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 第11辑 第二次中国教育年鉴 第1册》求取 ⇩

第一编总述3

第一章国民政府成立后之教育3

第一节 概论3

第二节 教育宗旨及其实施方针4

第三节 三民主义教育实施原则5

第二章抗战时期教育10

第一节 战时教育政策10

第二节 战时教育实施方案10

第三节 战时教育设施大要13

第三章复员时期之教育14

第一节教育复员之规划14

第一目 抗战胜利时之紧急指示14

第二目 教育复员善后之商讨15

第二节教育复员之设施18

第一目 专科以上学校之迁复与维持18

第二目 国立中等学校之交省19

第三目 敌掠文物之接收与清理19

第四目 复员交通之筹划与协助19

第五目 建筑设备之修复与补充20

第六目 收复区员生之甄响20

第七目 失学失业青年之辅导与救济20

第三节宪法中教育条文之规定21

第一目 各国宪法中教育条文之规定21

第二目 我国宪法规定教育条文之经过22

第三目 现行宪法中规定之教育条文23

第二编教育行政29

第一章学制29

第一节学制之变迁29

第一目 清末之学制29

第二目 民初之学制31

第三目 新学制之制定32

第四目 新学制后之变迁34

第二节现行学制34

第一目 现行学制之演成34

第二目 现行学制图说38

第二章教育行政组织39

第一节 中央教育行政组织39

第二节地方教育行政组织48

第一目 书教育行政组织48

第二目 县教育行政组织48

第三目 市教育行政组织50

第三章教育经费50

第一节 总述50

第二节国家教育文化经费51

第一目 战前教育文化经费51

第二目 战时教育文化经费52

第三目 战后教育文化经费52

第三节贷金公费与奖学金52

第一目 战时贷金制度与公费制度53

第二目 复员以后之奖学金制度57

第四章教育会议58

第一节战前全国性教育会议58

第一目 清末之中央教育会议58

第二目 北京政府时代之教育会议58

第三目 国民政府时代之教育会议59

第二节 第三次全国教育会议69

第三节 战时其他各种教育会议85

第四节 全国教育善后复员会议99

第五章教育视导104

第一节各级教育视导机构104

第一目 教育部视导机构104

第二目 省市教育厅局?视导机构105

第三目 省以下之教育视导机构106

第二节各级教育视导之实施107

第一目 教育部教育视导之实施107

第二目 省市教育视导之实施124

第三目 省以下教育视导之实施128

第四目 各项教育视导标准131

第三节各项教育辅导办法133

第一目 中等教育之辅导133

第二目 国民教育之辅导137

第三目 社会教育及体育之辅导143

第六章私立学校之设立145

第一节 概述145

第二节 私立专科以上学校146

第三节 私立中等学校150

第四节 私立小学152

第五节 私立学校规程要点154

第七章省市教育行政组织155

壹 江苏省155

贰 浙江省156

叁 安徽省157

肆 江西省157

伍 湖北省158

陆 湖南省159

柒 四川省159

捌 西康省161

玖 福建省161

拾 云南省162

拾壹 贵州省162

拾贰 广东省163

拾叁 广西省163

拾肆 河北省164

拾伍 河南省165

拾陆 山东省165

拾柒 山西省166

拾捌 陕西省166

拾玖 甘肃省166

贰拾 宁夏省167

贰拾壹 青海省167

贰拾贰 热河省168

贰拾叁 绥远省168

贰拾肆 察哈尔省168

贰拾伍 辽宁省169

贰拾陆 吉林省170

贰拾柒 黑龙江省170

贰拾捌 安东省171

贰拾玖 辽北省171

叁拾 兴安省171

叁拾壹 嫩江省171

叁拾贰 台湾省171

叁拾叁 南京市171

叁拾肆 上海市172

叁拾伍 北平市173

叁拾陆 天津市173

叁拾柒 重庆市173

叁拾捌 青岛市174

叁拾玖 哈尔滨市174

第三编初等教育179

第一章概述179

第一节制度179

第一目 义务教育制度179

第二目 国民教育制度183

第二节行政188

第一目 初等教育之基层行政组织188

第二目 初等教育之层级视导机构191

第三目 实施行政三联制191

第四目 实行政教联系192

第五目 中心学校国民学校之隶属及校长专任问题193

第三节经费194

第一目 义务教育补助费194

第二目国民教育补助费196

一、国民教育中央补充费之分配196

二、国民教育中央补助费之考核198

第三目 国民教育基金之筹集198

第四目 县地方教育经费之保障与整理200

第四节课程及设备205

第一目 教学科目205

第二目 教育时数206

第三目教学目标209

一、总目标209

二、公民训练教学目标210

三、音乐体育唱游科210

四、国语科教学目标211

五、算术科212

六、社会自然常识科212

七、美术劳作工作科214

第四目 课程纲要214

第五目 建筑设备216

第五节训育217

第一目 公民训练标准217

第二目 小学训育标准219

第三目 小学卫生训练标准221

第六节教职员222

第一目 登记222

第二目 检定223

第三目 甄审224

第四目 任用224

第五目 待遇225

第六目 进修228

第七目 训练229

第二章各省实施义务教育概况231

壹 江苏省231

贰 浙江省231

叁 安徽省232

肆 江西省232

伍 湖北省233

陆 湖南省233

柒 四川省234

捌 河北省234

玖 山东省234

拾 河南省234

拾壹 山西省235

拾贰 陕西省235

拾叁 甘肃省235

拾肆 福建省236

拾伍 广东省236

拾陆 广西省236

拾柒 云南省237

拾捌 贵州省237

拾玖 西康省238

贰拾 青海省238

贰拾壹 察哈尔省238

贰拾贰 绥远省238

贰拾叁 宁夏省239

