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字学史》求取 ⇩

第一章 绪论5

第二章 文字学的滥觞期——先秦时期的文字学2·0 引言5

2·1 对汉字来源的推测6

2·1·1 来源于结绳说7

2·1·2 来源于契刻说9

2·1·3 来源于八卦说10

2·1·4 仓颉造字说12

2·2 对文字形体的朦胧认识17

2·3 对文字构形的原始划分19

2·4 对文字形体的第一次整理22

2·5 童蒙字书的编纂26

2·5·1 《史籀篇》26

2·5·2 《苍颉篇》等30

第三章 文字学的开创期——汉代的文字学35

3·0 引言35

3·1 汉代的经学和小学36

3·1·1 汉代经学的兴盛37

3·1·2 古文经学与今文经学之争40

3·1·3 汉代小学字书说略(一)45

3·1·4 汉代小学字书说略(二)50

3·2 许慎的生平事迹与撰著57

3·2·1 许慎的身世与经历58

3·2·2 许慎的学术撰著64

3·3 许慎系统的文字学思想70

3·3·1 朴素的文字演化观念70

3·3·2 汉字六书理论的确立74

3·4 文字学的奠基著作—《说文解字》82

3·4·1 《说文解字》的内容取材82

3·4·2 《说文解字》的编排体例90

3·4·3 《说文解字》的解说体例98

3·4·4 《说文解字》的学术价值及其局限112

第四章 文字学的发展期——魏晋至唐代的文字学126

4·0 引言126

4·1 新字书的编纂127

4·1·1 《三仓》类字书127

(一)专收传抄古文类字书127

(二)专收要用字、俗字、错误字、常用字类字书129

(三)专门标注字音类字书129

(四)童蒙类字书129

4·1·2 《说文》类字书130

(一)吕忱和他的《字林》130

(二)江式和他的《古今文字》132

(三)阳承庆和他的《字统》134

(四)顾野王和他的《玉篇》135

4·1·3 专为正字而编的字书142

(一)颜元孙和他的《干禄字书》144

(二)张参和他的《五经文字》147

(三)唐玄度和他的《新加九经字样》150

4·2 校理、注释《说文》151

4·2·1 李阳冰刊定《说文》151

4·2·2 徐锴对《说文》的校注154

第五章 文字学的拓展期——宋至明的文字学164

5·0 引言164

5·1 宋代国家主持的对《说文》《玉篇》的校订165

5·1·1 徐铉等奉敕校理《说文》165

5·1·2 陈彭年等奉敕对《玉篇》的修订168

5·2 “说文学”的兴起173

5·2·1 李焘改编《说文》173

5·2·2 郑樵、戴侗等对《说文》的研究174

5·3 字原学的形成178

5·3·1 郑樵的字原研究179

5·3·2 戴侗的字原研究181

5·4 六书理论的研究181

5·4·1 郑樵的六书研究181

5·4·2 戴侗、张有的六书研究183

5·5 “右文说”的创立及学术价值185

5·6 金石学的兴起188

5·6·1 金石学的起因188

5·6·2 宋至明对金文的整理与研究191

(一)撰成目录提要191

1.欧阳修的《集古录跋尾》191

2.赵明成的《金石录》193

(二)尝试对铜器断代194

张抡《绍兴内府古器评》194

(三)图录器形,附摹铭文195

1.吕大临的《考古图》195

2.宋徽宗敕撰的《博古图录》196

(四)考释铭文198

1.薛尚功的《历代钟鼎彝器款识法帖》198

2.王俅的《啸堂集古录》202

3.王厚之的《钟鼎款识》203

(五)编纂金文字典204

《考古图释文》204

5·6·3 宋代在铭文考释方法上的创获206

5·6·4 宋至明对石刻文字的整理与研究208

(一)考释文字208

(二)编纂汉隶字书211

5·7 宋代对传钞古文的整理与研究212

5·7·1 宋以前古文的流传213

5·7·2 郭忠恕的《汗简》214

5·7·3 夏竦的《古文四声韵》221

5·8 宋至明楷书字典的编纂224

(一)《类篇》224

(二)《龙龛手鉴》228

(三)《字汇》231

(四)《正字通》236

5·9 正字字书的再编撰241

(一)《佩觹》241

(二)《复古编》247

(三)《字通》《字鉴》249

(四)《俗书刊误》253

5·10 汉字构形研究中的逆流代表作——《字说》的产生254

第六章 文字学的兴盛期——清代的文字学263

6·0 引言263

6·1 清代对《说文》的研究264

6·1·1 “四大家”的《说文》研究266

(一)段玉裁的《说文》研究266

(二)桂馥的《说文》研究287

(三)朱骏声的《说文》研究291

(四)王筠的《说文》研究299

1.《说文释例》的创获299

2.关于《说文解字句读》305

6·1·2 四大家之外的《说文》研究307

6·2 文字学理论的研究310

