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陷性黄土工程性能新篇》求取 ⇩

第一章总论1

第一节 我国黄土层的分布轮廓1

第二节 黄土成因1

第三节 黄土分层2

第四节黄土分布的地区及黄土特征5

一、黄土的区域分布5

二、黄土的区域特征6

第五节黄土地貌与工程建设10

一、研究黄土地貌的工程意义10

二、高原黄土地貌12

三、堆积—侵蚀类型黄土地貌12

四、微型黄土地貌13

第二章马兰黄土15

第一节物质组成15

一、颗粒组成15

二、矿物成分16

三、化学成分17

四、可溶盐含量17

第二节湿陷性及湿陷土层厚度19

一、湿陷性的特点19

二、各地湿陷性黄土的实际厚度及其岩性23

第三节物理、水理及力学性质23

一、物理性质23

二、水理性质26

三、力学性质29

第三章新近堆积黄土36

第一节新近堆积黄土的命名及其年代划分36

一、新近堆积黄土的命名36

二、新近堆积黄土地层年代划分36

第二节新近堆积黄土的成因及分布厚度37

一、新近堆积黄土的成因37

二、新近堆积黄土的分布与厚度37

第三节新近堆积黄土的地质特征38

一、地貌特征38

二、地层岩性特征38

第四节新近堆积黄土的物质组成38

一、Q24和Q3黄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对比38

二、Q24和Q3黄土不易区分的原因40

三、Q24和Q3黄土成岩作用的特点和差别41

四、Q24和Q3黄土易溶盐含量的差别41

第五节 易溶盐与新近堆积黄土的工程性能42

第六节 新近堆积黄土含水量比马兰黄土低的原因43

第七节划分新近堆积黄土的定量指标44

一、用wL指标分层44

二、用wL/a1-2比值分层45

三、用c’和Kc值分层45

四、用Pc值分层47

五、用Psh值分层47

六、t值检验法分层48

七、镜下鉴定法分层49

八、地层对比法分层50

九、用判别函数分析法分层50

第八节新近堆积黄土的工程性能51

一、成岩作用的特点51

二、工程性能特点52

第四章黑垆土(新古土壤)及其他湿陷性土54

第一节黑垆土的地层意义和性质54

一、黑垆土的成因54

二、黑垆土的分布与厚度54

三、黑垆土的微观结构及化学性质55

第二节黑垆土的工程性能57

一、颗粒组成57

二、湿陷性58

三、力学性质和浸水后的强度58

四、地基承载力59

五、基本物性59

六、化学成分60

第三节 马兰黄土层的古土壤层60

第四节其他有湿陷性的土层61

一、粉土的湿陷性61

二、砂土的湿陷性62

三、角砾层的湿陷性63

四、碎石层的湿陷性63

五、盐渍土的湿陷性64

第五章国内外对湿陷性黄土的评价67

第一节国内湿陷性黄土评价方法67

一、黄土的湿陷性评价67

二、黄土的自重湿陷性69

三、关于β0的进一步分区71

四、用本构关系计算湿陷变形73

五、修正计算湿陷量公式73

第二节国外对湿陷性黄土的评价方法75

一、罗马尼亚对湿陷性黄土评价75

二、苏联对湿陷性黄土评价76

三、阿根廷对湿陷性黄土评价77

四、苏联和中国用旁压仪和静触试验测定湿陷性77

五、美国对湿陷性黄土评价78

六、匈牙利对湿陷性黄土评价80

第六章黄土湿陷原因与机理82

第一节 国外对黄土湿陷原因研究概况82

第二节国内对黄土湿陷原因与机理的研究85

一、加入不同溶液研究黄土湿陷性85

二、从黄土的孔隙类型、大小研究湿陷性89

三、从黄土本构关系入手添加不同溶液研究湿陷性94

四、简单讨论100

第七章黄土的区域性变化原因与工程性能103

第一节湿陷性黄土的区域性变化及其原因103

一、几个主要参数的区域性差别103

二、自重湿陷和非自重湿陷性的差异实质104

三、自重湿陷性黄土的地区性差异107

四、湿陷性和微观结构的差异108

五、简要讨论111

第二节地质年代与黄土工程性能112

一、不同地质年代黄土的物质组成112

二、不同地质年代黄土的工程性能113

第三节 成因类型与黄土工程性能116

第八章湿陷敏感性及含水量与黄土工程性能118

第一节 自重湿陷敏感性的基本情况118

第二节 湿陷敏感性和工程建设的关系119

第三节 影响敏感性的因素120

第四节判别敏感性的指标和标准122

一、各种判别方法简介122

二、简要讨论126

第五节 含水量与黄土湿陷的因果关系126

第六节含水量与湿陷性黄土地基评价127

一、自然因素引起的地基性能的变化127

二、人为因素引起的地基性能的变化129

三、含水量和综合强度的对比试验130

四、简单分析与讨论130

第七节起始含水量预测湿陷性黄土工程性能131

