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州志》求取 ⇩

总述1

大事记1

卷一 地理26

一 州域26

二 建置沿革26

三 行政区划27

四 县市、城镇30

(一)县、市30

(二)城镇37

五 地质、地貌40

(一)地质40

(二)地貌41

六 气候、物候54

(一)日照54

(二)气温56

(三)降水57

(四)灾害性天气58

(五)动物物候61

(六)植物物候62

(七)其他物候62

七 自然资源63

(一)水资源63

(二)土地资源67

(三)矿物资源70

(四)生物资源73

(五)自然景观74

卷二 人口 民族一 人口78

(一)历代人口78

(二)人口构成81

(三)人口分布89

(四)人口控制90

二 民族95

(一)民族概略95

(二)民族关系100

(三)民族语言105

(四)民族工作121

卷三 农业128

晚清、中华民国时期128

一 土地制度128

二 粮食作物129

三 经济作物131

四 农技农艺132

五 农具133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33

一 农村生产关系变革133

(一)土地改革133

(二)农业合作化135

(三)农村经济体制改革137

(四)国营农场137

二 粮食生产138

(一)水稻138

(二)玉米139

(三)马铃薯141

(四)小麦142

(五)红薯143

(六)大豆143

(七)小杂粮144

三 经济作物144

(一)烟草144

(二)油菜148

(三)茶叶149

(四)水果150

(五)药材152

(六)蚕桑154

(七)苎麻154

(八)蔬菜155

(九)糖料156

(十)棉花156

四 农业基础技术156

(一)农田基本建设156

(二)耕作制度改革160

(三)良种及繁育推广161

(四)植物保护164

五 农机农具166

卷四 林业169

一 森林资源169

(一)树种169

(二)植被带174

(三)森林蓄积175

(四)珍稀古大奇树名木181

二 山林权属188

(一)私有山林188

(二)集体山林189

(三)国有山林189

三 营林190

(一)采种育苗190

(二)植树造林191

(三)飞播造林192

(四)封山育林193

四 森林保护194

(一)山林管理194

(二)病虫害防治197

五 林业场圃及自然保护区200

(一)国营林场200

(二)集体林场209

(三)自然保护区210

卷五 养殖业214

晚清、中华民国时期214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219

一 家畜养殖220

(一)猪220

(二)牛221

(三)马、骡、驴222

(四)羊222

(五)兔223

二 家禽养殖224

三 水产养殖225

(一)水生动物225

(二)水生植物227

四 蜂及其他养殖228

(一)蜂228

(二)其他养殖228

五 品种改良229

(一)猪229

(二)牛230

(三)马、骡、驴231

(四)禽231

六 基地建设231

(一)种畜场231

(二)畜牧业基地232

(三)鱼种场234

七 饲料235

(一)草料235

(二)精饲料236

八 疫病防治236

(一)兽医236

(二)畜病防治237

(三)禽病防治240

(四)鱼病防治241

(五)检疫242

卷六 水利 电力晚清、中华民国时期243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246

一 水利247

(一)农田水利建设247

(二)农村人畜饮水建设259

(三)水土保持与农田基本建设261

(四)防汛抗旱263

二 电力265

(一)火电265

(二)水电267

(三)电网276

卷七 工业279

晚清、中华民国时期279

一 煤炭业279

二 机械、冶金业280

三 食品业281

四 造纸、印刷业282

五 纺织、缝纫业283

六 皮革、制鞋业284

七 陶瓷业284

八 建材业285

九 医药业285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286

一 煤炭工业286

(一)原煤生产286

(二)焦炭生产289

(三)石煤开发289

二 机械工业290

三 冶金工业297

四 化学工业299

(一)硫化工300

(二)磷肥生产301

(三)氮肥生产303

(四)橡胶、塑料制品业303

(五)日用化工304

(六)其他化工305

五 建材工业306

六 森林工业310

七 食品工业311

(一)粮油加工业311

(二)烟草加工业313

(三)酿酒、饮料制造业315

(四)副食品加工业316

(五)制茶业318

(六)采盐业318

(七)肉蛋加工业319

八 纺织工业319

九 缝纫业321

十 皮革业322

十一 造纸业323

十二 印刷业324

十三 工艺美术品制造业325

十四 其他工业326