贰拾肆 新疆省239

贰拾伍 南京市239

贰拾陆 上海市239

贰拾柒 北平市239

贰拾捌 天津市240

贰拾玖 青岛市240

叁拾 威海卫区240

第三章各省市实施国民教育概况240

第一节四川省241

第一目 总述241

第二目 行政组织241

第三目 学校设施243

第四目 师资245

第五目 经费247

第二节河南省248

第一目 总述248

第二目 行政组织248

第三目 学校设施250

第四目 师资251

第五目 经费253

第三节湖南省254

第一目 总述254

第二目 行政组织256

第三目 学校设置258

第四目 师资260

第五目 经费263

第四节湖北省266

第一目 总述266

第二目 行政组织266

第三目 学校设施267

第四目 师资268

第五目 经费270

第五节江西省271

第一目 总述271

第二目 行政组织271

第三目 学校设施273

第四目 师资275

第五目 经费278

第六节安徽省279

第一目 总述279

第二目 行政组织279

第三目 学校实施281

第四目 师资282

第五目 经费283

第七节浙江省284

第一目 总述285

第二目 行政组织285

第三目 学校设施286

第四目 师资287

第五目 经费290

第八节福建省291

第一目 总述291

第二目 行政组织291

第三目 学校设施293

第四目 师资294

第五目 经费295

第九节广东省296

第一目 总述296

第二目 行政组织296

第三目 学校设施297

第四目 师资298

第五目 经费299

第十节广西省300

第一目 总述300

第二目 行政组织300

第三目 学校设施301

第四目 师资303

第五目 经费305

第十一节云南省306

第一目 总述306

第二目 行政组织307

第三目 学校设施307

第四目 师资308

第五目 经费309

第十二节贵州省311

第一目 总述311

第二目 行政组织312

第三目 学校实施313

第四目 师资313

第五目 经费314

第十三节西康省315

第一目 总述315

第二目 行政组织315

第三目 学校设施316

第四目 师资317

第五目 经费318

第十四节陕西省322

第一目 总述322

第二目 行政组织322

第三目 学校设施323

第四目 师资325

第五目 经费327

第十五节甘肃省328

第一目 总述328

第二目 行政组织328

第三目 学校设施329

第四目 师资330

第五目 经费330

第十六节宁夏省331

第一目 总述331

第二目 行政组织331

第三目 学校设施332

第四目 师资332

第五目 经费333

第十七节青海省333

第一目 总述333

第二目 行政组织333

第三目 学校设施334

第四目 师资335

第五目 经费335

第十八节新疆省336

第一目 总述336

第二目 行政组织336

第三目 学校设施337

第四目 师资337

第五目 经费338

第十九节重庆市338

第一目 总述338

第二目 行政组织339

第三目 学校设施339

第四目 师资340

第五目 经费340

第四编中学教育345

第一章概述345

第一节制度345

第一目 学制之演变345

第二目 设置之沿革345

第二节中学行政组织346

第一目 行政组织346

第二目 校务分掌347

第三节课程教材及教法350

第一目 课程之厘订350

第二目 教材之编印355

第三目 教法之改进357

第四节训育359

附青年训练大纲359

附训育纲要361

附中等学校道师制实施办法366

第五节教职员366

第一目 任用与待遇366

附中学及师?学校教员检定办法367

第二目 进修与奖励371

附教育部奖励中等学校教员休假进修办法371

第六节372

第一目 入学与待遇372

第二目 毕业会考373

第三目 学生数量统计373

第七节 设备374

第二章国立中学概况375

第一节 概述375

第二节分述376

壹、国立第一中学376

贰、国立第二中学377

叁、国立第三中学378

肆、国立第四中学379

伍、国立第五中学380

陆、国立第六中学381

柒、国立第七中学382

捌、国立第八中学384

玖、国立第九中学385

拾、国立第十中学386

拾壹、国立第十一中学387

拾贰、国立第十二中学387

拾叁、国立第十三中学388

拾肆、国立第十四中学389

拾伍、国立第十五中学390

拾陆、国立第十六中学391

拾柒、国立第十七中学392

拾捌、国立第十八中学393

拾玖、国立第十九中学393

贰拾、国立第二十中学394

贰壹、国立第二十一中学395

贰贰、国立第二十二中学395

贰叁、国立女子中学396

贰肆、国立第一华侨中学397

贰伍、国立第二华侨中398

贰陆、国立第三华侨中学399

贰柒、国立东北中山中学399

贰捌、国立西南中山中学400

贰玖、国立汉民中学401

叁拾、国立东北中学402

叁壹、国立绥远中学402

叁贰、国立黔江中学403

叁叁、国立河西中学403

叁肆、国立湟川中学404

附修正国立中学暂行规程404

第三章各省市中学概况405

壹 江苏省405

贰 浙江省408

叁 安徽省411

肆 江西省415

伍 湖北省419

陆 湖南省422

柒 四川省424

捌 西康省434

玖 河北省435

拾 山东省436

拾壹 山西省437

拾贰 河南省438

拾叁 陕西省440

拾肆 甘肃省443

拾伍 青海省444

拾陆 福建省445

拾柒 广东省448

拾捌 广西省456

拾玖 云南省460

贰拾 贵州省464

贰拾壹 辽宁省466

贰拾贰 安东省468

贰拾叁 辽北省468

贰拾肆 吉林省469

贰拾伍 松江省470

贰拾陆 热河省470

