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县志》求取 ⇩

概述1

大事记1

卷一 建置3

第一章 地域3

第一节 位置3

第二节 县界3

第二章 建置沿革6

第三章 县域变更15

第四章 行政区划16

第一节 解放前区划17

第二节 解放后区划18

卷二 自然地理35

第一章 地质35

第一节 地层35

第二节 构造35

第三节 岩体36

第四节 矿藏36

第二章 地貌39

第一节 地形特征39

第二节 地貌类型39

第三章 气候42

第一节 四季特征42

第二节 气候要素42

第三节 气候分布46

第四节 物候47

第四章 水文48

第一节 水文地质48

第二节 地表水49

第三节 地下水50

第五章 土壤51

第一节 成土条件51

第二节 土壤类型52

第三节 土壤分布52

第四节 土壤化学性状55

第六章 野生动植物58

第一节 野生动物58

第二节 野生植物65

卷三 朱鹮74

第一章 栖息区域74

第二章 生活环境与习惯75

第一节 巢区75

第二节 习性75

第三章 观察 保护76

第一节 观察76

第二节 保护77

第四章 养护协作79

第一节 技术交流79

第二节 经济援助79

第五章 机构设置80

第六章 设备经费80

卷四 自然灾害85

第一章 低温 洪涝85

第一节 低温85

第二节 洪涝85

第二章 干旱 大风90

第一节 干旱90

第二节 大风92

第三章 雹霜93

第一节 雹93

第二节 霜95

第四章 虫害95

第五章 地震97

卷五 人口101

第一章 人口数量101

第一节 明 清 民国时期人口101

第二节 解放后人口102

第二章 人口分布103

第一节 自然区域人口103

第二节 行政区域人口105

第三节 城乡人口106

第三章 人口变动106

第一节 自然变动106

第二节 社会变动111

第四章 人口构成112

第一节 性别 年龄112

第二节 文化程度117

第三节 职业构成118

第四节 被抚养人口120

第五章 婚姻 家庭121

第一节 婚姻121

第二节 家庭122

第六章 计划生育122

第一节 人口规划123

第二节 节育措施123

卷六 土地管理127

第一章 土地资源127

第一节 土地面积127

第二节 土地开发127

第三节 土地结构129

第二章 土地经营130

第一节 私有经营130

第二节 集体经营130

第三节 国家经营131

第四节 承包经营132

第三章 土地管理132

第一节 地籍管理132

第二节 建设用地管理133

第三节 土地监察137

卷七 农业145

第一章 农业生产关系变革145

第一节 封建土地所有制145

第二节 土地改革146

第三节 农业合作化146

第四节 人民公社147

第五节 联产承包责任制148

第六节 收益分配149

第二章 农田基本建设150

第一节 造田修地150

第二节 土壤改良150

第三节 河滩治理151

第三章 种植业151

第一节 农业区划151

第二节 种植结构153

第三节 耕作制度161

第四节 栽培技术161

第五节 良种推广163

第六节 肥料使用165

第七节 作物保护166

第八节 农业机具168

第四章 养殖业171

第一节 家畜171

第二节 家禽及其它172

第三节 草料173

第四节 饲养管理174

第五节 疫病防治175

卷八 林业181

第一章 森林状况181

第一节 林区演变181

第二节 森林分布181

第二章 森林权属184

第一节 私有林184

第二节 集体林184

第三节 国有林184

第三章 采种育苗185

第一节 采种185

第二节 育苗186

第四章 植树造林189

第一节 成片造林189

第二节 四旁绿化190

第五章 森林管护193

第一节 封山育林193

第二节 森林防火193

第三节 制止乱伐195

第四节 病虫害防治195

第六章 采伐与销售197

第一节 采伐197

第二节 销售198

第七章 林场199

第一节 集体林场199

第二节 国有林场199

卷九 水利203

第一章 水资源开发利用203

第一节 生产生活用水203

第二节 水力加工204

第三节 水力发电205

第四节 水产养殖206

第二章 水利工程208

第一节 引水工程208

第二节 蓄水工程210

第三节 提水工程213

第四节 喷灌工程215

第五节 防洪工程215

第三章 水土保持216

第一节 水土流失216

第二节 水土治理216

第四章 水利管理217

第一节 管理机构217

第二节 管理事项217

卷十 工业223

第一章 工业体制223

第一节 私营工业223

第二节 县属集体工业224

第三节 地方国营工业224

第二章 工业门类227

第一节 食品工业227

第二节 建材工业229

第三节 化学工业229

第四节 机械工业230

第五节 电力工业231

第六节 染织工业232

第七节 陶瓷工业233

第八节 缝纫工业233

第九节 烟草工业233

第十节 印刷工业234

第十一节 加工工业234

第十二节 修配业235

第三章 主要工厂与产品选介236

第一节 工厂236

第二节 名优产品238

卷十一 商业243

第一章 商业成分243

第一节 私营商业243

第二节 集体商业244

