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县志》求取 ⇩

1

凡例1

县情综述1

大事记1

第一篇 建置第一章 沿革1

第二章 县境2

第三章 城镇3

第一节 城区设施3

第二节 街巷里弄4

附:古城考5

第三节 集镇6

第四章 行政区域8

第一节 清代以前8

第二节 民国时期12

第三节 建国以后14

第二篇 居民第一章 人口演变26

第一节 历代人口26

第二节 人口迁徙29

第三节 住居人口30

第四节 人口密度31

第二章 人口构成31

第一节 民族31

第二节 性别32

第三节 文化33

第四节 年龄33

第五节 婚姻34

第六节 职业35

第三章 计划生育35

第一节 生育状态35

第二节 人口控制37

第三节 优生优育39

第四章 人民生活39

第一节 职工生活39

第二节 农民生活40

第三篇 自然环境第一章 地质44

第一节 地层44

第二节 岩浆岩47

第三节 构造48

第四节 地壳演变50

第二章 地貌52

第一节 地貌类型52

第二节 形态特征53

第三节 山脉53

第三章 气候56

第一节 四季特征56

第二节 降水蒸发57

第三节 灾害性气候58

第四节 自然灾害59

第四章 水系65

第一节 河流65

第二节 地下水69

第五章 土壤71

第一节 类型71

第二节 特征72

第六章 自然资源73

第一节 土地资源73

第二节 矿产资源75

第三节 水资源77

第四节 气候资源78

第五节 野生植物资源79

第六节 野生动物资源81

第四篇 城乡建设第一章 县城建设84

第一节 街道建设84

第二节 房屋建设85

第三节 公共建设86

第四节 城区桥梁88

第五节 给水排水88

第六节 园林绿化89

第二章 乡镇建设90

第一节 集镇建设90

第二节 乡村建设91

第三章 建筑行业91

第一节 建筑队伍91

第二节 建筑技术93

第四章 环境保护94

第一节 环境污染94

第二节 环境监测95

第三节 治理措施96

第五章 房产及土地管理97

第一节 公房管理97

第二节 私房管理98

第三节 私房改造98

第四节 房屋普查99

第五节 白蚁防治99

第六节 土地管理99

第五篇 农业第一章 生产关系变革101

第一节 封建土地所有制101

第二节 土地改革102

第三节 互助合作103

第四节 人民公社104

第五节 联产承包责任制105

第二章 粮、棉、油生产105

第一节 作物分布与产量105

第二节 农技农艺110

第三节 作物品种113

第四节 低产田改造115

第五节 植物保护115

第三章 柑桔生产117

第一节 发展历史117

第二节 增产措施118

第三节 购销加工120

第四章 桑茶瓜菜水果123

第一节 蚕桑123

第二节 茶叶124

第三节 瓜菜125

第四节 小水果127

第五章 黄土丘陵开发128

第一节 开发128

第二节 利用131

附:十里丰农场131

第六章 饲养业132

第一节 畜禽132

第二节 蜜蜂135

第三节 疫病防治136

第七章 水产业137

第一节 养殖137

第二节 捕捞139

第三节 渔政管理139

第八章 农具农机139

第一节 传统农具139

第二节 农业机械140

第六篇 林业第一章 经营管理142

第一节 资源演变142

第二节 山林权属144

第三节 经营管理机构145

第二章 营林生产147

第一节 采种育苗147

第二节 造林148

第三节 封山育林152

第四节 古树名木152

第三章 森林利用154

第一节 木材生产154

第二节 竹材生产155

第三节 其他山林产品155

第四章 森林保护158

第一节 护林防火158

第二节 病虫害防治160

第七篇 水利电力第一章 蓄水工程162

第一节 小型水库162

第二节 大中型水库173

第二章 引水工程175

第一节 堰坝175

第二节 乌溪江引水工程177

第三章 提水工程178

第一节 机埠178

第二节 泵站 喷灌182

第四章 防洪工程182

第五章 水电184

第一节 水电站185

第二节 输变电工程189

第六章 经营管理192

第一节 投资投工192

第二节 效益193

第三节 管理机构195

第八篇 工业第一章 私营工业 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196

第二章 国营工业198

附:衢州化学工业公司202

第三章 集体工业202

第四章 乡镇工业207

第九篇 商业第一章 私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209

第一节 私营商业209

第二节 体制变革209

第二章 经营体制212

第一节 国营商业212

第二节 供销合作社商业213

第三节 公私合营商业214

第四节 个体商业215

第五节 商业网点216

第三章 收购供应218

第一节 生产资料供应218

第二节 农副产品收购220

第三节 食品、副食品供应223

第四节 日用工业品供应225

第四章 粮油购销228

第一节 粮食228

