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明珠荆紫山》求取 ⇩

概述1

第一章位置、区域及名称溯源4

第一节 位置4

第二节 区域5

第三节 名称溯源5

第二章自然环境8

第一节地质矿产8

一 地质构造8

二 矿产10

第二节 山峰10

第三节河流11

一 黄河11

二 南沟水12

三 安里河12

四 青河13

第四节峡谷与溶洞13

一 龙潭沟峡谷13

二 黄河八里胡同峡谷14

三 漏明岩溶洞16

第五节植物与野生动物16

一 植物16

二 野生动物21

第三章黄帝与荆紫山24

第一节 黄帝出生地24

第二节 荆紫山为黄帝密都王畿27

第三节 黄帝铸鼎于荆紫山30

第四节黄帝遗迹32

一 铸鼎原、黄帝庙、黄帝33

二 龙角坡34

三 蒸谷厈34

四 石井34

五 天坛34

六 鼓瑟崖35

七 黄帝御花园35

八 驯兽沟35

九 先蚕厈35

第五节 从荆紫山考古谈炎黄文化36

第四章道教文化39

第一节 源流39

第二节宫观45

一 玄帝庙46

二 玉皇庙47

三 真武堂47

四 通仙观48

五 山圣神庙49

六 清河观49

七 龙王庙50

八 三教堂50

九 泰山庙51

十 老君洞51

十一 五龙庙51

十二 黛眉圣母行宫51

十三 汤王庙52

十四 禹王庙52

第三节神仙系统52

一 黄帝53

二 玄元皇帝53

三 玉皇大帝54

四 西王母54

五 真武帝君56

六广生圣母56

七龙王57

八太山老爷58

九三官神58

十 薰池58

十一 河大王59

第五章考古与文物60

第一节古文物遗址60

一 荒坡遗址61

二 槐林遗址61

三 麻峪遗址62

四 太涧遗址62

五 西沃遗址63

六 安里遗址64

七 黄河八里胡同古栈道64

第二节碑刻70

一 明弘治十一年重修真武堂记71

二 明正德五年重修玉皇庙记72

三 明正德十四年金子山重修玄天上帝殿记73

四 明嘉靖二十三年重修红崖山三教堂碑记74

五 明嘉靖二十九年重修灵真殿记75

六 明嘉靖三十九年锦衣校卫陈氏先茔记76

七 明嘉靖四十一年金子山重修祖师殿记77

八 明万历三十五重修骆庄村三教堂碑记78

九 明万历四十年金子山重修祖师殿记79

十 明万历四十六年重修露明堂水陆殿记79

十一 明天启四年创修金山大道碑志80

十二 明崇祯六年金子山重修上帝玄天王母真灵龙虎殿记80

十三 明崇祯十年修盖真武堂祖师大殿记81

十四 明崇祯十五年重修三教堂水陆佛殿并观音殿完满碑记82

十五 明崇祯年间道士姓名碑82

十六 清康熙八年下石井重修太山庙碑记83

十七 清康熙十年下石井重修观音堂碑记83

十八 清康熙二十年重修天坛山通仙观碑记84

十九 清雍正二年重修通仙观真武行宫并金妆神像记85

二十 清雍正五年新安王处士碑记86

二十一 清雍正五年石井张家花园词碑88

二十二 清雍正七年荆紫山创建王母娘娘圣殿碑记88

二十三 清乾隆五年荆紫山元帝庙记89

二十四 清乾隆七年重修荆紫山群庙碑记90

二十五 清乾隆九年创修荆紫山舞楼碑记91

二十六 清乾隆二十二年刘凹村重修观音堂碑记92

二十七 清乾隆四十九年下石井重修泰山庙碑记92

二十八 清嘉庆元年重建荆紫山真武行宫碑记94

二十九 清嘉庆二年重修荆紫绝顶玉皇阁序95

三十 清嘉庆二年荆紫山玉皇阁石刻96

三十一 清嘉庆二年重修荆紫山顶王母洞碑记96

三十二 清嘉庆二年安里清河观重修玉皇殿暨三官殿碑97

三十三 清嘉庆八年荆紫山脚石刻98

三十四 清嘉庆十一年下石井遵示禁赌弭盗碑记98

三十五 清道光元年荆紫山重修王母祠碑文99

三十六 清道光五年漏明岩石刻100

三十七 清道光六年红崖寺重修黛眉圣母殿金妆神像暨歌舞楼碑记101

三十八 清道光七年荆紫山创修王母殿暖阁碑记102

三十九 清道光十年荆紫山重修真武庙碑记102

四十 清道光十四年骆庄村神人两便碑记103

四十一 清道光十七年荆紫山创建广生圣殿碑记103

四十二 清道光二十四年单氏家世小序104

四十三 清道光年间重修山圣神庙碑记105

四十四 清咸丰四年漏明岩重修龙王庙、太极亭、三教堂并金妆神像碑记106