一、起始含水量及其工程意义131

二、确定起始含水量的方法131

三、起始含水量的应用133

第八节 含水量、干重度与湿陷的敏感度134

第九章湿陷起始压力及其应用136

第一节 湿陷起始压力的地区性136

第二节湿陷起始压力的确定方法137

一、用室内试验确定137

二、用野外饱水载荷试验确定137

三、用回归方程式计算确定137

第三节载荷试验压板面积和取值标准探讨139

一、关于压板面积139

二、用Psh取值标准140

三、简要讨论140

第四节 湿陷起始压力在工程上的应用141

第五节 简单小结145

第十章地基承载力确定的原则与方法146

第一节地基评价与承载力146

一、地基评价内容及意义146

二、承载力的确定方法与原则146

第二节湿陷性黄土p—s曲线的特点及其工程意义147

一、p—s曲线的一般特点及工程意义147

二、局部剪切破坏时p—s曲线的类型148

三、陕、甘、青三个地区p—s曲线的类型149

四、用p—s曲线选取承载力的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150

第三节 用p—s曲线确定承载力的方法及适用条件153

第四节 不同建筑物承载力的确定155

第五节 浸水地基p—s曲线的特点156

第六节重要工程用载荷试验确定承载力的意义156

一、一般第四系地层承载力对比157

二、湿陷性黄土地层承载力对比157

第十一章湿陷性黄土地基震陷与地下水位上升的评价159

第一节湿陷性黄土震陷159

一、震陷基本情况159

二、影响湿陷性黄土震陷的因素159

第二节湿陷性黄土地基震陷量计算及预测161

一、震陷量计算161

二、简单讨论162

第三节湿陷性黄土区地下水位上升的地质环境163

一、地下水位上升的工程实例和剖析163

二、地下水位上升与建筑物开裂的基本原因166

三、地下水位上升地基湿陷变形机理166

四、地下水位上升趋势预测及防治168

第十二章湿陷性黄土滑坡勘察与稳定性评价170

第一节 黄土滑坡形态与结构170

第二节黄土滑坡的特点及分类171

一、黄土滑坡的特点171

二、滑坡分类172

第三节 黄土滑坡的识别173

第四节滑坡的勘察与测试175

一、滑坡的勘察175

二、滑坡的测试178

第五节 滑坡稳定性检算179

第十三章边坡勘察与稳定性评价186

第一节 概述186

第二节 边坡分类及黄土边坡特点187

第三节边坡勘察189

一、工程地质测绘189

二、勘探工作190

三、测试工作191

第四节稳定边坡的确定192

一、用经验法确定岩土体稳定边坡192

二、边坡形式的选择193

三、线路工程黄土稳定边坡的确定193

第五节土质边坡稳定性检算及实例193

一、边坡稳定性检算193

二、最危险滑动面圆心的确定197

三、稳定安全系数198

第六节 边坡病害的防治201

第十四章工程勘察与报告书编写205

第一节 基本要求205

第二节场址选择阶段的勘察205

一、场址选择阶段的勘察任务205

二、勘察工作方法和手段205

三、提交成果206

第三节初步阶段的勘察206

一、初步阶段的勘察任务206

二、勘察工作方法和手段206

三、提交成果207

第四节详细阶段的勘察208

一、详细阶段的勘察任务208

二、勘察工作方法和手段208

三、提交成果209

第五节 施工阶段的勘察和专门勘察211

第六节黄土地区大面积填土的勘察与评价212

一、工程实例212

二、沉降分类212

三、预防或减缓沉降处理办法213

四、勘察工作213

五、大面积地面堆载地基变形213

第七节湿陷性黄土取土质量与要求216

一、钻孔取土的现状216

二、钻孔探井土样对比217

三、保证土样天然结构的办法219

第八节勘察报告书编写要求与内容219

一、基本要求和指导思想219

二、工程分析评价应考虑的因素220

三、现状评价与全过程监测220

四、报告书编写实例221

第十五章湿陷性综合评价及模糊评判240

第一节 湿陷性综合评价的含义240

第二节 湿陷变形与压缩变形的区别240

第三节湿陷性综合评价的项目和内容241

一、黄土规范湿陷性评价241

二、影响湿陷变形的因素241

第四节 综合评价的基本做法246

第五节用模糊数学方法评价黄土湿陷性246

一、确定评价集U247

二、评价因子的选取247

三、评价因子的分级标准值248

四、模糊数学模型及评判方法248

五、评判结果分析252

六、简单讨论255

第十六章复杂建筑环境和黄土构造节理的工程评价257

第一节复杂建筑环境的工程评价257

一、新建工程对已建工程的影响与种类257