贰拾柒 察哈尔省471

贰拾捌 绥远省471

贰拾玖 宁夏省471

叁拾 新疆省472

叁拾壹 台湾省472

叁拾贰 南京市475

叁拾叁 上海市475

叁拾肆 重庆市479

叁拾伍 北平市481

叁拾陆 天津市482

叁拾柒 青岛市483

第五编高等教育489

第一章概述489

第一节 高等教育之变迁489

第二节组织及行政490

第一目 大学490

第二目 独立学院492

第三目 专科学校492

第三节课程495

第一目 科目表之编订495

第二目 大学用书之编辑505

第四节 经费507

第五节建筑设备512

第一目 固有校舍设备之保全512

第二目 新校舍设备之建设513

第六节教职员514

第一目 种类及资格514

第二目 聘任及职责515

第三目 待遇及进修515

第四目 退休及抚恤522

第七节学生524

第一目 专科以上学校学生之增减524

第二目 专科以上学校之历年毕业生526

第三目 专科以上学校之招生530

第四目 学籍及成绩考核544

第五目 学业竞试550

第六目 征调服务及实习564

第七目 甄别试验及甄审570

第八目 奖学金572

第八节 研究院所574

第九节 先修班576

第十节 专科以上学校总览577

第二章公私立大学概况587

第一节国立大学588

壹 国立中央大学588

贰 国立政治大学596

叁 国立北京大学597

肆 国立清华大学599

伍 国立中山大学601

陆 国立西北大学602

柒 国立交通大学603

捌 国立同济大学605

玖 国立暨南大学608

拾 国立复旦大学610

拾壹 国立浙江大学611

拾贰 国立英士大学612

拾叁 国立安徽大学615

拾肆 国立中正大学617

拾伍 国立湖南大学620

拾陆 国立武汉大学621

拾柒 国立重庆大学623

拾捌 国立四川大学624

拾玖 国立南开大学624

贰拾 国立北洋大学625

贰拾壹 国立山东大学626

贰拾贰 国立河南大学627

贰拾叁 国立山西大学630

贰拾肆 国立兰州大学631

贰拾伍 国立厦门大学632

贰拾陆 国立广西大学636

贰拾柒 国立贵州大学637

贰拾捌 国立云南大学638

贰拾玖 国立东北大学640

叁拾 国立长春大学641

叁拾壹 国立台湾大学642

第二节私立大学650

壹 私立金陵大学650

贰 私立燕京大学651

叁 私立北平辅仁大学653

肆 私立中法大学654

伍 私立广州大学655

陆 私立岭南大学656

柒 私立东吴大学659

捌 私立沪江大学659

玖 私立光华大学660

拾 私立大夏大学661

拾壹 私立大同大学662

拾贰 私立震旦大学663

拾叁 私立圣约翰大学664

拾肆 私立武昌中华大学664

拾伍 私立武昌华中大学665

拾陆 私立民国大学667

拾柒 私立华西协合大学668

拾捌 私立齐鲁大学669

拾玖 私立福建协和大学670

贰拾 私立东北中正大学671

贰拾壹 私立江南大学671

贰拾贰 私立珠海大学672

第三章公私立独立学院概况672

第一节国立独立学院672

壹 国立北平师范学院672

贰 国立师范学院679

叁 国立湖北师范学院680

肆 国立南宁师范学院680

伍 国立贵阳师范学院680

陆 国立昆明师范学院682

柒 国立西北师范学院682

捌 国立长白师范学院683

玖 国立女子师范学院683

拾 国立社会教育学院684

拾壹 国立上海医学院687

拾贰 国立江苏医学院688

拾叁 国立中正医学院690

拾肆 国立湘雅医学院691

拾伍 国立贵阳医学院692

拾陆 国立沈阳医学院694

拾柒 国立兽医学院694

拾捌 国立成都理学院695

拾玖 国立唐山工学院695

贰拾 国立西北工学院698

贰拾壹 国立西北农学院699

贰拾贰 国立北平铁道管理学院700

贰拾叁 国立上海商学院701

第二节省立独立学院701

壹 江苏省立江苏学院701

贰 江苏省立教育学院703

叁 安徽省立安徽学院704

肆 湖北省立医学院704

伍 湖北省立农学院705

陆 四川省立教育学院706

柒 湖南省立克强学院706

捌 河北省立农学院707

玖 河北省立工学院707

拾 河北省立医学院709

拾壹 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710

拾贰 山东省立农学院711

拾叁 福建省立医学院711

拾肆 福建省立农学院713

拾伍 广东省立法商学院713

拾陆 广东省立文理学院714

拾柒 广西省立医学院715

拾捌 新疆省立新疆学院716

拾玖 台湾省立师范学院716

贰拾 台湾省立农学院716

贰拾壹 台湾省立工学院718

第三节私立独立学院719

壹 私立金陵女子文理学院719

贰 私立建国法商学院721

叁 私立中国学院721

肆 私立朝阳学院722

伍 私立华北文法学院722

陆 私立北平协和医学院723

柒 私立广东光华医学院723

捌 私立上海法政学院725

玖 私立上海法学院726

拾 私立诚明文学院727

拾壹 私立同德医学院727

拾贰 私立东南医学院728

拾叁 私立新中国法商学院729

拾肆 私立南通学院729

拾伍 私立之江文理学院731

拾陆 私立华南女子文理学院732

拾柒 私立福建学院733

拾捌 私立乡村建设学院735

拾玖 私立铭贤学院736

贰拾 私立天津工商学院738

贰拾壹 私立达仁商学院738

贰拾贰 私立焦作工学院738

贰拾叁 私立南华学院739

贰拾肆 私立辽宁医学院740

贰拾伍 私立华侨工商学院740

贰拾陆 私立相辉文法学院742

贰拾柒 私立中国纺织工学院742

贰拾捌 私立辅成法学院743

贰拾玖 私立川北农学院743

叁拾 私立中华文法学院743

叁拾壹 私立正阳法学院744

第四章公私立专科学校概况744

