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蠡县志》求取 ⇩

1

序二2

凡例1

概述3

大事记8

卷一 建置49

第—章 境域 政区49

第一节 地理位置49

第二节 建置沿革49

第三节 境域变化56

第四节 行政区划56

第二章 城镇乡村67

第一节 县城67

第二节 乡镇71

第三节 村庄79

卷二 自然环境97

第一章 地质地貌97

第一节 地质构造97

第二节 地层98

第三节 地貌98

第二章 气候99

第一节 气候特征99

第二节 日照100

第三节 太阳辐射100

第四节 气温102

第五节 地温104

第六节 降水105

第七节 风109

第八节 物候109

第三章 水文111

第一节 地表水111

第二节 地下水116

第四章 土壤120

第一节 类型分布120

第二节 土壤养分及评价121

第五章 自然资源131

第一节 土地资源131

第二节 生物资源133

第三节 矿产资源135

第六章 自然灾害136

第二节 旱涝及连阴雨136

第二节 风雹142

第三节 霜冻及小麦冻害147

第四节 农作物病虫鼠害148

第五节 地震及其它灾害151

卷三 人口155

第一章 人口及其分布155

第一节 人口发展概况155

第二节 人口分布157

第二章 人口构成160

第一节 性别构成160

第二节 年龄构成160

第三节 文化构成162

第四节 民族构成163

第五节 姓氏构成166

第六节 家庭构成166

第七节 职业构成167

第三章 人口素质168

第一节 自然素质168

第二节 社会素质168

第四章 人口变动169

第一节 生死169

第二节 迁移171

第五章 计划生育172

第一节 政策措施172

第二节 节育绝育173

第三节 计划生育管理174

卷四 解放区177

第一章 解放区的开辟177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蠡县地方组织的创建与发展177

