口齿咽喉门194
口齿论194
呕吐门199
衂血吐血门200
腰痛门201
卷之四206
妇人门206
経闭不行有三论206
経漏不止有三论206
半产悮用寒凉之药论213
大便结燥门219
大便结燥论219
卷之五223
小便淋闭门223
小便淋闭论223
痔漏门224
痔漏论224
阴痿阴汗门227
阴痿阴汗及臊臭论227
泻痢门229
疮疡门233
卷之六241
杂病门241
自汗门244
自汗论244
小儿门250
治警论250
癍疹论253
汤液本草257
序259
目录263
卷之一267
五脏苦欲补泻药味267
脏腑泻火药267
东垣先生药类法象268
用药法象268
药性要旨268
気味厚薄寒热阴阳升降図269
升降者天地之気交269
用药升降浮沈补泻法269
五味所用269
药类法象269
标本阴阳论271
五方之正気味271
卷之二273
东垣先生用药心法273
随证治病药品273
药用凡例274
东垣报使275
诸経向导275
制方之法277
用药各定分両277
用药酒洗曝乾277
用药根梢身例277
用円散药例278
升合分両278
君臣佐使法278
治法纲要279
药味专精279
汤液煎造280
古人服药活法280
古人服药有法280
察病軽重280
海蔵老人汤液本草280
五宜280
五伤281
五走281
服药可慎281
论药所主281
天地生物有厚薄堪用不堪用281
気味生成流布282
七方284
十剂285
卷之三286
草部286
卷之四305
草部305
卷之五325
木部325
果部341
卷之六345
菜部345
米部347
石玉部350
禽部355
兽部355
虫部357
复序362
此事难知363
序365
目录368
卷之一374
医之可法374
或问手足太阳手足阳明手足少阳俱会于首然六阳会于首者亦有阴乎374
経脉终始374
日用375
人肖天地375
问脾寄于坤如何是损至第三若従脾为第二従肾为第四请言脾数376
明経络之数有几376
问三焦有几376
问脏腑有几376
伤寒之源376
冬伤于寒春必温病377
春伤于风夏生飧泄377
夏伤于暑秋必痎疟378
秋伤于湿冬生咳嗽378
问両感邪従何道而入379
清気为栄380
浊気为卫380
其用在下胆胃膀胱大肠小肠380
其用在上両目両耳鼻口舌380
格则吐逆九窍五脏380
関则不便 下窍 六腑380
三阳気血多少380
気血之体381
弁表里中三证381
弁阴阳二证381
弁表伤阴阳二证381
弁内外伤382
弁伤寒言足経不言手経382
六経伝足伝手経则愈382
太阳六伝382
卷之二384
太阳证384
阳明证389
少阳证395
卷之三399
太阴证399
少阴证400
卷之四413
面部形色図413
天元図413
地元図413
人元例413
阴阳例413
配合例414
子母例414
兄妹例414
接経414
平経说象414
拔源例414
接経补遗415
天元図415
地元図415
大接経従阳引阴416
大接経従阴引阳417
诸経头痛417
治目418
治精滑418
大头痛论421
问三焦有几423
许先生论関中梁宽甫证424
论史副使病证425
王大医円明膏425
格致余论427
序429
目录435
卷之一437
饮食色欲箴序437
饮食箴437
色欲箴437
阳有余阴不足论437
治病必求其本论439
濇脉论439
养老论440
慈幼论442
夏月伏阴在内论443
豆疮陈氏方论444
痛风论445
痎疟论446
病邪虽実胃気伤者勿使攻击论447
治病先观形色然察脉间证论448
大病不守禁忌论449
虚病痰病有似邪崇论449
面鼻得冷则黑论450
胎自堕论450
难产论451
难产胞损淋沥论451
卷之二452
胎妇転胞病论452
乳硬论452
受胎论453
人迎気口论453
春宜论453
醇酒宜冷饮论454
痈疽当分経络论455
脾约丸论455
鼓胀论456
疝気论457
秦桂丸论458
恶寒非寒病恶热非热病论459
経水或紫或黑论459
石膏论460
脉大必病进论460
生気通天论病因章句弁460
太仆章句461
新定章句461
倒仓论462
相火论462
左大顺男右大顺女论465
茹淡论465
吃逆论466
房中补益论467
天気属金说467
张子和攻击注论468
局方発挥471
外科精义493
序497
目录499
卷之一505
论疮肿诊候入式法505
论栄卫色脉参応之法505
论持手诀消息法505
论三部所主脏腑病证506
论脉证名状二十六种所主病证508
论三部脉所主证候511
论三部脉证主杂病法诀512
论诊候肺疽肺痿法512
论将护忌慎法513
卷之二515
论疮疽肿虚実法515
弁疮肿浅深法515
弁脓法516
弁疮疽癤肿证候法516
弁疮疽善恶法517
砭鎌法518
贴熁法518
溻渍疮肿法519
针烙疮肿法519
炙疗疮肿法520
内消法520
追蚀疮疽肿法521
托里法521
止痛法521
用药增损法521
疗疮肿榷变通类法522
论五癸疽523
论痈疽524
论附骨疽524
论阴疮525
论时毒525
论诸疮526
论丁疮肿526
弁丁肿十三种形色禁忌527
论瘰疬治法528
论痔瘘529
卷之三530
卷之四548
医経溯洄集567
序569
目录571
卷之一573
神农尝百草论573
亢则害承乃制论573
四気所伤论574
张仲景伤寒立法考579
伤寒温病热病说584
伤寒三阴病或寒或热弁586
阳虚阴盛阳盛阴虚论589
卷之二591
伤寒三百九十七法弁591
伤寒四逆厥弁593
呕吐乾呕哕欬逆弁595
中风弁597
中暑中热弁598
积热沈寒论599
泻南方补北方论600
五郁论602
二阳病论605
煎厥论605
八味丸沢泻论606
小便原委论607
内伤余议608
外伤内伤所受経旨异同论610
1989《和刻汉籍医书集成 第6辑 脉诀 内外伤弁惑论 脾胃论 兰室秘藏 汤液本草 此事难知 格致余论 局方发挥 外科精义 医经溯洄集》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崔嘉彦撰;李东垣撰;王好古撰;朱丹溪撰;齐德之撰;王履撰;北 1989 ェンタプラィズ株式会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中医脾胃通论
- 1990 兰州: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
-
- 皇汉医学丛书 第6册 伤寒论辑义、伤寒论述义、伤寒论集成
- 上海中医学院出版社
-
- 医经溯洄集
- 1985 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
- 格致余论 中医书
- 1956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