第二节 油脂230

第三节 储运231

第四节 饲料231

附:储备粮232

第五章 饮食服务232

第一节 饮食业232

第二节 服务业233

第六章 对外贸易233

第一节 土特产品234

第二节 工业品235

第十篇 工商管理第一章 工商行政管理236

第一节 企业登记236

第二节 市场管理237

第三节 集市贸易239

第四节 合同、商标和广告管理241

第二章 物价管理242

第一节 物价演变242

第二节 管理措施247

第三章 计量管理248

第一节 度量衡演变248

第二节 度量衡管理248

第三节 计量器具生产249

第十一篇 交通邮电第一章 铁路250

第一节 设施250

第二节 运输250

第二章 公路251

第一节 建设251

第二节 桥梁257

第三节 养护259

第四节 运输259

第五节 监理260

第三章 水路262

第一节 航道262

第二节 码头262

第三节 船舶263

第四节 水运263

第五节 渡口264

第四章 民间交通265

第一节 道路265

第二节 手车路 机耕路266

第三节 人行桥266

第四节 隧道 索道267

第五节 凉亭269

第五章 邮电269

第一节 机构269

第二节 邮政网路270

第三节 邮政业务271

第四节 电报271

第五节 电话272

第十二篇 财政金融第一章 财政275

第一节 财政收支275

第二节 债券 国库券277

第三节 乡级财政281

第二章 税收281

第一节 机构281

第二节 工商税282

第三节 田赋、农业税284

第三章 管理审计288

第一节 管理288

第二节 审计289

第四章 金融机构289

第一节 典当 钱庄289

第二节 银行291

第三节 信用合作294

第五章 货币295

第一节 流通币种295

第二节 金银兑换296

第六章 信贷存汇297

第一节 工商信贷298

第二节 农业信贷299

第三节 基建拨款贷款301

第四节 存款301

第五节 侨汇303

第七章 保险303

第十三篇 劳动人事第一章 职工队伍304

第一节 干部304

第二节 工人306

第三节 技术职称评定306

第二章 劳动就业307

第三章 劳动工资308

第一节 工资改革309

第二节 工资调整310

第四章 劳保福利311

第一节 劳动保护311

第二节 劳动保险312

第五章 城市人口安置313

第十四篇 党派群团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314

第一节 党组织建立和发展314

第二节 历次代表大会317

第三节 工作机构320

第四节 整党整风321

第五节 农村工作322

第六节 纪检工作324

第七节 宣传工作326

第八节 统战工作327

第九节 党史 信访328

第二章 民主党派328

第三章 中国国民党及其他党派329

第一节 中国国民党329

第二节 三民主义青年团331

第三节 青年党331

第四节 民主社会党332

第四章 群众组织332

第一节 工人组织332

第二节 青少年组织333

第三节 妇女组织334

第四节 农民组织335

第五节 工商业者组织336

第六节 科技工作者组织337

第七节 文学艺术工作者组织337

第八节 个体劳动者协会338

第十五篇 政权 政协第一章 人民代表大会339

第一节 代表选举339

第二节 各界人民代表会议340

第三节 历届人民代表大会341

第四节 常务委员会及工作机构343

第五节 提案处理和调研视察345

第二章 人民政府346

第一节 政府机构346

第二节 会议制度352

第三章 人民政协353

第一节 机构组成353

第二节 历届委员会会议354

第三节 主要活动357

第四章 汉至清代县令、知县名录358

附:驻衢行政机构364

第五章 民国政府365

第一节 机构365

第二节 知事、县长名录366

第六章 民国时期代议机构367

第十六篇 政法第一章 公安工作369

第一节 机构369

第二节 清查登记370

第三节 打击刑事犯罪活动371

第四节 治安管理371

第五节 禁烟禁毒372

第六节 消防373

第二章 检察工作376

第一节 机构设置376

第二节 刑事检察376

第三节 法纪检察377

第四节 经济检察378

第五节 监所检察378

第六节 控告申诉检察378

第三章 审判工作379

第一节 机构379

第二节 审判379

第三节 申诉复查380

第四章 司法行政381

第一节 法制宣传381

第二节 律师381

第三节 公证381

第四节 调解382

第十七篇 军事第一章 兵事383

第一节 历代兵事383

第二节 重要战事记略384

附:日军暴行录386

第二章 驻军388

第一节 清代以前388

第二节 民国时期389

第三节 建国以后391

第三章 地方武装391

第一节 民国时期391

第二节 建国以后393

第四章 兵役395

第一节 募兵制及征兵制395

第二节 志愿兵及义务兵役制396

第三节 预备役397

第五章 民兵397

第一节 组织建设397

第二节 军事训练398

第三节 政治教育399

