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乐县志》
作者 | 郑大余等主编;将乐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编者 |
---|---|
出版 | 北京:方志出版社 |
参考页数 | 1044 |
出版时间 | 1998(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7801223381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444539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概述1
大事记7
卷一 建置47
第一章 隶属 境域47
第一节 隶属47
第二节 境域48
第二章 行政区划49
第一节 隋至清代区划49
第二节 民国时期区划55
第三节 解放以后区划59
卷二 自然环境75
第一章 地质75
第一节 地层75
第二节 构造77
第三节 岩浆岩78
第四节 矿产78
第二章 地貌80
第一节 特征80
第二节 类型81
第三节 主要山峰82
第三章 气候84
第一节 四季特征84
第二节 气候要素85
第四章 水文91
第一节 地表水91
第二节 地下水94
第三节 水质95
第四节 水能95
第五章 土壤98
第一节 红壤土类98
第二节 黄壤土类99
第三节 水稻土类100
第四节 其他土类100
第六章 植被103
第一节 类型与分布103
第二节 植物资源105
第七章 动物115
第一节 脊椎动物115
第二节 无脊椎动物119
第八章 自然灾异120
第一节 暴雨洪涝120
第二节 旱灾122
第三节 寒害123
第四节 雹灾124
第五节 雷暴 雷击125
第六节 大风 台风125
卷三 人口126
第一章 人口数量与分布126
第一节 人口总量126
第二节 人口分布129
第二章 人口变动131
第一节 自然变动131
第二节 机械变动131
第三章 人口构成133
第一节 民族构成133
第二节 姓氏构成134
第三节 性别构成135
第四节 年龄构成137
第五节 文化构成140
第六节 职业构成142
第七节 农业与非农业人口构成144
第四章 婚姻 家庭145
第一节 婚姻状况145
第二节 家庭结构146
第五章 人口控制148
第一节 组织机构148
第二节 宣传教育148
第三节 晚婚节育149
第四节 优生优育152
卷四 经济综述153
第一章 经济概况153
第一节 发展速度153
第二节 经济效益155
第二章 经济结构156
第一节 所有制结构156
第二节 产业结构158
第三节 基建投资结构162
第三章 人民生活163
第一节 收入163
第二节 消费165
卷五 农业169
第一章 生产条件169
第一节 耕地169
第二节 劳动力172
第三节 农机具173
第四节 农业资源分区175
第二章 生产关系变革177
第一节 封建土地私有制177
第二节 土地改革179
第三节 互助组180
第四节 合作社180
第五节 人民公社181
第六节 家庭联产承包182
第七节 国营农场183
第三章 种植业184
第一节 粮食作物184
第二节 油料作物188
第三节 茶果桑作物189
第四节 其他农作物192
第四章 农技农艺195
第一节 耕作制度195
第二节 栽培技术196
第三节 良种推广199
第四节 肥料施用201
第五节 植物保护203
第五章 畜牧业206
第一节 畜牧资源206
第二节 饲养繁殖208
第三节 疫病防治210
第六章 渔业212
第一节 水产资源212
第二节 淡水养殖212
第三节 人工捕捞214
第七章 农业管理216
第一节 管理机构216
第二节 计划管理217
第三节 劳动管理218
第四节 财务管理218
第五节 分配管理219
卷六 林业220
第一章 森林资源220
第一节 面积 蓄积量220
第二节 树种及分布224
第三节 林副产品226
第二章 山林权属229
第一节 林权改革229
第二节 林木入社230
第三节 林权调整230
第四节 林业“三定”231
第五节 山林纠纷调处233
第三章 营林生产234
第一节 采种育苗234
第二节 植树造林235
第三节 林木抚育237
第四章 森林保护238
第一节 护林防火238
第二节 病虫害防治240
第三节 依法治林240
第五章 林木经营241
第一节 采伐241
第二节 集运243
第三节 购销245
第六章 林区建设246
第一节 道路246
第二节 设施247
第七章 林业管理250
