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满江红》求取 ⇩

前言1

第一章中国满江红养用与研究的历史沿革1

第一节 中国古代关于“萍”的记载与传说1

第二节建国以来满江红养殖利用与科学研究的发展4

一、第一发展时期(1949—1960年)4

二、第二发展时期(1961—1977年)4

三、第三发展时期及其特点(1978—1987年)5

第二章满江红的起源、进化、分类与分布9

第一节 满江红的起源、进化及其化石记录9

第二节满江红的分类15

一、满江红在蕨类植物中的地位15

二、分类的主要依据16

三、用以种间鉴别的有性器官形态特征16

四、关于种的划分的争议18

五、分种检索表20

第三节满江红的几个生物种及其分布23

一、蕨状满江红23

二、小叶满江红24

三、卡州满江红24

四、洋洲满江红25

五、墨西哥满江红25

六、日本满江红25

七、尼罗满江红25

八、羽叶满江红25

九、覆瓦状满江红26

第四节中国的满江红资源26

第三章满江红的形态构造与分化发育29

第一节营养器官的形态构造及分化发育29

一、根29

二、茎33

三、叶37

第二节有性器官的形态构造及其分化发育41

一、孢子果的发生与形成41

二、成熟的大孢子果的形态结构42

三、小孢子果内小孢子囊和小孢子的发育45

四、配子体的发育47

五、合子形成和胚胎发育50

六、孢子苗的生长期51

第四章满江红的生长与繁殖55

第一节满江红的生活史55

一、生长与繁殖交替进行55

二、无性、有性繁殖的生物学意义56

三、世代交替57

第二节满江红的无性繁殖58

一、侧枝断离繁殖58

二、次生侧芽的形成59

三、无性繁殖的计算59

第三节影响满江红无性繁殖的因素60

一、温度60

二、光照62

三、水分(湿度)64

四、营养64

五、土壤73

第四节满江红的有性繁殖77

一、有性器官的分化与萍体内的生理变化77

二、不同萍种(品系)结孢能力的差异79

三、影响满江红结孢的环境因子84

四、孢子果萌发出苗过程及其条件89

第五章满江红的光合作用96

第一节满江红光合作用的基本特征96

一、光合器的结构96

二、光化学活性97

三、色素组成和作用光谱98

四、CO2固定99

第二节影响满江红光合作用的因子99

一、光强与满江红的光合作用100

二、光质与满江红的光合作用101

三、温度与满江红的光合作用102

四、pH与满江红的光合作用104

五、HCO3-与NO3-对满江红光合作用的影响104

六、萍体生育状况与光合作用105

第三节光合与固氮、放氢的关系105

一、光合与固氮活性的同步动力学105

二、光—暗活性的比较106

三、单色光和DCMU的效应108

四、果糖和二氧化碳的调控109

第六章满江红的固氮作用111

第一节满江红的固氮能力111

一、固氮能力的发现与定量111

二、固氮酶在满江红体内的定位113

三、满江红的固氮活性与叶片发育的关系114

四、满江红整体固氮活性的周期变化115

第二节满江红固氮作用的测定方法及其评价117

一、总氮差值法117

二、乙炔还原法117

三、同位素示踪法120

第三节影响满江红固氮作用的因素124

一、物理因素121

二、化学因素127

三、种间差异128

四、气体129

五、环境因子和满江红固氮作用的综合评价130

第四节与满江红固氮作用有关的几个生理过程132

一、固氮与吸氮132

二、固氮与排氮133

三、固氮与放氢135

四、固氮与能耗137

第七章满江红的富钾作用139

第一节满江红对水培系统中钾的吸收139

一、萍体含钾量与培养液含钾量的相关性139

二、满江红对外界水体中钾的富集能力141

三、水稻吸钾特点和持钾能力141

四、不同满江红品系富钾能力的差别142

第二节 土—水系统中满江红吸钾的来源和特点144

第三节萍体钾对水稻生长的有效性148

一、萍体钾素对水稻的效应148

二、不同钾源对稻株N、 P、 K含量的影响150

三、满江红供钾对稻株及土壤中钾动态变化的影响153

四、满江红富钾研究与应用的意义157

第八章满江红—满江红鱼腥藻的共生关系159

第一节满江红鱼腥藻159

一、满江红鱼腥藻的细胞类型159

二、鱼腥藻细胞的结构特征160

三、营养细胞与异形胞的物质代谢关系163

四、异形胞、厚垣孢子的分化163

第二节不同种属满江红共生藻的差异166

一、不同种满江红共生藻表面抗原的差异166

二、不同种满江红共生藻细胞色素分布的差异167

三、不同种满江红鱼腥藻固氮基因的异同168

四、不同种满江红共生藻细胞形态大小的差异168

第三节满江红鱼腥藻的分类与鉴定169

一、八个类型单克隆抗体的特性171

二、满江红鱼腥藻细胞表面抗原的稳定性173

三、满江红鱼腥藻的抗原群分类174

第四节满江红鱼腥藻的分离与培养175

一、满江红鱼腥藻的分离175

二、离萍鱼腥藻的培养及其特性176

三、离萍鱼猩藻的鉴定178

第五节无藻满江红的获得及其检测178

一、茎尖培养法178

二、大孢子果去盖培养法179

三、抗菌素处理法179

四、无藻满江红的检测179

第六节满江红—满江红鱼腥藻的相互作用180

一、蕨—藻相互作用的形态观察180

二、蕨—藻之间的物质交换185

三、腺毛细胞在蕨—藻共生关系中的作用187

四、蕨—藻共生关系的特点189

第七节人工满江红—鱼腥藻共生体的建立190

一、萍藻重组的技术程序与方法191

二、无藻萍与重组萍的鉴定192

三、萍藻重组或交换的必要条件193

四、不完全共生现象195

五、萍藻重组的意义与潜力195

第八节萍藻共生体中的细菌196

一、不同萍种体内细菌的存在197

二、细菌伴生的部位与时期197

三、伴生细菌的形态及其与宿主的关系197

四、细菌在萍藻共生体中的潜在作用198

第九章萍种繁殖、保护与选育199

第一节适宜条件下的繁殖199

一、春繁199

二、秋繁202

第二节逆境下的保护203

一、满江红的越冬203

二、满江红的越夏210