卷八 城建 环保晚清、中华民国时期333

一 城郭、街道333

(一)施南府城——施南镇333

(二)巴东县城——信陵镇333

(三)建始县城——业州镇334

(四)利川县城——都亭镇334

(五)宣恩县城——珠山镇334

(六)咸丰县城——高乐山镇334

(七)来凤县城——翔凤镇334

(八)鹤峰县城——容美镇335

二 公共设施335

(一)饮、用水335

(二)照明335

(三)公共卫生335

(四)公共交通336

三 主要集镇336

四 农舍336

五 营造工匠、技艺337

(一)营造工匠337

(二)技艺338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338

一 城市建设338

(一)街道338

(二)公共设施342

(三)市内交通343

(四)园林绿化343

二 主要集镇343

三 乡村建设344

四 建筑业344

(一)建筑设计344

(二)建筑施工队伍345

(三)施工技术346

五 环境保护347

(一)环境状态347

(二)环境保护349

六 住宅建设351

七 房地产管理351

(一)房产管理351

(二)地产管理351

卷九 交通353

晚清时期353

一 道路353

二 桥梁、渡口356

三 运输358

中华民国时期359

一 公路359

二 大道361

三 机场363

四 桥梁、渡口363

五 运输364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366

一 陆路交通367

(一)大道367

(二)公路368

(三)桥梁377

(四)运输382

(五)管理387

二 水路交通389

(一)航道389

(二)港口390

(三)渡口392

(四)运输393

(五)管理394

三 航空396

(一)机场396

(二)运输397

(三)管理397

卷十 邮电399

晚清、中华民国时期399

一 邮政399

二 电信405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406

一 邮电机构407

二 邮政408

(一)邮路408

(二)业务413

三 电信414

(一)电报414

(二)电话415

卷十一 财政419

晚清时期419

一 收入419

(一)田赋419

(二)税捐420

二 支出421

中华民国时期425

一 收入425

(一)田赋425

(二)税捐429

(三)其他433

(四)公债、储券募捐434

二 支出435

三 财政管理437

(一)财政体制437

(二)预算管理437

(三)“四权”分立制438

(四)审计438

附:苏区财政439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445

一 收入446

(一)工商税446

(二)农业税450

(三)企业收入453

(四)其他收入454

(五)预算外收入456

(六)上级补助456

(七)公债 国库券457

二 支出457

(一)经济建设费支出457

(二)社会文教卫生科学费支出458

(三)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费支出459

(四)行政管理费支出460

(五)其他支出461

(六)上解省462

(六)预算外支出462

三 管理464

(一)财政体制464

(二)预算管理467

(三)企业财务管理468

(四)农业财务管理470

(五)行政财务管理471

(六)税收管理473

四 财政监察475

五 审计476

(一)财政金融审计476

(二)工交商企业审计477

(三)县市局审计477

(四)行政事业单位审计478

(五)行业经济效益审计478

卷十二 金融480

晚清、中华民国时期480

一 货币480

二 金融业及民间借贷482

三 国家、省、县金融业483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485

一 金融机构486

(一)中国人民银行鄂西自治州分行486

(二)中国农业银行鄂西自治州中心支行487

(三)中国工商银行鄂西自治州中心支行487

(四)中国人民建设银行鄂西自治州中心支行487

(五)中国人民保险公司鄂西自治州中心支公司487

(六)农村信用合作社487

二 货币488

(一)人民币发行与流通488

(二)货币管理489

(三)金银管理491

三 存款、储蓄491

(一)存款491

(二)储蓄492

四 借贷496

(一)工商业贷款496

(二)农业贷款502

(三)基本建设贷款504

(四)民间借贷506

五 结算507

六 保险507

(一)承保业务507

(二)防灾与理赔509

卷十三 综合经济管理晚清、中华民国时期512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513

一 计划管理514

(一)计划体制514

(二)经济计划编制实施518

二 工商管理524