第一节 管理机构250
第二节 林政管理251
第三节 林业基金管理252
第四节 木材价格与税费管理254
第五节 林区改革试验256
卷七 水利水电258
第一章 水利建设258
第一节 蓄水工程258
第二节 引水工程261
第三节 提水工程264
第四节 防洪工程265
第五节 防汛抗旱266
第二章 水土保持266
第一节 水土流失266
第二节 综合治理267
第三章 水电建设268
第一节 电站268
第二节 电网272
第三节 供电272
第四章 管理273
第一节 管理机构273
第二节 工程管理273
第三节 水利管理275
第四节 水电管理276
卷八 工业279
第一章 所有制279
第一节 私营 个体279
第二节 公私合营279
第三节 全民所有制279
第四节 集体所有制282
第五节 “三资”企业283
第二章 工业门类286
第一节 矿业286
第二节 冶金287
第三节 机电288
第四节 电力289
第五节 化工290
第六节 建材291
第七节 竹木加工293
第八节 造纸 印刷295
第九节 纺织 缝纫296
第十节 食品加工297
第十一节 工艺品制作299
第十二节 其他工业300
第三章 工业管理303
第一节 管理机构303
第二节 生产管理304
第三节 质量管理304
第四节 其他管理305
卷九 乡镇企业307
第一章 经营体制307
第一节 乡办企业307
第二节 村办企业308
第三节 联办企业308
第四节 个体企业309
第二章 企业门类310
第一节 工业企业310
第二节 农业企业317
第三节 建筑企业319
第四节 交通运输企业319
第五节 商业饮服企业320
第三章 企业管理321
第一节 管理机构321
第二节 生产管理321
第三节 财务管理322
第四节 分配管理322
卷十 交通323
第一章 陆路323
第一节 古道323
第二节 机耕路324
第三节 公路326
第四节 桥梁330
第二章 水路335
第一节 航道335
第二节 码头337
第三节 渡口 船闸337
第三章 运输338
第一节 货运338
第二节 客运342
第三节 搬运装卸344
第四章 管理345
第一节 管理机构345
第二节 路政管理346
第三节 航政管理347
第四节 运输管理347
第五节 交通监理348
卷十一 邮电350
第一章 机构350
第一节 驿铺350
第二节 邮电局(所)351
第三节 通讯站352
第二章 邮政352
第一节 邮路352
第二节 设备354
第三节 业务355
第三章 电信358
第一节 线路358
第二节 设备360
第三节 业务362
第四章 管理364
第一节 经营管理364
第二节 人事管理365
第三节 财务管理366
卷十二 商业367
第一章 所有制367
第一节 私营 个体367
第二节 公私合营368
第三节 国营368
第四节 集体369
第二章 网点370
第一节 街市墟集370
第二节 物资交流会370
第三节 批发零售372
第三章 购销373
第一节 农副产品373
第二节 食品 副食品375
第三节 生产资料379
第四节 日用工业品381
第五节 医疗药品383
第六节 废旧物资回收384
第四章 综合服务385
第一节 服务农业生产385
第二节 扶持多种经营386
第五章 饮食服务387
第一节 饮食业387
第二节 服务业388
第六章 对外贸易389
第一节 出口供货389
第二节 对外商务390
第七章 管理391
第一节 管理机构391
第二节 管理体制392
第三节 经营管理393
第四节 财务管理394
第五节 储运管理394
卷十三 粮油经营396
第一章 购销396
第一节 自由贸易396
第二节 征购定购398
第三节 计划供应402
第四节 议购议销408
第二章 储运409
第一节 储存409
第二节 调运411
第三章 加工413
第一节 粮食加工413
第二节 油料加工414
第三节 粮食复制414
第四节 饲料加工415
第四章 管理416
第一节 管理机构416
第二节 经营管理416
第三节 财务管理417
第四节 票证管理418
卷十四 工商行政 标准计量第一章 工商行政管理420
第一节 管理机构420
第二节 市场管理421
第三节 企业登记管理425
第四节 企业经营监督427
第五节 商标广告管理429
第六节 经济合同管理430
第二章 标准计量432
第一节 度量衡变革432
第二节 计量管理432
第三节 标准化管理433
卷十五 计划 物价 物资第一章 计划435
第一节 计划编制435
第二节 生产计划管理436
第三节 商品流通计划管理438
第四节 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管理438
