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边的挑战 中国先锋文学的后现代性》
作者 | 陈晓明著 编者 |
---|---|
出版 | 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 |
参考页数 | 320 |
出版时间 | 1993(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753870633X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566973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导言 历史转型与后现代主义的兴起1
一、多元的时代:西方后现代主义的兴起及其理论规约3
二、趋同与变异:中国产生后现代主义的前提条件12
三、勉强的记忆:文革后的历史叙事或先锋派的文化规定性24
上篇 叙事革命:话语与风格39
第一章 冒险的迁徙:先锋小说的叙事转换39
一、终极性失落:消解深度模式40
二、文学的萎缩:创作向写作退化45
三、裸露的事实:叙述向故事转化47
四、广阔的瞬间:故事向感觉敞开50
五、暂时的平面:感觉向语言还原54
第二章 临界叙述:先锋小说的语言经验61
一、临界感觉的发生与语言的内在机制62
二、临界感觉与叙述的双向循环67
三、临界感觉与叙述情境73
四、临界状态与世界的无边存在79
第三章 多形的话语:先锋小说的叙事变奏84
一、开放的时间:叙述与故事的二元协奏84
二、开放的感觉:现实与幻觉的双向转换92
三、开放的本文:互为本文的多重变奏98
第四章 空缺与重复:先锋小说的叙事策略105
一、不在之在:故事中的空缺106
二、在空缺的边界:作为补充的描写情境111
三、重复:存在的迷失115
四、空缺的哲学文化阐释121
第五章 过剩与匮乏:先锋小说的抒情风格129
一、抒情风格的二种规定:历史意识与话语意识131
二、语言的过剩:抒情性句式137
三、错位的情境:无望的抒情或反讽意味144
四、匮乏与补充:语言的乌托邦150
下篇 精神象征:救赎与逃逸159
第六章 破裂与见证:新情感的变迁或危机159
一、新情感的蔓延:一个伸展的主题162
二、浮出海面:生活破裂的见证167
三、“非升华”:“幸福承诺”的破灭177
第七章 超越与认同:后现代主义意识183
一、冷漠的叙述:苦难意识的残酷化184
二、错位的游戏:孤独感的娱乐化191
三、反抗与认同:荒诞感的诗性化199
四、虚假的深度:神秘感的轻化206
第八章 幻想与逃亡:永无归期的自我流放213
一、新时期的想象关系:自我的确认与放大214
二、镜象的解体:自我的角色化或符号化218
三、自我流放:远离家园的逃亡226
四、后个人主义时代:自虐与和自恋的怪圈233
第九章 无望的救赎:从形式到历史239
一、在现实的尽头:写作与文化救赎240
二、在历史的边缘:讲述与寓言249
三、救赎与皈依:复古的共同记忆256
四、无望的救赎与最低限度的承诺262
第十章 历史的颓败:后悲剧时代的寓言264
一、颓败的故事:历史性、家族与往事265
二、颓败的历史死结:性与原罪270
三、颓败的话语情境:对话与解构276
四、后悲剧时代:历史颓败的寓言284
结语 文化溃败时代的馈赠294
附 主要参考文献316
1993《无边的挑战 中国先锋文学的后现代性》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陈晓明著 1993 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中国的挑战 亚洲金融风暴后的中国
- 1998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
- 红色中国的挑战
- 1980
-
- 挑战的——现代经营策略
- 浸信出版社
-
- 文学的蜕变 20世纪文化的最后挑战
- 1997.11 湖南文艺出版社
-
- 时代的先锋 续集
- 1986
-
- 无产阶级的先锋战士 法文版
- 1972 北京:外文出版社
-
- 无私无畏的先锋战士
- 1978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
- 无产阶级的先锋战士
- 1972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出版社
-
- 无产阶级的先锋战士
- 1974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
- 韩国的挑战
- 1983 前程企业管理公司
-
- 朝气蓬勃的无产阶级先锋战士
- 1975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 挑战的-现代经营策略
- 1990 浸信出版社
-
- 现代生物学对哲学的挑战
- 1989 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
- 红色中国的挑战
- 1999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
- 红色中国的挑战
- 1946 希望书店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