第二节 向劳苦大众宣传革命思想182

第三节 学生运动182

第四节 农民运动183

第五节 武装暴动184

第六节 打击国民党政府顽固派186

第七节 中国国民党蠡县地方组织的兴盛与衰亡186

第二章 解放区的巩固与发展187

第一节 蠡县抗战救国团体的建立188

第二节 解放区新政权的建立190

第三节 抗战时期人民军队的壮大与发展192

第四节 地方抗日武装的建立与发展194

第五节 解放战争时期人民武装和驻军195

第六节 民兵197

第七节 驻蠡县国民党军队和日(伪)军198

第三章 解放区的武装斗争200

第一节 县城沦陷后的斗争形势200

第二节 日军的侵略暴行202

第三节 抗日战争时期的战事204

第四节 解放战争中的武装斗争210

第五节 平原游击战的地道斗争210

第四章 解放区的经济建设214

第一节 减租减息214

第二节 土地改革216

第三节 大生产运动217

第五章 解放区人民在抗战中的贡献与作用218

第一节 参军参战218

第二节 配合正规部队加强防护219

第三节 支援前线220

第四节 组织干部北上南下,开辟新区221

卷五 党政225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蠡县地方组织225

第一节 中共蠡县地方组织发展与壮大225

第二节 组织机构232

第三节 组织建设236

第四节 党员代表大会238

第五节 干部培养239

第六节 纪律检查239

第七节 统一战线240

第二章 人民权力机关241

第一节 各界人民代表大会241

第二节 人民代表大会243

第三节 人大常委会244

第三章 人民政府248

第一节 县人民政府及职能部门248

第二节 基层人民政权251

第四章 旧政府252

第一节 县(州)衙252

第二节 民国县政府258

第三节 基层旧政权259

第五章 人民政协259

第一节 机构259

第二节 历届政协会议260

第三节 主要活动262

第六章 党政主要活动263

第一节 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政治运动263

第二节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政治运动265

第三节 新的历史时期重要决策268

卷六 群众团体与工商联275

第一章 群众团体275

第一节 工会275

第二节 共青团278

第三节 妇联会281

第四节 贫下中农协会283

第五节 科学技术协会283

第六节 残疾人联合会284

第七节 文学艺术界联合会285

第二章 工商联285

第一节 商民协会285

第二节 工商业联合会285

卷七 政法 武装289

第一章 公安289

第一节 机构设置289

第二节 公安工作290

第二章 检察293

第一节 机构设置293

第二节 刑事检察294

第三节 经济检察294

第四节 法纪检察294

第五节 监所检察295

第六节 控告申诉295

第三章 审判295

第一节 机构设置295

第二节 审判制度296

第三节 刑事审判296

第四节 民事审判296

第五节 经济审判297

第六节 申诉复查297

第七节 行政审判297

第四章 司法行政297

第一节 机构设置297

第二节 法制宣传与普法298

第三节 公证与律师298

第四节 民事调解299

第五章 武装299

第一节 武装机构和驻军299

第二节 兵役302

第三节 民兵建设与活动305

卷八 政务管理311

第一章 劳动311

第一节 管理机构311

第二节 劳动就业311

第三节 劳动保护312

第四节 劳动保险314

第五节 退职退休314

第六节 职工教育315

第七节 知识青年与待业青年安置316

第二章 人事317

第一节 干部来源及人员编制317

第二节 干部管理321

第三节 干部退职、退休、离休324

第三章 工资 福利 奖金326

第一节 工资326

第二节 福利328

第三节 奖金329

第四章 民政333

第一节 管理机构333

第二节 社会救济333

第三节 军烈属优抚336

第四节 社会照顾337

第五节 复员退伍军人安置338

第六节 婚姻登记339

第七节 丧葬管理339

第八节 地名管理339

卷九 经济综述343

第一章 经济体制变革343

第一节 农业经济体制变革343

第二节 工商业经济体制变革346

第二章 经济发展概况349

第一节 建国前经济概况349

第二节 建国后经济概况349

第三章 居民生活353

第一节 农民物质生活353

第二节 职工物质生活366

卷十 基础设施373

第一章 交通运输373

第一节 道路373

第二节 桥梁377

第三节 运输379

第四节 经营管理382

第二章 邮电385

第一节 机构设置385

第二节 管理体制385

第三节 邮政386

第四节 电信3891

第三章 电力391

第一节 电力设施3911

第二节 电力供应395

第三节 电力管理396

第四章 水利400

第一节 地下水开采400

第二节 地上水开发403

第三节 洪涝治理405

第四节 水利管理410

第五章 城乡建设416

第一节 县城建设416

第二节 乡镇驻地建设419

第三节 基建土地征用419

第六章 环境保护420

第一节 环境污染420