(一)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524

(二)集市贸易管理526

(三)工商企业登记管理528

(四)个体经营户管理529

(五)经济合同管理530

(六)商标、广告管理530

(七)打击投机倒把531

三 物价管理531

(一)物价体制531

(二)物价监督533

(三)物价调控533

(四)农产品价格535

(五)工业品价格544

(六)非商品收费550

四 物资管理556

卷十四 贸易562

晚清、中华民国时期562

一 商户562

二 市场563

三 行业贸易564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571

一 经营体制572

(一)国营商业573

(二)供销合作社577

(三)私营商业578

二 集市贸易579

三 粮油购销580

(一)粮食购销580

(二)食用植物油购销582

(三)粮油调运583

(四)粮油储存586

四 土特产品购销586

(一)桐、漆、茶、麻、倍、棕586

(二)烟草588

(三)药材590

(四)畜、禽产品590

(五)蔬菜595

(六)木材596

五 生产资料购销598

(一)农业生产资料598

(二)石油598

六 工业消费品购销600

(一)百货、文化用品600

(二)纺织品601

(三)副食品602

(四)五金、交电、化工603

七 饮食服务业605

(一)饮食业605

(二)服务业606

八 对外贸易606

卷十五 政党社团晚清时期613

中华民国时期613

一 中国国民党地方组织613

二 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616

三 中国青年党地方组织621

四 中国民社党地方组织622

五 群团组织622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625

一 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626

(一)地、州委领导机构626

(二)地、州委工作机构635

(三)地、州委下辖党委(党组)635

(四)组织工作636

(五)纪律检查638

(六)宣传工作639

(七)统一战线工作640

二 群众团体643

(一)工人团体643

(二)农民团体644

(三)青年团体645

(四)妇女团体645

卷十六 政权 政协晚清时期647

中华民国时期650

一 地方政权650

二 临时省会机关655

三 革命根据地苏维埃政权657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661

一 地方人民代表大会661

(一)州人民代表大会及常委会661

(二)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663

(三)人民代表选举663

(四)县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常务委员会664

二 行政机关667

(一)地、州行政机构667

(二)县(市)人民政府676

(三)基层行政机构677

三 司法机关684

(一)州中级人民法院684

(二)州人民检察院684

(三)县(市)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684

四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州、县(市)委员会685

(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委员会685

(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县(市)委员会686

卷十七 公安 司法晚清时期687

中华民国时期689

一 公安689

二 检察693

三 审判694

四 公证、律师697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697

一 公安698

(一)治安行政管理699

(二)反革命案件侦察706

(三)刑事案件侦察709

(四)预审、看守、收审713

(五)内保、警卫714

(六)消防715

二 检察717

(一)审查批捕717

(二)审查起诉720

(三)清案复查722

(四)法纪检查723

(五)经济检察723

(六)监所检察724

三 审判727

(一)刑事审判727

(二)民事审判735

四 司法行政740

(一)公证740

(二)律师740

(三)法制宣传教育741

(四)人民调解741

(五)基层法律服务742

卷十八 人事 劳动晚清、中华民国时期743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744

一 机构编制管理745

二 人事管理748

(一)干部调配748

(二)干部吸收录用750

(三)干部任免753