第三节 国营 公私合营商业246

第二章 集市贸易248

第一节 集市交易248

第二节 集会交流249

第三章 商品购销249

第一节 生产资料249

第二节 土特产品253

第三节 副食品购销256

第四节 日用工业品购销259

第四章 粮油经营261

第一节 粮食购销262

第二节 油脂购销265

第三节 粮油储运266

第五章 饮食 服务267

第一节 饮食业267

第二节 服务业268

第六章 对外贸易270

第七章 商业管理270

第一节 计划管理270

第二节 财务管理271

第三节 民主管理271

第四节 仓储管理271

卷十二 乡镇企业279

第一章 企业发展279

第一节 集体企业279

第二节 联营企业280

第三节 个体企业280

第二章 企业门类281

第一节 农业企业281

第二节 工业企业281

第三节 建筑企业286

第四节 商业 饮食 服务业286

第五节 运输业287

第三章 经营管理289

第一节 计划管理289

第二节 生产管理289

第三节 劳动管理290

第四节 科技管理290

第五节 财务管理291

第六节 利润分配292

第七节 工资劳保293

第四章 企业简介293

第一节 重点企业293

第二节 名优产品297

卷十三 交通 邮电第一章 交通303

第一节 道路303

第二节 桥梁 渡口 车站307

第三节 运输314

第四节 交通管理315

第二章 邮电318

第一节 机构318

第二节 邮政319

第三节 电信322

卷十四 城乡建设327

第一章 县城建设327

第一节 城廓327

第二节 街道328

第三节 住宅329

第四节 公用建筑330

第五节 给水 排水332

第六节 供电 供煤333

第七节 公共卫生333

第八节 消防设施334

第九节 绿化334

第二章 村镇建设334

第一节 集镇334

第二节 村落338

第三节 民房339

第四节 公共设施339

第三章 房地产管理340

第一节 公房管理340

第二节 私房改造341

第四章 建工管理341

第一节 建筑队伍341

第二节 机械设备341

第三节 施工设计342

第四节 工程管理342

第五节 驻县建筑单位简介343

第五章 环境保护344

第一节 环境污染344

第二节 环境管理346

卷十五 财政税务第一章 财政351

第一节 财政收入351

第二节 财政支出355

第三节 财政管理358

第二章 税务361

第一节 税种税率361

第二节 征收 豁免366

第三节 税务管理369

第三章 债券370

第一节 解放前债券370

第二节 解放后债券371

卷十六 金融375

第一章 金融机构375

第一节 当铺 钱行 兑换处375

第二节 银行376

第三节 合作金库 信用合作社377

第二章 货币378

第一节 种类378

第二节 流通380

第三节 管理381

第三章 信贷382

第一节 民间借贷382

第二节 银行借贷383

第四章 存款388

第一节 单位存款388

第二节 个人储蓄388

第五章 结算390

第一节 核算制度390

第二节 结算方式391

第六章 金库 保险391

第一节 金库391

第二节 保险392

卷十七 经济管理395

第一章 国民经济计划管理395

第一节 计划编制与实施395

第二节 流通计划管理397

第三节 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管理398

第二章 统计管理399

第一节 专业统计400

第二节 农村抽样调查401

第三章 物资管理402

第一节 物资计划402

第二节 物资经营402

第四章 物价管理403

第一节 主要商品价格403

第二节 物价调整406

第三节 监督检查407

第五章 工商行政管理408

第一节 市场管理408

第二节 企业管理410

第三节 合同 商标 广告管理411

第六章 审计412

第一节 沿革412

第二节 审计监督412

第七章 标准计量管理413

第一节 计量演变414

第二节 计量管理414

第三节 标准化管理415

卷十八 政党 政协 群团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洋县地方组织419

第一节 党组织的创建与发展419

第二节 党员424

第三节 党的代表大会427

第四节 党务433

第五节 重大活动纪略438

第二章 中国国民党洋县地方组织443

第一节 组织简况443

第二节 主要活动444

第三章 民主党派446

第一节 中国民主同盟洋县小组446

第二节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洋县小组446

第三节 中国农工民主党洋县成员446

第四章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洋县政治协商委员会446

第一节 历届委员会447

第二节 常务委员会448

第五章 群众团体450

第一节 洋县总工会450

第二节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洋县委员会452

第三节 洋县妇女联合会454

第四节 洋县农民协会456

第五节 工商业组织456

卷十九 政权461

第一章 代议制机构461

第一节 议会 参事会461