第三节萍种引进与筛选216

一、我国满江红引种概况216

二、引种中的几个问题217

三、蕨状满江红的优良特性218

四、不同萍种的抗性筛选220

五、抗性筛选中的几个问题222

六、卡洲满江红的抗逆性223

第四节有性杂交育种232

一、我国满江红有性杂交研究概况233

二、有性杂交亲本的选择233

三、有性杂交组合的配置235

四、有性杂交技术237

五、杂交苗的鉴定238

第五节满江红种质资源的征集与保存247

一、种质资源的征集247

二、种质资源的保存249

第十章稻田生态系统中的满江红251

第一节满江红对稻田生态的效应251

一、对水温、土温的影响251

二、对稻田杂草的抑制251

三、满江红对稻田土壤的作用253

第二节稻田生态系统对满江红生长的影响257

一、满江红对稻田的适应性257

二、水稻对满江红生长的影响258

三、水稻栽培措施对满江红生长的影响258

第三节满江红在稻田中的腐解258

一、满江红的腐殖化系数259

二、矿化进程与养分释放259

三、影响矿化的因子263

第四节满江红对水稻产量和稻田产出能的影响267

一、满江红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267

二、满江红对水稻的增产作用268

三、满江红在稻田的后效268

四、提高稻田能量转换效率270

第五节稻田套养技术270

一、套养方式271

二、放萍271

三、倒萍273

四、协调稻萍矛盾的几项技术措施276

第六节满江红与稻田耕作制277

一、冬水田的稻萍两作制277

二、麦—萍—稻或稻—萍—麦277

三、连作晚稻专用秧田的养殖利用277

第十一章满江红在农牧渔业生产上的利用现状279

第一节满江红作为肥料279

一、满江红的肥料成分279

二、作为稻田肥料281

三、作为其它作物的肥料287

四、满江红的堆肥和沤肥289

第二节满江红作为饲料290

一、满江红的饲料成分290

二、满江红喂猪的效果292

三、满江红喂鸡的效果296

四、满江红养鱼效果300

五、满江红饲喂福寿螺的效果300

第三节其他利用302

一、用以生产沼气302

二、用以改良滨海盐土302

三、用以改良水质303

四、用以秧田盖种303

第十二章稻—萍—鱼体系305

第一节稻萍鱼体系的效益305

一、综合评价305

二、稻萍鱼体系中的稻306

三、稻萍鱼体系中的鱼308

四、稻萍鱼体系中的萍309

五、稻萍鱼体系对稻田生物为害的抑制311

六、稻萍鱼体系对稻田土壤的培肥效应312

第二节满江红在稻萍鱼体系中的作用314

一、满江红是鱼的良好的饵料314

二、鱼对满江红的消化、吸收与排泄315

三、满江红对鱼的增重效应320

第三节稻萍鱼体系配套技术321

一、稻田建设321

二、鱼种选择322

三、鱼种搭配325

四、养好红萍,延长供应时间326

五、田间管理技术327

第十三章满江红养殖利用技术的新发展335

第一节宽窄行双龙出海养萍技术335

一、宽窄行双龙出海养萍的效益335

二、宽窄行双龙出海的配套技术338

第二节满江红有性繁殖应用技术340

一、满江红养殖利用一条新途径340

二、采孢技术341

三、孢子果的贮藏343

四、播种技术344

五、育苗技术347

第三节满江红的湿润养殖347

一、湿养的好处348

二、湿养技术351

第四节集约化养萍技术355

一、大田集约化养萍技术355

二、室内集约化养萍355

第十四章满江红的生物为害及其防治359

第一节满江红的主要虫害及防治359

一、萍摇蚊359

二、萍灰螟(连丝虫)378

三、萍螟384

四、萍蟓388

五、荷缢管蚜390

第二节 满江红的主要螺害及其防治391

第三节 鳃蚯蚓及其为害395

第四节满江红的主要病害及其防治396

一、霉腐病396

二、烂心病398

第五节杂萍杂藻对满江红的危害及其防治399

一、杂萍的危害及其防治399

二、杂藻的发生及其防治401

第六节虫情测报与田间检查方法403

一、虫情测报403

二、虫情的田间检查404

主要参考文献406

1989《中国满江红》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刘中柱,郑伟文编著 1989 北京:农业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满江红  中(1992 PDF版)
满江红 中
1992 北京:今日中国出版社
满江红  上( PDF版)
满江红 上
今日中国出版社
满江红(1932 PDF版)
满江红
1932
满江红弹词( PDF版)
满江红弹词
满江红(1966 PDF版)
满江红
1966
满江红( PDF版)
满江红
厦门高甲剧团
满江红  京剧(1950 PDF版)
满江红 京剧
1950
满江红  下(1961 PDF版)
满江红 下
1961 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满江红(1978 PDF版)
满江红
1978 北京: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满江红(1995 PDF版)
满江红
1995 北京:解放军出版社
满江红  京剧(1961 PDF版)
满江红 京剧
1961 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满江红(1986 PDF版)
满江红
1986 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
满江红(1995 PDF版)
满江红
1995 北京:解放军出版社
满江红(1980 PDF版)
满江红
1980 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
满江红(1980 PDF版)
满江红
1980 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