(四)干部奖惩754

三 劳动管理755

(一)劳动力管理755

(二)技工培训758

(三)劳动保护759

四 工资福利762

(一)工资762

(二)保险福利768

卷十九 民政770

晚清时期770

中华民国时期770

一 优抚771

(一)优待771

(二)抚恤772

二 支援前线772

三 褒扬772

四 救济773

(一)自然灾害救济773

(二)社会救济773

五 社会福利774

六 婚姻登记775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775

一 优抚776

(一)群众优待776

(二)国家补助777

二 抚恤780

(一)牺牲、病故抚恤780

(二)残废抚恤780

三 拥军优属781

(一)支援前线781

(二)拥军优属活动781

(三)普查优抚对象782

四 褒扬782

五 安置783

(一)复员退伍军人安置783

(二)离退休安置785

六 自然灾害救济785

七 社会救济787

(一)城镇困难户救济787

(二)农村困难户救济789

(三)其他救济789

(四)扶贫790

八 社会福利793

九 婚姻登记794

十 殡葬改革795

卷二十 军事798

晚清时期798

一 体制798

(一)施南协798

(二)驻施新军799

二 兵役799

三 兵事800

(一)太平军进击来凤、咸丰800

(二)咸、黔庚戌起义800

(三)施南反正801

四 团练801

五 兵防设施802

(一)城垣802

(二)关隘802

中华民国时期803

一 体制803

(一)机构803

(二)驻军806

二 兵役811

(一)机构811

(二)现役征集812

(三)国民兵役814

三 兵事815

(一)南北军对峙815

(二)刘尊五炮轰施南城815

(三)恩施围城战815

(四)自卫队袭占来凤城817

(五)龙潭司暴动817

(六)巴东武装暴动817

(七)工农革命军游击鄂西南818

(八)红军反“围剿”斗争819

(九)忠堡战斗823

(十)板栗园战斗824

(十一)来咸突围战825

(十二)恩施空战825

(十三)江南游击纵队转战鄂西825

(十四)鄂西南战役826

四 民众武装827

(一)团防827

(二)来凤讨袁军828

(三)恩施东乡农民武装828

(四)利川八德会829

(五)鄂西神兵829

(六)苏区游击队834

(七)鄂川边游击总队837

(八)石利万忠边区游击队837

五 防空838

(一)机构838

(二)设施838

附:日本空军空袭恩施州境839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842

一 机构842

(一)鄂西军分区842

(二)驻军845

二 兵役845

(一)现役征集845

(二)预备役登记统计845

三 兵事847

(一)剿匪847

(二)围歼美蒋空投特务849

(三)封竹平暴850

四 民兵851

(一)组织建设851

(二)政治教育852

(三)军事训练853

(四)武器装备854

(五)执勤与建设854

五 防空856

卷二十一 教育晚清时期857

一 教育宗旨857

二 学校858

(一)府、县官学858

(二)书院859

(三)义学860

(四)学堂861

(五)私塾861

(六)教会学堂862

三 学制及课程862

四 留学教育863

五 教育经费864

中华民国时期865

一 私塾866

二 幼儿教育866

三 小学教育867

(一)公立小学867

(二)私立小学868

(三)教会小学868

四 中等教育869

(一)普通中学869

(二)中等职业学校872

五 高等教育872

六 抗日战争时期的公费、中学会考及分配制度873

七 教育经费874

八 苏区教育875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875

一 幼儿教育878

二 小学教育879

三 中学教育881

四 师范教育884

五 中等职业技术教育885

六 高等教育888

七 民族教育889

八 成人教育889

(一)农民业余教育889

(二)职工、干部教育891

九 教育经费892

卷二十二 文化一 传统民间文艺895

(一)民歌895

(二)民族歌舞905

(三)地方曲艺908

(四)民间吹奏乐911

(五)民间传说故事912

(六)民间工艺916

二 地方戏曲917

三 文化事业919

(一)演出团、队919

(二)文化馆、站921

(三)图书馆、室922

(四)电影发行放映923

(五)书店923

(六)文博工作924

(七)民间文艺搜集整理925

(八)文艺创作925

(九)档案工作927

(十)志书编修928

四 文物胜迹929

(一)文物928

(二)遗址、旧址930

(三)烈士陵园、塔、碑932

(四)古建筑933

(五)名胜934

卷二十三 广播 电视 报刊晚清、中华民国时期939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941