第二节 环境治理421

卷十一 农业425

第一章 农业区划及产业结构425

第一节 农业综合区划425

第二节 产业结构426

第二章 生产条件431

第一节 耕地431

第二节 劳动力433

第三章 种植业434

第一节 种植品种434

第二节 耕作制度443

第三节 种植技术445

第四节 农业管理机构452

第四章 林业453

第一节 林木种类及分布453

第二节 植树造林454

第三节 果园456

第四节 林业科技457

第五节 林业资源调查与林业区划457

第六节 林业机构与管理458

第五章 畜牧水产459

第一节 畜牧水产种类459

第二节 畜禽饲养管理466

第三节 疫病防治469

第四节 管理机构472

第六章 农业机具473

第一节 农机具种类473

第二节 农机管理483

卷十二 乡镇企业489

第一章 企业发展489

第二章 皮毛皮革业493

第一节 皮毛业形成与发展493

第二节 生产加工496

第三节 经营销售499

第四节 皮毛市场建设504

第三章 化纤毛纺织业506

第一节 化纤毛纺业的兴起与发展506

第二节 化纤毛纺生产加工507

第三节 化纤毛纺产品经销510

第四节 化纤专业市场513

第四章 其它行业515

第一节 建筑建材业515

第二节 农副产品加工业516

第三节 轴承业516

第四节 草柳编织业517

第五节 织绳盘扣业518

第六节 鞭炮业518

第七节 造纸、化工、医药、食品及辅助业518

第五章 重点企业与名优产品520

第一节 重点企业520

第二节 专业户523

第三节 名优产品524

第六章 经营管理526

第一节 管理机构526

第二节 管理体制526

第三节 转换经营机制527

第四节 劳动报酬528

卷十三 工业531

第一章 工业发展简介531

第二章 工业经济成份532

第一节 私营及个体工业532

第二节 集体工业533

第三节 国营工业534

第三章 主要工业门类536

第一节 皮毛、皮革536

第二节 纺织537

第三节 机械制造539

第四节 木器加工541

第五节 建材542

第六节 化工543

第七节 造纸544

第八节 印刷544

第九节 食品加工545

第十节 服装加工546

第十一节 其它546

第十二节 外地驻蠡工业546

第四章 经营管理547

第一节 管理机构547

第二节 企业管理547

卷十四 商贸551

第一章 商业发展简介551

第二章 商业经济成份553

第一节 私营及个体商业553

第二节 集体商业554

第三节 国营商业556

第三章 商品购销558

第一节 生产资料购销558

第二节 生活资料购销563

第三节 农副产品收购569

第四节 废品收购570

第五节 商品仓储571

第四章 饮食 服务571

第一节 饮食业571

第二节 服务业571

第五章 物资经营573

第一节 物资供应573

第二节 统配物资574

第三节 物资交流574

第四节 议购议销575

第六章 对外贸易576

第一节 皮毛出口576

第二节 草柳编手工艺品出口577

第三节 棉花出口577

第七章 粮油经营579

第一节 粮油购销579

第二节 粮油储运586

第三节 粮油及饲料加工588

第八章 商贸管理590

第一节 商业管理机构590

第二节 供销合作社联合社管理机构590

第三节 物资管理机构591

第四节 外贸管理机构591

第五节 粮食管理机构591

卷十五 财税金融595

第一章 财政595

第一节 财政体制595

第二节 财政收支596

第三节 企业财务管理601

第四节 债券602

第五节 农村财政603

第六节 财政机构604

第二章 税务605

第一节 农业税605

第二节 工商税608

第三节 税收减免612

第四节 征收管理613

第五节 税务机构615

第三章 金融616

第一节 货币演变616

第二节 信贷618

第三节 农村信用合作社623

第四节 储蓄625

第五节 现金管理627

第六节 金融机构629

第四章 保险631

第一节 保险种类631

第二节 管理机构631

卷十六 经济管理635

第一章 计划管理635

第一节 管理机构635

第二节 编制国民经济计划635

第三节 计划实施637

第四节 支油支铁637

第五节 “三资”企业管理638

第二章 统计管理638

第一节 统计机构638

第二节 统计工作638

第三章 审计管理640

第一节 机构设置640

第二节 审计工作640

第四章 物价管理641

第一节 管理机构641

第二节 管理措施642

第五章 技术监督647

第一节 机构设置647

第二节 计量制度647

第三节 计量管理648

第四节 标准化管理648

第五节 质量管理648

第六章 工商行政管理649

第一节 管理机构649

第二节 市场贸易管理649

第三节 工商企业管理654

第四节 经济合同管理656

第五节 商标广告管理656

第六节 打击经济违法行为657

卷十七 教育667

第一章 塾院教育667

第一节 私塾、社学、义学667

第二节 书院、庙学668

第二章 普通教育672

第一节 学前教育672

第二节 小学教育674

第三节 中学教育677

第三章 职业教育681

第一节 师范教育681

第二节 教师进修学校682

第三节 蠡县农学院683

