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国际.斯大林与中国革命》
作者 | 王廷科著 编者 |
---|---|
出版 | 成都:成都出版社 |
参考页数 | 388 |
出版时间 | 1992(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7805753490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431977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一、高度集中的领导体制是共产国际组织制度的基本特征,国际范围内的集中领导体制将导致难以克服的诸多矛盾1
(一)共产国际是按照高度统一和严格的集中制原则建立起来的1
(二)共产国际建立后愈来愈强调集中统一和铁的纪律6
(三)国际范围内的集中领导体制不利于各国共产党在民主平等基础上的国际团结,必然导致困扰共产国际的种种矛盾11
二、共产国际的集中领导体制与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的矛盾在建党初期的表现,中国共产党一诞生即有独立自主的强烈要求16
(一)马林和陈独秀的激烈冲突说明了什么?16
(二)拉狄克为何在共产国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对中共提出尖锐批评?24
(三)中国共产党的独立自主传统在建党初期开始孕育36
三、中国大革命的失败暴露了共产国际组织制度的严重缺陷,共产国际进而强化集中领导体制38
(一)共产国际加强对中国革命的指导,密切同中国革命的直接联系39
(二)共产国际代表和苏联顾问在1926年的三次大让步中扮演了主要角色41
(三)共产国际代表和苏联顾问的右倾错误来自共产国际54
(四)“四、一二”政变前夕,共产国际及其驻中国代表团对蒋介石的政策是右倾失败政策62
(五)紧急时期到来后,关于续继北伐的战略决策是一次严重失误68
(六)依靠武汉国民党,始终坚持“共产党人必须留在国民党内”是大革命紧急时期共产国际的致命错误72
(七)大革命失败证明,建立高度集中的国际领导中心不是成功的经验,而是失败的教训85
(八)共产国际未从中国大革命的失败中进行反省,其组织制度沿着更加强调“集中”和“统一”的方向发展,联共(布)在共产国际享有特殊的地位和权力,致使共产国际与各国共产党的矛盾日益尖锐89
四、共产国际的俄国革命模式与中国国情的矛盾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表现,中国共产党人独立自主地开创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97
(一)共产国际把俄国革命经验教条化、模式化,企图用单一的模式去解决复杂的各国革命问题97
(二)共产国际和斯大林企图把俄国革命模式机械地套用于中国,对中国革命的指导由正确走向错误102
(三)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独立自主地开创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突破共产国际的俄国革命模式,创造性地提出关于中国革命道路的科学理论113
五、共产国际的“反右倾”斗争与中共党内的实际状况的矛盾,导致中国共产党的“左”倾错误愈演愈烈130
(一)斯大林把联共(布)党内的“反右倾”斗争推广到共产国际及其各国支部,共产国际在提出“第三时期”理论的同时提出反对“右倾主要危险”的任务131
(二)共产国际的“反右倾”斗争在政治上为“左”倾冒险主义的“进攻路线”服务,酿成中共一次比一次严重的“左”倾错误141
(三)共产国际的“反右倾”斗争在组织上为宗派主义的组织路线服务,王明宗派集团打着“反右倾”和“反调和主义”的旗号夺取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权151
(四)共产国际把“反右倾”绝对化、定型化,致使王明路线在“反右倾”斗争中大搞“残酷斗争,无情打击”,严重危害中国革命160
六、遵义会议是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关系史上的转折点,开始了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实事求是地领导中国革命的新时期173
(一)共产国际军事顾问前往中央苏区,推行军事教条主义,导致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173
(二)党和红军中的健康力量与国际军事顾问的抗争,为遵义会议的胜利召开作了准备179
(三)中国共产党走上独立自主道路183
(四)遵义会议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成为中共中央指导思想路线的开始190
(五)遵义会议的深远历史意义——坚持独立自主和实事求是202
七、共产国际的“苏联利益中心”与中国革命利益的矛盾在抗战前后的表现,中国共产党坚持国际主义与爱国主义的统一204
(一)共产国际由“世界革命利益中心”演变为“苏联利益中心”204
(二)“武装保卫苏联”是体现“苏联利益中心”的典型口号,有损于中国革命利益213
(三)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地确定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苏联利益中心”是共产国际、苏联对西安事变作出错误判断,与中共中央产生分歧的重要根源219
(四)苏联利益与中国抗战利益的一致性,共产国际、苏联对中国抗日战争的积极援助241
(五)“苏联利益中心”导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右倾错误,共产国际、苏联对中国抗日战争的消极影响247
(六)苏德战争爆发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中央在“保卫苏联”问题上坚持国际主义与爱国主义的统一261
八、共产国际宣告自动解散,中国共产党以坚定的马克思主义态度对待共产国际的解散269
(一)共产国际、斯大林和中共中央论解散共产国际的原因270
(二)中国共产党以坚定的自信心对待共产国际的解散275
(三)中国共产党以整风运动的深入开展进一步摆脱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消极影响278
九、战后斯大林“不准革命”的错误与苏联出兵东北的积极作用286
(一)斯大林“不准革命”是要中国革命服从苏联对华政策的需要,以确保苏美共同划分中国的“雅尔达格局”286
(二)苏联出兵东北,为中共争取东北创造了“千载一时之机”,但为履行中苏条约又有所限制301
(三)苏联对东北的政策具有两重性,但在战略上全局上有利于中国共产党争取东北的斗争315
十、中苏两党在解放战争时期的严重分歧与国际团结的保持322
(一)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违背斯大林的意志,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323
(二)斯大林怀疑中国革命是“铁托式的胜利”331
(三)中苏两党在严重分歧中保持国际团结的原因334
1992《共产国际.斯大林与中国革命》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王廷科著 1992 成都:成都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
- 1987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
- 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
- 1948 东北书店
-
- 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
- 1949 冀鲁豫新华书店
-
- 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
- 1949 东北新华书店
-
- 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
- 1949 陕北新华书店
-
- 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
- 行政人员训练班
-
- 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
- 鲁迅文化出版社
-
- 斯大林中国革命和共产国际的任务
- 1954 北京:人民出版社
-
- 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关系史略
- 1988 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
- 斯大林和中国革命
- 1952 北京:人民出版社
-
- 共产国际、斯大林与中国革命
- 1982 求实出版社
-
- 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关系史 下
- 1989 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
- 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
- 1988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 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研究述评
- 1988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