第一节国立专科学校744

壹 国立音乐院744

贰 国立戏剧专科学校745

叁 国立药学专科学校745

肆 国立东方语文专科学校746

伍 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747

陆 国立艺术专科学校748

柒 国立吴淞商船专科学校749

捌 国立上海音乐专科学校750

玖 国立福建音乐专科学校750

拾 国立海疆学校751

拾壹 国立边疆学校752

拾贰 国立中央工业专科职业学校753

拾叁 国立中央技艺专科学校755

拾肆 国立自贡工业专科学校756

拾伍 国立西北农业专科学校757

拾陆 国立西康技艺专科学校758

拾柒 国立康定师范专科学校758

拾捌 国立体育师范专科学校759

拾玖 国立国术体育师范专科学校760

贰拾 国立辽海商船专科学校760

第二节省立专科学校761

壹 江苏省立苏州工业专科学校761

贰 江苏省立蚕丝专科学校761

叁 安徽省立工业专科学校762

肆 浙江省立医药专科学校762

伍 江西省立工业专科学校763

陆 江西省立医学专科学校764

柒 江西省立兽医专科学校765

捌 江西省立体育师范专科学校766

玖 江四省立农业专科学校768

拾 湖南省立音乐专科学校768

拾壹 四川省立艺术专科学校769

拾贰 四川省立体育专科学校769

拾叁 四川省立会计专科学校770

拾肆 河北省立水?专科学校770

拾伍 山东省立师范专科学校771

拾陆 山西省立川至医学专科学校771

拾柒 陜西省立商业专科学校772

拾捌 陕西省立师范专科学校772

拾玖 陕西省立医学专科学校773

贰拾 福建省立师范专科学校774

贰拾壹 广西省立艺术专科学校774

贰拾贰 广东省立体育专科学校775

贰拾叁 广东省立工业专科学校775

贰拾肆 广东省立艺术专科学校776

贰拾伍 广东省立海事专科学校776

贰拾陆 云南省立英语专科学校777

贰拾柒 上海市立师范专科学校777

贰拾捌 上海市立体育专科学校777

贰拾玖 上海市立工业专科学校778

叁拾 北平市立体育专科学校778

第三节私立专科学校778

壹 私立重辉商业专科学校778

贰 私立上海美术专科学校779

叁 私立立信会计专科学校780

肆 私立中国新闻专科学校781

伍 私立上海牙医专科学校782

陆 私立中华工商专科学校782

柒 私立诚孚纺织专科学校783

捌 私立南方商业专科学校783

玖 私立无锡国学专修学校784

拾 私立苏州美术专科学校785

拾壹 私立江苏正则艺术专科学校785

拾贰 私立武昌艺术专科学校785

拾叁 私立武昌文华图书馆学专科学校786

拾肆 私立知行农业专科学校787

拾伍 私立信江农业专科学校787

拾陆 私立汉华农业专科学校788

拾柒 私立西南美术专科学校788

拾捌 私立西南商业专科学校789

拾玖 私立西北药学专科学校789

贰拾 私立东亚体育专科学校789

贰拾壹 私立上海纺织工业专科学校790

贰拾贰 私立光夏商业专科学校790

贰拾叁 私立海南农业专科学校791

贰拾肆 私立求精商业专科学校791

第六编学术文化795

第一章 概述795

第二章学术研究机关796

第一节独立研究院所796

壹 国立中央研究院796

贰 国立北平研究院804

叁 福建省研究院806

肆 中国地理研究所808

伍 中国蚕桑研究所809

第二节各院部会所属研究机构810

壹 中央气象局810

贰 中央地质调查所811

叁 中央农业实验所812

肆 中央畜牧实验所814

伍 西北羊毛改进处814

陆 中央林业实验所814

柒 中央水产实验所814

捌 中央水利实验处815

第三节各省市研究机构817

壹 台湾省工业研究所817

贰 台湾省海洋研究所821

叁 台湾省糖业试验所822

肆 台湾省林业试验所823

伍 台湾省水产试验所824

陆 台湾省农业试验所825

柒 台湾省气象局830

捌 江西省地质调查所830

玖 四川省蚕丝改良场830

拾 广西教育研究所831

拾壹 甘肃省畜牧兽医研究所831

拾贰 甘肃省气象测候所832

拾叁 青岛市观象台832

拾肆 青岛市水族馆833

第三章学术机关834

壹 国立编译馆834

贰 中国大辞典编纂处839

叁 统一中外地名译文委员会841

肆 私人讲学机关——复性书院842

第四章学术文化团体843

第一节一般学术团体843

壹 中华国学社843

贰 中国心理建设学会843

叁 中国民族学会843

肆 中国力行学会844

伍 人生哲学研究会844

陆 其他844

第二节教育学术团体844

壹 中国教育学会844

贰 中华职业教育社844

叁 中华儿童教育社845

肆 中国社会教育社846

伍 中国地理教育研究会846

陆 中国测验学会846

柒 中华图书馆协会846

捌 中国教育学术团体联合会847

玖 中华基督教教育协会847

拾 中国英语学会848

拾壹 中国英语教学研究会848

拾贰 中国民生教育学会848

拾叁 其他848

第三节科学团体848

壹 中国科学社848

贰 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849

叁 中国气象学会849

肆 中国化学会849

伍 中国物理学会850

陆 新中国数学会850

柒 中国地质学会850

捌 中国地理学会851

玖 中国土壤学会851

拾 中国天文学会851

拾壹 其他851

第四节社会政治经济团体851

壹 中国社会学社851

贰 中国政治学会852

叁 中华民国法学会852

肆 中国地政学会852

伍 中国考政学会853

陆 中国地方自治学会853

柒 中国人事心理研究社854

捌 中国社会建设研究社854

玖 中国经济建设协会854

拾 中国国民经济学会854

拾壹 中国合作学社855