第二章 统计441
第一节 报表441
第二节 调查442
第三章 物价443
第一节 物价演变443
第二节 物价管理447
第四章 物资448
第一节 物资供应449
第二节 物资协作450
卷十六 财政 税务451
第一章 体制451
第一节 财政体制451
第二节 税务体制454
第二章 财政收支455
第一节 收入455
第二节 支出463
第三章 赋税469
第一节 农业税收469
第二节 工商税收473
第四章 财税管理479
第一节 管理机构479
第二节 财政管理480
第三节 税征管理483
第四节 监督审计484
卷十七 金融487
第一章 机构487
第一节 银行487
第二节 信用社488
第三节 保险公司489
第二章 货币489
第一节 币种489
第二节 流通491
第三章 存款 债券492
第一节 单位存款492
第二节 个人储蓄493
第三节 债券发行495
第四章 贷款496
第一节 民间借贷496
第二节 农业贷款497
第三节 工商贷款498
第四节 基本建设拨款与贷款499
第五章 保险501
第一节 险种 保费501
第二节 理赔502
第六章 管理503
第一节 货币管理503
第二节 金银管理504
第三节 金融调控与稽核504
卷十八 城乡建设507
第一章 县城建设507
第一节 公共设施507
第二节 公共建筑513
第三节 住宅建筑516
第四节 园林绿化517
第二章 乡村建设518
第一节 集镇建设518
第二节 村庄建设519
第三章 建筑业520
第一节 队伍 设备520
第二节 设计 施工520
第四章 管理522
第一节 管理机构522
第二节 规划管理523
第三节 土地管理524
第四节 房产管理525
第五节 工程管理526
第六节 市政管理527
第五章 环境保护528
第一节 环境污染528
第二节 污染治理529
第三节 宣传监督530
卷十九 政党531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将乐县地方组织531
第一节 组织机构531
第二节 代表大会535
第三节 主要活动540
第四节 组织建设547
第五节 宣传教育552
第六节 纪律检查555
第七节 统战工作557
第二章 中国国民党将乐地方组织559
第一节 组织机构559
第二节 代表大会560
第三节 主要活动560
卷二十 人大 政府 政协第一章 唐至民国政权562
第一节 唐至清县署562
第二节 民国政府565
第三节 苏维埃政府569
第二章 地方人民代表大会570
第一节 人民代表选举570
第二节 各界人民代表会议572
第三节 人民代表大会573
第四节 人大常务委员会577
第五节 基层人民代表大会582
第三章 地方人民政府583
第一节 县政府机构设置583
第二节 基层人民政权588
第三节 主要政务纪略589
第四章 人民政协596
第一节 组织机构596
第二节 历届全委会599
第三节 参政议政活动601
卷二十一 群团605
第一章 工人团体605
第一节 组织机构605
第二节 工人代表大会606
第三节 主要活动607
第二章 农民团体610
第一节 组织机构610
第二节 农民代表大会610
第三节 主要活动611
第三章 青少年团体611
第一节 组织机构611
第二节 团员代表大会612
第三节 主要活动613
第四章 妇女团体616
第一节 组织机构616
第二节 妇女代表大会616
第三节 主要活动617
第五章 工商团体620
第一节 商会620
第二节 同乡会馆620
第三节 工商联合会621
第四节 个体劳动者协会622
第六章 科教文卫团体622
第一节 学术团体622
第二节 教育体育卫生团体624
第七章 其他团体625
第一节 归侨台胞团体625
第二节 宗教团体626
第三节 抗美援朝协会等团体626
卷二十二 公安 司法第一章 公安628
第一节 机构628
第二节 剿匪 镇反629
第三节 治安管理630
第四节 刑事侦察633
第五节 林业公安633
第六节 预审 监押634
第七节 户政管理635
第八节 交通管理636
第九节 消防636
第二章 检察637
第一节 机构637
第二节 刑事检察637
第三节 经济检察638
第四节 法纪检察639
第五节 林业检察639
第六节 监所检察639
第七节 控告申诉检察640
第三章 审判640
第一节 机构640
第二节 刑事审判641
第三节 民事审判642
第四节 经济审判643
第五节 林业审判643
第六节 复查回访644
第四章 司法行政644
第一节 机构644
第二节 法制宣传645