第四节 农职中学683

第五节 卫生学校685

第四章 业余教育688

第一节 农民教育688

第二节 干部职工教育689

第三节 电视大学689

第五章 教师队伍691

第一节 教师状况691

第二节 教师待遇692

第六章 教育管理693

第一节 管理机构693

第二节 教学研究694

第三节 考试制度695

第四节 教育经费698

第五节 勤工俭学699

卷十八 科学技术703

第一章 科技队伍703

第一节 技术队伍703

第二节 职称评定703

第二章 科技活动704

第一节 科普宣传704

第二节 科技咨询705

第三节 技术培训705

第三章 科技成果705

第一节 农业科研705

第二节 林业科研706

第三节 工业科研706

第四节 医药卫生科研707

第四章 科技机构708

第一节 管理机构708

第二节 科技推广和学术组织709

卷十九 文化713

第一章 文化机构713

第一节 行政机构713

第二节 基层群艺组织713

第二章 文化传播媒体715

第一节 广播715

第二节 电视716

第三节 电影716

第四节 图书718

第五节 档案719

第三章 文艺活动720

第一节 戏剧720

第二节 曲艺723

第三节 民间传统艺术723

第四章 文学著述726

第一节 著述726

第二节 诗文727

第五章 艺术创作731

第一节 绘画731

第二节 书法732

第三节 剪纸 泥塑733

第六章 报刊通讯733

第一节 报刊733

第二节 通讯报道734

第七章 地方史志734

第一节 历代修志记略734

第二节 建国后史志编修736

第八章 民间故事与谣谚歌语738

第一节 民间故事738

第二节 民间笑话744

第三节 谣谚歌语744

第九章 文物754

第一节 古文化遗址754

第二节 古墓葬754

第三节 古碑刻756

第四节 古建筑及古树木757

第五节 馆藏文物759

第六节 革命文物760

第七节 文物管理761

卷二十 卫生 体育765

第一章 卫生医疗765

第一节 管理机构765

第二节 医疗单位765

第三节 乡(镇)、村属医疗卫生机构767

第二章 医疗队伍768

第一节 队伍构成768

第二节 队伍培训769

第三节 医疗技术770

第三章 医政 药政770

第一节 医政管理770

第二节 药政管理770

第三节 财务管理771

第四节 卫生执法771

第四章 卫生保健772

第一节 传染病防治772

第二节 地方病防治772

第三节 计划免疫773

第四节 妇女保健773

第五节 健康教育774

第五章 爱国卫生运动774

第一节 机构设置774

第二节 除“四害”775

第三节 改善饮水和饮食卫生775

第四节 改善环境卫生775

第六章 体育776

第一节 机构设施776

第二节 学校体育776

第三节 群众体育779

第四节 武术789

第五节 体坛名人782

卷二十一 民俗 宗教787

第一章 风俗习惯787

第一节 节日习俗787

第二节 礼仪习俗789

第三节 交往习俗792

第四节 生活习俗793

第五节 游艺习俗799

第六节 贸易习俗801

第二章 新风尚802

第一节 “五好”家庭803

第二节 助人为乐803

第三节 拾金不昧804

第四节 文明村、文明单位建设804

第五节 捐款捐物804

第三章 陋习805

第一节 封建迷信805

第二节 不良风气805

第三节 禁忌805

第四章 宗教806

第一节 佛教806

第二节 天主教807

第三节 基督教808

卷二十二 方言811

第一章 方言分区811

第二章 语音813

第一节 声母813

第二节 韵母814

第三节 儿化814

第四节 单字调816

第五节 连续变调816

第六节 声韵调配合关系817

第七节 异读字829

第三章 词汇831

第一节 天文、时令、时间831

第二节 称谓832

第三节 动物832

第四节 植物833

第五节 食物833

第六节 房屋、建筑834

第七节 人体、疾病834

第八节 生活用品、服装、家具834

第九节 动作835

第十节 物态、物象835

第四章 语法836

第一节 副词“着”836

第二节 助词“了”837

第三节 可能补语837

卷二十三 人物841

第一章 人物传841

第二章 人物表874

第一节 古代人物表874

第二节 建国前解放区县、团级以上干部名表891

第三节 建国后地、师级以上干部名表894

第四节 省级以上劳动模范名表903

第五节 知名学者、科技人员名表904

第三章 烈士英名录908

附录927

附录927

明清县志序二则927

重要文献928

蠡县人民政府关于批准《蠡县志》出版发行的决定944

历届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及办公室成员945

蠡县志编辑人员947

编后记949

1999《蠡县志》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鲁春芳主编;河北省蠡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1999 北京:中华书局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