拾贰 中国统计学社855

拾叁 中国会计学社855

拾肆 中国度量衡学会855

拾伍 中国边疆文化促进会856

拾陆 中国边政学会856

拾柒 中国边疆学会856

拾捌 中国边疆问题研究会856

拾玖 中国边疆学术研究会856

贰拾 其他856

第五节工程团体857

壹 中国工程师学会857

贰 中国水利工程学会857

叁 中国化学工程学会858

肆 中国矿冶工程学会858

伍 其他858

第六节医药学术团体859

壹 中华医学会859

贰 中国药学会859

叁 中国卫生教育社859

肆 中国护士学会860

伍 中国医药教育社860

陆 其他860

第七节农林学术团体860

壹 中华农学会860

贰 中华林学会861

叁 中国农业协会861

肆 中国农业推广协会861

伍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861

陆 中华稻作学会861

柒 中国农业建设协进会861

捌 中国农业经济建设学会861

玖 中国农场经营学会861

拾 中国水土保持协会861

拾壹 中国农政协会861

拾贰 中华昆虫学会861

拾叁 中国农具学会861

第八节体育团体863

壹 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863

贰 中华体育学会863

第九节艺术团体863

壹 中华全国美术会863

贰 其他864

第十节国际文化团体864

壹 联合国中国同志会864

贰 中法比瑞文化协会864

叁 中国国际教育科学文化协会865

肆 新亚细亚学会865

伍 其他865

第五章学术之审议与奖励866

第一节 学术审议委员会之组织与任务866

第二节 学术奖励866

第三节 审查专科以上学校教员资格872

第四节其他学术审议事项873

第一目 审议部聘教授办法873

第二目 审议实施博士学位草案873

第三目 审查休假进修教授人选873

第四目 审查硕士学位候选论文874

第六章国际文化合作878

第一节 交换教授878

第二节 交换学生878

第三节选派留学879

第一目 概述879

第二目 留学考试879

第三目 选派考察895

第四目 应约出国与自备外汇895

第五目 留学生之管理与辅导895

第四节设置国外奖学金896

第一目 中国文化奖学金896

第二目 中国战区美军奖学金896

第五节 交换图书896

第六节 医药社团之联系与合作897

第七节国际文化团体及学术会议898

第一目 一般学术会议898

第二目 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898

第三目 基本教育研究会议899

第四目联教组织中国委员会900

附录一 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约章900

附录二 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中国委员会组织规程903

第八节 缔结文化合作协定904

第七编师范教育909

第一章概述909

第一节 沿革909

第二节制度909

第一目 高等教育阶段之师范教育909

第二目 中等教育阶段之师范教育910

第二章师范教育设施912

第一节高级师范教育设施912

第一目 设立912

第二目 课程与训育917

第三目 学生918

第四目 研究与辅导918

第二节中等师范教育设施919

第一目 设立919

第二目 课程与设备920

第三目 教师924

第四目 学生925

第五目 辅导与师范教育运动928

第三章师范教育之推进930

第一节 第一次师范教育方案930

第二节 第二次师范教育方案930

第三节 三十四年度推进计划934

第四节 三十五年度推进计划934

第五节 战后五年师范教育方案938

第四章国立师范学校概况940

第一节 国立师范学校之沿革940

第二节 国立师范学校复员经过944

第五章省市师范教育概况945

壹 江苏省945

贰 浙江省948

叁 安徽省950

肆 江西省953

伍 湖北省958

陆 湖南省961

柒 四川省961

捌 西康省970

玖 福建省971

拾 云南省974

拾壹 贵州省975

拾贰 广东省975

拾叁 广西省978

拾肆 河北省981

拾伍 河南省982

拾陆 山东省985

拾柒 山西省988

拾捌 陕西省990

拾玖 甘肃省994

贰拾 宁夏省995

贰拾壹 青海省996

贰拾贰 新疆省999

贰拾叁 热河省999

贰拾肆 绥远省999

贰拾伍 察哈尔省1000

贰拾陆 辽宁省1001

贰拾柒 吉林省1001

贰拾捌 安东省1002

贰拾玖 辽北省1002

叁拾 嫩江省1004

叁拾壹 松江省1004

叁拾贰 台湾省1004

叁拾叁 南京市1006

叁拾肆 上海市1007

叁伍 北平市1008

叁陆 重庆市1008

第六章分科师范教育1008

第一节 体育师资之培养1008

第二节 卫生师资之培养1010

第三节 童子军师资之培养1011

第四节 劳作师资之培养1012

第五节 音乐师资之培养1014

第六节 美术师资之培养1015

第七节 幼稚教育师资之培养1016

第八节 社教工作人员之培养1018

第八编职业教育1023

第一章概述1023

第一节沿革1023

第一目 战前职业教育1023

第二目 战时职业教育1024

第三目 战后职业教育1026

第二节制度1029

第一目 设置1029

第二目 课程与教材1030

第三目 设备1031

第四目 师资1032

第五目 学生1032

第二章专科职业教育1033

第一节学校制度1033

第一目 设置1033

第二目 行政及经费1034

第二节学校变迁1035

