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小说思潮与小说流变》
作者 | 丁柏铨,周晓扬著 编者 |
---|---|
出版 |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
参考页数 | 475 |
出版时间 | 1991(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7305008214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473719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序董健1
新时期小说观念变异探胜——代前言1
上编 新时期小说思潮论40
第一章 回归·深化·更新——对新时期现实主义的思考40
引言:多余的话40
在时间的流逝中演进:对新时期现实主义小说思潮发展的回顾41
相承和超越:新时期的现实主义与前于斯的现实主义的比较49
探索有待于深入:关于新时期现实主义提法的几点质疑67
第二章 围墙崩塌之后——现代主义与中国新时期小说75
引言:还是说几句为好75
考察之一:现代主义在“五四”以来的中国的命运76
考察之二:现代主义影响中国新时期小说的特点82
考察之三:中国新时期小说在现代主义影响下所作的种种艺术探索92
第三章 “人”的诞生——新时期小说中的人性意识104
小说中的人性意识:作为一种无法回避的客观存在104
感同身受:对中国人的生存状况的艺术把握110
人性的进化与退化:新时期小说家艺术思考的一个命题116
走向人性意识的深层:不仅仅是因为小说主题的转换122
第四章 向自由王国飞升——新时期小说中的主体意识127
引言:主体意识——新时期小说创作的突破口和支撑点127
失落与回归:对主体意识确立过程的简要描述129
考察之一:主体意识在小说创作中的精神特征135
考察之二:主体意识在小说创作中的美感特征152
第五章 历史的进展与永恒的冲突——新时期小说中的悲剧意识160
上篇:新时期悲剧观念的全面拓展161
下篇:新时期小说领域中悲剧作品审美特征的新的变化174
第六章 回黄转绿之树——逐渐走向自觉的新时期小说批评188
反省、建设、开拓:对新时期小说批评态势的估计和描述188
跃上较高的层次:对新时期小说批评中两股潮流的解析199
良好势头中潜藏的危机:小说批评未来发展中几个亟待解决的问题208
简单的结语215
下编 新时期小说流变论217
第七章 从三元到多元——新时期小说中的散文化倾向217
又一种格局:新时期小说正向散文靠拢217
异中有同,同中有异:新时期散文化小说与现代抒情小说的比较230
社会生活和小说艺术发展的产儿:用多种视角看新时期小说散文化倾向237
第八章 广阔的理性天地——新时期小说中的哲理化倾向(上)242
历史性的转变:由不满于哲学介入文学到向哲学求助242
由粗疏到精湛:新时期哲理化小说发展的层次分析346
寻求超越:新时期哲理化小说的审美嬗变252
篇末赘语265
第九章 在纵横坐标轴上——新时期小说中的哲理化倾向(下)267
引言:新时期哲理化小说的两个参照系统267
两次机会和三个问题:由对小说哲理化所作的纵向考察引起的思索268
纵横交错之中的考察:新时期哲理化小说的三种类型276
面对哲学意识的冲击:哲理化小说作品内容和形式的变更282
理性,抑或非理性:新时期哲理化小说的两种艺术传达方式286
第十章 梦幻·回忆·自由——新时期小说中的体验化倾向290
侧重于叙说体验:新时期一类小说与传统小说的区别290
相去甚远:新时期表现出体验化倾向的小说作品的三种结构模式293
怪异的面目:新时期表现出体验化倾向的小说作品的文体形式302
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新时期表现出体验化倾向的小说作品两面观310
第十一章 表层物象到深层含义的桥梁——新时期小说中的象征316
象征的基本特征:以“象”显“义”或以“象”寓“义”316
内在·多义·总体:新时期小说中象征的走向320
为着明确的艺术目标:新时期小说家运用象征的种种尝试332
第十二章 化丑为美,寓真于怪——新时期小说中的怪诞341
由严肃归于荒诞:新时期诸多小说的审美取向341
条条大路通罗马:新时期小说中怪诞的四种形态345
小说文体的研究:怪诞因素如何在新时期小说中转化为形式要素353
第十三章 深层意义与表层意义的相悖——新时期小说中的反讽365
反讽:从艺术手法到文体叙述方式365
追求“背离”效果:主题反讽模式由此得以确立370
反讽小说结构的功能:在反讽的意义上启发读者的思维377
反讽的语境:一种具有特殊魅力、特殊效果的小说语言382
第十四章 “语不惊人死不休”——新时期小说语言的丰富性389
引言:语言的能力显然是无限的389
千姿百态的景观:新时期小说与传统小说语言形态的不同390
汪曾祺说得对:“小说的语言不是纯粹外部的东西”398
招惹非议的语言实验:三种反常规的小说语言形态407
余论416
新时期文学与“五四”新文学的同构与异构——漫论小说,兼及其他文学样式416
发现“人”、探索“人”、表现“人”:七十年新文学发展中的一条红线417
文化批判的一贯和文化流向的纷杂:“五四”文学与新时期文学文化取向之比较428
“外”与“内”的辩证统一:“五四”新文学和新时期文学所共同面对的民族化问题434
“鸟儿不能玩熟了方才割舍”:七十年新文学艺术方法的变动439
不是结语的结语445
附录446
人名索引446
人物形象索引454
书名索引459
后记474
1991《新时期小说思潮与小说流变》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丁柏铨,周晓扬著 1991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新时代好小说
- 2020 北京:作家出版社
-
- 新时期小说论
- 1999 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
-
- 新时期小说流派新论
- 1999 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 小说的新变
- 1988 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
-
- 新时期争鸣小说评介
- 1990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
- 新时期小说的嬗变与拓展
- 1988 北京:学苑出版社
-
- 新时期小说百篇评析
- 1985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
- 当代小说艺术流变
- 1989 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
- 小说艺术的流变
- 1990 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
-
- 文学思潮与当代小说
- 1994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
- 清前历史文化:清前期国际学术研讨会文集
- 1998 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
-
- 新时期短篇小说探微
- 1988 北京: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
-
- 小说与小说家
- 1986 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
-
- 小说与小说家
- 1987 重庆:重庆出版社
-
- 论现代小说与文艺思潮
- 1987 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