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土壤》求取 ⇩

第一篇 土壤形成、分类和分布3

第一章 土壤形成条件及其特点3

—、地貌3

(—)地质构造与地貌轮廓3

(二)地貌类型4

(三)地形结构与土壤7

二、母质8

(—)地层分布8

(二)第四纪地层的划分8

(三)母质类型10

三、气候12

(—)季风气候显著12

(二)热量资源丰富12

(三)雨量充沛14

(四)日照充足15

(五)气候的垂直分带明显16

四、植被16

(—)主要植物群落特征16

(二)自然植被的演替19

(三)自然植被的垂直分布20

五、水文和水文地质23

六、成土年龄25

七、人为活动25

(—)种植业与土壤生产力26

(二)林业生产对土壤的影响28

(三)畜牧业生产28

第二章 土壤形成过程及其特点29

—、风化淋溶强烈,铁铝氧化物明显富集29

二、生物物质循环旺盛34

三、耕作熟化影响深刻35

(—)水耕熟化特点35

(二)旱耕熟化特点38

第三章 土壤分类40

—、福建土壤分类历史回顾40

二、土壤分类的原则、依据和命名41

(—)土壤分类的原则41

(二)土壤分类的依据41

(三)土壤分类的命名41

三、福建土壤分类的几个指标43

(—)铁铝土纲各土类的划分指标43

(二)水型区分与水稻土亚类的划分指标45

(三)母质类型鉴别与土属划分46

(四)水稻土土体构型层段鉴别和土种划分48

四、土壤分类系统49

(—)土壤分类系统说明49

(二)福建省土壤分类系统50

第四章 土壤分布57

—、地带性土壤的水平分布57

二、山地土壤的垂直分布58

(—)南亚热带地区土壤垂直分布58

(二)中亚热带地区土壤垂直分布59

三、地域性土壤分布60

(—)滨海平原土壤成带状分布61

(二)河谷盆地土壤呈环状分布61

(三)丘陵山地土壤呈枝状分布63

(四)平原河网地区土壤呈网格状分布64

四、土壤的微域分布65

(—)滨海平原土壤斑状分布65

(二)冲积平原土壤条斑状分布65

(三)山垄谷地土壤斑块状微域分布65

第二篇 各类土壤概述69

第五章 铁铝土纲69

—、热湿铁铝土亚纲69

(—)赤红壤69

(二)红壤88

二、暖湿铁铝土亚纲116

(—)黄壤117

第六章 初育土纲131

—、石质初育土亚纲131

(—)石质土131

(二)粗骨土132

(三)紫色土133

(四)石灰土140

二、土质初育土亚纲143

(—)新积土143

(二)风砂土147

第七章 半水成土纲151

—、淡半水成土亚纲151

(—)潮土151

二、暗色半水成土亚纲155

(—)山地草甸土155

第八章 盐碱土纲158

—、盐土亚纲158

(—)滨海盐土158

(二)酸性硫酸盐土168

第九章 人为水成土纲170

—、水稻土亚纲170

(—)水稻土170

第三篇 土壤肥力状况与合理施肥217

第十章 土壤肥力因素分析217

—、土壤肥力状况217

(—)土壤有机质状况217

(二)土壤氮素状况222

(三)土壤磷素状况228

(四)土壤钾素状况234

(五)土壤有效微量元素状况238

(六)土壤酸碱度242

(七)土壤吸附性能244

(八)土壤颗粒组成及质地状况247

(九)土壤水分状况250

(十)耕层厚度及障碍土层252

二、土壤肥力存在的主要问题253

(—)有机质含量虽较丰富,但分布不均且不稳定253

(二)淋溶强烈,施肥不当,养分失调254

(三)土壤吸附量低,保肥性能差255

(四)耕层浅薄,表土砂化255

(五)局部不良的环境影响土壤肥力的发挥255

第十—章 合理施肥和培肥地力256

—、广辟肥源,增施有机肥256

(—)大力发展绿肥生产258

(二)积极推广秸秆还回259

(三)因地制宜积造优质农家肥260

二、改进施肥技术,提高化肥经济效益261

(—)适量、适时、科学地施用氮肥261

(二)挖掘磷肥资源,改进施磷技术264

(三)广辟钾源增施钾肥266

(四)推广配方施肥269

(五)因地制宜地推广微肥272

(六)重视硅、镁、硫元素的研究和应用276

(七)改善土壤环境,提高化肥增产效应277

三、化肥区划278

(—)化肥区划的依据278

(—)分区说明278

第四篇 土壤资源及其改良利用287

第十二章 土壤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综述287

—、土壤资源的数量287

二、土壤资源的生产力评价290

(—)评价依据290

(二)评价方法290

(三)评价结果分析294

三、土壤资源利用现状及合理开发利用302

(—)耕地土壤资源及其开发利用302

(二)园地土壤资源及其开发利用313

(三)林地土壤资源及其开发利用316

(四)草场土壤资源及其开发利用321