第一目 二十一年以前之专科学校1035

第二目 抗战开始前之专科学校1035

第三目 战时之专科学校1036

第三章中等职业教育1038

第一节国立职业学校1038

第一目 概述1038

第二目分述1040

壹 国立中央工业专科职业学校1040

贰 国立西南中山高级工业职业学校1041

叁 国立北平高级工业职业学校1041

肆 国立上海高级机械职业学校1041

伍 国立高级印刷科职业学校1042

陆 国立高级窑业职业学校1042

柒 国立海事职业学校1042

捌 国立南通高级农业职业学校1042

玖 国立琼山高级农业职业学校1043

拾 国立湖州高级蚕丝职业学校1043

拾壹 国立高级水产职业学校1043

拾贰 国立中央高级护士职业学校1043

拾叁 国立中央高级助产职业学校1043

拾肆 国立北平高级助产职业学校1043

第二节中等技术科1044

第一目 中等机械电机技术科1044

第二目 中等水利科1046

第三目 中等农工医各科1047

第四章初级职业教育1048

第一节 初级实用职业学校1048

第二节 职业补习教育1050

第三节 职业训练班与技工训练1051

第五章省市职业教育概况1053

壹 江苏省1053

贰 浙江省1054

叁 安徽省1055

肆 江西省1057

伍 湖北省1059

陆 湖南省1060

柒 四川省1061

捌 西康省1063

玖 贵州省1064

拾 云南省1064

拾壹 广西省1064

拾贰 广东省1066

拾叁 福建省1068

拾肆 河北省1070

拾伍 河南省1071

拾陆 山东省1072

拾柒 山西省1073

拾捌 陕西省1073

拾玖 甘肃省1075

贰拾 青海省1075

贰拾壹 新疆省1076

贰拾贰 宁夏省1076

贰拾叁 绥远省1076

贰拾肆 察哈尔省1076

贰拾伍 热河省1076

贰拾陆 辽宁省1077

贰拾柒 吉林省1077

贰拾捌 黑龙江省1077

贰拾玖 安东省1078

叁拾 辽北省1078

叁拾壹 松江省1078

叁拾贰 合江省1078

叁拾叁 嫩江省1078

叁拾肆 台湾省1078

叁拾伍 南京市1081

叁拾陆 上海市1081

叁拾柒 北平市1082

叁拾捌 天津市1082

叁拾玖 青岛市1082

肆拾 重庆市1084

肆拾壹 沈阳市1084

第九编社会教育1087

第一章概述1087

第一节社会教育沿革1087

第一目 社会教育萌芽时期1087

第三目 社会教育成立时期1087

第三目 社会教育发展时期1088

第四目 社会教育积极推进时期1089

第二节社会教育行政1091

第一目 社会教育行政机构1091

第二目 社会教育经费1091

第三目 社会教育人员之训练1092

第四目 社会教育人员之任用与资格检定1092

第五目 社会教育人员之待遇1093

第二章各类社会教育设施1096

第一节民众教育馆1096

第一目 沿革1096

第二目 民众教育馆之设施1099

第三目 民众教育馆之事业1100

第二节图书馆1104

第一目 行政与组织1104

第二目 建筑与设备1107

第三目 经费与藏书1110

第四目 分类与编目1112

第五目 馆员之训练与待遇1113

第六目 图书馆出版物之编刊1114

第七目 战时损失及胜利后之清理与接收1115

第八目 孤本秘笈之搜购与影印1116

第九目国立图书馆概况1117

一、国立中央图书馆1117

二、国立北平图书馆1118

三、国立兰州图书馆1119

四、国立西安图书馆筹备委员会1120

五、国立罗斯福图书馆筹备委员会1120

第三节博物院(馆)及古物文献保存1123

第一目 沿革1123

第二目 组织1123

第三目设施1123

一、中央博物院筹备处1124

二、国立故宫博物院1126

三、北平古物陈列所1127

四、沈阳博物院1127

五、清理战时文物损失委员会1127

六、伦敦中国艺术展览1128

附录:保存古物文献之重要文告1128

第四节科学馆1129

第一目 概述1129

第二目 概况1130

第五节礼乐馆1134

第一目 礼制制作1134

第二目 乐典制作1136

第六节 学校办理社会教育1136

第三章艺术教育1138

第一节音乐教育1138

第一目 音乐教育行政机关1138

第二目 音乐院校1138

第三目 乐团及歌咏团1139

第四目 编译出版1139

第五目 音乐教育之推进1141

第二节戏剧教育1142

第一目 概述1142

第二目 戏剧教育之实施1143

第三节美术教育1146

第一目 概述1146

第二目 战时之艺术教育设施1147

第四节 国立中央美术馆之筹备1150

第五节 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1150

第六节 举办美术奖励1150

第四章电化教育1151

第一节 总述1151

第二节 电化教育施教概况1153

第三节 电化教育教材教具与教法1155

第四节 电化教育师资之训练1158

第五节 电教刊物之编辑1158

第六节 中央电教事业机构1159

第五章国语教育1163

第一节 国语教育释义1163

第二节 国语教育实施纲领1163

第三节 树立各项标准1163

第四节 训练国语师资1167

第五节 推行注音识字1169

第六节 公布注音符号歌1172

第七节 修订全国方音注音符号1174

第八节 台湾省推行国语教育1174

第九节 边疆推行国语教育1177

第六章识字教育1178

第一节识字教育之发展1178

第一目 识字教育萌芽时期1178

第二目 议字教育提倡时期1179

第三目 识字教育发展时期1180

第四目 识字教育推行时期1180

第五目 织字教育之研究实验与计划1182

第二节课程教材之编刊1186

第一目 民众学校课程标准之拟定1186

第二目 教材之编列1190

第三节民众读物1190