6·2·1 戴震对六书理论的研究310

(一)创为“四体二用”说311

(二)对“转注”提出了新的看法313

6·2·2 朱骏声、江声、章太炎等对“转注”的研究313

(一)朱骏声创为“词义引申说”313

(二)江声创为“立部属字说”314

(三)章太炎创为“音转说”314

6·2·3 对文字符号的性质的认识314

6·3 对金石铭刻的研究316

6·3·1 对铜器铭文的搜集整理316

6·3·2 对铜器铭文的考释321

6·4 《康熙字典》及其它字书330

第七章 文字学的全面发展期——近现代以来的文字学研究(上)336

7·0 引言336

7·1 甲骨文研究338

7·1·1 甲骨文的发现与著录338

7·1·2 甲骨文字考释342

7·1·3 甲骨文工具书的编纂351

7·2 金文研究361

7·2·1 对金文资料的整理和著录361

7·2·2 对金文文字的考释365

7·2·3 金文工具书的编纂377

7·3 战国文字研究396

7·3·1 战国金文研究396

7·3·2 战国玺印文字研究401

7·3·3 战国货币文字研究416

7·3·4 战国帛书文字研究431

7·3·5 战国简牍文字研究439

7·3·6 战国陶文研究443

7·3·7 战国玉石文字研究450

7·3·8 战国文字构形研究458

7·4 关于古文字考释方法的研究468

第八章 文字学的全面发展期——近现代以来的文字学研究(中)475

8·0 引言475

8·1 对《说文》的研究476

8·1·1 研究《说文》的著述476

8·1·2 用古文字证《说文》480

8·1·3 对《说文》的重新评485

8·2 汉字起源与性质的讨论487

8·2·1 关于汉字起源的探索488

8·2·2 关于汉字性质的讨论503

8·3 文字学的重建与发展514

(一)唐兰的《中国文字学》516

(二)蒋善国的《汉字形体学》及其它520

(三)裘锡圭的《文字学概要》524

8·4 字书的编纂与整理547

(一)《中华大字典》548

(二)《新华字典》552

(三)同音字典553

(四)《古汉语常用字字典》554

(五)《汉语大字典》559

第九章 文字学的全面发展期——近现代以来的文字学(下)561

9·0 引言561

9·1 汉字改革运动的回顾与现状563

9·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前的汉字简化运动563

9·1·2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的汉语拼音化运动572

9·1·3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的汉字改革运动582

9·1·4 汉字改革运动的宏观审视594

1995《中国文字学史》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姚孝遂主编;刘钊等著 1995 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中国文字学(1977 PDF版)
中国文字学
1977 台湾商务印书馆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文字学史(1974 PDF版)
中国文字学史
1974
中国文字学史 (上、下册)(1984年03月第1版 PDF版)
中国文字学史 (上、下册)
1984年03月第1版
中国文字学史  下册(1937 PDF版)
中国文字学史 下册
1937
中国文字学史(1983 PDF版)
中国文字学史
1983
熊批  史阙  第1册( PDF版)
熊批 史阙 第1册
著者自刊
中国文字学(1979 PDF版)
中国文字学
1979
中国文学史三字谣(1986 PDF版)
中国文学史三字谣
1986 北京:中国展望出版社
中国文字学(1941 PDF版)
中国文字学
1941 文求堂书店
中国文字学史(1983 PDF版)
中国文字学史
1983 北京:中国书店
中国汉字学史(1991 PDF版)
中国汉字学史
1991 北京:学苑出版社
中国文字学(1949 PDF版)
中国文字学
1949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中国文字学史  上下(1984 PDF版)
中国文字学史 上下
1984 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
中国文字学(1968 PDF版)
中国文字学
1968 崇基书店
中国文字学(1978 PDF版)
中国文字学
1978 北京:开明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