(五)荒山荒地土壤资源及其合理开发利用325

(六)海涂土壤资源及其开发利用328

第十三章 低产土壤改良333

—、低产水稻土改良333

(—)冷渍类低产水稻土的改良335

(二)浅瘦类低产水稻土的改良344

(三)砂漏类低产水稻土的改良348

(四)毒质类低产水稻土的改良352

(五)盐渍类低产水稻土的改良354

二、低产农地土壤的改良357

(—)旱粘瘦类低产农地土壤的改良357

(—)旱砂瘦类低产农地土壤的改良359

(三)盐渍类低产农地土壤的改良361

三、低产“红壤”的改良362

(—)低产“红壤”障碍因素分析363

(二)低产“红壤”的改良利用364

第十四章 土壤侵蚀及水土保持366

—、土壤侵蚀的现状及其危害366

(—)土壤侵蚀的现状366

(二)土壤侵蚀发生发展的特点369

(三)土壤侵蚀的危害372

二、土壤侵蚀的原因分析376

(—)自然因素376

(二)人为因素377

三、土壤侵蚀分区379

Ⅰ 闽西北山地盆谷林、粮、茶、果轻—中度侵蚀区379

Ⅱ 闽中山地盆谷林、粮、果无明显—轻度侵蚀区381

Ⅲ 闽东沿海丘陵山地粮、茶中—强度侵蚀区382

Ⅳ 闽西南丘陵低山林、粮、经作轻—强度侵蚀区383

Ⅴ 闽东南丘陵台地粮、果、茶强度侵蚀区384

Ⅵ 闽东南沿海岛屿平原粮、果风蚀区385

四、水土保持389

(—)水土保持工作回顾389

(二)水土保持的对策及主要措施389

第十五章 高产土壤的培育392

—、高产水稻土的特性与培育392

(—)高产水稻土的类型和分布392

(二)高产水稻土的肥力性状393

(三)高产水稻土的培育396

二、高产果园土壤的性状与培育399

(—)高产果园土壤的形成特点399

(二)高产果园土壤的类型与分布399

(三)高产果园土壤的立地条件和肥力状况400

(四)高产果园土壤的培肥405

三、高产茶园土壤的特性与培育411

(—)高产茶园土壤的肥力特征411

(二)高产茶园土壤的培育413

四、高产杉木林地土壤的特性与培育416

(—)高产杉木林的立地条件416

(二)高产杉木林地的土壤性状418

(三)速生丰产杉木林土壤的培育418

第十六章 土壤改良利用区划426

—、区划的原则、依据和分级系统426

(—)原则426

(二)依据426

(三)分级系统427

二、分区概述429

Ⅰ 南亚热带赤红壤地带429

Ⅱ 中亚热带红壤地带436

1991《福建土壤》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林景亮等编写 1991 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福建龙岩县之土壤(1943 PDF版)
福建龙岩县之土壤
1943 福建省建设厅地质土壤调查所
福建省东南部土壤利用分区  初稿(1960 PDF版)
福建省东南部土壤利用分区 初稿
1960 中国科学院华南热带生物资源综合考察队
福建省东南部土壤区划(1963 PDF版)
福建省东南部土壤区划
1963 福建省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华南热带生物资源综合考察队
福建省东南部地区之土壤  初稿(1960 PDF版)
福建省东南部地区之土壤 初稿
1960 中国科学院华南热带生物资源综合考察队
福建南靖土楼( PDF版)
福建南靖土楼
福建(南靖)土楼申报办
土壤  土壤学  土壤耕作  土壤改良(1957 PDF版)
土壤 土壤学 土壤耕作 土壤改良
1957 北京:农业出版社
土壤与土壤管理(1984 PDF版)
土壤与土壤管理
1984 北京:农业出版社
土壤(1986 PDF版)
土壤
1986 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
土壤(1981 PDF版)
土壤
1981 北京:商务印书馆
土壤(1981 PDF版)
土壤
1981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土壤(1983 PDF版)
土壤
1983 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土壤、土壤学、土壤耕作、土壤改良(1957 PDF版)
土壤、土壤学、土壤耕作、土壤改良
1957 北京:财政经济出版社
福鼎土壤(1983 PDF版)
福鼎土壤
1983 福建省福鼎县土壤普查办公室
福建省东南部土壤区划(1963 PDF版)
福建省东南部土壤区划
1963 福建省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华南热带资源综合考察队
福建乡土史地(1942 PDF版)
福建乡土史地
1942 福建省政府教育厅编辑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