第三节 调解645
第四节 律师事务646
第五节 公证646
卷二十三 民政649
第一章 支前优抚649
第一节 拥军支前649
第二节 烈士褒扬650
第三节 抚恤651
第四节 优待652
第二章 安置654
第一节 复退军人安置654
第二节 移民安置654
第三节 居民下放安置655
第三章 救济656
第一节 灾害救济656
第二节 困难救济657
第三节 扶贫659
第四章 社会福利659
第一节 鳏寡孤独供养659
第二节 残疾人照顾660
第三节 福利设施661
第五章 老区建设663
第一节 调查评定663
第二节 经济扶助665
第六章 其他民政事务665
第一节 婚姻登记665
第二节 地名管理666
第三节 收容遣送667
第四节 殡葬改革667
卷二十四 劳动人事668
第一章 工人668
第一节 劳动就业668
第二节 劳动管理669
第三节 劳动保护671
第二章 干部673
第一节 编制673
第二节 录用676
第三节 结构677
第四节 管理678
第三章 经济待遇682
第一节 工资682
第二节 奖金686
第三节 福利686
第四节 劳动保险687
第五节 离休 退休 退职688
第四章 知青上山下乡690
第一节 安置690
第二节 选调690
卷二十五 军事692
第一章 兵防692
第一节 驻军692
第二节 地方武装693
第三节 军事设施694
第二章 兵役695
第一节 募兵制695
第二节 征兵制695
第三节 志愿兵制695
第四节 义务兵制696
第五节 预备役制696
第三章 民兵697
第一节 组织建设697
第二节 政治教育698
第三节 军事训练698
第四章 军事领导机构700
第一节 解放前县军事机构700
第二节 解放后县军事机构700
第五章 兵事纪略702
第一节 宋至民国时期兵事702
第二节 解放后兵事704
卷二十六 精神文明建设第一章 思想道德建设705
第一节 社会公德705
第二节 职业道德708
第三节 家庭美德711
第二章 文明县城建设712
第一节 文明单位713
第二节 文明片区714
第三章 文明村镇建设716
第一节 文明集镇716
第二节 文明村717
第四章 管理719
第一节 机构719
第二节 规划目标管理720
第三节 文明单位文明家庭管理720
卷二十七 教育726
第一章 旧式教育726
第一节 县学726
第二节 书院726
第三节 社学727
第四节 私塾727
第二章 学校设置727
第一节 幼儿园(班)727
第二节 小学728
第三节 中学730
第四节 专业学校733
第三章 教育改革与研究734
第一节 学制 课程734
第二节 教学改革735
第三节 教学研究736
第四章 社会教育737
第一节 民众教育737
第二节 农民业余教育737
第三节 干部职工业余教育738
第四节 其他业余教育739
第五章 教职员739
第一节 队伍739
第二节 培训740
第三节 待遇741
第六章 经费 设施742
第一节 教育经费742
第二节 教育设施743
第七章 管理744
第一节 管理机构744
第二节 学校管理745
卷二十八 科学技术748
第一章 机构 队伍748
第一节 组织机构748
第二节 科技队伍750
第二章 科技普及752
第一节 宣传教育752
第二节 培训交流753
第三节 咨询服务754
第三章 科研与推广755
第一节 科技试验755
第二节 科技推广758
第三节 科研成果760
第四章 科技管理761
第一节 情报管理761
第二节 项目管理762
第三节 经费管理764
卷二十九 文化766
第一章 群众文化766
第一节 娱乐场所766
第二节 主要活动767
第二章 文学艺术770
第一节 文学770
第二节 戏曲772
第三节 音乐 舞蹈775
第四节 美术 书法 摄影777
第三章 电影 电视 录像778
第一节 电影778
第二节 电视782
第三节 录像783
第四章 新闻 报刊 广播784
第一节 通讯报道784
第二节 报刊785
第三节 广播786
第五章 图书 档案 史志787
第一节 图书787
第二节 著述789
第三节 档案793
第四节 史志795
第六章 文化管理796
第一节 管理机构796
第二节 群众文化管理797
第三节 文化市场管理798
卷三十 文物800
第一章 古遗址800
第一节 古动物化石址800
第二节 古人类聚落址801
第三节 古窑址802
第四节 古井址802
第五节 其他古遗址803
第二章 古墓葬804
第一节 墓葬群804
第二节 古墓804
第三章 古建筑805
第一节 古塔 古牌坊805
第二节 古寺庙祠堂806
第三节 古民宅807
第四节 古桥808
第四章 石刻808
