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苑英华 昔不至今》
作者 | 汤一介著 编者 |
---|---|
出版 | 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
参考页数 | 352 |
出版时间 | 1999(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7532118290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616846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一 释“魏晋玄学”1
二 魏晋玄风的评价6
三 魏晋玄风与哲学发展8
四 魏晋玄风与人生态度11
五 魏晋玄风与思想解放13
六 正始玄学:“老不及圣”15
七 正始玄学:“圣人有情”17
八 正始玄学:王弼述大衍义19
九 王弼哲学的贡献与矛盾21
一○ 竹林玄学:嵇康与阮籍23
一一 竹林玄学:向秀28
一二 元康玄学:裴頠《崇有论》31
一三 魏晋玄学集大成者郭象34
一四 郭象哲学中的八个问题37
一五 贵无和崇有:王弼、郭象相异之一42
一六 体用:王弼、郭象相异之二43
一七 天人之际:王弼、郭象相异之三45
一八 境界说:王弼、郭象相异之四46
一九 “冥内游外”与“游外弘内”:张湛、郭象区别之一49
二○ 自我解脱与社会矛盾:张湛、郭象区别之二51
二一 生死问题:张湛、郭象区别之三53
二二 刘劭论才性56
二三 刘劭论“有名”、“无名”及“有为”、“无为”59
二四 刘劭论“一”、“多”62
二五 何承天的“形毙神散”和“精灵在天”63
二六 何承天批判因果报应66
二七 何承天的“众生”68
二八 何承天说“有”“无”71
二九 何承天的儒释优劣观73
三○ 僧肇破心无义75
三一 僧肇破即色义76
三二 僧肇破本无义80
三三 僧肇立不真空义83
三四 成仙是否可能84
三五 神仙何以可学可致85
三六 重玄学88
三七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93
三八 “有无相生”95
三九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98
四○ 东汉末年的社会与道教的产生101
四一 道教的本土资源103
四二 佛教是道教的催化剂105
四三 道教教会组织的整顿和建立107
四四 道教理论体系的完善110
四五 道教经典的编纂118
四六 道教教规教仪的制定120
四七 道教神仙谱系和传授历史的编造125
四八 《太平经》和《包元太平经》130
四九 《太平经》和《太平洞极经》136
五○ 史书和道书中的《太平经》143
五一 早期道教的生死观151
五二 早期道教的神形观153
五三 早期道教超生解脱的方法155
五四 唐代排佛之根据159
五五 功德使考164
五六 汤用彤《校点高僧传》序170
五七 印顺《中国禅宗史》序173
五八 记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所藏《碛砂藏》176
五九 禅宗的生死观185
六○ 禅宗的觉与迷187
六一 “无待”192
六二 《新原人》四境界说194
六三 范畴是否应成对197
六四 我们需要多少对范畴198
六五 “知行”与“善”200
六六 情景合一203
六七 “天人合一”的“人”205
六八 孔子对人生境界的追求207
六九 老子对人生境界的追求212
七○ 庄子对人生境界的追求218
七一 儒家哲学的“内在超越”221
七二 “内在超越”的老子哲学224
七三 禅宗与“内在超越”229
七四 中国传统哲学的内在超越问题231
七五 内圣外王236
七六 近年关于中国文化发展的五派意见238
七七 理想主义241
七八 人本主义242
七九 辩证思维245
八○ 理性主义246
八一 哲学史与思想史247
八二 “文化热”与“国学热”251
八三 “五四”与知识分子254
八四 知识分子与知识阶层258
八五 中国知识分子的特点259
八六 当代知识分子角色与性格262
八七 自然的和谐265
八八 人与自然的和谐267
八九 人与人的和谐268
九○ 自我身心内外的和谐269
九一 “普遍和谐”发生作用的条件271
九二 文化交往中的和而不同274
九三 “自由为体,民主为用”276
九四 自由的层次278
九五 在全球意识下发展中国文化282
九六 为自己找个安身立命处283
九七 钱穆先生最后的文章286
九八 儒学文化的现代意义292
九九 也谈用彤先生294
一○○ 再谈用彤先生297
一○一 悼念贺麟伯父302
一○二 被淡忘了的张东荪304
一○三 从沙滩到未名湖309
一○四 “书香门第”315
一○五 功课平平常常318
一○六 《国史大纲》与《哀江南赋》321
一○七 我不是一个坚强的人324
一○八 北京大学先修班326
一○九 寻求通往真理的路330
一一○ 这就是生活,真实的生活333
一一一 “引蛇出洞”的“阳谋”337
一一二 迷惑的十年340
一一三 中国文化书院十年344
编后记钱文忠349
1999《学苑英华 昔不至今》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汤一介著 1999 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英伦今昔与帝苑沧桑
- 1991 北京:时事出版社
-
- 文苑英华 3
- 1966
-
- 文苑英华 4
- 1966
-
- 古城今昔
- 1965.01 秋田書店
-
- 今昔物語
- 1951.07 同和春秋社
-
- 今昔
- 1951.10 暮しの手帖社
-
- 今昔物語
- 1961.07 河出書房新社
-
- 乐苑英华
- 1996
-
- 虎踞龙盘今胜昔:批判“今不如昔”的反动谬论
- 1974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
- 洛阳今昔
- 1960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
- 卡场今昔
- 1993.02 北京市: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
- 今昔蒲剑
- 1955 新文艺出版社
-
- 今昔文谈
- 1962 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
- 艺人今昔
- 1965 轻工业出版社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