第一目 编辑之旨趣及经过1190

第二目 抗战后编辑工作之进行1191

第七章补习教育1191

第一节 我国补习教育之沿革1191

第二节 补习教育制度之建立1192

第三节 补习教育实施情形1196

第八章特殊教育1200

第一节 盲人教育1200

第二节 聋哑教育1201

第三节 全国盲哑学校概况1202

第四节 盲哑社团1206

第十编边疆教育1211

第一章概述1211

第一节 边疆教育之方针1211

第二节 边疆教育之范围1212

第三节 边疆教育事业之推进1213

第二章边疆教育行政1214

第一节 行政沿革1214

第二节 谘议机关1215

第三节 视导考察1216

第四节 编译工作1217

第五节 边地研究1218

第六节 员生待遇1220

第三章部办边疆教育事业1221

第一节部办边疆小学1221

第一目 概说1221

第二目 分述1225

第二节部办边疆中学1225

第一目 总说1225

第二目 分述1225

第三节部办边疆师范学校1226

第一目 概述1226

第二目 分述1230

第四节部办边疆职业学校1232

第一目 概说1232

第二目 分述1233

第五节国立边疆专科学校1234

第一目 总述1234

第二目分述1235

一 国立边疆学校1235

二 国立海疆学校1235

三 国立康定师范专科学校1236

第六节国立边疆文化教育馆1236

第一目 沿革1236

第二目 组织1236

第三目 设备1237

第四目 研究事业与成绩1237

第四章各省边地教育概况1237

第一节 热河省之边教设施1238

第二节 察哈尔省之边教设施1239

第三节 绥远省之边教设施1239

第四节 宁夏省之边教设施1242

第五节 甘肃省之边教设施1242

第六节 青海省之边教设施1245

第七节 新疆省之边教设施1245

第八节 四川省之边教设施1246

第九节 西康省之边教设施1247

第十节 云南省之边教设施1249

第十一节 贵州省之边教设施1250

第十二节 湖南省之边教设施1250

第十三节 广西省之边教设施1250

第十四节 广东省之边教设施1250

第十五节 台海省之边教设施1251

第十一编侨民教育1255

第一章 侨民教育之沿革1255

第二章侨教行政与方案1258

第一节 侨教行政1258

第二节 华侨教育组织1260

第三节 侨民教育推进方案1261

第三章侨教之设施1269

第一节战时之侨教设施1269

第一目 推行侨教视导制度1269

第二目 增拨经费与救济员生1269

第三目 设立国立华侨中学1269

第四目 培养侨教师资1270

第二节战后之侨教设施1271

第一目 侨教复员之规划1271

第二目 侨教之督导与慰问1272

第三目 编审教材与补助图书1273

第四目 褒奖兴学与奖励久任教员1274

第五目 奖助教师出国任教1274

第六目 侨生回国升学之优待与奖励1274

第十二编体育卫生军训及童子军1279

第一章体育1279

第一节体育行政概述1279

第一目 国民体育法之修正1279

第二目 体育行政机构之组织1279

第三目 体育行政人员之任用1283

第四目 体育经费1285

第五目 体育之督导与考核1286

第六目 体育会议之召开1288

第七目 国民体育实施计划之拟订1289

第八目 中华赴欧体育考察团之派遣1291

第二节学校体育1292

第一目 学校体育之改进1292

第二目 体育巡回指导之举办1297

第三目 学生体格技能标准之厘订1297

第四目 学校联合运动会及表演会之举办1297

第五目 体育教材之编印1298

第六目 体育学术研究之奖励1298

第三节社会体育1299

第一目 体育节之确定1299

第二目 各级体育场之设置1299

第三目 运动竞赛之举办1304

第四目 国际竞赛之参加1312

第五目 国民保健运动之推行1319

第六目 民众体育社团之督导1319

第四节体育师资之培养1320

第一目 各级学校体育师资之培养1320

第二目 体育师资训练期限之调整1321

第三目 体育教师进修之举办1321

第四目 警察体育干部之训练1321

第五节滑翔运动1321

第一目 中国滑翔总会概况1321

第二章卫生教育1325

第一节卫生教育行政组织之演变1325

第一目 中央行政机构1325

第二目 省市行政机构1325

第三目 县市行政机构1327

第二节学校卫生教育之实施1328

第一目 颁定法规1328

第二目 培养儿童卫生习惯1328

第三目 灌输学生卫生知识1328

第四目 规定标准充实设备1329

第五目 改善学生营养1329

第六目 检查学生体格1329

第三节民众卫生教育之推行1330

第一目 灌输卫生知识1330

第二目 防御传染疾病1330

第三目 研究教材教法1330

第四目 倡导民族健康运动1330

第三章学生军训1331

第一节 学生军训之起源与经过1331

第二节 学生军训之实施概况1331

第四章童子军1334

第一节中国童子军之沿革1334

第一目 中国童子军之成立1334

第二目 中国童子军总会之组织1335

第二节中国童子军概况1336

第一目 中国童子军之类别及编制1336

第二目 中国童子军事业之发展1336

第三目 历年童子军之重要活动1337

第四目 中国童子军干部会议之召开1338

第三节 中国童子军教育纲领1338

第十三编战区教育1343

第一章战区教育之督导1343

第一节 战区教育之建立1343

第二节战区教育之设施1343

第一目 机构之设置与变迁1343

第二目 交通之联系1350

第三节战区教育概况1351

第一目 战区教育与有关方面之联系1351

第二目 战区教育之推进1351

第三目 战教经费之困难1351

第四目 战区教育之考核1351

第五目 战区教育之结束1352

第二章战地失学失业青年之招训1353