第二节 参议会461

第二章 权力机关463

第一节 各界人民代表会463

第二节 人民代表大会463

第三章 行政机关467

第一节 县府467

第二节 基层行政机构483

第三节 政事纪略485

卷二十 司法497

第一章 公安497

第一节 解放前警政活动498

第二节 解放后公安工作498

第二章 检察503

第一节 刑事检察504

第二节 法纪检察505

第三节 经济检察505

第四节 监所检察506

第五节 控告申诉检察507

第三章 审判507

第一节 审判制度507

第二节 刑事审判508

第三节 民事审判509

第四节 经济审判511

第五节 行政审判511

第六节 申诉复查511

第四章 司法行政512

第一节 法制宣传512

第二节 民事调解513

第三节 律师公证513

卷二十一 民政517

第一章 优抚517

第一节 烈士褒扬517

第二节 国家抚恤518

第三节 群众优待520

第四节 拥军支前520

第二章 安置523

第一节 复员、退伍军人安置523

第二节 移民安置524

第三节 下放居民安置524

第三章 救济525

第一节 农村救济525

第二节 城镇救济527

第三节 收容遣送527

第四章 救灾530

第一节 赈灾530

第二节 抗灾530

第三节 救灾531

第五章 社会福利533

第一节 五保户供养533

第二节 残疾人安置536

第六章 婚丧管理536

第一节 婚姻登记536

第二节 殡葬改革537

第七章 地名普查与管理538

第一节 地名普查538

第二节 地名管理539

卷二十二 劳动人事第一章 干部543

第一节 干部状况543

第二节 干部管理545

第三节 干部制度547

第二章 工人548

第一节 用工情况548

第二节 工人管理548

第三节 职业培训549

第三章 工资549

第一节 工资制度549

第二节 工资水平549

第三节 奖励制度551

第四节 津贴 补贴制度552

第四章 劳动就业552

第一节 待业青年安置552

第二节 就业培训553

第五章 劳动保险553

第一节 劳保待遇553

第二节 保险基金554

第三节 职工福利554

第六章 劳动保护555

第一节 安全生产555

第二节 劳动争议仲裁556

第七章 奖励与惩戒556

第一节 奖励556

第二节 惩戒556

第八章 离退休退职557

第一节 干部离退休退职557

第二节 工人退休退职558

卷二十三 军事561

第一章 地方武装机构561

第一节 县武装机构561

第二节 基层武装机构562

第二章 兵役563

第一节 世兵招募制563

第二节 征兵制563

第三节 志愿兵役制564

第四节 义务兵役制564

第五节 预备役565

第三章 民兵565

第一节 组织建设565

第二节 思想建设566

第三节 创优活动567

第四节 军事训练567

第五节 县民兵代表大会568

第六节 活动纪略568

第四章 驻军和地方武装569

第一节 驻军569

第二节 地方武装571

第五章 防务设施573

第一节 关隘573

第二节 要地575

第三节 设施575

第六章 战事纪略576

第一节 历代战事576

第二节 农民武装斗争578

第三节 红军八路军战事582

第四节 游击队战事584

卷二十四 教育591

第一章 儒学 社学 私塾 书院591

第一节 儒学591

第二节 社学591

第三节 私塾591

第四节 书院592

第二章 幼儿教育593

第一节 县办幼儿园593

第二节 乡村幼儿园594

第三章 小学教育595

第一节 发展状况595

第二节 学制596

第三节 课程596

第四节 教学方法597

第四章 中学教育599

第一节 发展状况599

第二节 学制601

第三节 课程602

第四节 教学方法602

第五章 专业教育605

第一节 师范教育605

第二节 职业教育606

第六章 成人教育607

第一节 扫除文盲607

第二节 业余文化专业教育608

第三节 广播电视函授教育610

第七章 考试与教学研究610

第一节 考试610

第二节 教学研究611

第八章 勤工俭学612

第一节 沿革612

第二节 成果613

第九章 教师队伍613

第一节 教职员状况613

第二节 教师任用614

第三节 师资培养614

第四节 教师待遇615

第十章 教育经费与办学条件617

第一节 教育经费617

第二节 办学条件618

卷二十五 科技623

第一章 科技队伍623

第一节 科技人员623

第二节 学术团体624

第三节 科技单位625

第二章 科技活动626

第一节 科普宣传626

第二节 技术推广与应用626

第三章 科技成果629

第一节 国家级成果629

第二节 省级成果630

第四章 科技管理633

第一节 科技人员管理633

第二节 科技计划管理634

第三节 科技成果管理634

第四节 科技经费管理635

卷二十六 文化639

第一章 群众文化639

第一节 文化宣传639

第二节 书刊发行和阅览641

第三节 电影 电视642

第二章 文艺创作643

第一节 文学643

第二节 书法645

第三节 美术645

第四节 摄影646

第五节 音乐647

第六节 故事647

第七节 民间文学647

第三章 民间文艺活动648

第一节 社火648

第二节 彩船 舞狮649