二、抽降地下水258

第二节深开挖对相邻工程的影响与防护262

一、深基坑对相邻建筑物稳定性的影响262

二、支挡措施方案263

三、支挡方案对比266

第三节强夯和打桩对相邻建筑设施的影响266

一、判定指标266

二、判定标准267

三、强夯实测安全距离267

第四节黄土构造节理对工程的影响与评价268

一、构造节理的成困及产状268

二、节理与场地的复杂化268

三、节理对黄土稳定性的影响268

四、稳定性措施269

第十七章强夯法加固黄土地基270

第一节概述270

一、加固湿陷性黄土地基的适用条件271

二、机具设备及参数的确定271

第二节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区强夯工程实录271

一、夯实情况271

二、强夯变形量与锤击数276

第三节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区强夯工程实录277

一、夯实情况277

二、机具设备及工艺参数277

三、技术效果及几个规律问题278

第四节大型冷却塔地基强夯实录287

一、工程概况287

二、试验场地的工程地质简述287

三、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试验288

四、技术效果检验及其分析291

五、经济效果294

六、简单讨论295

第五节强夯振动范围和安全距离295

一、实例资料及机理分析295

二、振动影响范围及安全距离297

三、国外有关评价标准298

四、简单讨论298

第十八章垫层法处理地基299

第一节 垫层法适用条件及施工要求299

第二节击实试验原理与土质和击实功能300

一、击实仪种类300

二、击实试验原理与功能300

三、不同土料与试验结果的关系301

第三节用黄土作垫层质量的控制标准302

一、试验数值及分析302

二、影响黄土压实的因素305

三、填土的最佳控制标准305

四、简单讨论306

第四节灰土垫层306

一、灰土击实试验不同方法对比分析307

二、灰土中石灰剂量对干重度和强度的影响311

三、简单讨论312

第十九章挤密桩处理地基313

第一节 挤密桩适用条件及施工要求313

第二节爆扩灰土挤密桩313

一、原理313

二、参数设计315

三、施工316

四、工程实录及检测317

第三节灰土挤密桩318

一、灰土挤密桩挤密原理和参数设计318

二、灰土挤密桩地基工程实录320

第四节有关问题的探讨323

一、含灰量问题323

二、压实系数Dc的确定323

三、承载力[R]的确定324

四、时间效应325

五、处理地层的适用条件325

六、施工顺序325

第五节用振动沉桩机施工灰土挤密桩工程实录326

一、概述326

二、试验场地概况326

三、工程情况及设计参数326

四、施工新工艺328

第二十章注浆与化学加固处理地基332

第一节注浆工程332

一、注浆工程概况332

二、注浆法的适用条件及技术参数332

三、土体注浆334

第二节旋喷注浆335

一、旋喷注浆方法概述335

二、旋喷法适用条件335

三、旋喷孔桩机理336

四、旋喷地基的应用范围336

五、注浆材料及配方337

六、旋喷注浆设计337

第三节旋喷注浆处理黄土隧道坍方工程实例338

一、坍方概况338

二、处理方案的选择338

三、旋喷注浆处理坍方的参数设计338

四、旋喷注浆施工339

五、整治坍方的效果339

六、简单讨论340

第四节化学法加固湿陷性黄土地基341

一、化学加固工程概述341

二、碱液加固原理341

三、碱液加固地基效果342

四、碱液加固黄土的施工步骤342

第五节饱和黄土加气硅化加固地基343

一、加固方法概述343

二、加气硅化加固的机理和工艺流程343

三、饱和黄土加固体强度及水稳性344

四、附加下沉试验344

五、工程实录345

六、简单讨论346

第六节碱液法加固新近堆积黄土347

一、加固后土体强度及有效半径347

二、加固时的附加沉降348

三、湿陷性消除及加固体水稳性349

四、加固单位土体灌液量、耗碱量及碱液浓度控制349

第二十一章预浸水加固地基与建筑物倾斜矫正351

第一节 概述351

第二节预浸水加固地基的机理及分析351

一、预浸水适用于自重湿陷性黄土的原因351

二、预浸水地基湿陷的机理351

第三节预浸水加固地基的适用条件352

一、预浸水处理地基的适用条件352

二、预浸水试坑边长的界限值353

第四节预浸水加固地基工程实录354

一、试验场地基本情况354

二、预浸水实效及分析355

三、简单讨论357