一 广播942

(一)收音室942

(二)有线广播943

(三)无线广播943

(四)广播宣传945

二 电视947

(一)电视转播台、微波站947

(二)电视差转站950

(三)鄂西电视台952

三 报刊952

(一)《鄂西报》952

(二)《新华电讯》953

(三)《鄂西科技报》953

(四)其他报刊954

卷二十四 卫生晚清、中华民国时期956

一 中医956

二 西医957

三 卫生防疫959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961

一 卫生医疗机构、人员961

(一)州卫生医疗机构961

(二)县(市)卫生医疗机构964

(三)基层卫生医疗机构967

(四)卫生人员971

二 卫生防疫971

(一)爱国卫生运动971

(二)急性传染病防治973

(三)寄生虫病防治983

(四)地方病防治985

(五)慢性病、多发病防治986

(六)卫生监督、监测989

(七)人口死因调查992

三 医疗994

(一)中医994

(二)西医995

(三)中西医结合998

(四)护理999

(五)医疗制度1000

(六)医疗设备1003

四 妇幼保健1003

(一)新法接生1003

(二)妇女保健1004

(三)儿童保健1006

五 中草药、药政药检1010

(一)中草药1010

(二)药政管理1011

(三)药品检验1012

卷二十五 体育1013

晚清、中华民国时期1013

一 传统体育1013

二 现代体育1016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018

一 民族传统体育1019

二 群众体育1020

(一)职工体育1020

(二)军警体育1020

(三)农民体育1021

(四)老年人体育1021

(五)伤残人体育1022

三 学校体育1022

(一)幼儿园体育1022

(二)中、小学校体育1022

(三)大、中专和技工学校体育1023

(四)体育师资队伍1024

四 体育训练1024

(一)业余体校体育训练1024

(二)学校重点体育项目训练1025

五 体育竞赛1026

(一)篮球1026

(二)排球1027

(三)乒乓球1027

(四)体操1028

(五)田径1028

(六)武术1029

(七)射击1030

(八)羽毛球1031

(九)游泳1031

(十)其他体育竞赛1031

六 体育场地1036

卷二十六 科技晚清、中华民国时期1038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039

一 科技机构、人员1040

(一)科技管理机构1040

(二)科技开发与研究机构1040

(三)科技团体1043

(四)科技人员1043

二 科技管理1045

(一)科技计划管理1045

(二)科技成果管理1046

(三)科技干部管理1047

(四)科技情报管理1048

三 科技推广1048

(一)科技普及1048

(二)农技推广服务1049

四 科技成果1051

(一)农业科技成果1051

(二)工业科技成果1056

(三)医药卫生科技成果1058

(四)其他科技成果1059

五 水文测报1060

卷二十七 民俗 宗教 方言一 民俗1064

(一)生产习俗1064

(二)节俗1065

(三)生活习俗1074

(四)婚俗1076

(五)丧俗1078

(六)祭祀1080

(七)礼仪1081

(八)禁忌1082

二 宗教1082

(一)佛教1083

(二)道教1084

(三)基督教1084

三 方言1086

(一)语音1086

(二)词汇1088

(三)语法1093

卷二十八 人物(以出生年月先后排列)陈连升1096

何远鉴1097

饶应祺1097

汪古珊1097

樊增祥1098

周国柱1098

向燮堂1099

谭良玉(附范家五虎)1100

秦子文1101

罗松茂1102

秦国镛1102

秦家柱1102

饶凤璜1103

温朝钟1104

陈年振1105

陈宗瑜1105

朱和中1106

王锡九1107

黎爱芝1108

吕大森1109

邓玉麟1110

陈心传1111

张荣楣1112

范腾霄1112

韦广宽1113

杨芝香1114

刘英才1115

费榘1116

陈耀智1116

贺英1117

甘绩熙1118

部光斗1119

乾善统1119

冯遇伯1120

高尚志1120

牟鸿勋1121

向卓安1121

谷德桃1122

李敬吾1123

王献谷1123

赵师梅1124

聂介轩1125

陈铸九1125

冯子恭1126

夏绍南1127

宋宏墀1127

袁建章1128

沈友铭1128

夏福千1129

张昌岐1129

张华甫1130

陈海波1131

聂维祯1131

唐树勋1132

庹万鹏1133

徐习之1134

黄大祯1135

黄亚先1135

徐锡如1136

黄兴武1137

黄子全1137

廖景坤1138

胡荣本1139

吴国桢1139

邓濂溪1140

段德昌1141

周念民1142

徐伯坚1143

杨维藩1144

曾宪文1144

杨清轩1145

田吉堂1145

黄大鹏1146

梁邦翠1148

李巩一1148

向伯欧1149

洪传杰1150

张天元1150

宋文明1151

周敬学1151

刘惠馨1153

夏云芳1154

陈炳炎1155

李垂周1156

王冬娥1157

何功伟1157

张来义1159

钟祥1159

李庆成1160

舒显桂1161

李荫如1161

牟伦扬1162

史代富1163

石源1164

幸坤珍1164

王贵清1165

郝振元1166

周德富1167

张世廉1167

文渊1168

李毓林1169

彭吉武1169

吕明宣1169

徐玉薇1170

梅世济1171

谭邦本1171

1172

尹克墨1172

倪惠渊1172

吴经明1173

杨耀卿1173

何佩瑢1173

康济民1174

周之瀚1174

张鹏程1175

苏成章1175

夏树人1175

吴兆廷1176

杨揆一1176

谭寿田1177

徐焕然1177

段炳鳞1178

李伯诚1178

吴琛1178

金如斋1179

欧冬英1179

向麟1180

朱英培1180

施锡光1180

徐谦1181

刘庄如1181

吴馨1181

尚怀庆1182

龙海谷1182

项炳然1182

唐福清1182

汤志中1182

唐戍秀1182

后记1184

1998《恩施州志》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任泽全主编;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1998 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