第一节 碑刻808
第二节 摩崖石刻 石雕809
第五章 革命文物810
第一节 革命活动遗址810
第二节 革命遗物811
第六章 馆藏历史文物812
第一节 石器 瓷器 陶器812
第二节 玉器 铜器 铁器813
第七章 文物管理814
第一节 普查 发掘814
第二节 征集 展览815
第三节 文物保护815
卷三十一 体育816
第一章 民间传统体育816
第一节 武术 气功816
第二节 舞龙 舞狮817
第三节 划龙舟817
第二章 现代群众体育818
第一节 职工体育818
第二节 农民体育819
第三节 老年体育819
第三章 学校体育820
第一节 幼儿体育820
第二节 小学体育820
第三节 中学体育821
第四章 体育竞赛822
第一节 县级竞赛822
第二节 参加地市以上竞赛823
第五章 管理 设施827
第一节 体育管理827
第二节 体育设施828
卷三十二 医药卫生829
第一章 机构 队伍 设施829
第一节 医药卫生机构829
第二节 医疗卫生队伍833
第三节 医疗卫生设施835
第二章 卫生防疫保健835
第一节 爱国卫生运动835
第二节 公共卫生836
第三节 疫病防治839
第四节 妇幼保健842
第三章 医疗技术844
第一节 中医844
第二节 西医845
第三节 中西医结合846
第四节 护理847
第四章 药材 药物847
第一节 药材生产847
第二节 药品制剂848
第五章 医药管理849
第一节 医政管理849
第二节 药政管理850
第三节 医疗制度850
卷三十三 旅游852
第一章 旅游景区852
第一节 玉华洞852
第二节 银华洞855
第三节 金华洞856
第四节 龙栖山自然保护区856
第五节 其他胜景857
第二章 旅游开发859
第一节 景区开发859
第二节 旅游产品开发860
第三节 旅游宣传860
第三章 旅游管理862
第一节 机构 队伍862
第二节 景区管理862
第三节 旅游服务863
卷三十四 民俗 宗教第一章 民俗864
第一节 生产习俗864
第二节 生活习俗866
第三节 岁时节令870
第四节 婚丧喜庆874
第五节 交际礼俗878
第六节 禁忌陋习880
第七节 道德风尚881
第八节 神祀习俗883
第二章 宗教886
第一节 佛教886
第二节 道教889
第三节 基督教890
卷三十五 方言892
第一章 语音892
第一节 音系892
第二节 异读895
第三节 分韵字表899
第二章 词汇914
第一节 词汇特点914
第二节 分类词表916
第三章 语法926
第一节 词类运用926
第二节 语序例句928
第四章 余坊话930
第一节 声韵调系统930
第二节 语音差异931
第三节 词汇差异932
第五章 标音举例934
第一节 谚语934
第二节 童谣935
第三节 民歌935
第四节 故事936
卷三十六 人物938
第一章 人物传938
第二章 人物表948
卷三十七 乡镇概貌960
第一章 古镛镇960
第二章 高唐乡965
第三章 光明乡969
第四章 漠源乡973
第五章 南口乡977
第六章 白莲乡981
第七章 黄潭乡986
第八章 万全乡989
第九章 万安镇993
第十章 安仁乡996
第十一章 大源乡1000
第十二章 余坊乡1004
第十三章 国营水南综合农场1008
第十四章 龙栖山自然保护区1011
附录1017
一、旧志序选1017
二、诗文选辑1021
三、文献选录1029
编后记1038
《将乐县志》编审机构人员名单1042
1998《将乐县志》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郑大余等主编;将乐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1998 北京:方志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乐平县志
- 1987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
- 长乐县志 3
- 兴宁书店
-
- 长乐县志 4
- 兴宁书店
-
- 长乐县志 2
- 兴宁书店
-
- 长乐县志 1
- 兴宁书店
-
- 南乐县志 上
- 1987
-
- 南乐县志 中
- 1987
-
- 将乐县地名录
- 1981
-
- 成都市建筑志
- 1994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 乐昌县志
- 1994 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