第五节浸水法矫正建筑物倾斜358

一、浸水法矫正倾斜适用条件358

二、准备工作及实施要点358

三、浸水法矫正倾斜工程实录359

第六节掏土法矫正建筑物倾斜359

一、掏土法矫正倾斜的工程实例359

二、简单讨论362

第二十二章振冲桩与锥头灌注桩363

第一节桩基础的几个技术参数363

一、基本要求363

二、单桩承载力确定原则363

三、正、负摩擦力363

四、桩负摩擦力计算深度364

第二节振冲碎石桩365

一、振冲碎石桩的适用条件365

二、振冲碎石桩基本原理365

三、振冲碎石桩设计与主要参数选用366

四、振冲碎石桩检测367

第三节振冲法加固饱和黄土地基设计367

一、置换率的确定367

二、应力分担比369

三、加固范围的确定370

四、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370

五、施工中应注意的事项371

六、振冲桩的质量检测371

第四节锥头灌注桩373

一、基本情况373

二、锥头式灌注桩的施工工艺373

三、承载力试验及技术经济比较373

四、简单讨论375

第二十三章加筋土与塑料薄膜防渗技术376

第一节加筋土的原理376

一、概述376

二、土加筋的原理376

三、加筋对土体强度的增强377

第二节日本摩擦式加筋土挡墙的基本设计模式377

一、挡墙的构造377

二、加筋材料的摩擦378

三、用于加筋土的填土材料380

四、加筋材料的种类381

五、加筋土挡墙的稳定性382

第三节 美国加筋土支挡结构物的设计模式384

第四节塑料薄膜防渗漏加固技术386

一、概述386

二、防渗设计387

三、薄膜防渗工程实录387

附录一承载力确定方法391

附录二用比贯入阻力Ps确定承载力393

附录三用旁压试验确定新近堆积黄土承载力394

附录四用无侧限抗压强度q?确定承载力394

附录五天然干重度指标与黄土湿陷性相关分析394

附录六桩基工程负摩擦力计算395

主要参考文献398

1992《湿陷性黄土工程性能新篇》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关文章著 1992 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温陷性黄土地基(1985 PDF版)
温陷性黄土地基
1985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混凝土性能(1979 PDF版)
混凝土性能
1979
岩土工程土性分析原理(1988 PDF版)
岩土工程土性分析原理
1988 南京工学院出版社
橡胶的技术性能和工艺性能(1990 PDF版)
橡胶的技术性能和工艺性能
1990 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
中国黄土的湿陷性(1982 PDF版)
中国黄土的湿陷性
1982 北京:地质出版社
中国湿陷性黄土区域建筑工程地质概要(1983 PDF版)
中国湿陷性黄土区域建筑工程地质概要
1983 北京:科学出版社
女性的陷落  少女篇(1992 PDF版)
女性的陷落 少女篇
1992 北京:群众出版社
工程材料的力学性能(1991 PDF版)
工程材料的力学性能
1991 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高性能混凝土(1999 PDF版)
高性能混凝土
1999 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工程机械性能(1998 PDF版)
工程机械性能
1998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可湿性粉剂(1991 PDF版)
可湿性粉剂
1991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混凝土的性能(1983 PDF版)
混凝土的性能
1983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土的工程性质(1983 PDF版)
土的工程性质
1983 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
高性能混凝土的耐久性(1998 PDF版)
高性能混凝土的耐久性
1998 北京:科学出版社
中国湿陷性黄土(1982 PDF版)
中国湿陷性黄土
1982 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