四十五 清咸丰五年刘凹村重修观音堂碑记106

四十六 清咸丰六年刘凹村重修玉皇、圣母、王母、广生诸洞并创修戏房碑107

四十七 清咸丰九年荆紫山道士杨生钦碑记108

四十八 清同治五年重修五龙庙创修广生堂碑109

四十九 清同治十一年漏明岩弭盗碑记109

五十 清光绪元年石井金妆老君神像及创造暖阁碑序110

五十一 清光绪二十三年荆紫山山神庙碑记111

五十二 民国11年重修观音堂白衣堂拜殿碑记111

五十三 民国16年陈拱六墓碑112

五十四 民国16年陈云溪墓碑112

第三节革命纪念地113

一 窨头抗日民主政府办事处113

二 石井区抗日民主政府114

三 黑扒豫西二军分区司令部旧址114

四 五顷抗日民主政府114

五 黑扒抗日干部学校115

六 黑扒二军分区军械所旧址115

七 荆紫山背后村二军分区留守处旧址115

八 西沃渡口116

九 塔地渡口116

十 石渠渡口117

第六章风景名胜118

第一节天坛峰景区119

一 大八景120

二 小八景123

第二节八里胡同景区127

一 挡山石塔128

二 张公背张婆128

三 孔夫子堂129

四 赵匡胤马褂129

五 石人顶石山130

六 牛魔王洞130

七 钓鱼台130

八 拳打屁股蹾131

九 古栈道131

十 巨象山132

十一 古猿观涛132

十二 浪滚锅134

第三节龙潭沟景区134

一 蚩尤窟136

二 风洞仙人136

三 红崖龛138

四 二龙戏龟138

五 万年仙檀139

六 八里迷峡139

七 天下第一刀140

八 无头神141

九 上天梯141

十 藏丘厈142

十一 银匠厈、皇姑厈、接官亭142

十二 降龙棒143

第四节漏明岩景区144

一 漏明岩146

二 漏明庙堂146

三 宾王洞146

四 二郎担山处147

五 响镗锣147

六 倒栽和尚148

七 拴马橛148

八 闯王巨笔149

九 石上涌泉149

第五节其他景观149

一 宾王遗冢150

二 闯王兵器库150

三 拴马古槐150

第七章荆山风物152

第一节风俗152

一 传统礼俗152

二 生产和行业风俗154

三 传统节日159

四 庙会161

第二节民间艺术163

一 戏剧164

二 民间社火173

三 民间工艺175

第三节风味177

一 荆山八珍177

二 荆山三宝181

三 传统小吃183

第四节民间游艺186

一 斗鸡186

二 射猪186

三葫芦漂187

四 水秋千187

第八章荆紫山文学188

第一节诗词188

一 骆宾王诗二首188

二 傅铨诗一首189

三 吕履恒诗一首190

四 吕公滋诗一首190

五 邱峨诗一首191

六 赵登科诗一首191

七许丙龙词一首192

八 许一绮诗一首192

九李兰滨诗二十首193

十 李筠诗十二首197

第二节散文200

一新安窨头陈合族宗谱序陈文宪200

二 庚午纪事李兰滨201

三 荆紫生岚李筠202

四 游荆紫山记李筠203

五 游风洞记李筠205

六 龙潭奇观记李筠206

第三节神话故事与民间传说206

一 金马驹与山门207

二 景沟四花及观日峰的来历209

三 八里胡同的传说211

四 九龙泉与牡丹园213

五 姜子牙拜师钓鱼台214

六 刀碑石与无头神216

七 红孩寺与二龙戏龟218

八 通仙观轶趣219

九 小王沟传奇222

十 皮定钧智夺塔地渡223

十一 皇姑厈与接官亭225

十二 荆紫山名称的由来227

十三 玉皇阁的传说228

十四 下马十里拜恩师230

论文选萃233

黄帝铸鼎论陈昌远233

荆紫山古名天坛山洛石弓甫239

炎黄文化源于河洛论张纯俭244

荆紫山文化简论郑贞富 程峰253

黄河八里胡同与西京长安张玉桥260

初唐诗人骆宾王墓址的发现王怀石263

荆紫山大事记与考察日志270

后记281

1999《黄河明珠荆紫山》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陈耀文主编;郑贞富,张玉桥副主编 1999 香港教科文出版有限公司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