第四节 治安执勤399

第六章 拥军爱民400

第七章 防空401

第十八篇 民政第一章 基层政权建设402

第二章 优抚安置403

第一节 拥军支前403

第二节 抚恤 优待404

第三节 安置接待405

第三章 救灾救济405

第一节 灾祸救济405

第三节 扶助贫困406

第三节 老区建设407

第四节 收容遣送407

第四章 社会福利408

第一节 福利事业408

第二节 殡葬改革410

第五章 婚姻登记410

第六章 移民事务410

第一节 支边移民410

第二节 建设移民411

第十九篇 教育 体育第一章 学塾 书院 学宫413

第一节 学塾413

第二节 书院413

第三节 学宫414

附:科举取士概况414

第二章 普通教育415

第一节 幼儿教育415

第二节 小学教育416

第三节 中学教育420

第三章 专业教育423

第一节 师范教育423

第二节 职业教育424

第四章 成人教育426

第一节 农民业余教育426

第二节 干部职工业余教育426

第三节 其他形式教育427

第五章 管理体制427

第一节 教育行政427

第二节 教育管理428

第三节 教学改革428

第四节 教研 辅导430

第五节 思想政治教育430

第六章 教职工队伍431

第一节 组成431

第二节 管理432

第三节 培训433

第四节 待遇433

第七章 经费及设施434

第一节 教育经费434

第二节 校舍建设434

第三节 仪器设备435

第四节 勤工俭学435

第八章 体育436

第一节 学校体育436

第二节 群众体育437

第三节 场地 设施438

第四节 体育竞赛439

第二十篇 科技第一章 组织机构446

第一节 管理机构446

第二节 科研组织446

第三节 科技队伍449

第二章 科技推广449

第一节 宣传449

第二节 服务451

第三节 情报451

第三章 科技成果452

第一节 获奖成果452

第二节 成果选介455

附:衢籍寓外科技人员名录457

第二十一篇 文化第一章 文化机构465

第一节 县属文化机构465

第二节 农村文化机构465

第二章 戏曲466

第一节 剧种 曲艺466

第二节 剧团 剧院466

第三章 音乐 舞蹈469

第一节 音乐469

第二节 舞蹈470

第四章 书画 摄影 工艺470

第一节 书画470

第二节 摄影473

第三节 民间工艺473

第五章 文学473

第一节 文学作品473

第二节 文艺刊物474

第六章 电影474

第一节 放映474

第二节 电影院475

第七章 新闻476

第一节 报纸期刊476

第二节 通讯报道478

第三节 广播 电视478

第八章 图书480

第一节 书店480

第二节 馆藏481

第三节 著作选录481

第九章 文物 胜迹489

第一节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89

第二节 其他文物点490

第三节 文物藏品491

第四节 碑碣491

第五节 名胜古迹492

第十章 孔氏南宗家庙494

第一节 沿革494

第二节 建筑布局494

第三节 祭祀仪式495

第二十二篇 卫生第一章 医疗机构497

第一节 县属医院497

第二节 基层医院497

第三节 个体诊所498

第四节 驻衢单位医院499

第二章 医疗队伍499

第一节 医务人员499

第二节 业务培训500

第三章 药政管理500

第一节 药品经营500

第二节 医药管理501

第四章 血吸虫病防治502

第一节 流行区域502

第二节 防病 治疗504

第三节 疫区变化509

第五章 防疫保健510

第一节 防疫机构510

第二节 公共卫生510

第三节 疫病防治512

第四节 扑灭鼠疫512

第五节 卫生保健514

第二十三篇 风俗 宗教 方言第一章 风俗515

第一节 生产习俗515

第二节 生活习俗517

第三节 岁时习俗520

第四节 礼仪习俗523

第五节 其他习俗525

第二章 宗教527

第一节 佛教527

第二节 道教529

第三节 伊斯兰教529

第四节 天主教529

第五节 基督教530

第六节 衢州教案530

第三章 方言532

第一节 特点532

第二节 音系538

第三节 同音字表539

第四节 词汇543

第五节 音标举例547

第二十四篇 人物第一章 人物传549

第二章 烈士英名录570

第二十五篇 丛录第一章 文献摘选582

第二章 诗文选辑589

第一节 诗选589

第二节 文选595

第三章 碑碣选录603

第四章 旧志序选及存目609

第五章 传说 歌谣 异闻612

第一节 民间传说612

第二节 歌谣617

第三节 异闻620

1986年至1989年基本概况一、经济部分623

二、政治部分645

三、文化部分660

后记670

编纂机构及工作人员名录671

1992《衢县志》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衢县志编纂委员会编 1992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