第三节 龙灯650

第四节 烟火650

第五节 说书 自乐班651

第六节 舞蹈651

第七节 歌谣652

第八节 民间工艺653

第九节 民间音乐654

第四章 戏曲662

第一节 戏剧662

第二节 曲子666

第五章 新闻 广播667

第一节 新闻667

第二节 广播667

第六章 文物胜迹669

第一节 古遗址669

第二节 古栈道671

第三节 古建筑672

第四节 古墓冢674

第五节 馆藏文物676

第六节 古书籍677

第七节 碑刻677

第八节 革命文物679

第九节 革命纪念地680

第十节 名山胜迹681

第七章 档案683

第一节 设置683

第二节 馆藏档案683

第三节 档案业务683

第八章 地方志684

第一节 旧县志简介684

第二节 新县志编纂687

第九章 艺文录688

第一节 古近代诗文689

第二节 当代诗文697

卷二十七 卫生707

第一章 医疗卫生机构707

第一节 发展状况707

第二节 县级医疗卫生单位708

第三节 区(段)医院709

第四节 乡(镇)卫生院711

第五节 村卫生所711

第六节 其它医疗单位712

第二章 医疗业务713

第一节 中医713

第二节 西医715

第三节 中西医结合716

第三章 中、西药品718

第一节 中草药718

第二节 西药720

第三节 药政管理720

第四章 卫生防疫720

第一节 传染病防治721

第二节 地方病防治724

第三节 公共卫生726

第五章 妇幼保健729

第一节 妇女保健729

第二节 儿童保健730

第六章 医疗制度731

第一节 公费医疗731

第二节 劳保医疗732

第三节 免费医疗732

第四节 合作医疗732

第七章 医疗卫生管理732

第一节 技术管理732

第二节 经费管理734

卷二十八 体育739

第一章 群众体育739

第一节 传统体育739

第二节 学校体育740

第三节 职工体育741

第四节 农民体育742

第二章 人才培养742

第一节 系统训练742

第二节 网点训练742

第三章 场地设施743

第一节 场地743

第二节 器材743

第四章 体育竞赛744

第一节 举办运动会744

第二节 比赛成绩745

卷二十九 社会751

第一章 民族 宗族751

第一节 民族751

第二节 宗族751

第二章 宗教753

第一节 道教753

第二节 佛教754

第三节 天主教754

第四节 基督教755

第五节 伊斯兰教755

第三章 风俗756

第一节 礼仪习俗756

第二节 生活习俗760

第三节 岁时习俗764

第四节 陋俗767

第五节 新风尚768

第四章 方言768

第一节 语音769

第二节 词汇775

第三节 语法787

第四节 谚语791

第五节 歇后语795

第五章 人民生活797

第一节 农民生活797

第二节 城镇居民生活800

卷三十 人物805

第一章 人物传805

第一节 英烈805

第二节 模范814

第三节 名宦名人817

第四节 反面人物834

第二章 人物名表837

第一节 烈士837

第二节 先进人物850

第三节 洋县籍在外工作人员名表856

“文化大革命”纪略865

附录871

一、重要文献辑录871

二、历代《洋县志·序》选辑881

三、军事要地考补885

后记888

1996《洋县志》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洋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1996 西安:三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宣统太仓州镇洋县志(1991 PDF版)
宣统太仓州镇洋县志
1991 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
沙洋县自来水公司志  1972-2010( PDF版)
沙洋县自来水公司志 1972-2010
沙洋县粮食志  1949-2007( PDF版)
沙洋县粮食志 1949-2007
浮洋镇志(1988 PDF版)
浮洋镇志
1988
洋县志  3(1976 PDF版)
洋县志 3
1976 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
洋县志  2(1976 PDF版)
洋县志 2
1976 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
洋县志  1(1976 PDF版)
洋县志 1
1976 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
洋县志  卷8(1937 PDF版)
洋县志 卷8
1937
洋县志  卷7(1937 PDF版)
洋县志 卷7
1937
洋县志  卷6(1937 PDF版)
洋县志 卷6
1937
洋县志  卷5(1937 PDF版)
洋县志 卷5
1937
洋县志  卷4(1937 PDF版)
洋县志 卷4
1937
洋县志  卷3(1937 PDF版)
洋县志 卷3
1937
洋县志  卷2(1937 PDF版)
洋县志 卷2
1937
洋县志  卷1(1937 PDF版)
洋县志 卷1
1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