第一节行政机构之设置与变迁1353

第一目 招训总会1353

第二目 各地招训分会1354

第三目 招致站接待站及登记处1354

第四目 招训专员及战地工作队1357

第五目 战区学生指导处1358

第二节招训工作之实施1359

第一目 战地青年之招致1359

第二目 战地青年之登记1360

第三目 战地青年之救济1363

第四目 战地青年之考试1364

第五目 战地青年之分发1365

第六目 战地青年从军之宣导1365

第三节战地青年之升学就业辅导1366

第一目 一般之辅导1366

第二目 集体训练1367

第三目 训练实施1368

第四节东北青年教育辅导1372

第一目 东北青年教育救济处之设立1372

第二目 东北青年救济工作之实施1372

第三章战区教师之救济1372

第一节 战区教师之登记与救济1373

第二节中小学教师服务团概况1374

第一目 服务团之设置1374

第二目 各服务团办理之经过1378

第三目 服务团之业务1379

第四目 服务团之变迁与结束1381

第四章收复区青年之辅导1381

第一节辅导机构之设置1381

第一目 青年复学就业辅导委员会之设立1381

第二目 辅导机构1383

第三目 收训机构1386

第二节辅导机构之工作1388

第一目 失学失业青年之登记分发1388

第二目 失学失业青年之收容训练1389

第三目 失学失业青年之救济辅导1390

第十四编教育统计1397

第一节 教育行政(表一至表四)1397

第二节 高等教育(表一至表三十六)1400

第三节 中等教育(表一至表十四)1428

第四节 国民教育(表一至表十七)1455

第五节 社会教育(表一至表十)1470

第六节 编审图书及仪器标本制造与供应(表一至表五)1484

第七节 奖励捐资兴学及教育人员(表一至表三)1491

第八节 教职员退休金及抚恤金(表一至表二)1493

第九节 青年复学就业(表一至表二)1495

第十五编杂录1499

第一章历任中央教育长官暨重要职官一览1499

甲 长官1499

乙 次官1501

丙 秘书1503

丁 参事1507

戊 督学1509

己 各司处主管人员1513

第一节 自前清兴学时起至宣统末年止1513

第二节 自民国元年起至十七年六月北京教育部结束时止1515

第三节 大学院时代1520

第四节自民国十七年十一月教育部成立时起1522

子 总务司1522

丑 高等教育司1523

寅 普通教育司1524

卯 中等教育司1525

辰 国民教育司1525

巳 社会教育司1526

午 蒙藏教育司1527

未 边疆教育司1527

申 国际文化教育事业处1528

酉 会计处1528

戌 统计处1529

亥 人事处1529

庚 各委员会室1529

辛 专门人员1551

壬 编审1558

癸 附属机关主管人员1565

第二章庚款兴办教育经过1567

第一节 概述1567

第二节 美国1568

第三节 英国1575

第四节 苏联1581

第五节 法国1582

第六节 比国1584

第七节 荷兰1587

第八节 余言1588

第三章褒奖捐资兴学1588

第一节褒奖捐资兴学条例1589

第一目 历次公布之捐资兴学褒奖条例1589

第二目 三十六年修正之捐资兴学褒奖条例1594

第三目 捐资数额与给奖方式1595

第二节褒奖捐资兴学纪实1597

第一目 国府褒奖捐资兴学一览1597

第二目 褒奖捐资兴学统计1605

第四章抗战时期文教人士忠贞及殉难事迹1607

第一节殉难人士1607

壹 江苏省1607

贰 浙江省1608

叁 安徽省1609

肆 江西省1609

伍 湖南省1610

陆 湖北省1610

柒 福建省1610

捌 山东省1611

玖 山西省1612

拾 河南省1612

拾壹 广东省1614

拾贰 河北省1615

拾叁 辽宁省1616

拾肆 绥远省1617

拾伍 察哈尔省1618

拾陆 黑龙江省1618

拾柒 热河省1618

拾捌 辽北省1619

拾玖 安东省1619

贰拾 台湾省1620

贰拾壹 北平市1620

贰拾贰 天津市1621

贰拾叁 青岛市1621

第二节忠贞人士1621

壹 江苏省1621

贰 浙江省1621

叁 安徽省1622

肆 江西省1622

伍 湖北省1622

陆 山东省1622

柒 山西省1623

捌 河南省1623

玖 河北省1623

拾 辽宁省1624

拾壹 察哈尔省1626

拾贰 黑龙江省1626

拾叁 热河省1626

拾肆 辽北省1628

拾伍 上海市1628

拾陆 北平市1628

拾柒 天津市1629

拾捌 青岛市1629

第五章敌伪教育1630

第一节叙言1630

第一目 敌人文化侵略之本质1630

第二目 伪政府办理教育之宗旨1630

第二节行政机构1631

第一目 伪满洲国之教育行政组织1631

第二目 伪维新政府时期之教育行政组织1631

第三目 伪国民政府时期之教育行政组织1631

第三节学制及课程1632

第一目 伪满洲国之学制及课程1632

第二目 伪国民政府之学制及课程1633

第四节教科用书1633

第一目 伪维新政府时期之教科用书1633

第二目 伪国民政府时期之教科用书1633

第五节事业设施1633

第一目 伪国民教育1633

第二目 伪中等教育1636

第三目 伪高等教育1636

第四目 伪社会教育1641

第五目 伪满之蒙旗教育1642

第六目 东北之日系教育1642

1986《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 第11辑 第二次中国教育年鉴 第1册》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教育年鉴编纂委员会编 1986 文海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